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98309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及生态治理》在对国内外网络舆情和微博舆情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特征量及规律,构建了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模型,并提出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生态治理对策。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及生态治理》研究结果表明,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生态系统平衡更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微博舆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并影响微博舆情传播效果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信息生态是从系统角度强调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理论,能够为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的理论层面研究和实践层面管控提供新的指导框架。
第1章 绪论:移动环境下的微博舆情新时代
1.1 移动环境下的微博舆情
1.2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微博舆情生态和理论
2.1 网络舆情
2.1.1 网络舆情的概念
2.1.2 网络舆情的特征
2.2 微博舆情
2.2.1 微博舆情的内涵
2.2.2 微博舆情的特征
2.2.3 微博舆情传播过程
2.3 信息生态
2.3.1 信息生态的概念
2.3.2 信息生态系统
2.3.3 信息生态因子
2.3.4 信息生态链
第3章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
3.1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要素
3.1.1 微博舆情传播主体要素
3.1.2 微博舆情传播本体要素
3.1.3 微博舆情传播媒体要素
3.1.4 微博舆情传播空间要素
3.1.5 微博舆情传播客体要素
3.1.6 微博舆情传播信息生态要素模型
3.2 移动环境下微博用户的舆情传播动机
3.2.1 微博用户的舆情传播内在需要
3.2.2 微博用户的舆情传播外在诱因
3.2.3 不同微博用户的舆情传播动机
3.2.4 微博用户的舆情传播动机模型
3.3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动力
3.3.1 微博舆情传播内在动力
3.3.2 微博舆情传播外在动力
3.3.3 微博舆情传播管控力
3.3.4 微博舆情传播动力关系及作用形式
3.4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系统模型
……
第4章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影响因素
第5章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特征量及规律
第6章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
第7章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模型
第8章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管理对策
后记
2.2 微博舆情
2.2.1 微博舆情的内涵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Web2.0时代的迷你型博客,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即时发布140字内(或长文本)的可附加图片、视频和语音内容。微博舆情归属于网络舆情,但又是特殊网络平台环境下的舆情,《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及生态治理》将微博舆情概念界定为微博用户通过使用互联网工具端或移动工具端在微博平台信息消费过程中,针对各类事件和话题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观点和意见的总和。
微博舆情的内涵强调以下5个层面。①微博舆情主体包括普通微博用户、微博认证用户、微博平台建设方、微博平台运营方、微博平台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微博舆情管控主体等。②微博舆情客体主要指微博话题、事件及各类用户舆情信息的指向物。③微博舆情技术工具除了包括互联网和移动工具端,还包含微博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服务工具。④网民情绪、态度、观点和意见的载体是微博平台存储的可供其他网民开放式获取的数据信息。⑤网民的情绪、态度、观点和意见的表达和传播是在微博平台信息消费过程中进行的。
2.2.2 微博舆情的特征
如前文所述,微博舆情归属于特殊的网络舆情。因此,除了具备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还在很多层面有一定差异及更为突出的舆情特征。柳军等①将这种微内容形式的网络舆情特征归纳为内容多重属性、内容汇聚便利性、爆发性、社会化特性及微舆情传播的马太效应和观点极化特性。也有学者站在微博用户行为、属性和用户关系角度对微博舆情特征进行研究,并得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②。《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及生态治理》基于网络舆情特征的论述并结合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微博舆情典型特征总结为以下五点:
1.舆情主体多重属性
微博舆情产生于微博用户的信息消费过程中,用户在发布微博舆情信息的同时,也会结合自身目标导向对信息进行分解,并传递给其他微博用户,就此进行深入而坦率的沟通,终,对信息进行综合利用而再次做出舆情信息生产行为。因此,微博舆情主体通常具有信息生产者、分解者、传递者和消费者等多重属性身份。
2.舆情客体信息价值密度高
一般网络舆情客体内容通常文字篇幅较大、图片较多。微博虽然推出了长文本,但用户还是以140字以内的短文本为主,同时,通过附加图片、表情符、视频和语音来丰富信息内容。因此,微博用户通常对这短短的140字文本句句斟酌,力图能完整准确的表达用户意图,图片和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内容也是精挑细选、精心制作完成的。可见,微博舆情客体信息价值密度较传统网络舆情客体信息价值密度要高。
3.舆情网络的复杂社会网络特性
微博舆情主体具有多重属性,同时,微博平台的社会网络特性赋予了微博用户构建虚拟社会群落的能力。起初,微博用户在微博平台的社交圈子是现实社会关系在微博的简单复制,但随着用户影响力的提高以及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微博用户关系的建立,很多陌生用户开始对其舆情信息进行转载、评论或点赞,并逐渐形成粉丝或关注的用户关系,这种用户关系通常超出现实的社会人际关系而形成更为复杂的社会网络,这种错综复杂的真实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和线上复杂微博用户关系网络交织在一起,使得微博舆情网络呈现出复杂社会网络特性。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