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84140
《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模式的构建:基于心理动词的词典学研究》以“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模式”为纲,系统地构建了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表征模式。通过抽样调查,《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模式的构建:基于心理动词的词典学研究》揭示了当前汉英词典释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立足于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归纳了中国学习者对二语词汇的习得机制及其词典学意义。在理论回顾、抽样调查和用户需求分析基础上,《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模式的构建:基于心理动词的词典学研究》构建了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释义模式,并通过控制试验进行了验证分析,从而有效弥补了传统汉英学习词典释义的诸多不足,对未来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也极具指导意义。
《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模式的构建:基于心理动词的词典学研究》适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尤其是词典学方向)的教师、学生和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序
前言
第1章 传统汉英词典心理动词的释义研究
1.1 汉英词典释义的本质研究、历时分析与模式探索
1.2 心理动词的语言学研究
1.3 主流汉英词典的心理动词处理情况分析
第2章 主流内向型汉英词典的释义现状调查
2.1 汉英词典的整体释义结构体系调查
2.2 心理动词的释义组构成分的对比
2.3 心理动词的释义特征和表征效果的调查
2.4 主流汉英词典的释义特征描述
第3章 基于词典用户视角的二语词汇习得机制分析
3.1 研究综述
3.2 研究过程
3.3 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使用现状分析
3.4 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母语使用者基于心理动词使用的对比分析
3.5 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的习得机制及其词典学意义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词典用户视角的汉英词典查阅现状分析
4.1 研究目的和方法
4.2 用户对汉英词典的持有和使用现状分析
4.3 用户对汉英词典的查阅习惯
4.4 用户对汉英词典的心理动词释义的态度
4.5 用户对改进汉英词典心理动词释义的心理期盼
4.6 汉英词典的查阅现状及其词典学意义
第5章 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的认知阐释
5.1 双语词典多维释义的框架模式
5.2 学习词典进行多维释义的必要性
5.3 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的特征
5.4 小结
第6章 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模式的构建
6.1 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释义原则
6.2 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释义结构
6.3 小结
第7章 汉英词典多维释义模式对中国EFL学生英语生成能力的影响
7.1 研究概述
7.2 英语水平的组间差异对比
7.3 英语生成能力的组间对比
7.4 结果与讨论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和发现
8.2 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1 非英语专业学生在CLEC中的心理动词使用特征
附录A2 英语专业学生在CLEC中的心理动词使用特征
附录A3 中国学生与母语使用者的心理动词使用频率对比
附录A4 中国学生与母语使用者的论元选择倾向对比表
附录B1 汉英词典的问卷调查
附录B2 中国用户查阅汉英词典的问卷统计
附录B3 中国英语专业用户查阅汉英词典的问卷统计
附录B4 中国非英语专业用户查阅汉英词典的问卷统计
附录C1 实验1班的英语生成能力测试题
附录C2 实验2班的英语生成能力测试题
附录C3 实验3班的英语生成能力测试题
附录C4 实验1班的统计数据
附录C5 实验2班的统计数据
附录C6 实验3班的统计数据
表目录
表1-1 以汇编释义为主的汉英词典
表1-2 以模仿释义为主的汉英词典
表1-3 以依存释义为主的汉英词典
表1-4 汉英词典的主要释义方式
表2-1 主流汉英词典属性对比
表2-2 主流汉英词典释义结构对比
表2-3 汉英词典释义广度调查中的心理动词
表2-4 各主流汉英词典对心理动词的收录状况
表2-5 主流汉英词典微观结构成分表
表2-6 3部词典在对应词方面的方差分析表
表2-7 3部词典在义项方面的方差分析表
表2-8 3部词典在例证方面的方差分析表
表2-9 3部词典在例证、义项和对应词方面的均值比较表
表2-10 3部词典在义项方面的方差分析表
表2-11 3 部词典在对应词方面的方差分析表
表2-12 3 部词典在例证方面的方差分析表
表2-13 汉英词典释义深度调查中的心理动词
表2-14 主流汉英词典与《现汉》(第3版)的义项粒度方差分析
表2-15 主流汉英词典在义项数目方面的均值比较表(K Matrix)
表2-16 主流汉英词典与《现汉》义项设立对比
表2-17 汉英词典例证的来源分析
表2-18 汉英词典部分心理动词的对等词数目表
表3-1 心理动词的使用频次统计表
表3-2 不同类别心理动词的使用特征
表3-3 不同类别心理动词的分布特征
表3-4 不同类型心理动词的分布特征
表3-5 不同频率心理动词的使用正确率统计
表3-6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动词的失误归类及例证说明
表3-7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动词失误表
表3-8 不同频率心理动词在ST5、ST6与母语使用者中的使用对比
表3-9 不同类型心理动词在ST5、ST6与母语使用者中的使用对比
表3-10 不同频率的心理动词论元使用的对比分析
表3-11 不同类型的心理动词论元使用的对比分析
表4-1 用户汉英词典的持有现状
表4-2 用户汉英词典的使用现状
表4-3 用户汉英词典的查阅目的统计表
表4-4 用户汉英词典的查阅内容统计表
表4-5 翻译或写作过程中的词典选择
表4-6 汉英词典查阅过程中的对应词筛选
表4-7 汉英词典查阅过程中对陌生词的选择
表4-8 用户对汉英词典释义的态度
表4-9 用户对汉英词典心理动词释义的态度
表4-10 用户对汉英词典心理动词释义内容的期盼
表4-11 用户对心理动词词类和语用标注的期盼
表4-12 用户对心理动词句法模式的期盼
表4-13 用户对心理动词搭配模式的期盼
表4-14 用户对心理动词对应词数量的心理期盼
表6-1 汉语词目语义框架多维映射中的参数设置
表6-2 “预谋”在语料库中的用法归类
表7-1 英语水平的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表7-2 生成性词汇知识的描述统计表
表7-3 控制型生成性词汇知识的描述统计表
表7-4 自由型生成性词汇知识的描述统计表
图目录
图2-1 例证的结构构成分析
图3-1 心理动词正确使用的频次对比
图3-2 心理动词使用的正确率分析
图3-3 非英语专业学生失误分类图
图3-4 英语专业学生失误分类图
图3-5 ST5、ST6与母语使用者在心理动词使用方面的总体对比
图3-6 不同群体使用心理动词的论元特征对比
图4-1 用户对心理动词释义内容的态度:基于李克特等级量表的数值对比
图5-1 双语词典被释义词认知语义结构的构建与翻译转换
图6-1 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中交际模式的等值转换
图7-1 控制型生成性词汇与自由型生成性词汇知识的均值对比
传统汉英词典心理动词的释义研究
1.1 汉英词典释义的本质研究、历时分析与模式探索
释义是词典实现交际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回顾汉英词典释义的相关文献时,我们发现它们大都散存于各类词典著作中,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出现这种情况,魏向清(2005b:5)认为,原因在于人们误认为“双语词典的释义工作是以单语词典释义为基础,所以双语词典的释义问题也自然可以从单语词典的释义研究中得到理想的答案”。为了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汉英词典释义,我们将从本质研究、历时分析、理论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
1.1.1 汉英词典释义的本质研究
从哲学层面上讲,对任何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探索都应该立足于认识论、存在论和发生论本质,这种立体的多元研究取向有助于我们对研究本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传统的双语词典研究中,人们对释义的研究多立足于分析,重解释说明而轻系统综合。这种基于词义分析的微观研究忽视了词汇语义认知的整体特征和系统特征,缺乏宏观研究的优势(魏向清,2005b:17)。“本体论对存在的把握并非首先在经验领域里进行的,而应在逻辑思辨层次上进行。也就是说,它的研究道路是自上而下,即由思辨到经验。”(张柏然和许钧,1997:57)
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多维释义模式的构建:基于心理动词的词典学研究
因此,它强调从理性思辨出发,对传统的感性经验进行反思与总结。对汉英词典而言,这种多元的本质研究具体包括:汉英词典释义的认识论本质研究,即汉英词典释义是什么;汉英词典释义的存在论本质研究,即它以何种形式存在;汉英词典释义的发生论本质研究,即它以何种形式表征。
1. 汉英词典释义的整合重构性
双语词典编纂的基本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找出意义相等的对应词(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1983:404),这种基本目的决定了汉英词典的释义在本质上具有对译特征,强调两套符号的对应。事实上,相关研究(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1983;Snell-Hornby,1986a;Svensén,1993
;黄建华,1987;2000;章宜华,2002;2006a
;魏向清,2005b;章宜华和雍和明,2007)已经对这种“对译特征”进行了系统阐释。汉英词典,作为一种双语词典,在本质上也具有这种对译特征,但汉英词典的积极性本质和中国用户的客观需求使它更多地表现出整合性和重构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