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4058205
《体育健身漫话一本通》
你想了解永葆青春的奥秘吗?
你想掌握美体塑身的妙招吗?
你想学到运动营养的秘笈吗?
一线专家传授运动健身知识!
《癌症·真相 医生也在读》
★荣获央视“2015中国好书”
★荣获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
★荣获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
★微信圈阅读量累计近千万!
★有图有真相,每章首一幅可爱而有内涵的插画。
★中国科学院曾益新院士作序推荐!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免疫治疗新药能治愈晚期癌症?癌症流言哪些靠谱,哪些不靠谱?
★留美一线科学家深度解读癌症!每个人都应知晓的预防、治疗恶性肿瘤的实用科普力作!
★如果你是想了解癌症和科学、不愿意自己或家人被忽悠的人,请读此书。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由原点阅读出品。
原点阅读(TheOrigin)(微信号:ydreadtup),清华大学出版社旗下的图书品牌,秉承“科学,让个人更智慧,让社会更理性”的理念,致力于科学普及和科技文化类图书的出版,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展现科学的真实、独立、智慧、多变、宽容、动人及迷人。
《体育健身漫话一本通》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本书围绕“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主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力求让读者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性知识,从而有助于大家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达到避免运动损伤、提升锻炼效果、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本书以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国民体质监测和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等体育科研成果为基础,从健身机能评价出发,传授运动健身知识,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于一体,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健身和健康知识做了简明扼要而又系统深入的阐述,适合广泛人群阅读。
《癌症·真相 医生也在读》
这是一本讲癌症的书,但和你以往见过的该题材的书完全不同。
这不是一本“养生秘籍”,不会推荐什么神奇的保健品,但会告诉你,哪些生活习惯能致癌,哪些能防癌。
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不会保证任何癌症都是可以战胜的,但会告诉你,哪些癌症治愈率很高,哪些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会告诉你,为什么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来了,为什么*近的免疫治疗新药能治愈晚期癌症。
这不是一本“癌症生物学”,不会堆砌各种专业词汇,但会让你明白,什么是BRCA基因突变,为什么影星朱莉30多岁就主动切掉了乳房和卵巢。
这不是一本“癌症临床指南”,不会指导你如何化疗和放疗,但会让你明白,为什么化疗放疗会有这么多副作用,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开发新的靶向药物。
希望这本书把癌症的一些基本知识明明白白地讲给大家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希望患者和家属读完这本书能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推荐和选择;希望医务工作者读完这本书能更好地知道前沿的药物研究方向和成果;希望科学爱好者读完这本书能了解癌症的本质和社会上癌症热点新闻背后的科学。
希望大家知道癌症的真相,不再恐慌,不再盲从。
《体育健身漫话一本通》
《癌症·真相 医生也在读》
《体育健身漫话一本通》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首先要提高大众的体育科普知识,增强大众的健身意识。只有大众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国家才会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因此,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务实的科学健身指导需求迫切、意义重大。编写和出版一本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的体育健身书籍,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本书以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国民体质监测和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等体育科研成果为基础,从健身机能评价出发,传授运动健身知识,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实用性和通俗性,便于操作,重在指导,适用于不同人群在运动健身中作为参考。
本书以“人人健身、一生健身”为主题,着重阐述了人在少年儿童、中青年、老年各个人生阶段中健身的重要意义、科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对同一年龄段的不同人群也做了差别性的论述,从横(不同人群)、纵(不同年龄)两个维度介绍了健身方法和特点。同时,本书将运动防护、运动营养和常见运动方法和项目等有关知识并列,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健身知识和方法的三维立体的信息平台,对各年龄段、各类职业人群日常健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编者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咨询了众多健身专家,参考和引用了大量的科学健身书籍和文献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鉴于时间紧迫及编写人员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邹志红
2016年7月
《癌症·真相 医生也在读》
序一
菠萝, 李治中,是2001年入学清华生物系本科,比我毕业还晚一年,所以在学校是没有机会认识的。到现在,我们俩也只见过一面。是2014去年我去圣地亚哥出差,和很多读博士时候的同学朋友见面,他开车老远来“凑热闹”。
虽然本来并不认识,而只见过一面,但我却感觉和菠萝是神交的“密友”。这一方面要感谢微信(企鹅,不谢),让时空距离不见,另一方面是由于和菠萝认识以来他对我的几个“颠覆”:
**,是对“南方男生”的印象。我承认,作为北方人,对南方男生有很多固有的偏见 (对,我很狭隘,早承认了呵呵)。不过身为蜀人的菠萝虽然“老刘拿牛奶”**说不利落, 但有视野、有担当、有情怀,更不必说有料有趣了。这对狭隘的我算颠覆了一把。
第二,是对“理科男生”的印象。其实我得承认,上高中的时候文字功底好的男生,大学都去学物理了。所以对理科男生不是没有敬畏之心。不过学理科的男生后来大都出国,读博,千老 (千年老博士后,好凄惨的称呼),学生物的熬出来的大都在药企,成为灰头土脸,每天为了学区房奔波的中产阶级。所以菠萝这个生物男经过了所有我描述的“路线图”,却没有变的灰头土脸,反而是眼里有光,脑里放电,心里柔软… 我不得不收回成见。
第三,是对“人才”的定义。有一次我和菠萝讨论回国的问题,他说自己想回清华水平不够。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受的教育,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我自己“不端不装”地总结下,真正的人才,就是有意愿有眼光“没事找事儿”,而且有能力把“小事儿”折腾成“大事儿”的人。
菠萝写癌症科普系列,就是“没事找事儿”。他自己吭哧吭哧写,放在人人网上。我发现的时候,都写了将近十篇了。后来发在我和先生华章整的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上,文章累计有百万阅读(这还不包括盗版)。他不仅越写越好,还纠结了小伙伴们做了“健康不是闹着玩儿”这个微信公众号,好文不断。*近他还不声不响地搞了向日葵儿童癌症信息网站,找了100多位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做了大量的总结和翻译工作,不到半年就上线了,而且有门有脸,有货有料 -“小事儿”折腾成了“大事儿”。
菠萝自己写过一篇向日葵网站的介绍文章,原文叫“无处安放的信任”。他说关于“回国”,大家考虑的*多的是信任感的缺失。他的这些行动,希望在自己有知识的领域,给大家的信任一个出口。
我们每天在自己柴米油盐的生活里,其实经常会想一些“大”问题。不是因为我们身居高位,是因为各种柴米油盐里的小事情也会促使我们想大问题:
中国问题多么?多。
国人素质低么?嗯。
令人沮丧吗?经常。
信任缺失么?肯定。
有无力感吗? 总有。
沮丧之余, 退一步想想,虽然我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但毕竟是中国一流的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做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作。如果我们也沮丧和无力,那希望在哪里呢?所以面对无力感我们能做的,只有行动。用行动“没事找事”,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小事折腾成大事。
路才刚刚开始。和菠萝共勉。
李一诺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主编
序二
非常高兴受到治中的邀请来给《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这本书作序。
我非常欣赏作者作为年轻科技工作者所体现出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想了解癌症背后科学的人,无论是患者、家属、科学爱好者,还是医生和科研人员。
癌症的科普不容易,一方面因为癌症是非常复杂的疾病,讲清楚很难,写出来容易枯燥;另一方面是因为癌症领域科研进展非常快,每天都有很多新内容,如何把其中的精华准确提炼出来介绍给大众,需要很高的科学素养和判断力。治中这本书是中国少见的科学性和可读性结合得很好的科普书籍。听说治中的文章在网上被誉为“***强的癌症深度科普”,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读者对这类科普文章的渴望和对作者的欣赏。
我想说明的是,这本书的目的是告诉大家癌症各种治疗方法和各种流言背后的科学背景,避免大家因为不了解而恐慌。每个人的癌症都不一样,科普书不能指导大家就诊,更不能代替临床医生的专业意见。虽然作者是癌症生物学和制药方面的专家,但并没有长期在临床工作的背景,书中有些说法难免把握不是特别准确。如果书中内容和医生意见有了矛盾,请还是相信自己的主治医生。
医学作为整体,不只是一门科学和技术,还包含着人文精神,尤其是与人沟通的艺术。把更多的疾病知识真诚而透明地传递给大众,对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大有裨益的。而这就要求优秀的医生和科学家,除了做好本质工作,还应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患者教育和科普活动中去。我希望能有更多医生或科学家能读到这本书,并从中找到灵感,做一点事情。帮助建立和巩固患者和社会对专业医务人员的信任,是所有人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当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是以为序。
曾益新
北京协和医学院 校长
中国科学院 院士
2015年7月于北京
后记
我从读书开始,**的爱好就是尝试把复杂的科学问题简单化,让其他人能听懂。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职业理想是当老师。到药厂工作以后,虽然很喜欢学习药物开发过程,我时不时仍然思考自己是否更适合回大学当老师。直到意外开始写作癌症科普,让我突然发现,这其实是个非常好的途径来满足我的爱好。
不仅如此,写科普本来算是“不务正业”,但越写越觉得对自己本职工作其实非常有帮助。这个过程促使自己去做了很多调查,读了很多文献,了解到很多以前只了解皮毛的东西。靠业余时间写科普,来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所以,如果大家喜欢做什么东西,就去做吧,也许会无心插柳呢。
希望自己这本书能实现两个目的:**,帮助对癌症感兴趣的人了解疾病;第二,鼓励更多的科学家加入科学传播的行列。
这本书能够完成,需要感谢非常多的人:
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时码字太投入,家里其它事儿就忽略了。
感谢李南欣博士,贾咏博士,张洁熹博士,王昆博士,周舟女士提供或者共同写作的文章。
感谢感谢蒋浩、图南夫妇,还有三乖绘制的优质插图,感谢唐同学,端端和周优帮忙给文章润色。
感谢所有在癌症领域奋战的前辈,我的所有文章都来自你们的工作。
感谢“奴隶社会”的一诺师姐和华章师兄,是你们让文章能开始传播。
感谢“健康不是闹着玩儿”的清华生物系校友郭霆,周优,祯科,很高兴大家一起搭建起了这个有价值的平台。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尤其是编辑胡洪涛和王华在选题、书籍题目、文章内容上面的修订指导。
感谢所有热心的读者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反馈我都牢记于心。
这本书,献给我的妈妈。
为了更好地分享知识,传播科学,我和小伙伴们运营着两个微信公众号,分别是讲科学健康知识,包括癌症知识的“健康不是闹着玩儿”(ID:jiankangkp),和关注重症儿童,包括患癌儿童的“向日葵儿童” (ID:curekid)。希望大家关注,把信息传播给需要的人,也欢迎专业人士加入,一起努力,有乐趣有情怀地分享我们的知识。
菠萝
2015.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