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5989334丛书名: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
内容简介
《白居易集》原诗文以《全唐诗》、《全唐文》为底本,选择了一百多首(篇)。遇有异文,参考中华书局《白居易集》及《白氏长庆集》等,择善而从。并在解评中注明“一作×”,供读者抉择。对诸本中出现的不同字词,据本人的认同,择其一而从之,恕不一一注明。
白居易诗文,据诗人临终前一年即会昌五年(845)所写《白氏集后记》自云:“白氏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虽罹兵燹,有所散佚,但绝大多数保存下来、流传至今。宋绍兴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是今存早的白集刻本,文学古籍刊行社有影印本;商务印书馆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有《白居易集笺校》本。
白居易诗文,据诗人临终前一年即会昌五年(845)所写《白氏集后记》自云:“白氏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虽罹兵燹,有所散佚,但绝大多数保存下来、流传至今。宋绍兴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是今存早的白集刻本,文学古籍刊行社有影印本;商务印书馆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有《白居易集笺校》本。
目 录
前言
关于白居易(代序)
(吉川幸次郎)
◎诗
读张籍古乐府
凶宅
观刈麦
李都尉古剑
云居寺孤桐
赠元稹
杂兴三首
宿紫阁山北村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感鹤
赠内
寄唐生
伤唐衢二首(其二)
悲哉行
放鹰
慈乌夜啼
燕诗示刘叟
采地黄者
村居苦寒
新制布裘
秦中吟
重赋
轻肥
买花
新乐府并序
上阳白发人
新丰折臂翁
两朱阁
涧底松
缭绫
卖炭翁
井底引银瓶
秦吉了
采诗官
归田三首(其二)
观稼
晚燕
洛中偶作
微雨夜行
夜雪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牡丹
江南遇天宝乐叟
放旅雁
画竹歌并引
真娘墓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花非花
邯郸冬至夜思家
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
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
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
示符离及下邦弟妹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江楼月
望驿台
村夜
夜坐
燕子楼三首并序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鹭
浦中夜泊
舟中读元九诗
放言并序(选二)
庾楼晓望
题元十八谿居
西楼
大林寺桃花
建昌江
赠内子
赠韦炼师
问刘十九
南湖早春
忆江南三首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
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
于卷后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并序二首
(其二)
白云泉
寄韬光禅师
◎文
三游洞序
与元九书
◎附录
白居易年谱简编
白居易著作主要版本
白居易研究主要著述
《白居易集》名言警句
关于白居易(代序)
(吉川幸次郎)
◎诗
读张籍古乐府
凶宅
观刈麦
李都尉古剑
云居寺孤桐
赠元稹
杂兴三首
宿紫阁山北村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感鹤
赠内
寄唐生
伤唐衢二首(其二)
悲哉行
放鹰
慈乌夜啼
燕诗示刘叟
采地黄者
村居苦寒
新制布裘
秦中吟
重赋
轻肥
买花
新乐府并序
上阳白发人
新丰折臂翁
两朱阁
涧底松
缭绫
卖炭翁
井底引银瓶
秦吉了
采诗官
归田三首(其二)
观稼
晚燕
洛中偶作
微雨夜行
夜雪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牡丹
江南遇天宝乐叟
放旅雁
画竹歌并引
真娘墓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花非花
邯郸冬至夜思家
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
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
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
示符离及下邦弟妹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江楼月
望驿台
村夜
夜坐
燕子楼三首并序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鹭
浦中夜泊
舟中读元九诗
放言并序(选二)
庾楼晓望
题元十八谿居
西楼
大林寺桃花
建昌江
赠内子
赠韦炼师
问刘十九
南湖早春
忆江南三首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
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
于卷后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并序二首
(其二)
白云泉
寄韬光禅师
◎文
三游洞序
与元九书
◎附录
白居易年谱简编
白居易著作主要版本
白居易研究主要著述
《白居易集》名言警句
在线试读
◎诗
读张籍古乐府
题解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7—8307)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自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这种入乐的诗歌和历代文人采用乐府旧题的拟作、创作,后来都称“乐府”,并衍变为诗歌名称。“古乐府”与元白倡导的“新乐府”相对而言,即“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新解: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从“张君何为者”发问,而后回答,张籍其人以诗文创作为业已经三十年了,尤其是工于写作乐府诗,在他所处的时代少有人能同他相比,即无与伦比。“伦”,同等,相类。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上可禅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先提出问题。答以在《诗》“风、雅、颂”三种体裁和“赋、比、兴”三种创作方法外,从来没有“著空文”。白居易和元稹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明确地要求创作要继承《诗经》反映生活实际的优良传统,反对无病呻吟、内容空洞的诗歌。又举出张籍《学仙》、《董公》、《商女》、《勤齐》四首诗,并分别说明旨在讽、诲、感、劝上做文章。针对当时皇帝、官贵学仙、炼丹企求长生不老;宰相董晋只身赴汴州说服劝阻叛将邓维恭;《商女》诗(今佚)、《勤齐》诗(今佚)劝喻妻子、丈夫;说明张籍的诗歌创作讽谏皇帝戒淫佚,教诲暴臣戒贪婪,感化悍妇行仁慈,劝解薄夫立敦厚,以求封建统治者有助于教育、感化黎庶百姓服从于封建秩序。“舒之济万民”,“卷之善一身”正是诗人“兼济”、“独善”的思想。《孟子.万章》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句,注日:“薄浅者更深厚。”说明“为诗”意在“济万民”、“善一身”。既是对张籍诗歌的肯定,也隐含白居易个人的初衷。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沥尘。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写张籍一生勤奋写作。“青衿”,古代士子所穿无领青色袍子。《诗经’郑风•青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后则以之表士子进学之年。“始”,从童子入学开始“迨”,等到。犹言至今日夜吟诵写诗,心力交瘁,辛苦勤奋,写了很多诗。因为当时没有采诗官搜集,深恐抛弃如同泥土,更怕死(“百年”)后湮没无闻。希望收藏人图书馆,以保证世世代代不湮没;或者送教坊,时刻让皇帝听到这些诗的内容。“中秘书”.皇家收藏书籍之所。唐代设秘书省,收藏掌管图书经籍。“内乐府”,唐代设左右教坊,专为皇帝教练歌舞伎。古代有采诗之官,收集诗歌旨在“观风俗,知得失”(《汉书•艺文志》),让统治阶级了解风俗民情、政治得失,这也是作者创作乐府的主要动机和目的。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意思是说“言”与“志”、“行”与“文”是枝叶与根本的关系。这里的文指诗文著作。前一句比喻是说语言文字似苗,思维意识是志,栽什么样种子生什么样苗,诚如《左传‘襄公二十五》“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后一句比喻则是说行是诗文创作的根本,行为是本质,诗文创作作为表现于外的东西,就如文论著作所谓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文心雕龙‘宗经》)。正因为如是,所以“读君诗”,也就知道“君为人”。“君”,对张籍的尊称。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写张籍客居的困窘。白居易《与元九书》:“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张籍中进士后,即官太常寺太祝,正九品,而且久不迁调。“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所述事实正是这样。不只官位未升调,而且害了一场眼病,几于失明,不得不仰人代书,其《与李浙东书》即是由韩愈代写的,书中就有“不幸两目不见物,无用于天下。”朋友戏称之日“盲太祝”。末“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也是写实。这时张籍就住在长安朱雀门西街延康坊。“官小”,“贱贫”,“病眼”,“无人行到门”,张籍的景况足令人一洒同情之热泪。
新评
白居易、张籍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在唐代诗歌史、新乐府运动中,“张王乐府”、“元白元和体”(长庆体)都占有重要地位。新乐府运动前有杜甫开创的优良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元白之际,提出了“为时”、“为事”的明确理论,创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如《师友诗传续录》所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在贞元、元和年间新乐府运动同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唐代诗坛。
张籍、王建均擅长于乐府诗,为诗坛所称誉。《唐诗品汇》有“元和歌诗之盛,张王乐府尚矣”的品评。“张王乐府”上承杜子美,下开元白新乐府之先声,风格各有特点:“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王世贞《艺苑卮言》)同元白相比,张籍乐府主要在描写客观现实,用事实说话,不加个人评论。白居易对张籍的乐府诗十分赞赏,这首诗题目直书《读张籍古乐府》,对张籍的乐府诗作了全面明确而又形象生动的评论,并举例分析了张籍诗歌的讽谕作用。在同代或后代也有写诗赞颂张籍乐府的,王安石就有《题张司业诗》日:“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白居易写此诗时尚未被贬到江州,他对张籍以很高评价,为张籍乐府张目,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创作乐府诗目的的阐发,所以把这首诗排列于诗集卷首《贺雨》诗之后,为第二首。《养一斋诗话》甚至进而指出:“……‘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数语可作诗圭臬。予欲取之以为历代诗人总序,合乎此则为诗;不合乎此,则虽思致精刻,词语隽妙,采色陆离,声调和美,均不足以为诗也。学者可以知所从事矣。”
凶宅
题解
《凶宅》大约为元和四年(809)前后作于长安。当时,长安城传说有很多“凶宅”特别是朝廷大官的宅第。因为古人迷信“风水”,以为住宅院落的地址、方向、构造、用料乃至建造的时日等,要是选择得不对,便会成为“凶宅”,对居住的宅主不吉利,甚至会致人于非命。另一种说法是认为被鬼妖狐怪占据后,人若再搬进去住,同样会遭遇“凶”事。尽管极其愚昧和荒谬,但古人很迷信这种说法(也有不少人并不相信,且斥之为虚妄),直到今天有的人仍然相信。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枭鸣松桂树,狐藏兰菊丛。
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
后主为公卿,寝疾殁其中。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锺。
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
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但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
凡为大官人,年禄多高崇。
权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
……
读张籍古乐府
题解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7—8307)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自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这种入乐的诗歌和历代文人采用乐府旧题的拟作、创作,后来都称“乐府”,并衍变为诗歌名称。“古乐府”与元白倡导的“新乐府”相对而言,即“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新解: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从“张君何为者”发问,而后回答,张籍其人以诗文创作为业已经三十年了,尤其是工于写作乐府诗,在他所处的时代少有人能同他相比,即无与伦比。“伦”,同等,相类。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上可禅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先提出问题。答以在《诗》“风、雅、颂”三种体裁和“赋、比、兴”三种创作方法外,从来没有“著空文”。白居易和元稹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明确地要求创作要继承《诗经》反映生活实际的优良传统,反对无病呻吟、内容空洞的诗歌。又举出张籍《学仙》、《董公》、《商女》、《勤齐》四首诗,并分别说明旨在讽、诲、感、劝上做文章。针对当时皇帝、官贵学仙、炼丹企求长生不老;宰相董晋只身赴汴州说服劝阻叛将邓维恭;《商女》诗(今佚)、《勤齐》诗(今佚)劝喻妻子、丈夫;说明张籍的诗歌创作讽谏皇帝戒淫佚,教诲暴臣戒贪婪,感化悍妇行仁慈,劝解薄夫立敦厚,以求封建统治者有助于教育、感化黎庶百姓服从于封建秩序。“舒之济万民”,“卷之善一身”正是诗人“兼济”、“独善”的思想。《孟子.万章》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句,注日:“薄浅者更深厚。”说明“为诗”意在“济万民”、“善一身”。既是对张籍诗歌的肯定,也隐含白居易个人的初衷。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沥尘。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写张籍一生勤奋写作。“青衿”,古代士子所穿无领青色袍子。《诗经’郑风•青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后则以之表士子进学之年。“始”,从童子入学开始“迨”,等到。犹言至今日夜吟诵写诗,心力交瘁,辛苦勤奋,写了很多诗。因为当时没有采诗官搜集,深恐抛弃如同泥土,更怕死(“百年”)后湮没无闻。希望收藏人图书馆,以保证世世代代不湮没;或者送教坊,时刻让皇帝听到这些诗的内容。“中秘书”.皇家收藏书籍之所。唐代设秘书省,收藏掌管图书经籍。“内乐府”,唐代设左右教坊,专为皇帝教练歌舞伎。古代有采诗之官,收集诗歌旨在“观风俗,知得失”(《汉书•艺文志》),让统治阶级了解风俗民情、政治得失,这也是作者创作乐府的主要动机和目的。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意思是说“言”与“志”、“行”与“文”是枝叶与根本的关系。这里的文指诗文著作。前一句比喻是说语言文字似苗,思维意识是志,栽什么样种子生什么样苗,诚如《左传‘襄公二十五》“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后一句比喻则是说行是诗文创作的根本,行为是本质,诗文创作作为表现于外的东西,就如文论著作所谓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文心雕龙‘宗经》)。正因为如是,所以“读君诗”,也就知道“君为人”。“君”,对张籍的尊称。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写张籍客居的困窘。白居易《与元九书》:“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张籍中进士后,即官太常寺太祝,正九品,而且久不迁调。“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所述事实正是这样。不只官位未升调,而且害了一场眼病,几于失明,不得不仰人代书,其《与李浙东书》即是由韩愈代写的,书中就有“不幸两目不见物,无用于天下。”朋友戏称之日“盲太祝”。末“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也是写实。这时张籍就住在长安朱雀门西街延康坊。“官小”,“贱贫”,“病眼”,“无人行到门”,张籍的景况足令人一洒同情之热泪。
新评
白居易、张籍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在唐代诗歌史、新乐府运动中,“张王乐府”、“元白元和体”(长庆体)都占有重要地位。新乐府运动前有杜甫开创的优良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元白之际,提出了“为时”、“为事”的明确理论,创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如《师友诗传续录》所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在贞元、元和年间新乐府运动同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唐代诗坛。
张籍、王建均擅长于乐府诗,为诗坛所称誉。《唐诗品汇》有“元和歌诗之盛,张王乐府尚矣”的品评。“张王乐府”上承杜子美,下开元白新乐府之先声,风格各有特点:“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王世贞《艺苑卮言》)同元白相比,张籍乐府主要在描写客观现实,用事实说话,不加个人评论。白居易对张籍的乐府诗十分赞赏,这首诗题目直书《读张籍古乐府》,对张籍的乐府诗作了全面明确而又形象生动的评论,并举例分析了张籍诗歌的讽谕作用。在同代或后代也有写诗赞颂张籍乐府的,王安石就有《题张司业诗》日:“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白居易写此诗时尚未被贬到江州,他对张籍以很高评价,为张籍乐府张目,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创作乐府诗目的的阐发,所以把这首诗排列于诗集卷首《贺雨》诗之后,为第二首。《养一斋诗话》甚至进而指出:“……‘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数语可作诗圭臬。予欲取之以为历代诗人总序,合乎此则为诗;不合乎此,则虽思致精刻,词语隽妙,采色陆离,声调和美,均不足以为诗也。学者可以知所从事矣。”
凶宅
题解
《凶宅》大约为元和四年(809)前后作于长安。当时,长安城传说有很多“凶宅”特别是朝廷大官的宅第。因为古人迷信“风水”,以为住宅院落的地址、方向、构造、用料乃至建造的时日等,要是选择得不对,便会成为“凶宅”,对居住的宅主不吉利,甚至会致人于非命。另一种说法是认为被鬼妖狐怪占据后,人若再搬进去住,同样会遭遇“凶”事。尽管极其愚昧和荒谬,但古人很迷信这种说法(也有不少人并不相信,且斥之为虚妄),直到今天有的人仍然相信。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枭鸣松桂树,狐藏兰菊丛。
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
后主为公卿,寝疾殁其中。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锺。
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
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但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
凡为大官人,年禄多高崇。
权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