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25043丛书名: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瑞华法学研究系列
上 册
部分 学术史
部分导读 3
章 20世纪初期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 5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25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反思 95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导读 117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118
第五章 法学研究回归社会科学的思考 144
第三部分 诉讼价值理论
第三部分导读 163
第六章 刑事诉讼程序的三种价值 ——以刑事审判程序为范例的分析 165
第七章 程序正义理论 204
第四部分 诉讼构造理论
第四部分导读 247
第八章 刑事诉讼的横向构造模式 ——以审判程序为切入的比较分析 249
第九章 刑事诉讼的纵向构造 277
第十章 刑事审判前程序之整体构造 300
第五部分 程序性制裁理论
第五部分导读 323
第十一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 325
第十二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三个模式 375
第六部分 诉讼模式理论
第六部分导读 397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 398
第十四章 对抗性司法与合作性司法 ——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 426
第十五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个模式 468
下 册
第七部分 裁判理论
第七部分导读 495
第十六章 刑事司法裁判的三种形态 498
第十七章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 519
第十八章 彻底的事实审 ——审程序与上诉审程序的关系 541
第十九章 程序性裁判中的理论问题 ——以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为切入的分析 562
第二十章 相对独立的量刑裁判模式 592
第八部分 辩护理论
第八部分导读 615
第二十一章 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 617
第二十二章 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 632
第二十三章 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651
第九部分 强制措施理论
第九部分导读 675
第二十四章 未决羁押制度的比较研究 676
第二十五章 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 708
第十部分 量刑程序理论
第十部分 导读 735
第二十六章 量刑程序的独立性 ——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 737
第二十七章 量刑信息的调查 761
第十一部分 被告人的诉讼地位
第十一部分导读 785
第二十八章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 786
第二十九章 被告人的双重诉讼地位 818
第十二部分 刑事诉讼程序的生成机制
第十二部分导读 835
第三十章 法律程序构建的基本逻辑 ——以被告人阅卷权为切入的研究 837
第三十一章 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 861
第十三部分 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和变迁
第十三部分导读 883
第三十二章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884
第三十三章 案卷移送制度的演变与反思 912
在这种采取“教科书体例”的论文和专著中,研究者动辄对有关制度的纵向演变和横向比较问题进行较大篇幅的论述,而忽略了自己所要分析、解释的问题之所在。当然,这种研究对于总结历史经验、积累外国法的资料,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毕竟,无论是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还是外国法的经验事实,对于解释和解决中国法所面临的问题还是可能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的。不过,研究者假如完全带着“借鉴”、“移植”和“引进”的目的对待外国法以及法律制度的演变历史,实用地采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那么,这种研究就有可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武断性,而不可能提出一些客观的知识。尤其是在如何对待外国法的问题上,一些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学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外国法的制度和理论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以为中国立法机构只要移植和引进这些制度,中国的问题也就能得到相应的解决;中国法学界只要接受这些法律理论,中国的法学理论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无论是来自外国的制度设计还是外国学者提出的理论,都只是为了解释和解决其本土问题而被提出来的, 它们是否以及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解释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更何况,研究者假如就连中国的问题究竟是否存在以及究竟是什么都不清楚的,那么,这种对外国法律制度和外国法律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积极效果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