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20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2489
老旧街区的社区建设 沈原
老旧街区邻里关系的空间转向
——以大栅栏为例 李阿琳 庞雪妃
老旧街区中的积极分子
——以大栅栏BS社区为例 王海宇
城市社区自组织培育历程研究
——以大栅栏街道培育社区自组织为例 梁肖月 罗家德
空间中的行动:大栅栏院落空间与社会关系的调整 李阿琳
大栅栏手工艺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文化创意的视角 曾凡木
文化资产规划中的多样性与社群
——以台北宝藏岩为例 刘可强(John K.C.Liu)
文化遗产保存的草根行动和里邻复兴
——宜兰旧城案例 陈育贞 李慈颖
重建睦邻:广州的旧城改造、公民行动与承认冲突 柯兰君(Bettina Gransow)
序 言
沈原
面前的这部题为《老旧街区的社区建设》的文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清华社会学系在北京大栅栏地区探索社区建设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清华社会学系的部分教师和同学,最初是在罗家德教授的提议之下,于2014年开始组建工作团队并入驻该地区,正式启动社区工作的。其时,此项工作得到了北京市和西城区社工委、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和“大栅栏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也陆续得到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资金和嘉里郭氏基金会的财政支持。在这个团队中,除罗家德教授和我本人以外,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很多学生,如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李阿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施芸卿博士,先后就读于本系的博士生王海宇、张弛、梁肖月等,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生徐华等都深度参与了此项工作。此外还有京内外各高校陆续介入工作的志愿者多人。大家为推进这项社区建设工作付出了多年的辛勤劳动。
现在,我们在大栅栏的社区建设工作尚未最终结束,但对于这段社区建设的历史加以简单回顾,我认为还是十分必要的。在我看来,下列三点尤为重要,值得特意提出,以为社会学的社区研究和社区建设工作所关注。
首先,必须坚持“社会本位”的宗旨。社区建设工作千头万绪,细节繁多,但是从社会学的眼光看来,从事社区建设的一切工作的宗旨,都不外乎发育社会,而所谓“社会”的真谛又不外乎“自组织”三字。从我国城市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所言说的“社区”与社会学经典意义上的“社区”相差甚距。一般来说,社会学经典意义上的“社区”首先是指小共同体,是在熟人社会的根基上成长起来的自组织机体。相形之下,如早有论者指出的,我们当下的社区则更多可说是一种“治区”,即政府使用行政权力划分、定界的城市生活管理区域。“治区”之下往往涵盖不止一个原本意义上的社区,在规模上就很不相同;而原本的社区遭遇切割、挤压与合并,也使得其原本具有的“自组织”机制——如果说在历经数十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