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历史普及读物大明那些九千岁 大太监衰亡记

大明那些九千岁 大太监衰亡记

作者:胡丹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ISBN: 978755131346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0.99

类别: 历史普及读物 SKU:5d8432fb5f9849104540c06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1313469

编辑推荐

不负多国读者的期待,“揭秘大明”系列终结篇问世! 

这是让您放不下的一本正史读物!要了解明朝大太监,只看这一本就够了!

跟着北大史学博士走进朱家大院,大明百名大太监一把抓!

为啥太监想和天子攀亲

为啥传说九千岁不识字

为啥严嵩被逼得托孤徐阶

为啥打忠臣太监手下留情

《万历十五年》 《明朝那些事儿》 它们可都没告诉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大明那些九千岁》的*后一部,主要叙述了在明代晚期活动的大太监们的故事,在必要的节点上,还会用一定的篇幅介绍明代宦官制度的新发展。本书在结构上是按“历史事件中的大太监们”来安排的,由一些比较著名的或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太监(如郑和、刘瑾等)“牵头”引导出各个章节。稿件内容亦是建立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但繁琐考证及史料分析内容将大为减少,更具史料的“融入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从多年的学术研究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我国明代宫廷的方方面面之“秘”,以可靠且生动的“揭秘”带来了相当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胡丹,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网络知名文史类自媒体“皇帝不称朕”主笔,今日头条签约问答专家。主要研究明史、制度史、舆论史,著有“明宫揭秘”系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大明后宫有战事》《大明那些九千岁》(壹、贰、叁)以及《明代宦官制度研究》《明代宦官史料长编》等,在《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档案》《西南大学学报》《福建师大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湖北省社科基金各一项。《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大明后宫有战事》《大明那些九千岁》等作的韩文版和繁体字版已陆续在多国、多地区面世。
目  录

卷 隐形的权阉

章 忠义宦官,拼死救驾

第二章 宦官捧出一位“祖师爷”

第三章 新天子来了,太监们急着去接驾

第四章 那四十天,司礼监隐形了

第五章 贪能蠹政,钱能杀身

第六章 人人皆曰可杀而不杀

第七章 老友大学士推荐,张太监复出

第八章 皇帝为用张永,费尽了心

第九章 嘉靖帝责司礼监徇私

第十章 内阁权重,纷争渐起

第十一章 宦官送议礼新贵一个字:蟹

第十二章 奴告主!太监坟几乎引发灭门大案

第十三章 嘉靖皇帝不偏用潜邸旧人

第十四章 司礼监俘获了东厂

第十五章 解谜:刚铁为何红得发紫

第二卷 首辅与“首珰”

章 争首辅,内阁激战始酣

第二章 “刚”终不胜“佞”

第三章 老严嵩一席无奈的托孤酒

第四章 中官侧目,徐阶罢相

第五章 想飞,却不幸折翼的太监

第六章 前所未有:首辅推荐掌印公公

第七章 地近位逼,两位好友干上了

第八章 太监也做顾命大臣

第九章 败于生前,复仇于身后

第十章 冯太监亲自主抓“王大臣案”

第十一章 首珰赞助首辅夺情

第十二章 好的搭档   

第三卷 万岁爷孤立,奴才也没权

    章 皇上被压制了十年,他要报复

    第二章 “大伴”贬死南都

    第三章 权臣的家产,必须没收

    第四章 堂堂皇帝,竟贪臣下之贿

    第五章 太监要和皇上攀亲,万岁爷怒了

    第六章 万历皇帝的疑心病

    第七章 太监中的双璧:田义与陈矩

    第八章 “国本之争”大略

    第九章 打忠臣,太监手下留情

    第十章 妖书案,多亏了东厂太监

    第十一章 多选淑媛,一举两得

第四卷 江山倾危血阳里

章 皇帝不好静坐读书

第二章 “委鬼当朝立,茄花满地红”

第三章 从魏某某到魏忠贤

第四章 魏上公是个什么样的“傻子”

第五章 王安大意丢性命

第六章 秉笔太监是文盲

第七章 天子之戏:宦官内操

第八章 与东林决裂

第九章 魏公公“九千九百岁”

第十章 熹宗病危,阉党巧计脱身

第十一章 大树倒矣,猢狲速散

第十二章 杀魏忠贤,错了吗

第十三章 “曹正淳”不是曹化淳

第十四章 以此始者,必以此终

        附录:明代宦官史的分期问题

媒体评论

《大明那些九千岁》这部书建立在作者坚实的史学功底之上,相信一定会嘉惠于喜欢明史的读者们。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商传

 

胡丹博士对明代宦官的研究,深化了明代政治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前主任、研究员  万明

 

学术成果向大众读物的转化,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和应当承担的工作。《大明那些九千岁》,有新材料、新观点,可读性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 北京行政学院教授  高寿仙

在线试读

卷 隐形的权阉

本卷关键人物:云奇、刚铁、魏彬、张永、谷大用、张锐、张忠、张佐、黄锦、鲍忠、麦福、高忠

章 忠义宦官,拼死救驾

传说,在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朱元璋经历了一次极为凶险的刺杀阴谋,多亏一名义士拼死相救,才得以避险趋吉。
    事情的经过记在嘉靖四年(1525)——那已经是一百四十五年之后的一块墓碑上。

这通名为《赠司礼监太监云公奇墓志铭》的主人,便是那位奋不顾身,救主上于危难的义士云奇。他不是什么江湖大侠或忠臣烈士,只是看守紫禁城西门西华门的一名内使。

内使官不大,算是宦官中的基层干部;司礼太监不是云奇本来的官职,而是他的赠官。所谓“赠官”,是人死后追认的官。

云奇生任内使,死赠太监,司礼太监这官,是他拼出性命换来的。

当时丞相的居所离门很近,就在西华门外百余步的地方。这位丞相怀有不臣之心,然而他的相府离宫门那么近,有任何异动,总逃不过云奇的眼睛。
    云奇眼里不揉沙子,他知道丞相早晚要搞动作,就在兔子洞旁蹲守:你啥时候出洞,我啥时候放鹰!
    这天,相府忽然报喜,说府中井里涌出了醴泉。
    醴泉又称甘泉,是好东西,宛如仙露,常饮可治痼疾久病,增人之寿。《礼记》上说,“天降甘露,地出醴泉”,都是王朝昌盛之兆。

大明建国不过十余年,突然上天赐惠,降下和美的嘉泉,而且不生于田野,乃奔涌于京城相府之井,当然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好事。朱元璋闻奏大喜,当即命驾西来,要亲自入府验看。
    相府内张灯结彩,大排筵宴,恭候圣驾光临。
    然而听着相府那边鼓乐沸天,云奇心中甚是不安。他晓得,相府宴无好宴,那排的,定是鸿门宴——丞相欲借醴泉诱引皇上入府,他要发动大明版的“甘露之变”哪!
    云奇满心焦急,怎奈他官太小,没法进谏,当面给皇上发警报。正在踌躇,忽听东边銮铃声响,万岁爷的车驾从宫城那边不紧不慢地过来了。

他急得直跳脚。
    朱元璋骑在马上,头戴翼善冠,身穿黄金袍,精光四射,盈盈带笑,大批侍卫围护在身前马后。所过之处,大小臣工纷纷避让,伏在御道两边叩头。眼看就要进西华门洞子了,人群中忽地里跃出一人,急插入队伍,向圣驾扑来。此人来的好快,影子一闪,护驾勇士还不及反应,已被他突至马前,伸手就把马衔环抓住了。
    銮驾队伍顿时大乱,有人大呼道:“有刺客!”

朱元璋吃惊不小,低头看时,见此人身着宦官巾服,面露张皇之色,双手紧揪马衔,口中喋喋叨叨,却不知在说些什么。朱元璋好奇,正待俯身下问,不料两旁护驾勇士紧拥上来,刀剑高飞,挝锤齐落,已将此人砍翻在地。奇怪的是,这内使满身血污地躺在地上,不顾身受重伤,依然努力地抬起折断的手臂,向西华门外指去。
    朱元璋略有所悟,便不再前行,弃马登上西华门城楼,往相府方向眺望。只见相府屏风帷幕之后,身穿重甲、手持利刃的壮士,伏了一层又一层,杀气升腾,直贯云天。朱元璋大惊,亟命返驾,回到棕殿,马上下诏捕拿丞相——从而挫败了一场十分惊险的政变图谋。

待逆党平定,想起那舍命报警的内使,派人去召他时,不想救驾忠臣早已气绝身亡。

朱元璋哀悼云奇死于忠义,遂“赠”他为某监左少监,在南京太平门外钟山西麓赐葬地一块,官府营葬,春秋祭祀,额设差役6名,负责云奇墓的岁时洒扫。

据说这是云奇墓的缘起。

正德十五年(1520),南京守备司礼监太监黄伟、高隆、芮景贤等重修了云墓的享堂和亭台,事后请南京兵部尚书乔宇撰写了堂记。

又过了5年,新任守备太监王堂,在前往巡视孝陵(朱元璋陵)垣墙时,途经云奇墓,听说了云奇的忠义故事,于是与太监高隆、秦文等一起上疏,为云奇请到了司礼监太监的赠官。朝廷还专门派人前来致祭,同时由南京内官监对墓区重要建筑进行了全面修葺。

工程结束后,在茔域内树碑一座,这就是嘉靖四年(1525)由何孟春撰写的云奇墓志铭。

何孟春原任吏部左侍郎,因参与嘉靖初年“大礼议”中的“哭门”事件,被贬到南京任工部侍郎的闲职。他对云奇的事迹并不太了解,但在听了高隆、王堂等人的介绍后,写下了这篇墓铭。

后人作文,无非夸云奇忠义,以“感励天下后世臣子”。至于那位府邸在西华门外的谋逆丞相是谁,高、王两位太监则未明言。何孟春乘兴发挥了一点考证功夫,他说,洪武时,有胡(惟庸)、蓝(玉)二党,胡之不轨在洪武十三年(1380),蓝在二十六年(1393),胡被诛后,太祖下诏不再设丞相,事在蓝案前14年。故他断定,那位“丞相”,一定是大明后一位丞相胡惟庸。

 

何孟春所记云奇事,不见于之前的史籍,诚可“补旧碑之缺”。南京云奇墓也不知其确切的修建年代。虽然云奇的故事,很容易将那位因设“醴泉计”而伏诛的丞相指向胡惟庸,但何孟春的考证未免太过简单。他说“备他日史官之考证”,后来果然有一位史官接手做了些考证,不料“大家”一出手,差点把云奇“考”没了。

王世贞是明末的掌故大家,也是位系统研究明朝宦官的史家,他手辑的《中官考》,是部明代宦官史料的专题汇编。王世贞听说云奇的故事后,感到好奇,为什么在明初“胡案”中发挥了如此重要作用的一个人,在正史和档案中没有一个字的记载呢?

王世贞利用在京做官的便利,亲自到西华门等处走访。实地验证的结果是,胡惟庸不可能将府邸建在西华门外,即使相府在此,由于西华门城台甚矮,从那里也无法看到相府内伏兵的情形。“云奇救驾”的故事虽然活灵活现,却绝不可信(见王世贞《旧丞相府志》,《弇州续稿》卷141)。

朱元璋杀胡惟庸、兴胡党大案、裁废中书省、终结宰相制度,绝非一次失败的刺杀阴谋引发的连锁反应,而是一系列复杂的政治进程的必然结果;云奇的故事,就像许多类似的故事和传奇一样,不过为宏大的历史事件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简易版本而已。

王世贞的考证比何孟春进了一步,而我们又当比王世贞更进一步,除了辨析云奇救驾故事的真伪,还要探讨: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虚构出一个名叫云奇的忠义宦官形象出来?

事实上,当“云奇”在南京声名鹊起时,北京也出现了一个忠义太监形象,此人名叫刚铁,他的名气更大、影响更为深远。

抢先评论了 “大明那些九千岁 大太监衰亡记”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1924: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

EUR €32.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1+2+3+传习录,套装共4册)

EUR €99.96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三国史话:(精装珍藏本)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易中天讲三国的参照来源,揭开不为人所知的三国秘史!

EUR €20.99
评分 3.5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EUR €25.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