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0193
“1. 碑志是人类生命的见证,是岁月风情的记载。碑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文体。本书重在剖析碑志与人类生命的关系,诉说碑志文写作前后的动人故事。
2.本书体例完备,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围绕碑志的起源与流变、生命的历程与价值、碑志文体改革述评、碑志书写的基本规律、碑志书写的有我与无我、碑志书写的名人效应、碑志书写的尺度把握、碑志的家国情怀与文化精神展开叙述,内容丰富,论证深刻,有较强的可读性。
3.特邀叶嘉莹、楼宇烈、薛永年、龚鹏程、刘跃进、蒋寅、杨念群等著名学者担任丛书学术顾问。
4.装帧设计精美,封面采用压凹、烫金工艺。由画家、作家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写丛书名,封面素材取自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顾问,金石传拓名家傅大卣先生传拓并弆藏的二十四字吉语汉砖拓片。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天地悠悠,生命为大。碑志是人类生命的见证,是岁月风情的记载。《碑志通论》重在剖析碑志与人类生命的关系,诉说碑志文写作前后的动人故事。该书以“名人写名人,名扬天下”的思路进行例证,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其通而论之,不仅探讨中国历代碑志的发展史,而且对碑志文的具体写作技巧也有研究。这就告诉读者如何欣赏和创作碑志文。书作整体材料详实,文笔清新,论证深刻,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 碑者,悲也——碑志的起源与流变
第一节 碑志的出现及功能定位
第二节 碑志的衍生及分类
第三节 墓碑文的生命情怀
第二章 勒石赞勋,树碑述亡——生命的历程与价值
第一节 三不朽与碑志的发展兴盛
第二节 禁碑、毁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第三节 金石巍巍,声名扬扬:碑志的价值与影响
第三章 风雅兴寄,明道明人——碑志文体改革述评
第一节 碑志文体的定型
第二节 唐宋文化转型与碑志革新
第四章 盖棺论定,慎终追远——碑志书写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碑志与史传的区别
第二节 碑志书写十三例
第三节 事定犹须待阖棺
第五章 诗心清泪,此何人哉——碑志书写的有我与无我
第一节 韩愈的伤叹
第二节 白居易的思悟
第三节 张溥的愤怒
第四节 七姬的悲哀
第六章 备极哀荣,人情不免——碑志书写的名人效应
第一节 名因文章著
第二节 大手笔的效应:张说、姚崇和宋璟
第三节 嘤鸣友声,斯文在兹:杜甫、元稹、白居易和李商隐
第四节 千古不了情:欧阳修和苏轼
第五节 相近相亲情更切:袁枚和姚鼐
第六节 同乡同道同志心:黄遵宪和梁启超
第七节 画魂文胆两至交:吴昌硕和陈三立
第七章 真真假假,由人由己——碑志书写的尺度把握
第一节 碑志文的书写方式
第二节 碑志文的书写原则
第三节 碑志文的谀墓流弊
第四节 韩愈的尴尬
第五节 欧阳修的无奈
第六节 由他写到自写:自作墓志铭
第八章 家国一体,光华万代——碑志的家国情怀与文化精神
第一节 伟业千秋:燕然勒石英雄志
第二节 壮怀激烈: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三节 家国一心:光华万代民族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墓碑文的生命情怀
叶昌炽说:“立碑之例,厥有四端:一曰述德:崇圣嘉贤,表忠旌孝,稚子石阙,鲜于里门,以逮郡邑长吏之德政碑是也;一曰铭功:东巡刻石,登岱勒崇,述圣纪功,中兴睿德,以逮边庭诸将之纪功碑是也;一曰纪事:灵台经始,斯干落成,自庙学营缮,以逮二氏之宫是也;一曰纂言:官私文书,古今格论,自朝廷涣号,以逮词人之作是也。” 清楚地论述了立碑刻志的缘由。
死而不朽,芳烈著兮
碑志的叙述主体首先是人,以人为叙述主体,标明时间,并以此为序,记载人物的生平经历;其次才是事件,记事叙功以时间为关联,前后承续;最后是才德,包括政绩、品性、节操、学问、才行等。碑志以此为基准,对相关人事进行全方位叙写,抒发感情,歌颂功德,护佑生命。如《贾武仲妻马姜墓记》:
惟永平七年七月廿一日,汉左将军特进胶东侯第五子贾武仲卒,时年廿九。夫人马姜,伏波将军新息忠成侯之女,明德皇后之姊也。生四女,年廿三而贾君卒。夫人深守高节,劬荣历载,育成幼媛,光□祖先。遂升二女为显节园贵人,其次适鬲侯朱氏,其次适阳泉侯刘氏。朱紫缤纷,宠禄盈门,皆犹夫人。夫人以母仪之德,为宗族之覆。春秋七十三,延平元年七月薨。皇上潣悼,……以礼殡,以九月十日葬于芒门旧茔。……子孙惧不能章明,故刻石纪。
这篇碑文写给贵妇人,尽管其一生平平,但并不妨碍行文的哀悼伤怀之情,在持续不断的铺叙家世、张扬门庭、弘扬家风上,表现墓主的持家有方,感叹其一生幸福、虽死犹荣。汉末以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碑志从抒发悲情进一步演变为对生命存在的阐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在人类灵魂感知和命运认识方面更为细致,生命情怀也愈加深刻,如《河间相张平子碑》:
河间相张君,南阳西鄂人,讳衡,字平子。其先出自张老,为晋大夫,纳规赵武,而反其侈,书传美之。君天姿濬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是以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与神合契。然而体性温良,声气芬芳,仁爱笃密,与世无伤,可谓淑人君子者矣。初举孝廉,为尚书侍郎,迁太史令,实掌重黎历纪之度,亦能焞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有汉。迁公车司马令侍中,遂相河间。政以礼成,民是用思。遭命不永,暗忽迁徂。朝失良臣,民陨令君,天泯斯道,世丧斯文。凡百君子,靡不伤焉。乃铭斯表,以旌厥问。其辞曰:
于惟张君,资质懿丰,德茂材羡,高明显融。焉所不学,亦何不师,盈科而逝,成章乃达。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不胜其喜。包罗品类,禀授无形,酌焉不竭,冲而复盈。廪廪其庶,亹亹其几,膺数命世,绍圣作师。苟华必实,令德惟恭,柔嘉伊则,孝友祗容。允出在兹,维帝念功,往才女谐,化洽民雍。愍天不吊,降此咎凶,哲人其萎,罔不时恫。纪于铭勒,永终誉兮,死而不朽,芳烈著兮 。
这篇碑志作于永和四年(139),作者为名士崔瑗,墓主为一代才俊张衡。碑文从介绍张衡的名讳、门第、世系写起,重点赞扬其天资才华、道德文章、器具制作和辞赋技艺等,歌颂其“奇技伟艺”“光照有汉”的业绩,以“愍天不吊,降此咎凶”的句子,痛惜天妒英才,抒发对生命的伤悼和留恋之情,感叹“死而不朽,芳烈著兮”,借之激励士吏,效力王政建设,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
天地悠悠 生死为大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 墓碑文是碑志文的主流,碑志抒发悲情的功能多借助墓碑文体现,墓碑文应用最广,也最为常见。因此,人们通常意义上的碑志文,一般指墓碑文而言。就撰写主体而言,墓碑文的执笔者都是文人,而其描写对象也是死者,文人创作碑志文的过程,就是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对社会现实思考的过程,展现着文人的才情个性和生活体认。就撰写客体而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越是名人,则越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这就给碑志文的创作带来一定的难题。慎终追远,缅怀哀悼,碑志文具体写死者什么,又该如何写?这既要照顾到描写对象及其家属亲朋的情面,为尊亲讳,尽伤悼之礼,又要做到真实客观,取信公众、传之后世,永垂不朽。所以说碑志文的创作体现着文人的生命意识和名节品行,是最能彰显文人才情个性和社会感悟的文体,也是最考验文人思想道德和写作技巧的文体。天地悠悠,人命关天。生离死别,兹可痛矣。试看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
君讳继祖,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马燧公)之孙,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讳畅之子。生四岁,以门功拜太子舍人。积三十四年,五转而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以卒。有男八人,女二人。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于马前。王问而怜之,因得见于安邑里第。王轸其寒饥,赐食与衣,召二子使为之主.其季遇我特厚,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者也。姆抱幼子当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鸾鹄停崎,能守其业者也。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后四五年,吾成进士,去而东游,哭北平王于客舍。后十五六年,吾为尚书都官郎,分司东都,而分府少傅卒,哭之。又十余年至今,哭少监焉。呜呼!吾未耄老,自始至今未四十年,而哭其祖、子、孙三世,于人世何如也!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
就交谊而言,墓主马燧是王公,乐施好善,曾周济过韩愈;就地位资历而言,马燧虽一生平平,但累世贵胄,地位显赫。当韩愈写这篇碑志文时,人世沧桑变化,昔日的恩主一家人已凋零不堪。按说韩愈出于怀旧和报恩心理,在文中追叙友情、借以张扬马燧的家世、歌颂功德亦不过分,但韩愈行文不落俗套,避免传统的歌功颂德式述写,而是以感怀生命为中心,通过追述与马家数代人的交谊,回顾自我的艰辛历程,感慨马家的热情救助,怀古伤今,感慨岁月无情,叹息人生苍凉,对马燧一家人的连续逝去表示无尽的伤悲哀叹,思绪纷纷,情感沉郁,感人至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