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39664
第四届论坛主题契合了当前我国犯罪预防面临的社会安全和犯罪治理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并且更注重治理模式的建构。尤其大数据的运用,成为犯罪预防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工具和技术,更具有实证化和实务性。而论坛的研究成果也充分表明,实证研究方法已成为犯罪学论坛中的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防控方面更注重针对性、问题意识并更注重治理的有效性。
第四届上海犯罪学论坛以“社会安全与犯罪防控”为主题。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关注了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洗钱及校园暴力等犯罪热点问题,分立了“犯罪预防理论与犯罪治理研究”“反恐与一带一路安全机制研究”“金融与洗钱犯罪防控依据”“校园暴力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电信诈骗与网络犯罪防控研究”“职务犯罪与企业海外刑事风险研究”以及对具体犯罪预防实务热点等主要分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部分犯罪预防理论研究
犯罪预防理论篇
犯罪“供给侧”改革理念的提倡及其实现路径杨兴培张士彬 /
社会治理中的刑法前置:一个犯罪学命题岳平 /
社会资本、犯罪与人性JOANNE SAVAGESATOSHI KANAZAWA[著]孟翔飞王雪[编译] /
犯罪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犯罪趋势研究
──以“犯罪饱和理论”为切入点王焱 /
建立多机构专业化的犯罪预防体系
——以被害人为突破点张晶吴一澜 /
通过程序的犯罪控制:英国“重罪预防令”制度评析师索 /
继承与创新:CPTED理论发展研究杨涵 /
大数据:应用、冲突、规制徐凡 /
社会治理理论与实务篇
“平安建设”的地方实践
——以成都市为样本的分析韩旭 /
社会共治语境中的佛教“救赎”
——由监狱行刑活动切入分析王利荣谢玲 /
破窗理论视角下中国社区安全治理的现实启示蔡一军 /
从社会治安到社会管理:综治工作方法和理念创新再思考于阳 /
浅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平安深圳建设的实践探索郑萍 /
基于犯罪大数据的社会治安精准防控单勇 /
反恐背景下从社区安全警务向国土安全警务模式的嬗变陈利 /
上海社区检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朱鹏锦 /
公众参与警务管理活动的动因与困境分析袁春瑛 /
社会治安管理创新中的警务策略研究
——以西部为视角王丽娜 /
从犯罪的功能角度分析犯罪预防马健 /
第二部分反恐与“一带一路”安全机制研究
美国“东伊运”政策及认定其恐怖组织问题论纲师维石艳芳 /
当前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形势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戴艳梅 /
东北亚安全局势下韩国反恐怖犯罪立法现状的考察汪鹏 /
菲律宾恐怖组织发展态势评估报告江焕辉金鑫 /
中缅边境安全形势对“一带一路”战略机制影响研究
梁晋云倪玉霞刘轶郭萍梁超徐剑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恐怖主义风险评估及其防范措施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古丽阿扎提·吐尔逊 /
关于我国涉恐犯罪问题的宏观对策与建议高春兴 /
防止意识“碎片化”积淀促增涉恐犯罪问题的研究张渊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暴恐犯罪防控胡江 /
中国现阶段暴恐犯罪综合防治对策研究冯烨董娟 /
“独狼”式暴恐犯罪治理与防控研究邹建华刘俊杰 /
恐怖主义犯罪趋势及其惩治防范对策傅跃建王冲 /
未雨绸缪:情报预防思想在国际反恐警务合作组织机制构建中的作用
王文华陈威仪 /
建立区域性多边引渡合作机制可行性分析
——以中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犯罪、毒品犯罪、洗钱犯罪多边引渡合作为例李宁 /
大数据时代网络反恐区域法律机制探析王雷鸣 /
网络恐怖主义防控问题研究刘爱娇 /
关于首都反恐的思考
——以城市恐怖主义为视角焦阳宋叶根 /
恐怖主义犯罪的柔性治理对策探析兰迪 /
警察反恐对策的结构分层和内容分类研究吴允玲李明 /
西部警察反恐对策理论研究李明 /
论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的认定依据巢红叶 /
浅析我国反恐怖主义出入境法律规制的完善李洪栓 /
反恐中采用技术侦查措施的相关问题研究李慧英 /
我国边境警察反恐意识的结构分析和训练思路探讨李骥李明 /
公安反恐领域的风险规制张栋磊 /
新时期公安机关反恐怖主义犯罪防控研究缪金祥 /
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王世杰 /
论英国涉恐资产冻结法律制度及其借鉴商浩文贾明慧 /
专业谈判在突发劫持事件中的建立机制研究陶利杰杨梓江 /
以跨境游客为袭击目标的恐怖主义活动及应对吴何奇 /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的正当化根据与法律适用纪冬雨 /
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犯罪化刑事立法之反思王志鹏 /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反恐怖主义犯罪应对机制与防控研究于洁 /
第三部分金融与洗钱犯罪防控研究
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洗钱犯罪及其防控皮勇汪恭政 /
论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制度的现状、困境及其出路王军明滕信宇 /
网络洗钱犯罪的治理与防控周红亚刘根娣薛博文 /
房地产行业洗钱行为研究戚佳娴 /
刑法视角下的“资金池”单丹王铼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其查处程序之反思房长缨陈丽天 /
互联网集资诈骗犯罪及其应对李克勤朱剑冰 /
“互联网 ”趋势下电商犯罪防控对策陈凯傅跃建 /
从公安角度浅议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防范和预警蒋敏郜燕华 /
网络证券犯罪及刑事救济路径研究杨程刘坤 /
网络犯罪的特点及侦防对策
——以“998”特大网络案为样本丁飞军 /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单彬彬 /
网络背景下的民间融资创新与风险控制徐凡 /
互联网金融犯罪特点侦查对策研究刘坤高春兴 /
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下的非法集资案件侦查研究宫路许杰 /
互联网金融视域下非法集资犯罪的重释
——以e租宝案为例谢静黎 /
互联网经济犯罪侦防应对研究董哲刘坤 /
保险诈骗及其犯罪理论研究陶涛 /
金融犯罪的刑事司法规制:原因、问题及路径崔志鑫 /
非法集资犯罪探究余建明袁纪 /
反恐怖主义融资战略初探赵繁 /
电商时代下洗钱犯罪的防治陈致远 /
第四部分校园暴力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
当前我国校园个人暴力犯罪研究
——基于2001~2016年间31个典型案件的调查靳高风李易尚 /
论校园暴力的情景预防陈鹏忠 /
检察引领借力国学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引领涉罪未成年人心灵回归全方位
帮教机制
——登封市人民检察院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纪实朱艳菊刘文胜 /
针对中学班干部的报复性暴力侵害探究杜立 /
歧视与越轨的多重中介关系:应用一般紧张理论解释社会压力对流动儿童的
越轨行为的影响李德夏一巍张小华唐伟梁敏刘子瑄 /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问题研究孟昭晖 /
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林华瑜 /
生命历程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马岩 /
基于社会统计学的未成年犯分类矫正模型
——以江苏省关押的未成年犯为例郑曦 /
第五部分电信诈骗与网络犯罪防控研究
从犯罪学观点探究我国台湾地区电信诈欺犯罪人之利益与风险许华孚刘育伟 /
电子商务领域违法犯罪热点问题研究
——以探索移动支付犯罪问题及其对策为例王大为刘云志 /
网络现货交易诈骗犯罪及其预防初探
——基于17个案例的分析张应立 /
论网络“微空间”的犯罪风险张东平 /
网络诈骗犯罪的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
以“互联网 ”思维,推进网络犯罪治理法治化王玉薇 /
“三位一体”的网络诈骗防控体系构建乔壮壮董娟 /
电信诈骗犯罪及防治对策探析
——以Z省L市63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为样本叶莲叶英红倪珊珊 /
大数据时代网络犯罪预防对策探析杜瑾夏天 /
网络购物诈骗常见手段及侦控对策研究陈宗攀 /
网络犯罪制裁体系的实效检视与司法防控对策金娉娉 /
再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
——以被害人为视角李文静 /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理念吴娉婷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基于平台数据的实证分析王珊 /
第六部分职务犯罪与企业海外刑事风险防控研究
中国腐败犯罪预防策略省思
——以“严而不厉”的刑法预防策略为中心张兆松 /
论腐败的成因罗猛 /
基于内部控制的合同犯罪防控策略研究
——以高校为视角宋华未 /
谈新时期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转型
——兼谈职务犯罪预防同步化、融合化和精准化王建国马菊念 /
征地拆迁领域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预防途径探析杨奕萍刘钰 /
当前女性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及侦防机制的构建路径
——以T检察院女性职务犯罪案件分析为样本韩鲁红马建馨孟东庆 /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运营涉及的刑事责任风险防控研究李武珍 /
论国有企业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以刑罚的实效与完善为视角于雪婷 /
企业海外运营中的合规管理研究
——以中国企业海外贿赂犯罪风险防控为例金翼翔唐梦阳 /
企业海外投资、运营的刑事风险防控巫丹 /
第七部分其他犯罪热点防控与矫治研究
盗窃犯罪的时空分布实证研究
——以温州市A区十年数据为样本 项振升陈捷 /
生态犯罪防控之实证分析何群 /
跨境防制毒品犯罪之探讨
——以查缉新兴毒品为例陈锦明刘育伟许华孚 /
毒品犯罪应对
——以类罪防控视角于阜民李江分 /
新疆毒品犯罪新常态:健全打击毒品犯罪新机制刘轶 /
女性重新犯罪的防控
——以风险评估量表的开发为视角陈建华姜甜甜 /
道路交通犯罪类型化研究之必要性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以中日两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为视角周舟 /
我国台湾地区性侵害犯罪人治疗处遇行政部门执行量能检讨之实证
研究陈慈幸 /
精神障碍者犯罪适用强制医疗之调研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张爱艳 /
终身监禁面临的问题及立法完善李敏 /
人性的探寻与救赎
——精神分析对罪犯再犯行为预测与矫正的启示王枫 /
监狱行刑一定自由空间设置探讨贾洛川 /
关于湖北蔡甸服刑人狱外就医逃跑案的分析与反思王志亮刘辉 /
天生犯罪人,一个荒谬的话题?
——基于现代囚犯矫治的视角虞海波 /
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路径选择
——以山东省为例单佳 /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研究郝晓敏张硕 /
道德为当代中国监狱治理之本议马金虎 /
保护处分视野下的工读制度重构周颖 /
重新犯罪的主因:社会责任缺失
——基于两份屡次重新犯罪个案宋立军 /
安置教育的正当化基础及其实施机制研究段阳伟 /
第八部分其他类犯罪防控研究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认定和适用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以2011年以来W市L区办理案件为研究对象冯显清夏理淼陈捷林瑶 /
我国非法持有枪支案件现状、困境及对策黄郑 /
犯罪行为人张某心理行为分析段君高玉龙 /
论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的认定标准
——以赵春华非法持枪案为视角纪康 /
试论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李青悦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博弈论分析陶涛 /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干问题陶涛 /
论“打车软件”的法律规制魏鑫 /
试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犯罪构成与认定王小宁 /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谭晨辰 /
第四部分校园暴力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
当前我国校园个人暴力犯罪研究
——基于2001~2016年间31个典型案件的调查靳高风李易尚 /
论校园暴力的情景预防陈鹏忠 /
检察引领借力国学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引领涉罪未成年人心灵回归全方位
帮教机制
——登封市人民检察院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纪实朱艳菊刘文胜 /
针对中学班干部的报复性暴力侵害探究杜立 /
歧视与越轨的多重中介关系:应用一般紧张理论解释社会压力对流动儿童的
越轨行为的影响李德夏一巍张小华唐伟梁敏刘子瑄 /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问题研究孟昭晖 /
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林华瑜 /
生命历程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马岩 /
基于社会统计学的未成年犯分类矫正模型
——以江苏省关押的未成年犯为例郑曦 /
第五部分电信诈骗与网络犯罪防控研究
从犯罪学观点探究我国台湾地区电信诈欺犯罪人之利益与风险许华孚刘育伟 /
电子商务领域违法犯罪热点问题研究
——以探索移动支付犯罪问题及其对策为例王大为刘云志 /
网络现货交易诈骗犯罪及其预防初探
——基于17个案例的分析张应立 /
论网络“微空间”的犯罪风险张东平 /
网络诈骗犯罪的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
以“互联网 ”思维,推进网络犯罪治理法治化王玉薇 /
“三位一体”的网络诈骗防控体系构建乔壮壮董娟 /
电信诈骗犯罪及防治对策探析
——以Z省L市63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为样本叶莲叶英红倪珊珊 /
大数据时代网络犯罪预防对策探析杜瑾夏天 /
网络购物诈骗常见手段及侦控对策研究陈宗攀 /
网络犯罪制裁体系的实效检视与司法防控对策金娉娉 /
再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
——以被害人为视角李文静 /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理念吴娉婷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基于平台数据的实证分析王珊 /
第六部分职务犯罪与企业海外刑事风险防控研究
中国腐败犯罪预防策略省思
——以“严而不厉”的刑法预防策略为中心张兆松 /
论腐败的成因罗猛 /
基于内部控制的合同犯罪防控策略研究
——以高校为视角宋华未 /
谈新时期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转型
——兼谈职务犯罪预防同步化、融合化和精准化王建国马菊念 /
征地拆迁领域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预防途径探析杨奕萍刘钰 /
当前女性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及侦防机制的构建路径
——以T检察院女性职务犯罪案件分析为样本韩鲁红马建馨孟东庆 /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运营涉及的刑事责任风险防控研究李武珍 /
论国有企业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以刑罚的实效与完善为视角于雪婷 /
企业海外运营中的合规管理研究
——以中国企业海外贿赂犯罪风险防控为例金翼翔唐梦阳 /
企业海外投资、运营的刑事风险防控巫丹 /
第七部分其他犯罪热点防控与矫治研究
盗窃犯罪的时空分布实证研究
——以温州市A区十年数据为样本 项振升陈捷 /
生态犯罪防控之实证分析何群 /
跨境防制毒品犯罪之探讨
——以查缉新兴毒品为例陈锦明刘育伟许华孚 /
毒品犯罪应对
——以类罪防控视角于阜民李江分 /
新疆毒品犯罪新常态:健全打击毒品犯罪新机制刘轶 /
女性重新犯罪的防控
——以风险评估量表的开发为视角陈建华姜甜甜 /
道路交通犯罪类型化研究之必要性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以中日两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为视角周舟 /
我国台湾地区性侵害犯罪人治疗处遇行政部门执行量能检讨之实证
研究陈慈幸 /
精神障碍者犯罪适用强制医疗之调研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张爱艳 /
终身监禁面临的问题及立法完善李敏 /
人性的探寻与救赎
——精神分析对罪犯再犯行为预测与矫正的启示王枫 /
监狱行刑一定自由空间设置探讨贾洛川 /
关于湖北蔡甸服刑人狱外就医逃跑案的分析与反思王志亮刘辉 /
天生犯罪人,一个荒谬的话题?
——基于现代囚犯矫治的视角虞海波 /
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路径选择
——以山东省为例单佳 /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研究郝晓敏张硕 /
道德为当代中国监狱治理之本议马金虎 /
保护处分视野下的工读制度重构周颖 /
重新犯罪的主因:社会责任缺失
——基于两份屡次重新犯罪个案宋立军 /
安置教育的正当化基础及其实施机制研究段阳伟 /
第八部分其他类犯罪防控研究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认定和适用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以2011年以来W市L区办理案件为研究对象
冯显清夏理淼陈捷林瑶 /
我国非法持有枪支案件现状、困境及对策黄郑 /
犯罪行为人张某心理行为分析段君高玉龙 /
论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的认定标准
——以赵春华非法持枪案为视角纪康 /
试论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李青悦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博弈论分析陶涛 /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干问题陶涛 /
论“打车软件”的法律规制魏鑫 /
试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犯罪构成与认定王小宁 /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谭晨辰 /
2014年,届犯罪学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以推动“犯罪预防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建构本土化的犯罪预防的科学化、本土化学科理论和实务成果的推广与运用”的宗旨,以“我国犯罪学的转型与发展”为主题进行展开。届犯罪学论坛将会议论文结集出版而受到广泛关注。后本论坛于2015年召开了以“犯罪预防理论有效性的检视与推进”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犯罪学论坛,收获文章百篇,参会者百余众,而在2016年,以“犯罪预防的战略与策略——社会治安反恐的实证与实践”
的第三届上海犯罪学论坛的召开,不仅使犯罪学界的学者云集,更吸引了司法实务届的关注,更多的研究社实成果在会上交流,成果丰硕,论文集收录的论文在百篇以上。研究的方向和问题视点更为深入和前沿。因此,上海犯罪学论坛持续的坚持和努力,不仅在中国犯罪学界持续获得了巨大反响,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犯罪学界的关注。
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尤其是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威胁,如何遏制和预防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现实挑战。本论坛又于2017年5月6日,以“社会安全与犯罪防控”为主题,召开了第四届上海犯罪学论坛。并且,2017年正值国际犯罪学学会成立80周年的盛年,在国际犯罪学学会主席、美国印第安纳大学Emilio·C·Viano教授的建议下,本届论坛同时也成为国际犯罪学学会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分会场暨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的犯罪学学者也纷至沓来,为上海犯罪学论坛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四届论坛的成果,契合当前犯罪热点的实务问题和前沿理论,新的理论为本届论坛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并结合国际反恐热点和有组织犯罪进行了深入依据和探讨。因此本届论坛成果显著:在理论方面,围绕“供给侧”理念及犯罪预防大数据等理论和模式展开了深入探讨;在实务方面,围绕着大数据与反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防范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的犯罪治理实务部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研究。难能可贵的是,在本届论坛中,来自于实务部门的研究更注重实证研究,无论在犯罪现象还是犯罪治理和预防上都彰显了实务部门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重视。
第四届论坛主题依然忠实地秉承了论坛宗旨。在一个主题基础上,关注了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洗钱及校园暴力等犯罪热点问题,分立了“犯罪预防理论与犯罪治理研究”“反恐与一带一路安全机制研究”“金融与洗钱犯罪防控依据”“校园暴力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电信诈骗与网络犯罪防控研究”“职务犯罪与企业海外刑事风险研究”以及具体犯罪预防实务热点等主要分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这些内容的探讨均是围绕本届论坛中心宗旨即社会安全与犯罪治理,这些议题充分显示上海犯罪学论坛对当前犯罪预防和治理的担当和责任。
,犯罪预防基础理论研究是上海犯罪学论坛学术使命的担当,从届犯罪学论坛到本届,仍然是上海犯罪学论坛重要的议题,也是上海犯罪学论坛永恒的重要研究内容。这一议题将永远承载在上海犯罪学论坛的议题中。而在近年来,随着犯罪预防在犯罪学研究中独立性的凸显,犯罪预防基础理论的推进已成为当代犯罪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历程。而在社会治安面临猖獗犯罪的严峻挑战的当前,社会安全与犯罪治理更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撑。建构更符合本国犯罪预防和治理的基础理论成为迫切的学术任务。因此,在该议题的讨论中,本论坛着重点多集中犯罪预防基础理论和理论工具的运用。尤其是该部分给予社会治理的研究内容,突出了实证研究方法,多将犯罪预防理论和社会治理模式相结合进行研究,实证以及对象清晰,目标明确,各具体的治理模式有理有据,这些研究,给我国各方面的治理提供了科学性的模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上海犯罪学论坛聚集了我国犯罪学界敏锐的学术视角,能够把握学科前沿视角和犯罪预防中的问题意识的走向,论坛已成为犯罪预防基础理论的重要平台和学术高地。
第二,“反恐与一带一路安全机制研究”部分,是本届论坛标立的前沿犯罪热点命题之一。该部分的特点是格局大并与国际社会和国内反恐紧密结合,从国际反恐热点地区的研究,切入反恐理论、反恐技术、反恐体系等从恐怖主义的意识、特点以及反恐策略和国际合作等展开深入研究,同时也契合了一带一路国家安全机制、独狼式暴恐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研究,这些研究是当前犯罪热点和社会安全的中心命题,集合了犯罪预防重要的发展动态,彰显了我国犯罪学在犯罪预防和治理的学科价值。
第三,关于金融与洗钱犯罪防控议题的研究,本届研究重点对反恐融资、洗钱模式、金融犯罪类型、网络金融诈骗以及等犯罪热点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尤其是针对网络支付平台洗钱的部分研究无论从理念、理论还是实务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有必要指出的是,在该部分研究中,来自犯罪治理实务部门的研究占据了主要内容。正是有了来自犯罪治理线的实务部门对具体犯罪类型的参与和研究,对推动犯罪预防的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大有裨益。
第四,关于电信诈骗反恐的议题的研究,是本届论坛对当前高发的犯罪类型的热点犯罪的重点关注。在该部分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实务研究,探讨利用网络泛滥的电信诈骗的治理策略。研究围绕该类犯罪的手段、特点、被害人以及平台数据等方面探讨电信诈骗犯罪的治理体系,这些研究将为该类犯罪的治理和预防提供积极的科学的治理思路。
第五,关于校园暴力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议题的研究,也是论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届论坛特此作为一个重点议题展开研究。在该部分研究中,学者们结合犯罪高发年份的连续调查,针对该类犯罪现象从犯罪人、被害人以及法律应对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必要指出的是,学者们在研究该类问题时,更多的运用了理论工具展开深入研究,使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研究更为深入且更具针对性。
第四届论坛还将将几个(但不限于)当前社会较为关注也是较猖獗的犯罪类型也列入了论坛探讨议题。其中,职务犯罪以及企业海外刑事风险防范等都列入了本届论坛探讨的范围。尤其是企业海外刑事风险的防范,研究者结合国际社会中法律设定的刑事风险,揭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运营可能面临的刑事风险以及实证案例。为中国企业海外运营的风险防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就在职务犯罪研究中,本届论坛更注重了具体领域的职务犯罪防范,包括对高校、农村基层部门等相关领域的职务犯罪防范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第六,在关于具体的犯罪预防实务问题的讨论上,犯罪空间防控、社区预防等的议题也是重要议题。作为上一届的主议题,本届论坛仍然持续坚持和关注这一实务研究的走向和发展,鼓励坚持这一领域研究者进行研究。这也是上海犯罪学论坛坚持的主题议题之一。因此,在本届论坛上,学者们更注重犯罪时空发布研究,尤其是街头犯罪作为我国一个较为突出的传统犯罪,犯罪空间防范的研究和实证仍然需要更多的学者的投入和贡献。因此,本届论坛专设一个议题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事实证明,在本届论坛上,学者们的研究更为细化和针对性,对空间防控模式的研究正逐渐走向成熟。
作为开放性的犯罪学学科,本论坛仍然秉持了广纳学界尖端科研成果展现和交流的高端平台作用,对来自于缉毒、戒毒、犯罪人矫正等研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这些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上还是问题意识上,都发挥了推动犯罪防控更进一步深入的积极作用。这些涉及广泛的议题,代表了研究者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问题意识,是本届论坛新的亮点之一。
第四届论坛更为关注来自与现实中的社会安全和犯罪防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显示,无论是宏观的防控战略,还是对犯罪治理的具体防控模式,基本都注重了实践检验的研究进程;并且,本届论坛更为注重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实务展开研究。这些研究建构的治理模式,对我国社会安全体系的建设和犯罪治理模式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第四届论坛主题契合了当前我国犯罪预防面临的社会安全和犯罪治理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并且更注重治理模式的建构。尤其大数据的运用,成为犯罪预防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工具和技术,更具有实证化和实务性。而论坛的研究成果也充分表明,实证研究方法已成为犯罪学论坛中的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防控方面更注重针对性、问题意识并更注重治理的有效性。
总体而言,第四届犯罪学论坛的召开,仍不忘“初衷”,坚持了犯罪预防基础理论本土化的学科理论建设任务,并在构建社会综合治理的学术使命上契而不舍。这些坚持,使每年一届的犯罪学论坛主题鲜明并因此得到了国内外犯罪学界众多资深学者和学术新锐们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每届论文过百篇、字数集百万之多。本届论坛更是有180余位来自于全国各地学界和实务部门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不辞辛苦参会并贡献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中国犯罪学日益积累的学科财富,也为国际犯罪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真知灼见,将成为推动我国犯罪预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在此集结成册,以示读者。此外,由于篇幅有限,未能将所有参会论文编辑在册,对此,我们终抱歉意,并衷心感谢所有参会者和提交了论文的作者们,期待各位学者、专家的继续支持!
数字化的巨大意义是使机器开始
“读懂”信息,机器成为信息迅即传递、处理的主体。在数字化的推动下,机器不再仅仅是人类肢体能力的延伸,开始拥有“思考能力”而辅助人类的智力劳动。现代计算机是大数据时代的物质基础,计算机被利用于加工、记录巨量信息,这些被存储于计算机介质的信息被称为数据。人类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帮助将巨量的信息用集约的方式存储并用便捷的方式提取应用。信息数字化的开创性人物是奥兰·图灵,他的成就为人类和机器的“沟通”牵线搭桥,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1936年奥兰·图灵撰写了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的论文,描述一种辅助数学研究的机器“图灵机”。“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以此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这个设计的独特性是以纯数学的符号逻辑来解析实体世界。正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现代计算机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0和1组成的编码运行,现代计算机运行的原理是把程序指令转化成计算机可读入的机器码,“数字化指的是把模拟数据转换成0和1表示的二进制码,这样电脑就可以处理这些数据了”。计算机的“识别”是物理性的,将电流信号转化为计算机的逻辑信息,再变成实际的物理工作。电流信号来自控制器的不同物理状态,图灵通过继电器的开关功能来得到逻辑运行信号,即来回切换开或关,对应0或1,真或假,以此为基础搭建基本的逻辑门,即非门、与门、或门。当然,计算机的“识别”不是仅仅是获得电信号,还需要通过所构建的带有记忆功能的逻辑组件即触发器来作出反应,完成从读取到识别、反应的完整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这意味着图灵越过了数学与工程、逻辑与物理之间的界线,为人机交互搭建“语言交流工具”。有了机器的帮助,人类的智力拓展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原来视为极其艰巨的大量计算成为可能。2016年6月中国推出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高达十亿亿次,意味着它1分钟的计算量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计算能力的飞跃促成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从其诞生之初就显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