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217192
内容简介
《菌物药治肿瘤》论述了菌物药在预防、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实例,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故事案例,引出一系列论证,从心理、标准、理论、案例、科研、机构、检测、方法等方面一一证明菌物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并配以临床常用的菌物配伍组方分析,罗列了303种在临床中常用的菌物药。并对其中一些重要菌物药的药性、药理、依据等做了规范的介绍。
目 录
章 漫谈菌物界
北国科考:解密边境沉睡的宝藏
穿越时空:在远古部落的惊奇发现
不可思议:菌物文化竟不是中国独有
众人皆知的秘密:青霉素是菌物药
令西方侧目:美国里根总统的抗癌路
一人当国:记菌物药一代宗师刘波先生
惊人曲线:菌物药研究领域的摩尔定律
北国科考:解密边境沉睡的宝藏
穿越时空:在远古部落的惊奇发现
不可思议:菌物文化竟不是中国独有
众人皆知的秘密:青霉素是菌物药
令西方侧目:美国里根总统的抗癌路
一人当国:记菌物药一代宗师刘波先生
惊人曲线:菌物药研究领域的摩尔定律
第二章 实证菌物药
一亿天价诊疗费背后的故事
一场标准之争背后的故事
一门新型医学体系诞生后的震动
一名海归科学家回国创业背后的故事
一档央视科普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一个中医药学者进入大学做教授背后的故事
一个美国明星惊世骇俗举动背后的故事
一段肿瘤治疗方法辩论背后的故事
一本新医学典籍轰动问世背后的故事
第三章 抗癌菌物药
从一个经典菌药组方开始认识抗癌菌物药
菌物药中的抗癌王者
菌物药中的抗癌之星
菌物药中的抗癌战士
第四章 实用菌物药
菌物菜品:色香味效缺一不可
菌物茶品:待客自饮卓然不群
菌物汤品:随心所欲点石成金
菌物点心:不拘一格别有风味
抗癌验方:小方大用颐养天年
在线试读
《菌物药治肿瘤》:
2000年7月20日,在军方派出司机以及护卫的情况下,科考七人小组踏上了北国这片黑白分明的沃土。黑是土地的颜色,白是冰雪的本色,在黑白之间,是坚韧不拔的生命世界。
没有《鬼吹灯·精绝古城》里的探险那么离奇,也没有那些波折,他们从北京出发,在哈尔滨搭乘开往内蒙古加格达奇的绿皮火车,一直北行,在我国北边的漠河北极村考察结束后,再转到黑龙江南侧县区,后到达东边的抚远县乌苏镇。科考队边走边考察,这一路上有被大火焚烧后残存的林区,有与异国仅隔一河的边境,有区域博物馆收藏的科研标本,有原始森林的艰难跋涉……
一路走来,除了这些科学家,就只有军方派出的随行医疗人员和护卫了。他们没有专车,更没有随行的物资保障队伍,随行空间更多地留给了沿途收集的标本。尤其是在穿越原始森林的时候,受伤、中毒、猛兽威胁更是家常便饭。
“菌物世界非常神奇,几乎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物资保障需求。受伤流血非常常见,但是不用怕,随处可见的马勃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饿了,就地取材,一锅杂菌汤既能补充体力和营养,还能增强我们的身体抵抗力。所以我们不需要额外的物资保障。本身就不多的包裹空间还要留给标本,而且我们相信,在野外只要能找到菌类,生存就没有问题。”卯老这样解释。
菌物界的物种,基础数字是150万种。近些年有科学家认为,菌物界物种应该有300万~500万种之多。她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和植物界、动物界并列存在。
当我们俯瞰一座生机勃勃的大山,假如拥有一双可以剥离山石土壤影响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将整个山头包裹起来的立体的网。这张网,有植物的根系,而更多的是密布在植物根系之间细如发丝的菌丝,还有空气中随风飘浮的菌物孢子,以及扎根在植物体内的无数的菌物。
这些菌丝组成的网络,将大自然所有的生物联系在了一起。有的和植物形成一体,或寄生或共生;有的埋藏在腐植之下,默默地将其分解;有的包裹了动物的尸体;有的如昙花一般,只存在于瞬息……
1969年,美国科学家魏泰克提出,应该把菌物界从植物界剥离出来,与植物界并列。这一观点被科学界迅速接受,并快速发展起来。
“近些年,基因学发展很快,人们对动植物的基因解析已经延伸到了远古留下来的残骸之中,但并没有找到能够解开人类疾病之谜的钥匙。有科学家推测,植物在大自然中的角色是生产者,动物在大自然中的角色是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人类生存的需要,而健康需要是不是应该从转化者那里去寻找?”谁是转化者?答案就是菌物。
……
2000年7月20日,在军方派出司机以及护卫的情况下,科考七人小组踏上了北国这片黑白分明的沃土。黑是土地的颜色,白是冰雪的本色,在黑白之间,是坚韧不拔的生命世界。
没有《鬼吹灯·精绝古城》里的探险那么离奇,也没有那些波折,他们从北京出发,在哈尔滨搭乘开往内蒙古加格达奇的绿皮火车,一直北行,在我国北边的漠河北极村考察结束后,再转到黑龙江南侧县区,后到达东边的抚远县乌苏镇。科考队边走边考察,这一路上有被大火焚烧后残存的林区,有与异国仅隔一河的边境,有区域博物馆收藏的科研标本,有原始森林的艰难跋涉……
一路走来,除了这些科学家,就只有军方派出的随行医疗人员和护卫了。他们没有专车,更没有随行的物资保障队伍,随行空间更多地留给了沿途收集的标本。尤其是在穿越原始森林的时候,受伤、中毒、猛兽威胁更是家常便饭。
“菌物世界非常神奇,几乎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物资保障需求。受伤流血非常常见,但是不用怕,随处可见的马勃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饿了,就地取材,一锅杂菌汤既能补充体力和营养,还能增强我们的身体抵抗力。所以我们不需要额外的物资保障。本身就不多的包裹空间还要留给标本,而且我们相信,在野外只要能找到菌类,生存就没有问题。”卯老这样解释。
菌物界的物种,基础数字是150万种。近些年有科学家认为,菌物界物种应该有300万~500万种之多。她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和植物界、动物界并列存在。
当我们俯瞰一座生机勃勃的大山,假如拥有一双可以剥离山石土壤影响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将整个山头包裹起来的立体的网。这张网,有植物的根系,而更多的是密布在植物根系之间细如发丝的菌丝,还有空气中随风飘浮的菌物孢子,以及扎根在植物体内的无数的菌物。
这些菌丝组成的网络,将大自然所有的生物联系在了一起。有的和植物形成一体,或寄生或共生;有的埋藏在腐植之下,默默地将其分解;有的包裹了动物的尸体;有的如昙花一般,只存在于瞬息……
1969年,美国科学家魏泰克提出,应该把菌物界从植物界剥离出来,与植物界并列。这一观点被科学界迅速接受,并快速发展起来。
“近些年,基因学发展很快,人们对动植物的基因解析已经延伸到了远古留下来的残骸之中,但并没有找到能够解开人类疾病之谜的钥匙。有科学家推测,植物在大自然中的角色是生产者,动物在大自然中的角色是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人类生存的需要,而健康需要是不是应该从转化者那里去寻找?”谁是转化者?答案就是菌物。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