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34685
第yi章
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基本理论的探讨 1
第yi节.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追溯 1
一、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之定义 1
二、域外法学实践教学教育的历史追溯 1
三、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追溯 5
第二节.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基本理论的探讨 7
一、对传统法学教育的反思 7
二、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特点的探讨 9
三、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 12
四、劳动法实践教学的教育目标 15
本章小结 18
第二章
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方法研究 19
第yi节.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模式 19
一、法律诊所教育模式 19
二、案例研习教学模式 20
三、模拟法庭(仲裁庭)教学模式 21
四、高校 法律实务部门合作培养模式 23
五、请进来、走出去模式 25
第二节.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方法研究 26
一、当事人参与教学法研究 26
二、成案分析反思教学法研究 28
三、个案指导教学法研究 31
四、带队示范教学法研究 36
五、情景模拟教学法研究 39
本章小结 41
第三章
劳动争议法律适用的特点研究 43
第yi节.劳动争议处理的规范性依据 43
一、劳动争议适用的法律已形成规模体系 43
二、劳动争议适用的规范性文件较为繁多、庞杂 44
第二节.国家对劳动争议的干预 45
一、公法私法并存,差异化调整与平衡保护 45
二、法律救济与法律责任追究的综合性
48
第三节.法律制度动态性与可完善性 52
一、法律制度的动态性 52
二、法律制度的可完善性 53
本章小结 54
第四章
劳动关系辨析 55
第yi节.劳动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研究 55
一、劳动关系的界定 55
二、劳动关系特征的分析 55
第二节.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与本质区别 59
一、劳务关系的含义及特征分析 59
二、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务(合同)关系的本质区别 60
三、与劳动关系相近的几种劳务关系及实践中关于劳务关系
与劳动关系的误区 63
第三节.劳动关系与雇用关系的联系与本质区别 64
一、雇用关系的含义及特征分析 64
二、劳动关系与雇用关系的联系与本质区别 65
第四节.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用关系的法律后果探究 66
第五节.实践中几种特殊情况辨析及处理的探讨 67
一、家政工的劳动 67
二、退休人员的劳动 69
三、劳动者能否建立双重劳动关系的探讨 70
四、实习劳动的探讨 70
第六节.分析案例辨析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和雇用关系 72
本章小结 73
第五章
劳动合同立法规制及实务指引 74
第yi节.劳动合同概述 74
一、什么是劳动合同 74
二、劳动合同法的用工主体范围 74
三、劳动合同的种类 77
四、劳动合同的形式 79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研究 84
一、条款探究 85
二、约定条款探究 85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研究 92
一、有关劳动合同履行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92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的探讨 93
第四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研究 95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研究 95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研究 103
三、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 103
四、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经济补偿金 104
五、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赔偿金 107
六、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 108
第五节.非全日制用工与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研究 109
一、非全日制用工 109
二、劳务派遣 111
本章小结 115
第六章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实务研究 117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性质 117
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 117
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冲突时的适用 118
本章小结 119
第七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实务研究 120
第yi节.工作时间制度研究 120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 120
二、工作时间的种类 121
三、延长工作时间及其限制 124
第二节.休息休假制度研究 125
一、休息休假概念 125
二、休息休假的种类 125
本章小结 129
第八章
工伤保险实务研究 130
第yi节. 工伤保险的基本理论 130
一、工伤保险的含义和特征 130
二、认定工伤条件的实务分析 131
三、工伤认定申请及认定机构 136
四、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137
五、工伤保险待遇 138
第二节.工伤实务研究 138
一、如何理解“工作原因”“工作场所”“工作过失”对工伤认定的影响 138
二、如何理解“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 140
本章小结 142
第九章
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实务研究 143
第yi节.劳动争议案件证据实务研究 143
一、加强证据意识,首先要从证据的法定形式来认识证据 144
二、证据目录编制与证据采信 145
第二节.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实务研究 149
一、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一般性原则 149
二、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特殊性形式分配标准 150
三、特殊举证责任规定——加班费举证 152
第三节.劳动争议常用举证证明方式与责任归属实务研究 153
一、证人证言 153
二、微信 154
三、用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证据 155
四、裁判机关调查收集证据 155
五、利用劳动监察维权、取证 155
六、既判力运用 156
本章小结 156
第十章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研究 157
第yi节.劳动争议处理实务概述 157
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57
二、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原则与途径 158
第二节.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实务要点 160
一、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功能和特点 160
二、有关调解程序中的证据研究 160
三、加强调解协议效力:司法确认与仲裁置换 161
第三节.劳动争议仲裁实务要点 162
一、劳动争议仲裁与相关争议解决模式比较 162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实务分析 162
第四节.劳动争议诉讼实务要点 167
一、劳动争议诉讼特点研究 167
二、劳动争议诉讼实务要点 168
本章小结 170
参考文献 172
我国法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术界一直存在是培养精英型法律人才还是培养实用型职业法律人之争,笔者以为这一争论意义不是很大,更没有必要人为加大两种培养目标的差异。无论是培养精英还是培养实用型人才,都是为社会培养卓越法律人,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才需求的多层次需要,助推法学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法学教育既应重视传统的理论教学,也应重视实践教育环节。
《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研究》一书,以发现和揭示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为基点,对劳动法实践教学依托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提出劳动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职业法律人。它与传统理论教学并存,成为劳动法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置。劳动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应占重要地位,从内容上不仅限于法律条文的搜集和整理,法律制度的实际运行,还应探究现有法律制度的障碍,法律规定与现实的距离,法官、律师、当事人、仲裁员、劳动行政部门对一个案件处理结果的不同制约作用。
本书没有采用一般法律诊所教材的写作方法,拘泥于法律诊所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是以专题形式选取劳动法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论证,目的在于为劳动法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和实务的指引。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展望21纪的法学教育,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蓬勃兴起,供给侧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中,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实践教学在培养法学人才方面的特殊作用,必将提升法学教育领域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度。放眼劳动法领域,劳动法学科本身的社会性,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密切联系,在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化解劳动风险方面的独特功能和法律价值,也将使劳动法实践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继续提升劳动法实践教学发展的空间。
《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研究》一书是中国政法大学从事劳动法律诊所教学的四位教师共同编写的。自200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设劳动法律诊所教育课程以来,四位教师始终坚守在劳动法实践教学的第yi线,积极参与法学教学改革,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教书育人之时,从未放松劳动法实践教学理论及方法论的研究,并撰写多篇教学改革论文,参与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在实践教学方面,从劳动法律诊所毕业的学生已有上千名,他们在法官、律师、检察官、仲裁员等不同岗位从事法律职业。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法诊所对已经毕业的部分学生进行追踪访问,学生普遍反映难忘在劳动法律诊所学习的时光,实践教学在提升其职业能力、社会认知度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有学生称参与劳动法实践教学就是其职业生涯的起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欣慰之余,更觉有必要将多年从事劳动法实践教学的研究汇总集结成书,期望继续推动劳动法实践教学的发展。
本书写作团队:
主编兼作者:金英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法学会理事,中国社会法学会劳动法实践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法律诊所负责人;多年从事劳动法律诊所教学与理论研究,发表劳动法实践与理论教学论文多篇,并参与多项实践教学改革课题项目。
作者:胡彩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会员,民盟北京市委法律研究会社会法研究会委员;从事多年劳动法律诊所教学与理论研究,发表劳动法实践与理论教学论文多篇,并参与多项实践教学改革课题项目。
作者:陆伟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多年劳动法律诊所教学与理论研究,发表劳动法实践与理论教学论文多篇。
作者:李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从事多年劳动法律诊所教学与理论研究,并参与多项实践教学改革课题项目。
本书写作分工如下:
金英杰:第yi章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基本理论的探讨;
胡彩霄:第二章劳动法实践教学教育方法研究,第四章劳动关系辨析,第八章工伤保险实务研究;
陆伟丰:第三章劳动争议法律适用特点研究,第九章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实务研究,第十章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研究;
李娟:第五章劳动合同立法规制及实务指引,第六章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实务研究,第七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实务研究。
本书由金英杰拟定写作大纲,各位老师分别撰写,汇总后由主编金英杰校改,统稿后定稿。为本书的资料收集及编写做出贡献的有研究生陈晓军、曾祥全、张微超、宋丽芹、吴静、刘鱼芳、蔡文效、魏凯伦等同学,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是劳动法实践教学研究的初步探讨,相对而言尚未完全成熟,存在疏漏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金英杰
2017年11月于北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