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55487
第一节 北魏与云冈………………………………………………………………………………..001
一、北魏缔造者——拓跋鲜卑………………………………………………………….001
二、北魏的创建和疆土的扩展………………………………………………………….003
三、北魏中期的进步与发展……………………………………………………………..005
四、北魏王朝的衰败与分裂……………………………………………………………..007
五、北魏文化奇葩——云冈……………………………………………………………..008
第二节 云冈石窟建造历史……………………………………………………………………..012
一、北魏早期佛教活动…………………………………………………………………….013
二、太武帝“毁佛”…………………………………………………………………………..016
三、文成帝复法与“昙曜五窟”的开凿……………………………………………018
四、云冈中、后期建设…………………………………………………………………….020
第三节 云冈学的诞生…………………………………………………………………………….021
第二章 走进云冈服饰……………………………………………………………………………………024
第一节 北魏社会及其平城时期……………………………………………………………..024
一、早期文化制度与习俗…………………………………………………………………024
二、平城的建设与发展…………………………………………………………………….026
三、平城时期社会风貌…………………………………………………………………….029
第二节 北魏服饰制度…………………………………………………………………………….030
一、早期“多参胡制”的服饰制度…………………………………………………..031
二、冠服制度的确立………………………………………………………………………..033
三、北魏服制改革…………………………………………………………………………….036
第三节 北魏平城时期服饰……………………………………………………………………..039
一、鲜卑服的盛行…………………………………………………………………………….039
二、胡汉服饰的交融………………………………………………………………………..042
三、特色服饰举要…………………………………………………………………………… 044
第四节 云冈雕像服饰流变及历史语境………………………………………………….. 048
一、云冈雕像的复杂面貌………………………………………………………………… 048
二、云冈早期造像服饰特征及其历史语境……………………………………….. 050
三、云冈中期石窟造像服饰概况及其历史语境………………………………… 051
四、云冈晚期石窟造像服饰概况及其历史语境………………………………… 052
第三章 魅力鲜卑 印希遗风——云冈早期雕像服饰……………………………………. 053
第一节 “昙曜五窟”雕像服饰形态……………………………………………………….. 053
一、昙曜与“昙曜五窟”………………………………………………………………….. 053
二、“昙曜五窟”雕像服饰………………………………………………………………. 056
第二节 磅礴廓型 异域古风——中外文化交流的服饰风尚…………………. 058
一、犍陀罗艺术及其佛衣特征…………………………………………………………. 059
二、秣菟罗艺术及其佛衣特征…………………………………………………………. 062
三、北凉风格的保留与鲜卑风格的融入…………………………………………… 065
第三节 “改良”僧衣与袈裟——因时而宜与自主创新的服饰典范………… 069
一、对“右袒式”佛衣的改良…………………………………………………………. 070
二、对“通肩式”佛衣的改良…………………………………………………………. 074
第四节 王气氤氲 人佛合一——追求永恒皇权的服饰象征…………………. 075
一、“人佛合一”与服如其人…………………………………………………………… 076
二、第20、18窟主像服饰及象征意义………………………………………………. 077
三、第19、17、16窟主像服饰及象征意义……………………………………….. 080
第四章 太和改制 胡汉交融——云冈中期雕像服饰……………………………………. 083
第一节 中期洞窟雕像服饰形态…………………………………………………………….. 083
一、中期石窟建设背景与窟室特征………………………………………………….. 083
二、中期雕像服饰…………………………………………………………………………… 085
第二节 辫发戴帽 褒衣博带——鲜卑服与南朝汉服交融的
服饰流行………………………………………………………………………………………. 086
一、褒衣博带造像的出现………………………………………………………………… 086
二、菩萨服装的世俗化……………………………………………………………………. 092
三、“辫发戴帽”的胡服供养人……………………………………………………….. 096
第三节 华带飞髾 佛影凡形——人世与佛国交映的服饰之美……………… 100
一、“七立佛”之服饰……………………………………………………………………… 101
二、“文殊问疾”服饰……………………………………………………………………… 104
三、第5窟佛弟子服饰……………………………………………………………………… 107
第四节 “美人”“天神”二佛并坐——佛教人物世俗化的服饰蕴涵………. 108
一、中期双窟与“二佛并坐”服饰………………………………………………….. 108
二、云冈“六美人”服饰………………………………………………………………… 111
第五章 迁都洛阳 改梵为夏——云冈后期雕像服饰……………………………………. 114
第一节 西部窟群雕像服饰形态…………………………………………………………….. 114
一、晚期石窟凿建背景及窟室特征………………………………………………….. 114
二、晚期造像服饰…………………………………………………………………………… 116
第二节 秀骨清像 繁复重叠——胡服影响渐衰的服饰倾向…………………. 118
一、中原风格的形成……………………………………………………………………….. 118
二、“秀骨清像”的出现………………………………………………………………….. 119
第三节 怪诞冷漠 修长随意——极尽奢靡的无奈混搭…………………………. 122
一、晚期造像动机与佛衣变化…………………………………………………………. 122
二、“服妖”现象的再现………………………………………………………………….. 125
第四节 “ 缘幢杂技” 民间气息——丰富多样的平民服饰
“小传统”…………………………………………………………………………………… 128
一、第 38窟“攀缘木桩”雕像之服饰……………………………………………… 128
二、“供养人礼服图”之服饰…………………………………………………………… 131
第五节 最后的奇葩——第34、38窟飞天服饰……………………………………….. 135
一、飞天服饰的世俗化……………………………………………………………………. 135
二、第34、38窟飞天服饰………………………………………………………………… 137
第六章 云冈服饰中的北魏文化……………………………………………………………………. 140
第一节 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融……………………………………….. 140
一、早期鲜卑文化…………………………………………………………………………… 140
二、入主中原后的鲜卑文化…………………………………………………………….. 143
第二节 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145
一、“徙民文化”………………………………………………………………………………. 145
二、与南朝的文化交流……………………………………………………………………. 146
三、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 148
四、与天竺、朝鲜半岛的交流…………………………………………………………. 154
第三节 佛教的中国化…………………………………………………………………………… 156
一、佛教传播路线…………………………………………………………………………… 156
二、佛教的中国化…………………………………………………………………………… 157
第四节 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 159
一、对汉文化的仰慕……………………………………………………………………….. 160
二、汉化政策的实行……………………………………………………………………….. 161
三、云冈服饰的美学意义………………………………………………………………… 163
石窟是人类为了完善自我并将其自身之质文饰成为神佛的一种精神升华的物质表现形式,是文明的标志和实实在在的文化体。由于石窟记录了一个或数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成就,因此具有时间性、空间性、民族性、多样性等文化特征。沿着古丝绸之路,古疏勒人、龟兹人、高昌人、羌人率先在西北开凿石窟,接着鲜卑人在北方、中原继续开凿,他们把各自民族的心态、感情、信仰、习尚等传统文化,大量寄寓于石窟中,把人格化了的佛做了民族形象的处理,佛的三十二相成为寓意表现。在这里,深入民心的纲常伦理观念、民众道德观念、日常生活状况、习用的器具及民众的审美观念等,都融汇于石窟及造像之中,由之形成的“石窟文化”正展示着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色彩。
石窟的这种文化现象是佛教创立的,其发展也必然是按照佛教教义的要求而发展,终极结果也仍然是佛教的文化功能。就人文地理而言,西域与西北地区在十六国时期,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五凉三秦进行了幅度较大的民族文化融合,同时接受了丝绸之路传来的西方文化,形成了五凉三秦的先进文化体系。其中,佛教文化成为其重要的选择。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将佛教奉为国教,令佛教“敷导民俗”,同时大兴土木、开窟造像宣传佛教,西部诸民族所选择的佛教文化被他们运用并推广,在其都城中心出现了佛教文化的高峰,佛教在中国出现了自印度传入后的空前发展和繁荣。所以,云冈石窟代表的是一种佛教艺术,反映的是佛教文化。
石窟艺术自身具有超越现实的典型概括性,因而它是浪漫的,又由于它取材于生活的原型和社会实际,它又是现实的。它是某一时期社会发展、民俗形态、对外交流以及服装流行的混合文化体,是一个完整且特殊的文化形式。云冈石窟开凿期间,非汉民族——拓跋族在中原建立起政权。期间,民族间的交流十分普遍,受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宽衣博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同时,
由于佛教流入中原,佛教艺术也影响着服饰形制和纹样。这种不同国度、不同民
族、不同文化间的交融,构成了中国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新篇章。
中国石窟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开始,至明清之际,代有建造,而各个时代的
石窟与造像又无不具备显著的时代痕迹:敦煌石窟延续时间最长,跨越了几个朝
代,从而荟萃了各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精华,是记录西北文化的历史发展实
录;云冈石窟是北魏历史的产物,所以集中表现了北魏王朝的精神状态和民族情
调,是北魏鲜卑统治者的历史、文化别集;龙门石窟极盛于盛唐时代,如果把唐
代文化归结为大量融合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果,龙门石窟正是这种文化
交融的实物史。
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之林之一株。它的个性在于:它是中国早期石窟之
一;是最先以皇家之实力营造的石窟;是少有的完成于一个朝代、一个民族的意
识形态下的产物,所以它的文化特征更具有鲜明性,由此决定了它是世界性的文
化瑰宝。云冈石窟不仅形象地记录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轨迹,也雕刻了北魏鲜
卑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浓缩了北魏社会及其平城时期皇家及民间服饰的流
行与发展。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
的影响,而造像外观及其服饰的表现最为直接和直观。
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中,服饰的变化时急时缓,服饰文化不断吸收其他外来
文化、吸纳异族的服饰文化元素而日益丰富,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变革:从战国
时期的“胡服骑射”到魏晋南北朝的汉胡服饰交融及“孝文帝改制”,从“开放
唐装”到“华贵清装”再到“西服东渐”,一次次的变革如同中国服饰历史长河
中的一股股急流,荡涤着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潮涌,淤积下来的是保守落后的观
念泥沙,依然前行的则是积极进步的思想泉流。回望这条长河,一段急流虽早已
远去,但它所留下的印迹却依然留存,它所传递的精神正发扬光大。让我们做一
个深切的历史回望,一起回到那个离我们久远的年代,去触摸北魏服饰的发展历
程,感受孝文帝改革中易服饰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从而领略云冈服饰文化的博大
精深和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神圣。
云冈雕像中的衣冠服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人物,主要包括佛、
菩萨、天王、力士、乐伎、飞天等;另一类为世俗人物,主要有供养人、供养
天。本书以宗教人物中的佛、菩萨、乐伎飞天,以及世俗人物中的供养人、供养
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各类人物造像服饰为依据,以大量历史书籍记载为依托,
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北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物服饰作切实的分析和研究。二、以云冈本土服饰文化为核心,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探讨云冈不同时期雕像、不同雕像人物外观及服饰风格、内涵及演变过程,进而
探讨北魏时期少数民族与中原、西域及东邻诸国等诸多民族、地区之间服饰文化
交流盛况。
三、从宗教服装的角度,探讨佛、菩萨、飞天等的着装形式及其演变。
四、对由云冈雕像服饰特征及其变化所反映出的北魏文化进行归纳与分析。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二章属全书铺垫,分别介绍云冈的开凿背景及北魏时
期服饰概况;第三章到第五章为本书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云冈石窟营造中三个时
期,即早、中、后期雕像服饰文化;第六章是对云冈服饰文化论述的的进一步升
华,即其所包含的北魏文化。
本书旨在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性。以往对于云冈服饰的研究,多以单篇
论文的形式出现,本书试图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从世俗及宗教两个方面对云冈三
个时期雕像服饰进行逐一地、系统地研究。二是形象性。为了使全书直观,整本
书配以大量的图片以及个人手绘图,来增强说服力。三是深刻性。本书意欲在前
人对云冈服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探
讨服饰文化繁荣发展的规律:一个民族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需求与其他民族的服
饰文化进行交流,在保持民族服饰文化本土主体性的同时,通过能动的选择与改
造,将外来服饰文化的精英消化吸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新更美的民族服
饰文化。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因为人们可以从这大
批造像艺术中,见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风俗习尚,为研究北魏阶级社会提供文献
上所见不到的实证。云冈雕像在不同时期外观及服饰形态的演变不仅反映和记录
了北魏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揭示出当时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及多元文化之间的相
互渗透与影响;不仅反映和记录了北魏社会服饰流行趋势的变化,也展现了佛教
在中国北方的发展与兴盛;不仅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中国化进而世俗化,也将北
魏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宗教结合起来,实现了服装与政治、宗教的巧妙结合,佛教
的政治化成了贯穿于云冈开凿过程中一个不变的话题。
传承是目的,促进是手段,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云冈石窟璀璨的光辉
能久久照耀人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