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13669
我问医师·娘为什么想要写这样一本书?她说,“因为男医师在诊室给妈妈们的科普有时候不食人间烟火啊。”身为知名家庭医师的她决定把自己育儿的经验结合先生张玺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编写成一本提供给新手爸妈的书,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太太们应该人手一本,带孩子到身心俱疲的时候,就连书和宝宝一起打包,塞到先生手上,跟先生说:“这本书将孩子各种健康问题及照顾说明都囊括了,巨细靡遗,相信你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接下来就交给你了。”然后太太们就可以去做做SPA、练练瑜伽、接受精油按摩等来恢复一下身心健康了。
反过来说,先生们也应该人手一本,并熟读此书内容,反复操练各种育儿技巧。当太太脸色不对的时候,一个箭步温柔抱起宝宝说:“亲爱的,孩子就交给我,你好好地去补觉、敷脸、做SPA、逛网店、看小说……休息休息吧!我们爷儿俩会过得很好,不用担心我们……”不但能够达到增进家庭和睦的目的,还可以避免太太过度劳累,而先生却无所事事。
《实战育儿:65招搞定难缠宝宝》是一本能够让爸妈们找到共鸣的育儿书,从妈妈的角度出发,经儿科医生审订的育儿指南。除了儿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迫切想知道的事情。全书包括“日常照顾”“疾病”“饮食和作息”“认知发展和情绪”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避免指导性的说教,把孩子作为一个会动的活生生的小孩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关键。
作者风趣、幽默,书中句句话说到读者的心坎里—实实在在描绘了读者在育儿路上的种种心境。没错,看这本书是在学习,更是在和作者聊天。作者用自己的经验说出了读者的心声。
0~7岁宝贝各时期的发展发育里程
Part 1 日常照顾篇 让孩子健康成长每一天,爸妈的育儿照顾必修课
爸爸妈妈自力自强,亲手照顾有爱
招:抱宝宝的正确方式
第二招:背宝宝的正确方式
第三招:帮宝宝好好洗个澡
第四招:帮宝宝正确洁牙
第五招:帮宝宝顺利穿衣
第六招:选购合适的推车、婴儿提篮和汽车安全座椅
让宝贝一面长大,一面学会自己来
招:宝宝安全翻
第二招:宝宝安全坐
第三招:宝宝安全爬
第四招:宝宝安全走
第五招:孩子自己上厕所
第六招:孩子自己来刷牙
第七招:孩子自己正确洗手
第八招:孩子自己学穿衣、穿鞋
Part 2 疾病篇 宝贝生病有苦说不出,爸妈必知的观察应变法
宝贝“发热”时,我该怎么做
招:学会观察孩子发热的方法
第二招:简单了解孩子发热的原因
第三招:由孩子的状态判断发热的严重性
第四招:帮孩子退热的居家护理妙方
宝贝鼻子不适时,我该怎么做
招:学会观察孩子鼻子不适
第二招:简单了解孩子鼻子不适的原因
第三招:由孩子状态判断鼻子不适的严重性
第四招:缓解鼻塞、流鼻涕的方法
第五招:替孩子解决鼻子不适的居家护理妙方
第六招:孩子流鼻血时的处理步骤
特别收录 通过小游戏教孩子正确擤鼻涕
宝贝喉咙不适时,我该怎么做
招:认识孩子喉咙常见问题—咳嗽、喘鸣
第二招:认识孩子喉咙常见问题—喉咙痛
第三招:认识孩子喉咙常见问题—哮吼、急性会厌炎
第四招:认识孩子常见喉咙问题—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第五招:认识孩子常见喉咙问题—气管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
第六招:认识常见孩子喉咙问题—哮喘
宝贝皮肤不适时,我该怎么做
招:简单了解孩子皮肤不适的原因
第二招:由孩子的状态判断皮肤不适的严重性
第三招:替孩子解决皮肤不适的居家护理妙方
特别收录 异位性皮炎儿童的衣物挑选守则
宝贝肚子痛时,我该怎么做
招:如何观察孩子是否肚子不适
第二招:简单了解孩子肚子不适的原因
第三招:了解引发孩子肚子痛的常见疾病—急性腹痛
第四招:了解孩子肚子痛的常见疾病—腹泻
第五招:了解孩子肚子痛的常见疾病—呕吐
第六招:了解孩子肚子痛的常见疾病—食欲不振
第七招:了解孩子肚子痛的常见疾病—便秘
特别收录 如何刺激小婴儿排便
宝贝骨骼发育出现异常时,我该怎么做
招:认识小儿骨骼异常疾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
第二招:认识小儿骨骼异常疾病—漏斗胸
第三招:认识小儿骨骼异常疾病—扁平足
第四招:认识小儿步态不稳—X形腿、O形腿
特别收录 把握这些小细节能帮助孩子长高
宝贝眼睛疾病护理及视力保健
招:认识孩子常见眼睛疾病—斜视
第二招:认识孩子常见眼睛疾病—弱视
第三招:认识孩子常见眼睛疾病—结膜炎与鼻泪管阻塞
第四招:认识孩子常见眼睛疾病—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胚母细胞瘤
第五招:保护视力从小做起
特别收录 如何正确替婴幼儿清理眼屎以及点眼药水
应对意外伤害的急救指南
招:婴幼儿意外急救法—交通意外
第二招:婴幼儿意外急救法—异物卡喉、窒息或溺水
第三招:婴幼儿意外急救法—跌倒、坠落及外伤(骨折、出血)
第四招:婴幼儿意外急救法—烧烫伤(火灾、高温烫烧、化学灼伤)
第五招:婴幼儿意外急救法—中毒
第六招:婴幼儿意外急救法—动物咬抓伤
Part 3 饮食&作息篇 聪明健康吃,安心好好睡,让宝贝身体壮壮的
家中聪明宝贝这样健康吃
招:0~3岁宝宝这样健康吃
A 不同时期的饮食重点:0~6个月/7~12个月172
B 正确喂宝宝喝奶:母乳与配方奶的比较与选择
C 正确喂宝宝吃辅食—辅食的种类与挑选原则
第二招:3~7岁孩子这样健康吃
A 孩子的均衡饮食原则
B 让孩子无法抗拒的不挑食妙招
C 遵守餐桌规矩,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D 改善孩子肥胖的饮食方法
家中宝贝这样安心好好睡
招:0~3岁宝宝这样乖乖睡
A 关于睡,此时你可能会有这些困扰
B 如何正确哄宝宝入睡
C 认识“睡眠周期”,让宝宝一夜好眠
D 宝宝的睡姿会不会影响睡眠品质
E 宝宝的正常睡眠时间应该是几点到几点
第二招:3~7岁孩子这样乖乖睡
A 关于睡,此时你可能会有这些困扰
B 孩子认床怎么办
C 要特别注意的孩子睡眠障碍
D 睡前做什么能改善孩子的睡眠品质
Part 4 认知发展&情绪篇陪孩子一起成长,理解宝贝如何一步步认识 这个世界
培养宝贝全方位的认知发展
招:掌握孩子的认知发展
A 关于认知发展,此时你可能会有这些困扰
B 先认识“认知障碍”
C 几点认知障碍小征兆,提早警觉
D 再认识“感觉统合”
第二招:掌握0~3岁宝宝的各项发展能力
A 这样动,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B 这样教,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
C 这样做,训练宝宝的学习专注力
D 这样说,训练宝宝的语言学习力
E 这样玩,训练孩子的社会性
第三招:掌握3~7岁孩子的各项发展能力
A 如何教孩子认字、写字
B 如何教孩子学习第二语言
C 如何培养孩子的才艺兴趣
D 如何让孩子在“玩乐”和“学习”中取得平衡
处理宝贝千变万化的情绪问题
招:认识孩子的情绪发展
A 关于情绪,此时你可能会有这些困扰
B 简单认识儿童心理发展三大理论
第二招:稳定0~3岁宝宝情绪的方法
A 宝宝大声哭闹,安定宝宝情绪的方法
B 宝宝需要安全感,处理分离焦虑有方法
C 与宝宝的亲密接触,增进亲子关系
D 千万别忽视,爸妈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宝宝
第三招:引导3~7岁孩子做情绪的小主人
A 在责备孩子前,先理解孩子真正的意图
B 家有顽皮鬼,处理孩子活动力过盛的举动
C 家有爱哭包,处理孩子在外哭闹的毛病
D 家有小霸王,处理孩子的易怒、攻击心理
E 家有害羞鬼,处理孩子害羞、怕生的性格
医师·娘不藏私妈妈包大公开
推荐序
张玺是我在京都大学小儿部指导的研究生。除了试验研究以外,张玺医师在儿科的临床学习上也相当勤勉。后来张玺医师返回台湾服务,对双方的交流贡献良多。
在日本,因为近几年儿科医师相对缺乏,儿科的各类书籍以及科普文章相当多,以供家长们应对各种各样的“状况”。张玺医师和他的太太(是一位家庭医学方面的医师)提出想写一本以太太的观点来发掘问题并解答的育儿指南。我觉得这样的角度相当好。
虽然我本身也是一名儿科医师,但是对照顾孩子,除了应对生病这种情况,我不见得比我内人了解得多。张玺医师夫妇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除了介绍儿科学专门的医学知识和疾病的介绍与应对之外,从出生开始,吃的、穿的、玩的……都有所涉及,可以说这不只是一本儿科医学书籍,还是一本“与小儿一起生活成长”的书。
张玺医师夫妇自己有三个孩子,所以本书也是他们这一路走来的各种经验分享。说实在话,世界上的每一对父母面对自己个孩子的时候都是人生次当父母。即使是我自己,也是一样。每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一个孩子会完全按照教科书成长。这也是促使张玺医师想要将他的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和大家分享的动机之一。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可以给次当爸妈的人一些支持。
——中畑龙俊脐带血干细胞发现者日本京都大学小儿科学名誉教授
其实我应该是先认识张先生的(吧)(我习惯称张玺为“张先生”,称“医师·娘”为“张太”)。想当初姐姐的女儿刚出生就因为吸入胎便住进新生儿监护病房,当时张先生的大儿子也才出生不久,但我姐的小孩看到他的次数应该比他亲儿子见他的次数多很多。当时张医师细心又不厌其烦地解说及照顾,真的让家属安心许多。说张玺医师是我们家的恩人都不为过。
张太是我育儿路上的良师,八卦路上的益友。多少个晚??起讨论无聊的网络新闻和“名人轶事”,一直到我也当了妈才开始有了正经的共同话题:所有育儿方面的问题我都会问她,毕竟她生了三个。这年头还有谁这样生了又生,生了又生?!
跟张太讨论育儿话题非常愉悦。怎么说呢?有些事,我等愚妇常会不好意思开口问医师,觉得问出来会显得智商不高。但我发现,这等疑问拿出来问张太一点也不用害臊。身为专业的医师,在当娘这一块,她跟我们路人简直没两样:一样在三个月内会忍不住探小孩鼻息,一样会为了莫名其妙的小事紧张兮兮……对了,她还接收过我“传承”下去的婴儿美形帽,说要顾头形。所有坊间母亲会做的笨事,我看她都没少做,只差没在小孩哭闹时拜床母了(应该是宗教问题,不然我看她九成九也会拜)。
听闻张氏伉俪要出育儿书,我个人相当期待,本来以为内容很不靠谱(你们不知道张太私下有多不靠谱)。不过老实说,我觉得不靠谱好,因为育儿本来就该轻轻松松,想东想西睡不着,搞得自己压力这么大干吗?很多事,本来就是父母担心太多,而且紧张对事情并没有帮助,还搞得自己太累,对当好父母这事却于事无补。直到我看了书稿才知道,张先生和张太不是在闹着玩,原来很正经。从日常作息到饮食调配再到生病照顾,甚至情绪管理,这本书都有所涉及。有了张太为娘(三次!)的经验谈,佐以张医师专业解说,相信可以解决您育儿路上的大部分疑问。说这是一本育儿百科也不为过。
对了,记得有一次我问张太什么原因会造成胎死腹中,她回答我:应该是得罪华妃了吧?!这样的人竟然出了医学书,我们能不期待吗?(搓手)
——宅女小红 媳妇界灯塔
刚拿到书稿的时候,原本以为只是一本市面上已经泛滥成灾的医学育儿书而已。但是从目录开始,就发现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不只是一本医师写的医学科普书,也不仅是儿科医师撰写的育儿作品,它是从一位儿科医师的太太与三个孩子妈的角度来编写的育儿生活点滴记录手册。
我问医师·娘(我坚持要用笔名称呼她)为什么想要写这样一本书?她说,“因为男医师在诊室给妈妈们的科普有时候不食人间烟火啊。”身为知名家庭医师的她决定把自己育儿的经验结合先生张玺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编写成一本提供给新手爸妈的书,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从我们卫生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角度出发,这本书除了科普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健康促进的功能。怎么说呢?就是太太们应该人手一本,带孩子到身心俱疲的时候,就连书和宝宝一起打包,塞到先生手上,跟先生说:“这本书将孩子各种健康问题及照顾说明都囊括了,巨细靡遗,相信你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接下来就交给你了。”然后太太们就可以去做做SPA、练练瑜伽、接受精油按摩等来恢复一下身心健康了。所以说这本书有健康促进的作用!
反过来说,先生们也应该人手一本,并熟读此书内容,反复操练各种育儿技巧。当太太脸色不对的时候,一个箭步温柔抱起宝宝说:“亲爱的,孩子就交给我,你好好地去补觉、敷脸、做SPA、逛网店、看小说……休息休息吧!我们爷儿俩会过得很好,不用担心我们……”不但能够达到增进家庭和睦的目的,还可以避免太太过度劳累,而先生却无所事事。嗯,果然是有健康促进的功能!
以上博君一笑后,希望大家都能体会作者的苦心,善加利用本书以达到造福新手父母以及养育下一代的目的。
——郭钟隆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健康促进与卫生教育学系教授
请容许我称作者为“兔子”。我俩从高中同班到大学同班(联考成绩只差0.25分),就连怀孕生小孩的时间都只差一两个月,这大概可以堪称遵守“程序正义”的“深度闺蜜”了吧。
虽说我本人是妇产科医师,但若非亲身经历过怀孕生子的摧残,也写不出字字血泪的怀胎十月日记以及坐月子笔记。同理可证,崇尚名牌的我,一开始遇到小孩的“疑难杂症”首先找的是“御医”张玺教授。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我该请教的人不是张玺,而是张太——兔子。因为张玺是那个给我药水、药粉的人,却没教我该怎么喂药给小孩才不会吐得满身满地。张玺是给我打预防针预约单的人,却没告诉我怎么顺利把孩子拖进诊室,而不让我自己汗流浃背、披头散发。张玺是告诉我小孩该吃些什么的人,但不会教我怎么成功地把小孩按在椅子上,让他们心悦诚服地坐稳、吃好、吃完。
我发誓这辈子看过兔子用功的事就是在撰写这本书!对英文充满恐惧的兔子,居然抱着一大叠英文文献,差点没把我吓死。不只是英文,连日文的各种医学科普书,她也是凭着仅懂50音图及部分汉字的程度硬读,再找张玺确认理解的内容是否有误。
另外书中一些小儿相关但并非儿科部分的内容,如小儿皮肤、小儿骨科、眼科和儿童认知发展与情绪等,兔子也四处咨询各领域的专家。当然我义不容辞地贡献出亲爱的弟妹——皮肤科黄毓雅医师(同时也是一位医师兼娘的医师娘)供兔子咨询。赶稿的那段时光,兔子即使跟我们出来玩都会随身抱着笔记本电脑(因为她说出来玩才没有家里“三小”的干扰,反而有机会好好写上一两篇)。上一次兔子抱着笔记本电脑不放是婚前:她还在跟张玺中日远距离恋爱,为了保持视频连线,那是全身散发着粉红泡泡氛围的时代。
可以说我是全程见证这本书诞生之人,我以我爷爷的名字发誓,真相只有一个——就是,这是一本用生命来写的书。
一言以蔽之,专业结合实战经验,是我对兔子这本书的总结。在这个生育率低到谷底的年代,她“身先士卒”地一口气连生“三只”,令我望尘莫及。在我对任何养育/教育问题有所疑惑的时候,兔子的电话已经被我设定为热线,兔子是我想请教,也是我认为权威的人。希望这本书也带给濒临慌乱崩溃边缘的妈妈,正在育儿浪头上载浮载沉的主妇们一盏明灯,一双强而有力的手!
陈菁徽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
作者序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儿科医师张玺。当家中开心迎接新成员时,新手爸妈也开始肩负起照顾宝宝的责任。对许多新手爸妈而言,宝宝的各种状况皆为初次遇到,难免不知所措。日本的幼儿保健门诊特别重视科普教育,从基本的照顾护理知识、饮食、成长发育,到妈妈的身心状态,都有专业人士提供协助与支持,这在中国相对缺乏,特别是专门的科普教育这一块非常缺乏。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在门诊,我发现家长对如何照顾好孩子有诸多疑惑与困扰,当孩子发热或身体不适时会慌乱。尽管家长满腹疑问,但因门诊时间有限,医师较难详细回答各种问题。因此我希望可以通过此书,与家长们分享宝宝成长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同时理清思路,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这是一本从妈妈的角度进行撰写,由儿科医师审订的育儿指南,除了有我在儿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妈妈们在育儿过程想知道的事。书中包含“日常照顾篇”“疾病篇”“饮食&作息篇”,以及“认知发展&情绪篇”,内容详细又实用。希望能为新手爸妈们照顾宝宝提供一点指导。当新手爸妈不知所措的时候,翻开书就能找到答案。
许多人好奇当医师成为爸爸妈妈的角色以后(特别是父母当中又有一名儿科医师),在带孩子方面是不是有什么妙招?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照顾小孩的?这本书结合我和太太照顾孩子的亲身体验,以及妈妈在育儿路上的心声(如书中的《医师·娘碎碎念》),相信会让各位感到非常贴近现实生活。
身为儿科医师兼人夫、人父,我一直认为妈妈心情好,孩子就会好;妈妈心情不好,爸爸就会过得不好。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分担一些家务和照顾小孩的任务,适时协助另一半,理解并感谢太太的付出,能够舒缓彼此的育儿压力。
这本书得以完成,要感谢许多前辈、亲友的协助。谢谢协助审订的杜婉茹治疗师、林瑜琳博士、侯胜茂院长、黄毓雅院长、黄晓灵教授、刘秀雯教授、赖盈达医师、苏泓洸主任。谢谢我在日本京都大学的老师中畑龙俊教授愿意帮我写推荐序,谢谢宅女小红、郭钟隆教授与陈菁徽医师的热情推荐。谢谢给予我诸多指导的陈中明主任、黄朝庆院长、叶健全教授、蔡明兰主任。
后要谢谢我太太的闺蜜──妇产界的美女林思宏院长,以及陈菁徽医师一路陪伴,给予我们很多实际帮助。当然,感谢的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及心血,顺利将我想分享给大众的理念化为文字,促成本书诞生的亲爱的老婆大人——医师·娘/兔子。
——张玺
医师·娘,是医师,也是娘的一位医师娘(医师娘,既是医生也是孩子娘),又被称作兔子医师。从祖辈开始就当医师的第三代医师。因为嫁给了号称中文不大好,不会打中文字的留日儿科医师,从此开始了写作人生。
从小在医香世家长大,曾经立志当家庭主(贵)妇,因此选择了同样有“家庭”两字的家庭医学科作为执业的专科。在不可知的神秘因素下莫名生了三胎,进入三宝的世界,再加上有个儿科医学博士老公,常成为身边妈妈友人咨询的对象。有感于(男性)儿科医师的医学科普往往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也可能只是老公本人的问题,常常让老婆要左手握住右手以免失手拿重物痛击他的后脑勺),决定融合专业知识与个人经验出书,拯救广大新手爸妈们的婚姻(以及爸爸们的性命)。所以这本书不但是写给妈妈看的,更是写给爸爸看的。要想婆媳和乐、母慈子孝,这是一本居家旅游良书!重点是还很好看!各位人夫一定要买回家,摆在床头,晨昏定省,用荧光笔标记和做笔记,只在书店翻一翻,可没有保佑你的效果喔。
初是从帮张玺写他的专栏开始,因为张玺的中文水平无法顺利撰写成流畅的文章,一直以来不是由记者采访再成文就是由我聆听完他(毫无章法又跳跃性思考的)发言,融会贯通之后书写而成。另一方面是我的挚友陈菁徽医师,自从她生了孩子以后,不论是孩子发热、腹泻,还是不睡觉一直哭,都跑来问我或张玺。过程当中,我们两位当妈的发现一件事情──儿科医师也许很会处理生病的小孩,但不一定懂得带小孩。虽然现在小孩洗澡和陪玩交给张玺都没有问题,但遇到要出门的情况交给他,一定会是一场悲剧!不是忘记带餐具就是纸尿裤,他无法独立完成打包一个完美的妈妈包这件事!有鉴于此,出一本从妈妈的角度出发,由儿科医师审订的育儿指南的想法就此诞生了。
在写稿的过程当中,除了一百零一次按捺住想杀夫的冲动之外(除了专业医疗知识以外,其他的部分张玺完全是一个“找妈妈就对了”派),发现要养好一个孩儿真的好难!除了儿科专业知识以外,很多小儿相关的疾病、心智发展与情绪教养,其实都自成一?学问。所以我要特别感谢这本书一路写来,给我很大帮助的亲朋好友们!谢谢杜婉茹治疗师、林瑜琳博士、侯胜茂院长、黄毓雅院长、黄晓灵教授、刘秀雯教授、赖盈达医师、苏泓洸主任,更不能漏掉林思宏院长倾全院之力提供书中照片的拍摄场景和道具。这些我亲爱的家人、学业上的前辈、友好的大学同学及好友们,没有你们,不可能完成这本书!献上一百万个爱心和吻,谢谢你们包容我的任性,忍受我的胡闹跟催促审稿。谢谢台湾师范大学健康促进与卫生教育学系的师长同学们,辛苦你们忍耐我赶稿时期阴晴不定的性子,尤其是郭钟隆教授被迫帮我写序,很感谢老师没有因此把我“拉黑”(双手合十)。老师您做善事一定健康喜乐活到一百二十岁。此外,还能获得张玺京都大学导师中畑龙俊教授(脐带血的发现者)的赞许与序文,隔壁超受欢迎的太太宅女小红的推荐,感觉在专业和江湖上都受到肯定,就算只是自我感觉良好,也是一个爽字啊。啊?你说陈菁徽也帮我写序,我没有感谢她?我们的交情可是刎(狼)颈(狈)之(为)交(奸)啊!我写的任何东西她一定都说赞的啊,这有什么问题吗?
——医师·娘╱兔子
宝贝骨骼发育出现异常时,我该怎么做
儿科属于不手术的科别,所以骨骼发育的异常大部分着重在“生长发育”的部分,例如营养不良引起的发育不良、内分泌异常造成的发育异常等。如果是构造上的异常,或是有手术必要时,就会转到小儿骨科或小儿外科进行治疗和追踪。
小儿骨科是非常专业的学科。在台湾,小儿骨科医师需完成骨科专科训练后再另外进修。小儿外科也是如此。另外除了手术以外,相关的疾病很多也需要康复以及一些辅具的佩戴,这部分属于康复科。
说到小儿骨骼,大部分家长都会想到身高。但是身高发育其实是属于小儿内分泌科。造成身高发育异常(通常家长都是担心过矮),需要做的检查是小儿内分泌方面的检查。一般小儿骨科或是康复科所关注的疾病,是属于构造异常,例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漏斗胸、扁平足等。这个章节简单地向各位介绍常见的小儿骨骼异常疾病。
招:认识小儿骨骼异常疾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旧称髋关节脱臼),是常见的新生儿骨骼异常之一。台湾约有1.2‰的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病原因目前普遍认为与韧带的松弛度和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有关。因此臀位、女宝宝、双胞胎等都是高风险人群。
出生以后的照护方式受影响。对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的宝宝,有特别的照顾方法。双脚伸直的姿势会给宝宝的髋关节过多压力,容易造成髋关节发育不良,因此在照顾这些宝宝时尽量不要刻意将其双腿伸直固定。其实用背带背孩子,因为孩子的双腿会因为背带而弯曲着,反而不容易产生髋部问题。
所幸,在大部分儿科保健门诊会进行髋关节问题的筛检。但是髋关节发育不全症状轻微时,并不一定会在筛检中发现。疾病的发现需要天天与宝宝相处的家人密切观察。以下提供一些观察方法,有这些情况就要怀疑宝宝是否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尽早带宝宝至小儿骨科门诊进行确认。
观察方法1
让孩子趴在床上,家长观察其屁股的形状及大腿近端的皮肤皱褶是否不对称,如果长度超过肛门口,且深,就要引起注意了。不过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宝宝的腿胖瘦不一,而且如果是双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双侧都有皱褶,容易漏掉。
观察方法2
孩子双膝曲折时,如果膝盖高度不一,就要怀疑是否有问题:通常有问题(脱臼)的腿看起来比较低。
观察方法3
注意宝宝换纸尿裤时是否容易哭闹。因为换纸尿裤的动作需要将双腿外展摊平,这个动作会让脱臼的关节疼痛,另外脱臼的关节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也会比正常关节更难,也就是腿打开的时候两腿展开的角度不一样。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宝宝,因为关节较松,可能上一秒还是正常的,下一秒就脱臼了。因此换纸尿裤的时候如果感觉宝宝骨盆处“好像有声音”,也要怀疑是否存在脱臼。在小儿骨科门诊,医师会先徒手检查确认髋关节的松紧度。所幸现在有新的诊断利器——髋关节B超可以提高确诊率。
年龄不同,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的治疗也有所不同。越小开始治疗越好治且成功率高,6个月内发现并开始治疗是理想的状况。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活动力增加且关节内开始有软组织增生填补脱臼产生的空位,就需要用石膏复位,甚至手术。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提供固定,待髋关节稳定、髋臼发育正常(以X射线检查为准)就可以拆除了。因此积极地发现与治疗是解决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的不二法门。
第二招:认识小儿骨骼异常疾病—漏斗胸
漏斗胸是指前胸壁向内凹陷呈现漏斗状的异常。体态上会呈现双肩朝前伸,状似驼背和一个相对较突出的上腹部。发生的原因不清楚,男性较女性多。由于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可能在宝宝出生时就已存在,但刚出生的时候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才慢慢地凸显出来,因此许多家长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发现。
漏斗胸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是外观的问题。除非严重畸形以致压迫到胸腔内的肺、心脏,而影响肺功能和心脏功能,否则不需要特别处理。就诊时,根据外?严重程度医师会安排心?功能方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B超、肺功能检查,甚至胸部CT。
如果没有影响到心肺功能,医师会就外观影响的程度与家属讨论,外观不明显且没有任何症状的个案,会先建议做康复训练。举重、扶地挺身等运动能增加肩膀力量,减少肺功能恶化,但无法改善外观。因此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外表有足够的自信,引导孩子融入集体。
如果凹陷相当明显,或是严重影响到心肺功能,目前主要治法是进行微创手术:使用胸腔镜将金属板引导植入体内,将内凹的胸骨和肋软骨向外推进行矫正。金属板需留在体内2~3年再移出。相较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破坏的肌肉骨骼更少,且可以重复施术,手术也不受年龄限制。
胸骨凹陷
第三招:认识小儿骨骼异常疾病—扁平足
扁平足指的是站立时足弓不明显或是无足弓的现象。因为要承受全身的重量,足部发展出“足弓”。所有的新生儿出生时都是扁平足,因为婴幼儿足部脂肪较多且足部韧带较松。2岁前的幼儿有九成是扁平足,之后这一数据随着年纪增长而逐年下降,到成人阶段还有一两成是扁平足。
扁平足在日常生活上的影响主要是久站脚会酸。孩童时期,扁平足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或是矫正。如果小孩因为扁平足导致步态不稳,走路时容易肌肉酸痛,特殊的矫正鞋垫可以提供足部正确的力学环境,让孩子在走、跳、跑、蹦时比较舒适。重要的是,如果孩子走路常常跌倒,除了怀疑扁平足外,必须要先排除其他原因,如运动神经疾病、平衡感发育迟缓、肌肉张力不足、其他关节异常……
只有僵硬型扁平足是真正病态,需要治疗,弹性扁平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孩子长大以后就好了。判断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扁平足,需要找专科医师检查与评估,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如果想使用矫正鞋垫,也需要经过康复医师的评估与测量,并量身定做,好不要自行购买市售的相关产品,以免没有获得改善,反倒限制了孩子足部的正常发展。
所谓“僵硬型扁平足”是指不论足部有无受到压力,足弓都不会出现。对应僵硬型扁平足,还有弹性扁平足,即在脚踏地承受重量时,足弓塌陷扁平或消失,脚悬空不受力、站立踮脚尖或伸展拇指动作时,足弓就会出现。僵硬型扁平足常见的成因是足部骨头互相粘着,没有在胚胎发育时顺利分离成为关节,造成后足关节活动度受限。治疗的方法以手术为主,根据具体情况定手术方案,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后足关节活动度或是减少疼痛。
第四招:认识小儿步态不稳—X形腿、O形腿
小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面,因为空间有限,肢体会受到挤压与折叠。因此刚出生的婴儿都是M形。渐渐呈膝内翻(O形腿),也就是将孩子两腿伸直并拢,双膝是无法靠拢的,中间约有三个指节的空隙。孩子刚会站立走路时,双腿会呈现膝外翻(X形腿)的现象,也就是双脚直立时双膝会靠拢,双踝却是分开的,约有一个拳头的距离。X形腿的现象在岁为明显,直到5~7岁腿部发育完全才会慢慢变直。这些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担心。
不过有些不良习惯和姿势会导致肌肉发育不良,进而影响腿形,例如过早训练孩子站、走路和使用学步车,孩子会因为腿部骨骼和肌肉还没发育完全就负重过多,将来变成O形腿的概率就大了!正常孩子站立、走路的时程在本书前面第19页的“爸妈该注意的事”中曾详细解读过。
另外,还要说很多女孩子很爱的“萌鸭子坐姿”,也就是坐着的时候两小腿外翻,由正面看去就像一个W字母。若长期采取这种坐姿,会使腿部外侧韧带萎缩,造成永久性的X形腿。因此当孩子采这种坐姿时,爸爸妈妈应立即纠正。
每个小孩从爬行到走路,这一段发展过程当中,蹒跚学步是必经之路。但是如何判断步态不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还是有潜在的疾病,需要一系列评估。如果发现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跛脚,走路的姿势不对(例如肚子明显往前凸出),上下楼梯有困难,蹲下站起来困难,排除鞋子的因素后,应找小儿神经科医师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步态、外观(是否有关节变形等)、肢体疼痛与否,还要检查肌肉力气、小脑协调性、肌腱反射等。根据不同的怀疑,还会有X射线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等。真正的病态因素造成步态不稳有可能是因为脊椎、骨盆腔、下肢疼痛、下肢无力所引起的。不过,孩子学习走路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可参考第19页的“爸妈该注意的事”,家长不要太着急,更多的情况是时间还没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