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187241
内容简介
编者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百姓常食用的五谷杂粮,从其特性、营养成分分析、保健治病功效、**的食用时节、相互搭配食用指导、常用食谱举例、食用注意事项、日常选购和保存方法等做了具体的叙述和指导,使广大百姓健康饮食和生活的好帮手,适合大众阅读。
目 录
1.玉米(附:玉米油)
2.小米
3.荞麦
4.高粱
5.大米
6.糯米
7.薏苡仁
8.燕麦
9.小麦
10.大麦
11.黍子
12.黑米
13.青稞
14.芡实
15.芝麻(附:芝麻油)
16.红薯
17.黄豆(附:豆腐、腐竹、豆浆、豆渣)
18.黑豆
19.豌豆
20.绿豆
21.蚕豆
22.扁豆
23.芸豆
24.红豆
25.豇豆
2.小米
3.荞麦
4.高粱
5.大米
6.糯米
7.薏苡仁
8.燕麦
9.小麦
10.大麦
11.黍子
12.黑米
13.青稞
14.芡实
15.芝麻(附:芝麻油)
16.红薯
17.黄豆(附:豆腐、腐竹、豆浆、豆渣)
18.黑豆
19.豌豆
20.绿豆
21.蚕豆
22.扁豆
23.芸豆
24.红豆
25.豇豆
前 言
日常生活中,人们吃食物都是为了补充营养成分,如蛋白 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以求有效地发挥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作用。但是,却忽略了食物有防病治病的特殊功能, 其实食物也是药物。
人之所以会生病,大多是因食物食用不当或吃了不该吃的 食物,或少吃了应该吃的食物,结果不适宜人体的需要而患了 病。“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人吃错了食物会患病,而人 如果有病吃了对机体有益的食物还可以治病。“医食同宗”就 是说食物有药用功效。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 就有许多关于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的论述,比如“食饮者, 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即所饮的食物,其性质不宜过热或过 寒,否则就会生病,影响健康。饮食得当,则可以少生病,有 病也可以早日恢复。《黄帝内经》中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 多食则遗”,说明食物有药性。
中医有“医食同宗”的说法,即指许多食物就是中药材, 二者之间没有**的界限。中医开列的处方中,就有很多人们 日常吃的食物,如桂圆、山楂、大枣、大蒜、生姜、牡蛎、**、 绿豆、赤豆等。这些食物是有明显的药用价值的。患者在吃药 治疗的同时,也应该在饮食上加以调整,辅助治疗,以起到事 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否则药效也不佳。有一个健康新格言说: “**的医生是自己,**的处方是知识,**的药物是食物。” 还有一说:“药补不如食补”,都是说食物有保健作用。
单就营养价值看,各种食物不完全相同,在人体内的营养 功效也有很大区别,所以不可随意食用,必须根据人体需要, 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而选择食用、均衡食用。我国古代医学 家早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的科学饮食方案。所以无论从摄取营养角度,还是治病保健方面, 人们的饮食都必须合理,符合食用者的身体状况,才有利于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维多利亚宣言健康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组成健康的四大元素中,父母遗传占 15%,社会与自然环境占 17%,医疗条件占 8%,而个人生活 方式占 60%。显然,个人生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生 活方式中饮食又是*重要的。可见,饮食对人的健康影响之大。 “合理膳食”主要体现在饮食营养平衡和其对人的保健及治疗 功效上。营养合理可以防病,有病可以通过适当调节饮食起到 辅助治疗作用。
《食物营养与药用解读》丛书,分别就蔬菜、水果、肉类、 谷类进行了食物营养与药用的分析介绍,目的是要说明饮食不 只是简单的充饥,而是要讲究营养价值和防病治病的药用功效。 人们日常进食时,必须注意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 饮食健康,身体健康。本丛书分 4 本《百菜会吃保健康》《百 果巧食能祛病》《选食肉类促健康》《常食杂粮寿康泰》,在 编写方法上也一改老方法,主要不是告诉人们怎样做菜做饭(不 是菜谱有菜谱,不是食谱有食谱),而是告诉人们怎样根据个
人体质选择食物及食用中注意的问题,并注意了知识性、趣味 性和可读性。相信读者读了此系列丛书后,会有新的感觉,一 定愿意做到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谷类食物包括米、面及豆类、薯类等,是从古至今多数国 人传统食品中的主食。谷类食物供给人体大部分热能以及相当 数量的 B 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现代谷类仍是人们的 主要食用食物。以谷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营养并不全面,蛋白 质含量低,缺乏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虽然含有高质量的 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却缺少维生素 C、维生素 D,以及 对人体有益的胡萝卜素。所以,吃饭时应配以副食搭配食用, 以求平衡营养。
现在有些人食用谷类食物有偏颇,他们多吃大米、白面, 而且喜吃精米、精面。这种吃法营养不平衡,对健康不利。我 们提倡谷类食物要搭配吃,吃大米、白面搭配豆类和其他谷类 食物,如小米、玉米等,以求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利 于身体健康。《中国居民膳示指南》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 主、粗细搭配,建议我国成年人每人每天吃谷类、薯类及杂豆 250 ~ 400 克。
人之所以会生病,大多是因食物食用不当或吃了不该吃的 食物,或少吃了应该吃的食物,结果不适宜人体的需要而患了 病。“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人吃错了食物会患病,而人 如果有病吃了对机体有益的食物还可以治病。“医食同宗”就 是说食物有药用功效。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 就有许多关于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的论述,比如“食饮者, 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即所饮的食物,其性质不宜过热或过 寒,否则就会生病,影响健康。饮食得当,则可以少生病,有 病也可以早日恢复。《黄帝内经》中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 多食则遗”,说明食物有药性。
中医有“医食同宗”的说法,即指许多食物就是中药材, 二者之间没有**的界限。中医开列的处方中,就有很多人们 日常吃的食物,如桂圆、山楂、大枣、大蒜、生姜、牡蛎、**、 绿豆、赤豆等。这些食物是有明显的药用价值的。患者在吃药 治疗的同时,也应该在饮食上加以调整,辅助治疗,以起到事 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否则药效也不佳。有一个健康新格言说: “**的医生是自己,**的处方是知识,**的药物是食物。” 还有一说:“药补不如食补”,都是说食物有保健作用。
单就营养价值看,各种食物不完全相同,在人体内的营养 功效也有很大区别,所以不可随意食用,必须根据人体需要, 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而选择食用、均衡食用。我国古代医学 家早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的科学饮食方案。所以无论从摄取营养角度,还是治病保健方面, 人们的饮食都必须合理,符合食用者的身体状况,才有利于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维多利亚宣言健康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组成健康的四大元素中,父母遗传占 15%,社会与自然环境占 17%,医疗条件占 8%,而个人生活 方式占 60%。显然,个人生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生 活方式中饮食又是*重要的。可见,饮食对人的健康影响之大。 “合理膳食”主要体现在饮食营养平衡和其对人的保健及治疗 功效上。营养合理可以防病,有病可以通过适当调节饮食起到 辅助治疗作用。
《食物营养与药用解读》丛书,分别就蔬菜、水果、肉类、 谷类进行了食物营养与药用的分析介绍,目的是要说明饮食不 只是简单的充饥,而是要讲究营养价值和防病治病的药用功效。 人们日常进食时,必须注意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 饮食健康,身体健康。本丛书分 4 本《百菜会吃保健康》《百 果巧食能祛病》《选食肉类促健康》《常食杂粮寿康泰》,在 编写方法上也一改老方法,主要不是告诉人们怎样做菜做饭(不 是菜谱有菜谱,不是食谱有食谱),而是告诉人们怎样根据个
人体质选择食物及食用中注意的问题,并注意了知识性、趣味 性和可读性。相信读者读了此系列丛书后,会有新的感觉,一 定愿意做到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谷类食物包括米、面及豆类、薯类等,是从古至今多数国 人传统食品中的主食。谷类食物供给人体大部分热能以及相当 数量的 B 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现代谷类仍是人们的 主要食用食物。以谷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营养并不全面,蛋白 质含量低,缺乏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虽然含有高质量的 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却缺少维生素 C、维生素 D,以及 对人体有益的胡萝卜素。所以,吃饭时应配以副食搭配食用, 以求平衡营养。
现在有些人食用谷类食物有偏颇,他们多吃大米、白面, 而且喜吃精米、精面。这种吃法营养不平衡,对健康不利。我 们提倡谷类食物要搭配吃,吃大米、白面搭配豆类和其他谷类 食物,如小米、玉米等,以求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利 于身体健康。《中国居民膳示指南》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 主、粗细搭配,建议我国成年人每人每天吃谷类、薯类及杂豆 250 ~ 400 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