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248797
内容简介
本书为10本系列书中的一本,该书是对27部名著进行学术解读的书籍。包括民俗学鼻祖柳田国男的《明治大正史世相篇》,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菊与刀》、山崎正和的《柔软的个人主义之诞生》,沃里弗廉(Karel van Wolferen)的《日本 权利构造之谜》等等。对我们了解日本人国民性、日本人心理构造、社会构造等深层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帮助。受到上野千鹤子(著名社会学者)、鹫田清一(哲学者大阪大学总长)等的隆重推荐。
目 录
序言
1 自然村的精神
2 作为同族集团的家联合
3 家族制度意识形态
4 业绩主义的家社会
5 近代化的阴影
6 日常经验的历史
7 近代化与宗教
8 近代化内生的原因
9 通俗道德的作用
10 近代的知识社会学
11 美意识“粹
12 耻文化
13 都市平民生活
14 丰富的生活志
15 社会层面上的工薪阶层
16 集团形成的原理
17 “撒娇
18 成熟的戏剧
19 消费社会中的自我
20 日本人论的家谱
21 日本的政治思想
22 投向亚洲的目光
23 沉默的权力构造
24 象征天皇制
25 外国居住者
1 自然村的精神
2 作为同族集团的家联合
3 家族制度意识形态
4 业绩主义的家社会
5 近代化的阴影
6 日常经验的历史
7 近代化与宗教
8 近代化内生的原因
9 通俗道德的作用
10 近代的知识社会学
11 美意识“粹
12 耻文化
13 都市平民生活
14 丰富的生活志
15 社会层面上的工薪阶层
16 集团形成的原理
17 “撒娇
18 成熟的戏剧
19 消费社会中的自我
20 日本人论的家谱
21 日本的政治思想
22 投向亚洲的目光
23 沉默的权力构造
24 象征天皇制
25 外国居住者
前 言
社会学的创立者之一、艾弥尔·涂尔干在其1897 年出版的著作《自杀论》的序文中写道,“10 年前无人问津,完全不受关注”的社会学现已“变成一门流行的学问”。之后,社会学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成果。以解说基本文献的形式总结这些知识目录,正是本计划的初衷。
不过,社会学涉及范围极广,同时还无法忽视其他各学科对社会学的影响。虽然都统称为“基本文献”,但是如果范围取得过大,文献的数量也就随之增多,因此,本系列从中选取了约280 篇文献。筛选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了每篇文献的历史意义以及现阶段受到的评价,同时咨询了多位专业人士。但是,终还是两位编者的喜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学术界迎来了转型期,变化无常。社会学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迄今为止累积的知识却不容忽视。换言之,正因为身处转型期,才更加突出了基础的重要性。这与排练、运动、武术如出一辙,倘若基础不扎实,就无法取得进步。而且,能力上升到某种程度后仍然回顾基础本领,反而更有益于进一步的提高。与其说“转型期”不需要基础,倒不如说这刚好是探索新方法、活用基础的时期。由于本系列具有学术性质的关系,我们对撰稿者的文章提出了诸多要求。尽管如此,各位撰稿者欣然接受我们的无理请求,突破眼前的阻碍,撰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章。我们由衷感谢各位付出的努力。
2005 年夏天,我们首次与世界思想社编辑部商讨本系列的企划。迄今为止,编辑部的多位工作人员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支持。现在,企划成功地以书的形式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在此,谨向各位致以诚挚的谢意!
不过,社会学涉及范围极广,同时还无法忽视其他各学科对社会学的影响。虽然都统称为“基本文献”,但是如果范围取得过大,文献的数量也就随之增多,因此,本系列从中选取了约280 篇文献。筛选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了每篇文献的历史意义以及现阶段受到的评价,同时咨询了多位专业人士。但是,终还是两位编者的喜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学术界迎来了转型期,变化无常。社会学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迄今为止累积的知识却不容忽视。换言之,正因为身处转型期,才更加突出了基础的重要性。这与排练、运动、武术如出一辙,倘若基础不扎实,就无法取得进步。而且,能力上升到某种程度后仍然回顾基础本领,反而更有益于进一步的提高。与其说“转型期”不需要基础,倒不如说这刚好是探索新方法、活用基础的时期。由于本系列具有学术性质的关系,我们对撰稿者的文章提出了诸多要求。尽管如此,各位撰稿者欣然接受我们的无理请求,突破眼前的阻碍,撰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章。我们由衷感谢各位付出的努力。
2005 年夏天,我们首次与世界思想社编辑部商讨本系列的企划。迄今为止,编辑部的多位工作人员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支持。现在,企划成功地以书的形式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在此,谨向各位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线试读
“真正的罪文化,是通过认识自己的罪行来实施善举;与此相对应的是,真正的耻文化是通过外界的强制力来实施善举。耻是针对他人的批判所产生的反应。当个人在别人面前被嘲笑、被否定,或是感觉到自己被人嘲笑时,会产生羞耻感。不管是哪种场合,耻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强制力。另外,感觉到耻辱,必须是实际上有人在场,或是至少觉得有人在场的场合。”“移民到美国的初的清教徒,致力于将一切道德置于罪恶感的基础之上。现代美国人的良心是“如何为罪的意识而烦恼”这一点,是所有的精神病医生所知晓的。”“日本人以耻辱感为原动力……他们认为耻是道德的根本。容易感到羞耻的人,正是那些实行善行所有规则的人。知耻之人这个词,有时被译成有道德的人,有时则被译为重名誉的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