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31688
1. 全景构建中华英雄史。千年英雄史,通俗新演义。
2.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身为“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 IP时代全国性知名历史作家,符号式引领中国通俗历史风潮。
3. 从秦汉到辛亥革命,完整收录集梅毅历史大散文系列,集十年精华之大成!
4. 以演义笔法说正史,“一方面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留恋于历史的幽暗光线”,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备,鲜活诙谐,独辟蹊径。
6. 李国文、蒋子龙、高洪波、阎连科、沈渭滨、王学泰、雷颐、张鸣、杨念群、钱文忠、雷达、白烨、肖复兴、叶延滨、刘鸿儒、朱伟一、曹可凡等各界17位名家激赏推崇。
6. 全新插图 历史年表,精美装帧,雅致典藏。
宋辽金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激烈的时期。中原文明与周边的游牧文明在一次次碰撞中互相吸收,经历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淬炼带来的阵痛,*终顽强不屈地发展着。在这三百余年里,华夏人民以充满激情的创造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在这个文明灿烂的伟大时代,纷争迭起,战火连绵,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赵匡胤继五代之乱而起,南征北伐,建立赫赫大宋;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稳定国政,促进契丹壮大;元昊野心勃勃,开疆辟土,终成西夏霸业;完颜亮文才武略,改制迁都,推动金国汉化。更有文臣忠义,武将忠勇——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不以生死贫富移其志;杨业、狄青、韩世忠、岳飞、李庭芝、张世杰,不以成败利害动其心——共谱一段悲怆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001 -导读 不朽的斑斓回忆
说不尽的两宋文明
001 -不老实的“厚道人”
宋太祖化家为国的事迹
033 -雄龙雌凤相对决
宋太宗的北伐与萧太后的南征
055 -懦弱与妥协:一种心理距离
“澶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两国
077 -过于严肃的滑稽剧
宋真宗君臣的“天书降神”及泰山封禅
089 -贺兰铁马彻地来
狼子野心的西夏“开国者”们
128 -一个人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163 -皇后“偷汉”的政治性后果
辽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始末
188 -浪子皇帝流氓臣
宋徽宗与他的宠臣们
238 -残山剩水留半壁
南宋初立的艰难时局
288 -奸帝奸臣“二人转”
赵构与秦桧共位的时代
330 -大柄若在手 清风遍天下
有雄才而无大略的完颜亮
380 -太师飞头去和戎
韩侂胄“开禧北伐”前后事
414 -塞马一声嘶 百年又轮回
金朝的灭亡
458 -“亡天下时代”的关键词
钓鱼城•鄂州和•贾似道•襄樊失•临安降
514 -鼙鼓扬天繁华歇 丹心万古名不灭
李庭芝•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547 -宋辽金夏史大事记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2016年 11月 30日,我作为中国作协九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话语入心,感受颇深!
联想到我本人的创作,从 2003年到 2015年,12年时间,正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找回中华民族那份沉甸甸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在中国最物质的南方城市深圳,我坐着冷板凳,独立完成了 11卷本、500多万字的《帝国真史》系列丛书。
抚今追昔,纵观历史,如今,我静下心来,俯首思之,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我们是一个历史上有无数英雄的民族!
回望中国历史数千年进程,特别是朝代更迭的那些铁血岁月,英雄鹰扬,豪杰虎跳,确确实实让后人无限神往!在每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伟大时代中,各类英雄横空出世,他们之间的纠葛、交结、争斗,无不充满了动人心魄的感人故事,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荡溢着历史的波谲云诡,迸发出惊人的感动力!即使在今天,无数中华历史英雄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肝肠寸断的瞬间,那些汗与泪倾泻而成的故事,依旧晶
莹闪耀
……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时代,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英雄崇拜,可以治疗拜金主义的“软骨症”,可以治愈蝇营狗苟的精神瘫痪,可以让我们在庸常生活中重新体味诗性的、崇高的人性大美与激情,可以一砖一瓦地重新建砌我们民族精神的巍峨华殿,可以让我们在对英雄人物的遭遇中感同身受的同时,细细咀嚼诗性而永恒的苦难、孤独与崇高
——一切的一切,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和重铸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风骨!
我在“以人为本”“以人带史”的独特历史讲述中,总会给大家展示历史洪流中那些血肉英雄的一生传奇。大哉英雄,他们离奇跌宕的命运和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恩义散场,连我这样冷静的写作者都每每为之流泪动容。我希望能够以客观的、现场感的讲述,消除流水账式干巴巴教科书的平铺直叙,一改宫廷史书荒诞不经的星宿下凡式的神化,一改旧时代民间叙事中英雄故事天命巧合的际遇铺陈,泯除昔日怪力乱神的“超现实”力量冲突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重力突破传统中国通史写作那种老旧的格套,从崭新的、完全的、人性义理的角度,去描写、描摹历史中的“人”在乱世之中生存挣扎所遇到的矛盾、痛苦,从而进一步展示出那些伟大时代伟大英雄的反省、发愤、坚忍,展现乱世之中人性的恢宏壮美和平凡生命力的顽强不屈。
在两千多年中华帝国历史的宏大画幅中,我们面对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有时候,确实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波澜壮阔之间,我总会发现那些欢乐或悲伤英雄身上的熠熠闪光,他们高尚的友情、撼天动地的义气、深沉的亲情,以及奋不顾身的勇气
——所有这些,无不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出我们国人一直以来崇尚的价值观,体现出我们最原始、传统的道德。他们的英雄传奇,他们的侠义勇武,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无不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相契合,故而历久弥新!
以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纵轴、横轴构建传奇化的个人经历,确实非常不容易。为此,如同入群山寻宝,我只能对史料细细爬梳,从汗牛充栋的史料中仔细挖掘,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增添合理想象,还原历史,润饰附会,撷取那些细微、深刻而又不经意处的细节,继而细细雕琢,默默推想,最终来张扬我们心目中的历史英雄楷模,体现出那些英雄们平凡中自然而然的感人情怀,挖掘出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复杂而伟大的人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在十多年的写作过程中,我力避当下坊间最流行的群氓庸俗搞笑史观,扬沙弃砾,以历史守护者的角度,切入中华大历史活生生的血肉肌体之中,从中发现每个伟大时代各路英雄的英伟、自我突破,甚至是狂狷的人格状态,探究辉煌乱世大时代中作为个体的“英雄”的挣扎过程。
看啊,这些人,有血有泪,有悲伤有欢乐,有飞扬有落魄。看啊,这些历史长河中伟大英雄们短暂而辉煌、悲伤的人生历程,真实而丰沛的情感。今天的人们,肯定能够在谛听和仰视中,深刻感受我们伟大历史嬗变无常的命运,沉浸于历史戏剧性的快感中,体悟那些英雄在困境中的抉择和成长。
在我们为泪水所溅湿的笑声中,在惊回首的历史探望中,那些具有冰山大漠魂魄的英雄雕像,在中华民族雄浑壮美的历史背景映衬下,会越来越清晰而丰满!
2017年 8月 6日于深圳
梅毅在评骘论定某段历史事实、审知识鉴某个历史人物时,与时下某些史学家、某些文学家,刻意要将历史写成某种样子,以达到取悦谁,讨好谁,达到获取更大利益的个人目的,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他宁愿坐冷板凳,啃硬骨头,溯本追源,寻出真情,回顾返视,以求真知。有什么说什么,秉持史学家的直笔;有多少说多少,体现文学家的良知,这是难能可贵的治学精神。
——李国文
著名作家
梅毅英美文学专业出身,毕业后即入金融界工作,浸淫资本市场二十余载,风华正茂之年,信笔游缰,以“赫连勃勃大王”名头驰骋互联网,大哉壮哉!吾尝细谈其历史小说《南北英雄志》*部《驺虞幡》,英伟雄健,如此笔力如此才,“茅盾文学奖”,不亦易乎!
——蒋子龙
著名作家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的出现,让我们中国作家这个群体感到欣喜:因为,梅毅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作家自我扩展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到,作家书写历史,其实是自司马迁以来的传统!而作家梅毅所撰写的历史著作,无论从文笔还是史实,都可以称之为“好的”。一部“好的”历史书与“坏的”历史书的区别,就在于好的历史学家能够运用他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去解析历史。
——高洪波
著名作家
从文学的角度讲,梅毅的作品对我*的印象和*主要的启发,就是他跨文体的写作。其实梅毅的作品既不是散文也不是随笔,它们包罗万象,什么都有。梅毅写作自由的程度超出我的想象。……21世纪的时候,我们说要以自己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实,读了梅毅的作品,我有一个新想法,就是面对21世纪各种“主义”不断的产生,我们的文学*重要的一点应该把二者综合起来,就是以自己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阎连科
著名作家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智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我详读了“梅毅说中华英雄史”,感到梅毅的文笔确实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他的一系列历史纪实体作品,似乎有着共同的写作风格: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
——沈渭滨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
梅毅没有像过去历史学家那样,只要不利的资料,都否定。梅毅的书附的史料也很多,包括一些当时人的记载,包括内部文件,还包括一些外国人的记载,给我们开阔了眼界,为我们理解某一段历史提供了一个评价平台。
——王学泰
中国社会学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员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有很重要的意义,他把史学界的成果大众化了。从前教条主义的教育,对梅毅来说没有形成一个框架,没有形成一个偏见。他的书里面的很多东西,虽然是近代史学界已经研究过的,已经谈得很多了,但是他的突出意义在于把它大众化。
——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梅毅虽然写得很通俗,有点像小说,但是一看就知道他是下狠工夫看过史料的,跟那些网络上完全演绎、完全口语化、变成现代化的历史叙述、根据一点东西进行演绎的东西,还是很不一样的。……梅毅很注意那种历史细微的细节,你一看就感觉挺有趣的,实际上史料都有,但是过去没有人揭示这个。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梅毅的书比较可贵的地方在于,在整个的叙事过程中,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成败得失,是在历史的叙述中一环环展现出来,没有马上就进入一种历史判断。……按照历史情景的本身来展现双方的对垒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可以说是相对平实地去展示历史。这样出来的效果,相对来说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像梅先生这一批具有金融背景的人,可能更了解现代人在想什么。梅先生“一方面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留恋于历史的幽暗光线”,这种生活状态,这么一种冲突,在一个写作人身上体现出来,经过微妙的递嬗后,又去影响他们的文字,而这种文字,以其独特的韵味来影响现代人的心志。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梅毅高产,又有见解,而且能辩证地看时代、文学的发展,这一点非常的棒。*近这些年,我们国内关于历史方面非常地“热”,电视热播、网络热聊、影院热映、图书热销。而他2003年底就已经开始写中国大历史,可见他极富预见性。
——雷达
著名评论家
梅毅的历史写作,基本上还是正史的写法,同时有天马行空的很多杂史、野史的感觉,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梅毅的大手笔,是他能在写事件时突出人物,以点带面,这种写法是他的首创。梅毅与众不同的历史写作,还在于他能用现代意识回顾以前的历史,他从人性角度细腻观察历史。
——白烨
著名评论家
梅毅讲述历史一点也不枯燥,正因为他是以人来贯穿的,并不是我们以从前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断代史的研究。形象演绎是梅毅书写历史的专长,他写起历史来不仅好看,而且能活灵活现地把过去的历史再现于我们面前。
——肖复兴
《人民文学》副主编
梅毅的历史写作有两大优点,*,他确实有见识,他的历史观察力非常奇特。如果讲历史史学的真实性,人们宁肯去相信枯燥的教科书,但是人们读梅毅的历史著作,主要是想读作者的见识。第二个优点,梅毅的历史写作以文笔取胜。
——叶延滨
《诗刊》主编
我看“梅毅说中华英雄史”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而且风生水起,已成“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2010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刘鸿儒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读了梅毅的历史书,我觉得历史比小说更深刻。……梅毅的视角独特,让人读之津津有味。
——朱伟一
证监会研究员、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他(梅毅)发现了很多别人没有发现的材料,当然他更多是在现有平凡的材料当中可以找出历史的端倪,这些可能显而易见,但是有时对显而易见的东西不忽略,反而可以找出历史的真谛,这是梅先生的书突出的地方。……作为一个传媒从业者或者一个普通的读者,通过这个书,我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曹可凡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悲壮的山之役
陆秀夫与张世杰
1277年9月,为和当时在江西的文天祥相呼应,张世杰派出10万大军,遣两位都统率领,想克复建昌。结果,宋军遭遇元将李恒,大败。
元军进逼,又破建宁府、邵武军,陈宜中、张世杰等人不得不奉幼帝及卫王与杨太妃登舟逃跑。
当时,宋方有军人17万,民兵30万,还有从两淮战场撤退下来的残兵一万多,共近50万人马,乘战船从海上撤退。
半路,宋船与元军水师相遇,由于当时大雾,又值傍晚,元军竟然没有发现浩浩荡荡撤退的宋军海船。南宋这支残军,终于暂时逃过一次大劫。
行至泉州泊岸,驻守当地的安抚使蒲寿庚前来谒见,并请幼帝驻跸泉州。张世杰不放心,没有答应。这位蒲寿庚乃阿拉伯商人后裔,世居泉州。他掌控市舶司30 多年,不仅有军职,还是当地豪富之首。
当时,张世杰身边的参谋人员就劝说,应该趁谒见之机把蒲寿庚留下,或趁势收取他辖下的数百艘巨大的海船,留作军用。张世杰没远见,不听,很快就放蒲寿庚回泉州。
不久,由于宋朝的撤退人员太多,舟船严重不足,张世杰部下宋军出掠蒲寿庚的船只,并没收了船上的金银财物。闻此,嗜财如命的蒲寿庚大怒,突然宣布降元,并在泉州城内大杀赵宋在当地的宗室以及士大夫几千人。
陈宜中等人着慌,忙拥宋帝乘船逃往潮州。拥军在外的张世杰自将淮兵进讨蒲寿庚,这个狡猾的阿拉伯商人闭城自守,始终不出战。
不久,元军来救泉州,张世杰只得退军浅湾。
元军不依不饶,猛攻浅湾,张世杰不敌,奉宋帝逃往秀山。由于军中流行疫症,兵士病死不少,张世杰又奉宋帝逃往井澳(今广东大小横琴岛之间的海湾)。
陈宜中见势不妙,遁往占城(今越南中部)以避兵锋。
宋少帝赵昰至井澳,忽遇飓风,其所乘巨舟被巨浪击翻,小孩子几乎被淹死,惊悸成疾。过后,张世杰点算兵数,发现死者过半。
由于元军穷追不舍,众人拥宋帝入海而逃,在海上又被元军大败一场,宋帝的舅舅俞如珪也被元军生俘。南宋残军本想拥宋帝入占城,因风大而不行。
1278年5月,宋帝赵昰病死于硇州(今广东吴川西南面一个小岛)。至此,群臣多想散去。陆秀夫挺身而出,劝阻道:“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置其何地!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备,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立国?”
于是,众人拥立年方8 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
由于当时陈宜中外逃占城不归,陆秀夫与张世杰一内一外,共辅南宋幼帝。
陆秀夫,字君实,盐城人。景定年间,陆秀夫得中进士。当时,状元是文天祥,二甲第一名是日后绝食殉国的谢枋得,陆秀夫名列二甲第二十七名,“忠节萃于一榜,洵千古美谈”。李庭芝闻其名,辟为幕僚。陆秀夫为人才思清丽,本性沉静,故而深得李庭芝器重。
德祐元年,元军侵逼江南甚急,军中文武僚属多遁逃,唯独陆秀夫等数人始终坚守。感动之余,李庭芝荐其入朝,累官至宗正少卿。德祐二年,陆秀夫不畏艰险,亲入元营议和。二王逃温州时,陆秀夫闻讯追从,与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由于陆秀夫久在军中任高级参谋,陈宜中开始时还常常向他咨询行军意见。不久,陈宜中恨陆秀夫耿直,就阴遣言官弹劾他,罢免了陆秀夫。
张世杰闻知,写信斥责陈宜中说:“现在什么时候了,还动不动以台谏罢斥正人!”陈宜中害怕手中握兵的张世杰,慌忙把陆秀夫召还朝中。
当时,君臣在逃亡途中,朝廷草创,陆秀夫每临朝会,俨然持笏正立,如在皇宫大殿。他常常凄然泣下,伤心国事,以朝衣拭泪,衣裳尽湿,左右人等,无不悲恸。此人真正高风亮节,是宋朝具有高尚情操的真士大夫。
7月间,张世杰等人奉宋帝驻泊于新会的厓山。
厓山位于今天广东新会南端,北扼海港,南连大海,西面与汤瓶山对峙如门,每当大风南起,水从海上涌灌而入,怒涛奔突,浪涌如山,每半日皆有潮,实际上是舟师屯结的险地。
张世杰确实没有什么军事才略,他以为此地天险可守,乃遣人入山伐木,造行宫30间,军屋3000间。当时,宋朝残存的官民军士尚有20 余万,多居于船上。
时任元朝江东宣慰使的汉将张弘范立功心切,他回大都入觐忽必烈,建议说:“张世杰立卫王(赵昺)于海上。闽、广响应,宜派大军剿灭,免留后患!”
忽必烈大喜,立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
陛辞之日,张弘范这个蒙古鹰犬深知韬晦之策,假意推辞主帅之职:“国朝军制,无汉人典蒙古军者。臣乃汉人,恐乖节度,愿陛下派亲信蒙古大臣为帅,与我一道南征。”
忽必烈深知张氏家族二世为蒙古效命,赐锦衣、玉带以表示对他的绝对信任。
张弘范不要锦衣、玉带,提出:“奉命远征,无所事于衣带也。如能得陛下赐以剑甲,则为臣可仗圣上威灵,令行禁止,无往不克!”
忽必烈闻言壮之,赐张弘范尚方宝剑,表示:“剑,汝之副也。有不用命者,以此处之!”
于是,张弘范荐李恒为自己的副手,至扬州后,发水陆精兵2万,分道南下。
元军舟师四至,从海道攻袭漳州、潮州、惠州等地,数败宋军,并最终在海丰生擒了文天祥。步军方面,元将李恒越过大庾岭,攻占广州。
节节失利之余,张世杰也从潮阳港乘舟入海,退保厓山。
张世杰手下有谋士相劝:“北兵以舟师堵塞海口,则我军进退失据,不如率先主动出击,占据海口要地。如果得胜,国之福也;如果不胜,犹可西走。”
张世杰思之良久,自忖宋军久漂海上,士卒离心,怕主动进攻失败后,会导致军卒立刻溃散,便表示不同意。“频年航海,何时可已!今须与北军正面一决胜负!”
于是,他命人焚毁岸上所建数千间简易房屋,把千余艘大船牢结成一字阵,沉锚于海,中舻外舳,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栅如城堞状,奉宋帝居于舟中,以示必死之态,想和元军决战。
此前,宋军已被阿术纵火烧船而得惨败,张世杰不汲取教训,仍旧出此下策,真是天时人事,均使宋朝一步一步踏向覆亡深渊。
当然,张世杰已考虑到既是族弟又是敌将的张弘范火攻的可能性,命人在战舰外涂满厚厚一层湿泥。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统帅张弘范指挥元军进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