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1829
以前四汗时期(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忽必烈时期、元代中期(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宁宗)、元代末期(顺帝)四个时期解读一百六十多年元朝的历史,是了解元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为“大家说历史”丛书之一种,对元朝的历史发展做了系统全面的概述,涉及元朝的社会阶层、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诸领域,脉络清晰,内容翔实,是了解元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总说 引言3
元史的范围3
元史的分期4
元朝世系表7
成吉思汗与蒙古的崛起8
统一之前的蒙古地区8
成吉思汗与大蒙古国11
大蒙古国的扩张16
元朝的建立与全国的统一25
忽必烈称帝与元朝的建立25
全国的统一33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35
忽必烈与元朝的立国典制41
中央与地方41
军制、官制与法律44
政府与百姓46
文化和宗教政策49
民族政策50
从守成到更化54
帝位的迅速更迭54
政治的腐败61
农民战争与元亡明兴66
起义的爆发与早期局势66
明朝建立与元朝灭亡74
元代的社会阶层83
土地关系83
阶级关系85
元代的经济96
人口分布96
农业97
手工业101
商业106
城市110
交通111
元代的民族状况113
北方地区113
东北地区118
西北地区120
吐蕃地区125
西南地区127
元代的文化133
思想133
史地之学135
文学137
书法绘画与雕塑144
宗教146
科学技术154
元代的中外关系158
高丽159
日本161
交趾、占城163
真腊165
南海诸国166
伊朗170
非洲诸国172
欧洲诸国174
分说 元朝尊孔与元代理学179
尊孔与衍圣公家族的命运179
理学地位的确立184
朱学与陆学189
朱陆之学的调和192
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196
佛教与统治阶层196
佛教的管理形式203
佛教与元代经济209
佛教与元朝政局213
元代的海外贸易与航海家族216
海外贸易的形式216
主要的贸易海港219
航海技术220
贸易商品224
元代的航海家族227
元代医疗习俗和医学状况236
医疗习俗236
医生和医药243
元代的书画和雕塑艺术251
元朝前期的书画雕塑艺术251
元朝后期的书画艺术262
附录 陈高华先生小传277
陈高华先生的治史体会289
陈高华先生主要学术成果296
引言
元史的范围
元朝以“大元”(简称“元”)作为国号,是1271年确定的。在此之前,这个政权称为“大蒙古国”或“大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蒙古语的拉丁文音译是“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国”是蒙古语国号的直译,“大朝”则是其简译。大蒙古国的第五代大汗忽必烈仿效“汉法”,建号改元,他在至元八年(1271)颁布的《建国号诏》中说:“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在《易经》中,“元”的本义为大,因此“元朝”就是“大朝”,是朝臣用儒家经典对原有国号加以改造的产物。当然,采用儒家经典语言作为国号,意味着国家性质的重大改变,但元朝是大蒙古国的继续则是无可置疑的。
大蒙古国前四汗的历史,是元朝历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元朝这个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指1271年以元为国号起到1368年灭亡为止,前人有“元朝享国不及百年”之说,即指此而言。另一种指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到1368年灭亡为止。本书所论述的元朝,取后一种。事实上,明人编纂《元史》,便是从太祖成吉思汗开始的。
忽必烈以前,大蒙古国相继有四位大汗,即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和蒙哥汗,后来分别被尊称为太祖、太宗、定宗、宪宗。他们统治的时间从1206年到1259年。忽必烈被尊称为世祖,世祖之后,到元朝灭亡,先后共有九位皇帝,他们是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明宗和世、文宗图帖睦尔、宁宗懿璘质班、顺帝妥懽帖睦尔(参看第7页所附“元朝世系表”)。从世祖忽必烈算起,十位皇帝统治的时间始于1260年,终于1368年。
如上所述,元朝的历史,始于1206年,终于1368年,共十四帝,延续了162年。本书所要介绍的,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些历史现象。
元史的分期
元朝一百六十余年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特点。
一、前四汗时期(太祖、太宗、定宗、宪宗,1206—1259)
在这个时期,新建立的大蒙古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征服战争,建立了东起朝鲜半岛,西到东欧的空前庞大的世界帝国。在这个阶段,尽管西北各蒙古汗国逐渐显示出分裂的倾向,但毕竟整个国家基本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还没有形成公开的分裂,蒙古大汗的政令、军令能够在汗国全境内得到遵守和执行。由于扩张的速度过快,蒙古还不能对新征服的广大地区实施有效的管理,除推行蒙古制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调整。这一时期蒙古的漠北地区是整个汗国的政治中心,蒙古本土是国家的主体,蒙古的统治方式、剥削方式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二、忽必烈时期(1260—1294)
在这一时期,统一的蒙古汗国解体。由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帝位之争,西北各汗国独立,并进而控制了原来属于大汗政府直接管辖的西域各地。成功夺取了大汗宝座的忽必烈只能统治蒙古本土和原来金、宋、西夏、大理、吐蕃、畏兀儿等地区。忽必烈的大汗地位长期受到西北蒙古汗国的挑战,统一的“蒙古帝国”已经不复存在。忽必烈为了有效地治理国家,针对汉地为国家主体的客观现实,改革蒙古旧制,推行“汉法”,不仅采用了汉式的年号、国号,确定了都城,还采用了汉地传统的行政、财政等管理制度,确立了以中原王朝制度为主的中央集权体制。与大蒙古国时期相比,这是蒙古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尽管忽必烈保留了不少蒙古制度,用以维护蒙古贵族政治、经济上的特权,但汉法的推行已成为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在蒙古旧制与“汉法”之间存在着矛盾、摩擦,甚至激烈的斗争,就在这种新旧制度的碰撞中,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中原、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在灭亡南宋之后,忽必烈对日本、东南亚地区发动了规模庞大的远征,在北方及西北地区多次讨伐蒙古叛王,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对至元时期元代经济和社会的恢复程度不能做过高的估计。
三、元代中期(包括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宁宗诸朝,1295—1332)
元世祖去世后,成宗即位,在政治上推行所谓“守成”之治,继续奉行忽必烈所采用的“汉法”政策,对外以武力威慑为后盾,采取和解的立场,平息各种战事。仁宗、英宗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大,更深入地推动改革,如恢复科举,扩大儒臣对政治的参与程度,经理田赋,整顿经济,颁布《大元通制》,限制投下权力等。改革的推进,必然触动以蒙古权贵为首的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遇到很大阻力。这种阻力通常和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争权夺利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在这一阶段,围绕着皇位继承,出现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几乎每一次皇位交替都是在统治集团的争斗中完成的。这中间有各种形式的明争暗斗,如果说成宗即位靠的是实力的暗中比拼,那么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的即位则由宫廷政变、暗杀,一步步升级为大规模的内战。政局动荡削弱了元朝的统治。
四、元代末期(顺帝朝,1333—1368)
在这一阶段,元朝的统治更加黑暗。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从未停息,吏治极为腐败,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低下,当年的蒙古劲旅已经不复存在。丞相脱脱当政时推行了一些改革,但政策多不得法:变更钞法导致国家恶性通货膨胀;更新政治,而朝中政争不绝。不断积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终于以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形式爆发出来,元朝在这个汹涌的历史洪流中土崩瓦解。
在本书的总说部分,我们将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若干专题来介绍蒙元时期历史的基本情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