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515907
☆“博闻自选文丛·史学”*种
☆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范金民从教以来重要学术成果之结集。
☆全书分为六大板块,以专题形式为您解析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
☆书中征引材料丰富多元,剖析深入,语言平实,可读性强
社会治理
清代禁酒禁曲的初步研究
把持与应差:从巴县诉讼档案看清代重庆的商贸行为
清代雍正时期江苏赋税钱粮积欠之清查
商品贸易
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
清代刘家港的豆船字号
——《太仓州取缔海埠以安海商碑》所见
文书遗珍:清代前期中日长崎贸易的若干史实
商人商帮
商帮探源述流
贩番贩到死方休
——明代后期(1567—1644年)的通番案
清代徽州商帮的慈善设施
——以江南为中心
江南经济
清代前期江南织造的几个问题
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
明清时期苏州市镇的发展特点
江南人文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
鼎革与变迁:明清之际江南士人行为方式的转向
“苏样”、“苏意”:明清苏州领潮流
江南文书
“草议”与“议单”:清代江南田宅买卖文书的订立
从分立各契到总书一契
——清代苏州房产交易文契的书立
清代书吏顶充及顶首银之探讨
自序(节选)
去年春间,已经策划出版了“六零学人文集”的上海中西书局的编辑,与我聊起是否可以考虑出版五零学人文集,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深表赞同。
所谓五零学人,在我看来,大体上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出身城镇的学二代,或家学渊源,或家境较为优裕;另一类是如我等出身乡下的农家子弟,少年时期大多泡在苦水里,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这两类人,都生在红旗下,小学、中学阶段多不完整,连续读书十二年者很少,早年生活大多清苦俭朴,但幸运的是,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在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直到走上学术之路。五零后学人,生于共和国草创时期,经历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变迁,享受着丰亨豫大之世的累累硕果,因而特别不怕奋斗,特别懂得珍惜,特别懂得感恩,特别容易满足,特别期盼无愧于时代,回报社会。
我于1955年旧历10月22日出生在江南水乡,1979年9月8日,当科学的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放下裤脚管,告别无锡乡下的水田,走进了南京大学的教室,从此徜徉在学习历史的海洋中。1983年9月,本科毕业,考入本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师从洪焕椿先生学习明清经济史,逐渐增加对明清历史的各种认识。
先师洪先生出身于浙江瑞安的书香门第,外曾祖父孙衣言先生,官至清代江宁布政使;外祖父孙诒让先生,改走学术之路,成为一代经学大师;舅父孙延钊先生,曾为浙江籀园图书馆(今温州市图书馆)馆长。1941年,延钊先生被聘为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洪先生就在他身边一边读书一边工作。1946年,延钊先生出任浙江通志馆总纂,洪先生被聘为分纂,随舅父从事《浙江通志》的编纂工作。
先师文献世家出身,讲究编纂体例和检索门径,早年注力于江浙地方文献研究,出版专著《浙江方志考》、《浙江文献丛考》等,编有《明清苏州农村经济资料》、《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等。当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招收研究生时,作为怀抱经世致用为学宗旨的学者,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步伐,洪先生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将研究重点转向了江南社会经济史,希望我们三位硕士生也能在此领域有所作为。洪先生先曾要我沿用他的路子,整理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江宁府部》所引文献,像他那样,编一部明清江宁经济资料之类的资料集,后来又曾要我关注浙江杭嘉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学位论文则确定为明清苏州丝织业研究。师命不可违,直到如今,我的研究重点基本上局限于明清社会经济史和江南地域史范围,较为重视一手材料的搜集和征引,这与先师的教诲大有关系。
余生也晚,出道更晚。自1984年起发表学术论文,计其篇什,约为150余篇,前曾结集出版过《国计民生——明清社会经济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赋税甲天下——明清江南社会经济探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国计民生——明清社会经济新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和《科第冠海内,人文甲天下——明清江南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这些论集,限于选题,并不能全部涵盖本人的代表性成果。此番再选择18篇论文,期能较为系统或有代表性地展示我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和江南地域史研究的历程。
……
历史最为公正,也极为无情。上述所收拙文,因成文时间和发表时段间隔较长,发表时版面形式和注释要求不一,现仅从全书体例统一的要求出发,大体上按《历史研究》现行的注释体例稍作调整,只改正资料征引、文字输录排印中的明显错误,而从历史主义的角度考虑,凡是行文中的不当论断或出入之处,一律不宜改动,因此尽量一仍其旧,以保持原貌。文末注明原载刊物及时间,借以反映在学术逐步规范化过程中个人学史作文的印记。
人生苦短,倏忽之间,本人已过花甲之年,发白齿摇,精力有限。江南倦客,听不得急管繁弦。近年史学繁荣,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不断提出宏大新课题,吾等躬逢其盛,但大有应接不暇之势,不独不能胜任新时代的新要求,尽到应尽的责任,遑论开辟新领域,进入新境界。此际不禁想起清初孙奇逢名言,“学术之废兴,系世运之升降,前有创而后有承”,又吟起清中期魏源的诗,“溪山平远处,何必起楼台”,因而自勉,若天假吾年,惟愿一以贯之,接续思考一些尚未表达出来的专业看法,完成若干已粗有头绪的个人选题,留下一些五零学人的印记,以不辜负师长,不辜负江南的父老乡亲,不辜负时代,不辜负江南的烟雨山水。
范金民
2019年5月31日
于金陵定淮门外龙园北路自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