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16412

1. 作家实力与作品质量的双重保证。荆歌是中国当代文坛60后代表性作家之一,有固定读者群和文化圈影响力。
2.
本书语言精练,叙事流畅,作者擅长挖掘人物隐秘的心理,在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人文关怀中塑造出一个个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3.这是一本可供孩子与父母共同阅读的书。本书多讲述少男少女的故事,写出其青春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既可供少男少女们阅读,也为父母们了解成长中的孩子提供了一种参考和解读。
《戏衣》收录了八篇小说,八个故事围绕少男少女或是青年男女展开,从他们的视角叙述,或者展现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迷茫、疼痛、欢乐和悲伤,或者通过他们的眼睛展示家庭关系和外面更大的世界。如《留学西班牙》讲述毛鑫父母将儿子送到西班牙留学,而毛鑫在西班牙“花天酒地”,还时不时骗取家里人的钱,他悄悄回国和喜欢的女孩待在一起,父母却不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疏离触目惊心。《海兽葡萄镜》里死因不明的猫、神秘奇怪的铜镜,父亲、母亲、奶奶之间暗流汹涌,晚晚生活在破碎的家庭关系的夹缝中。《戏衣》则讲述青年的暗恋,少男黄鸿飞处在青春的迷茫中,一身戏衣唱腔婉转的戚佳萍成了他的爱情和精神支柱,但虚妄隐秘的爱恋*终全部破灭……人生如戏,戏衣下是追寻、惶恐、舍弃、欢愉,戏衣是伪装,戏衣是真相。
留学西班牙
喜 鹊
海兽葡萄镜
幻 灯
戏 衣
我的双胞胎女儿
眼 泪
毕业生
戏 衣
龙阿姨说,镇子东栅头的文化站里,正在敲锣打鼓演戏呢,许多人去看热闹了!观音桥堍的豆腐店,里面只有一个职工,大家都叫她龙阿姨。龙阿姨的儿子读书很聪明,刚刚考上大学,到武汉去读书了。龙阿姨想去文化站看演戏,因此就干脆关了门,去看戏了。她极力怂恿黄鸿飞跟她一起去看:“又没有生意,你憨卵一个坐在这里干什么?”
高中毕业前夕,一堂体育课上,一枚铅球落在了黄鸿飞的右脚。他的脚板被砸得不轻,有多处骨折。黄鸿飞的脚打了石膏,支了根拐杖瘸了一个多月。扔掉拐杖以后,他走起路来,好像右腿短了一点,给人怪怪的感觉。不过有人说,黄鸿飞脚被砸坏之后,看上去风度反而变得好了。他走起路来,微微摇摆,很有点派头。
黄鸿飞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他父亲在农机厂工作,是个电焊工。他母亲是服装厂的职工,整天埋头缝纫。几十部缝纫机串在一个马达上,黄鸿飞的母亲,也像是串在马达上的一部机器,一天到晚在轰隆隆的声响中机械地干活。她回到家里,脾气特别坏,说话特别大声。显然是因为被轰隆隆的马达憋坏了。黄鸿飞脚坏了,不能分配工作。黄鸿飞的父亲是个老工人,他在农机厂,钳工车工装配工,他都做过。现在是电焊工。他心灵手巧,会修闹钟,会做衣架,会用轴承做溜冰鞋,还会修自行车。他好像什么都会。有一天,他决定让儿子黄鸿飞学修自行车。他弄了一辆旧自行车来,让黄鸿飞拆掉,又装起来。在他的指导下,黄鸿飞拆拆装装,弄了几遍,就基本学会修自行车了。黄鸿飞于是在小镇的观音桥堍摆个修自行车的摊头,就算有了工作,可以自食其力了。
他很喜爱这份工作。每天一大早,他就背着工具箱,以及一副大饼油条,往观音桥而去。到了那里,在一棵大树下,他放下工具箱,从里面取出一个热水瓶,一个茶杯,给自己泡一杯茶,就吃起大饼油条。往往是咬了几口,就有生意了。他就将吃剩的大饼油条放在工具箱上,开始干活。这时候正是上班时分,人家的自行车纷纷出笼了。自行车在家里放了一夜,骑到上班的路上,有的发现龙头歪了,有的则轮胎没气了,有的刹车不灵了,还有的呢,觉得车子一骑就哐当哐当响,于是就到观音桥堍,请黄鸿飞修一修。
“你一边修,一边吃好了!”总会有人这么劝黄鸿飞,因为放在工具箱上的大饼油条十分显眼,上面留着月牙痕。但黄鸿飞不吃,专心致志地修,连茶都不喝一口。他热爱这份工作,无论什么样的毛病,他都能把它修好,他以此为乐。而别人的信任和夸赞,更是让他心里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
轮胎没气,这是最普遍的毛病。一般都是小橡皮破了,换上一个,打足了气,就好了。也有被钉子或碎玻璃等锐器扎破的,这就要把内胎取出来,用马头牌胶水速补。但这也用不了几分钟。黄鸿飞继承了他父亲心灵手巧的传统,他总是能手到病除。
忙过一个早上,他一般就能闲下来了。闲下来他也还是坚守工作岗位,并不到处去闲逛。人说“结巴爱说,瘸子爱走”,黄鸿飞不是这样的,他是小瘸,他不爱走动。他在观音桥堍的大树下,坐在一张小板凳上,没有生意的时候,也安安心心地坐着,看看过往行人,想想心事。
黄鸿飞被龙阿姨说动了心。文化站那么小的一点地方,能演什么戏?螺蛳壳里能做什么样的道场?他有点好奇了。他终于决定去看一看了。他把挂在树杈上的一只自行车轮胎取下来,放进工具箱里。这只轮胎是他的幌子,挂在树上,就表示“营业中”。他锁好了工具箱,又用一根链条锁将工具箱锁在树干上。小板凳也串在链条锁里一起锁住了。
他跟在龙阿姨的后头,另外还有一些人,大家都兴奋得很,一路几乎是小跑着,很快就到了东栅头。
文化站果然在演戏。一拐过街角,他们就听到锣鼓声了。
一间会议室里,已经挤满了人。外面也挤了很多人。其实也不是演戏,只是彩排而已。黄鸿飞挤到窗子口,往里看,只见一班琴师坐在那里摇头晃脑地吹拉弹奏。有拉胡琴的,有弹月琴的,有弹扬琴的,还有敲锣打响板的。个个都很认真,像模像样的。其中打响木的一个老头子,黄鸿飞是认得他的,他是中学里的一名退休教师。他那时候在学校里,什么课都不会教,所以学校让他负责管理图书馆。没想到他还是一个戏曲爱好者。他坐着,一本正经地敲响木,都不知道自己的衬衣纽扣扣得歪了。第一颗纽扣,扣在第二个纽孔里。第二颗纽扣,当然只能钻在第三个纽孔里。以此类推。显得很滑稽。更可笑的是,他的鼻子上,挂了一道清亮的鼻涕。哈哈。
听边上的看客叽里咕噜地说,黄鸿飞渐渐明白了,会议室里是在进行彩排,表演的是一段越剧清唱。这个节目,明天要到县里去参加戏曲节。
黄鸿飞很快就被这个穿了戏衣正幽幽怨怨唱着的女人吸引了。以前黄鸿飞对中国的传统戏曲,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戏,京剧也好,锡剧也好,越剧也好,沪剧也好,他都不喜欢。他不光不喜欢听,还讨厌他们穿那种乡里乡气的艳俗的戏服。那些古代衣裳,穿在身上,就像是从棺材里倒出来的一样。要是夜里起来小便,一开灯,眼前出现一个穿着这样衣裳的人,黄鸿飞一定会被吓死。黄鸿飞喜欢听流行歌曲。他特别喜欢张行的歌,虽然他不太会唱,但张行的歌,他每一首都是熟悉的。他坐在观音桥堍的一天天,总能听到斜对面一个杂货店里放张行的歌。他们有一只录音机,一天到晚开得震天响。如果是放迪斯科音乐之类的,黄鸿飞会觉得太吵,脑门都有点痛。但要是放张行的歌,他就觉得很愉快,一天的心情都很好。
这个女人是谁呀?她穿了这身戏衣,怎么就那么好看呢?简直不像是人啊!但肯定不是一个女鬼。她就是一个仙女呀!她的脸,虽然画了油彩,像一个面具,但是,她的眼波流转,是那么动人。她的手势,她的身段,她一甩水袖的样子,看上去仪态万方,把黄鸿飞的魂都勾了去了!
她的唱腔也是那么动人。她的嗓音清脆婉转,幽幽怨怨的,真是好听啊。她在唱什么呢?黄鸿飞认真地听,也就听出来了:
三杯酒,一撮土,两眼模糊泪已枯。愁肠百结如刀割,咽喉噎住口含糊。我满腹辛酸难倾诉,可怜我人前不敢唤亲夫,我只得放声痛哭哭一声哥。你为我抛亲别母离乡井,你为我失去珠凤着了魔,你为我卖身投靠到吏部府,你为我冒认媒婆作姑母,你为我改名换姓把小人呼,你为我不惜斯文甘作仆,你为我蓝衫撇下换青罗,你为我甘心忍辱作家奴,你为我堂堂一榜蟾宫客,不想连捷去京都……
原来她唱的是《双珠凤》啊,是“祭夫”那一段嘛!黄鸿飞虽然讨厌戏曲,但是,在这个江南小镇上,到处都是喜欢越剧沪剧的人,耳濡目染,几出著名的戏他是知道的,也把几段著名的唱腔听得熟了。在他的耳朵里,唱越剧很土,乡下老太太才喜欢的,一句话要唱半天,现在哪个年轻人会喜欢它呢?但是,现在会议室里这个女人正咿咿呀呀地唱,一字字一句句,清清楚楚地送进黄鸿飞的耳朵里,字字句句将他打动了。原来越剧这么好听啊!黄鸿飞觉得自己的眼眶都湿润了,他终于也为古人而伤心了,真是叫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茶不思头不梳,深闺懒把脂粉敷。错怪你负心撇了我,哪知道你遭人陷害赴阎罗。我为了你主婢双双来出走,迢迢千里赴长途,千辛万苦来寻亲夫,都只为我终身两字已经托哥哥。实指望来到洛阳地,把手倾肺腑,珠凤成双对;明珠倾合浦,花开并蒂逢笑河。哪知道满天欢喜付清波,只落得三杯浊酒来祭亲夫。我是叫一声哥哭一声夫,为什么我哭破了咽喉你半言无?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