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985906
1、存在主义是心理学近年来重要的分支观点之一。这种心理学强调个性和经验,致力于研究解决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自身面对的一些困境。如对生活意义的探索等。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现代生活,是具有重要及开拓意义的。
2、将存在主义运用到心理咨询治疗中,这本书当属经典。
3、读者: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教育工作者,心理系学生及广大心理学爱好者。
存在主义不仅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哲学思潮。
本书的主旨是将存在主义思想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它主要介绍了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本书是为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人,以及正在接受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的人而写的。
就广义而言,本书还为那些关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途径。
第一章 写作目的和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治疗目标
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师的咨询与治疗态度
第二章 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的起点:焦虑
真实的生活
确定治疗策略
第三章 洞悉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现实世界
社交世界
私密世界
精神世界
第四章 全面梳理来访者的信息
确定假设
决定价值
挖掘潜能
第五章 创造性的探索
理解情绪
发现积极的一面
和梦一起工作
和想象一起玩耍
第六章 接纳生活
独自面对世界
行动与承诺
人际交往
活在当下
结 语
本书第一版的写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在英联邦国家还处于发展阶段,而我教授这门课程已近十年。由于没有教材,我一直无法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直接融入到心理咨询实践中。在受训成为职业心理咨询师之前,我是精神病院的一名治疗医生;在大量的临床治疗实践过程中,我根据自己的哲学思想总结出一套有特色的心理治疗理论。当然,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不是闭门造车得来的,而是在汲取了Binswanger和Boss的学术精华,又借鉴和体悟了Laing的治疗经验后逐渐沉淀而成的。事实上,十多年前,也正是由于Laing的引荐,我才得以进入国家心理咨询与治疗社团。在本书出版前(即20世纪80年代),我已陆续将自己的一些思想和做法整理发表了。如今,我非常想把这些年来自己探索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为一本书找到一位合适的出版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很幸运,遇到了Sage出版公司当时的责任编辑FarrellBurnett先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本书才得以出版。在此,请允许我对FarrellBurnett先生为本书所做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我来说,将自己内心深处涌动了很久的思想表达出来,既是挑战,也是安慰。说它是挑战,这是因为本书中介绍的心理治疗理论是我个人信奉并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屡试不爽的,这些思想既未被广泛认同,也不是他人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咨询界人士来说,这是些全新的理论,本书出版后我必将承受他人评价的压力。说它是安慰,这是因为本书介绍的心理咨询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确实是个体咨询和沟通的有效工具。
我的学术思想是在与来访者一起感悟生命、剖析案例、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通过教学、督导和训练不断提升。这种状况延续至今。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来访者,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我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当我完成第一本心理咨询著作时,我知道一定会有许多不完善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却未想到这本书日后会激励我用存在主义心理分析技术探讨社会问题,更没想到我会将之发展成为一门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训练课程。这门技术居然吸引了那么多人的注意,并在英国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关注,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存在主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学者们不仅召开学术会议,还成立了专门的学术组织,并在学术杂志上开辟了专栏。许多有才气的心理咨询师和临床治疗者也加入到存在主义的运动中,还有一些人开始接受这方面的咨询技术培训。时至今日,在英国,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不仅有固定的研究场所,从业人员还要经过培训,在相关部门取得专业注册资格后才能上岗。心理咨询领域里的存在主义治疗思潮历史虽短,但发展迅速,人们对于到底什么是存在主义的心理治疗也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争论是好事,我也希望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能在争论中成长。如果这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变得僵化和教条,那则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事实上,存在主义疗法之所以会吸引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它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临床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对各种取向的心理服务人员都是一门有用的技术,这真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存在主义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既不是学院派研究,也不是为了探寻一门心理治疗技术,它的主要意图在于用不同的视角审视世界和人生。对存在主义深信不疑的人认为,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不同的含义。通常,人们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明明对某件事情已经考虑了很久,却始终无法将之清晰地表达出来。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模式后忽然发现,原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早就融入到该模式中了,只是以前没有意识到而已。这一点在来访者身上同样显而易见。由于长期受到某种思维模式的禁锢,他们可能始终无法了解真正困扰自己的问题,直到有一天,当他们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切便豁然开朗了。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很多资料,但我不想让这本书被注解和参考文献充斥,所以便在书的结尾部分集中介绍了参考资料来源,各章不再赘述。至于我个人的背景资料、早期经验以及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形成过程,读者可以参阅我在官方登记的教育和培训经历。在探索存在主义治疗技术的过程中,我的父亲和母亲——Anna和Arie——不仅教会我如何面对生命,还给了我无尽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我深表感谢。此外,我还要感谢Socrates、Spinoza、Kierkegaard、Nietzsche、Heidegger和 Sartre,从他们的著述中,我不但汲取了营养,还在思索中不断前行。同时,我还要感谢Freud、Binswanger、Boss、Jaspers、Laing和May,他们不仅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学者,还是存在主义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尽管本书没有专门介绍他们的观点,但他们的思想却是我存在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
毫无疑问,与周围的人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和感悟是我理论构建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和批评,我的理论实践才日趋成熟。面对挑战并记录下应对策略,是我积累治疗实践、升华治疗技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不断变化和成长的家庭形态则是我灵感的源泉。事实上,正是在这种不断应对挑战、不断调整策略、不断得到支持的过程中本书的理论才得以形成和完善。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家庭生活的变化使我意识到家庭模式的代代相传对个体成长、成熟至关重要,所以本书也是我献给自己孩子们的礼物。他们不仅是我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试金石,还使我的心灵始终处于一种开放和纯净的状态。此外,我还要感谢DavidSmith在我写作本书第一版时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我们现在不再合作,但本书部分成果与他前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下一个要感谢的就是我的丈夫DigbyTantam,他不仅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还鼓励我迎难而上重新修订本书。事实上,正是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支撑我走过一段段荆棘丛生的小路,其中部分经历在本书中也有所呈现。这段人生经历告诉我,我们可以在人生低谷中不断探索和前行。同时,这段经历也使我明白:爱,是支撑我们战胜恐惧的最好方法。
最后,我要感谢那些鼓励我写作本书的学生,他们的热情是我完成写作计划的强大动力,而来自众多学生和受训者的评论也使我的学术思想时时处于鲜活而集中的状态。对他们的付出,我深表感谢。
对于本书的修订,起初我想做一些大的修改,但在重新阅读和思考后我改变了初衷。尽管本书出版后的这段时间我的理论更趋成熟,对一些复杂的案例处理起来也更加游刃有余,但本书的修订版最好还是保留第一版的通俗易懂等特性。本书介绍的是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修订版的叙事风格和结构最好不做大的改动。由于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同时使用,所以本次修订我还是拓展了原有的咨询焦点和治疗技术。为了使读者明晰每章重点,增加本书的可读性,本次修订在每章结束部分增加了“本章小结”等内容。存在主义疗法之所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迅速发展,是因为应用这一理论,人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信仰和人生目的。存在主义疗法的目标是重新体悟自我,或者重塑自我,这就意味着个体需要从人类共有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洞察自己,同时也意味着个体要全力以赴去寻找最令自己满意的人生方式。我希望本书能指导咨询师和心理学家将存在主义疗法应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当中,以便他们能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发现以往被忽视的生命意义和目的。
真实的生活
我们可以把来访者比喻成大街上问路的人。尽管深陷迷失的不安、困惑和眩晕之中,来访者还是希望能够找到正确的路继续前行,并以此抚平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在多次自我寻找失败后,他们可能会向路人求助,但路人或相反、或含糊的指引可能不仅没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反而会令他们陷入更困惑的状态之中。最后,他们不得不向专业人士求助,这次他们不仅希望咨询师能告诉他们路在哪儿,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知道如何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他们想从咨询师那里得到清晰、有效的指导。
有些来访者来咨询时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可能会对咨询师说:“我想挽回我的婚姻”,或者“我想让自己过得更开心,晚上能睡个好觉”,或者“我希望你能指导我如何从父母的掌控下摆脱出来,开始自己的人生”。他们可能不知道迷路的原因,但至少知道要去哪里。
而更多的来访者在初次面对咨询师的时候根本没有想法,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迷路了,正深陷不安和困惑之中,他们想结束这种状态,又不知何去何从。他们可能会对咨询师说:“你是专家,你告诉我该做什么吧。”这时,他们常会诱导咨询师帮助自己确定前行的目标和道路。
当然了,许多受过人本主义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训练的咨询师会遵循咨询和治疗原则,不会直接给出具体的建议。但是,他们很可能在来访者的一再请求下给出某些带有暗示性的建议。通过这些建议,咨询师在有意无意地告诉来访者,只要来访者接受自己的感觉,他们就会远离焦虑,回归平静。或者,他们可能通过对来访者某些具体行为的分析和解释,间接地告诉来访者他错在哪了。就存在主义疗法而言,它需要咨询师时刻铭记:没人能阻止个体的感觉迷失和混乱状态,这个过程需要来访者自我体验,直到他们想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不会为来访者描述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但会指导来访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发现人生目标。
只有当来访者弄清努力的目标时,前进的动力才会起作用。虚假的目标永远无法实现,来访者必须洞察内心,找到自己真实的想法。咨询师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保证来访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的行事,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影响来访者的决定。只有当个体的目标与原有想法相一致的时候(Sartre,1943),个体才可能找到行动的全部动力。这就是真实生活的全部含义,即个体越是遵循个人选定的正确方向前行,就越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真实生活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敢于直面自己。
直面自我、认清自我,不但对那些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来访者至关重要,对那些自认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来访者同样重要。对个体来说,在没有确定终极追求之前,要时刻检视自己的动机和目标。事实上,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例如,来访者最初来咨询的目的可能是想挽救婚姻,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她可能发现自己的目的是想和丈夫建立亲密的关系。在进一步的咨询中,她可能意识到,她真正的目的是想提升与自己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的亲密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她挽救婚姻的动机,我们会发现,她实际惧怕的是人们议论她离婚这件事,而不是她和丈夫之间亲密关系的破裂。她还可能会说挽救婚姻是为了取悦母亲,因为母亲告诉她应该满足丈夫的一切要求。这说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只是在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她在做决定时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个决定既不能让她满意,也不符合她的本意。然而,她很快会发现,如果仅仅是做一个决定的话,无论是挽救婚姻,还是离婚,都无法让她满意。这是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挽救婚姻和离婚是两个不可兼容的选择。
最终她会发现,走这条路也好,走那条路也罢,大家都只是说说而已,没人会陪她走远。不同的人说法不一样,而她对每个人的说法都言听计从,这使她始终在原地兜圈子,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变得越来越迷茫和困惑了。只有当她能够审视和理解自己试图挽救婚姻的深层动机时,她才能逐渐感悟到自己真正渴求的是和丈夫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如果她能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更看重的是与丈夫、父母等亲人间密切的关系,那么她将为挽救婚姻做出更多的努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