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576428
内容简介
《战争与和平》讲述欧洲拿破仑时期的俄国所发生的事。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备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个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作家屠格涅夫称这部小说为“更加直接和更加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国生活”,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
目 录
第三部
第四卷
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声
部
第二部
关于《战争与和平》一书的几句话
译后记
第四卷
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声
部
第二部
关于《战争与和平》一书的几句话
译后记
在线试读
《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 战争与和平(下)》:
八月二十六日晚,库图佐夫和全体俄军将士都相信波罗金诺会战打赢了。库图佐夫就是这样报告皇上的。他下令作进行新的战斗的准备,以便彻底击溃敌人,他这样做并不是要欺骗任何人,而是因为他知道敌人已被战胜了,这个战役的每一个参加者也都知道这一点。
但是在那天晚上和第二天,接二连三地传来伤亡空前惨重、损失了一半军队的消息,这样再要进行战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了。
在情报还没有收集,伤员还没有送走,弹药未得到补充,阵亡的人数还没有统计,还没有派新的指挥官去代替战死的人,官兵还没有吃饱睡足时,是不能发起新的战斗的。
而与此同时,在会战后的第二天早晨,法国军队(以仿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冲力)自然而然地朝俄军推进。库图佐夫曾想在第二天发起进攻,全军也希望这样做。但是要发起进攻,只有这样做的愿望是不够的;需要有这样做的可能,但是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不能不后退一程,接着同样不能不再退第二程,第三程,后,到九月一日——这时军队已到了莫斯科——尽管部队士气十分高涨,但是实际情况要求这些部队退离莫斯科。于是部队又退了一程,退了后一程,放弃了莫斯科,使它落到敌人手里。
有的人习惯于认为,战争和战役的计划是统帅们用这样的方法制订的,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书房里看着地图考虑如何部署这次或那次战役一样;这些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库图佐夫在撤退时不这样做和那样做,为什么他没有立刻退向卡卢加大道,放弃莫斯科,等等。习惯于这样想的人忘记了或者不知道任何一个总司令的活动有其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统帅的活动完全不像我们自由自在地坐在书房里分析某次战役时所想象的那样,我们分析时看着地图,双方的兵力是知道的,地形也是知道的,而且是从某个已知的时刻开始考虑的。一个总司令在某个事件开始时,从来都不处于我们考察这事件时已知的条件之中。总司令总是处在一系列变动着的事件的中间,因此他任何时候,任何时刻都不能全面地考虑到所发生的事件的全部意义。事件不知不觉地、一刻不停地呈现出本身的意义,而在事件的这个接连不断的呈现过程的每一个时刻,总司令总是处于复杂的玩弄权术、阴谋、操心、各种依赖关系、权力、方案、建议、威胁、欺骗的中心,经常必须回答向他提出的无数通常是相互矛盾的问题。
军事学家非常严肃地对我们说,库图佐夫在到达菲利之前早就应该把军队调往卡卢加大道,甚至有人提过这样的方案。但是摆在总司令面前的,尤其是在困难时刻,常常不是一种方案,而总是同时有几十种。而这些根据战略和策略制订的方案,都是相互矛盾的。看来总司令应做的事只在于从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但是就连这一点他也做不到。事件和时间是不等待人的。假定说,有人向他建议二十八日转移到卡卢加大道,但是这时一个副官骑着马从米洛拉多维奇那里跑来问道,现在是向法国人开火还是撤退。他需要立刻就下命令。而命令撤退会使我们不再拐向卡卢加大道。在副官之后军需官紧接着前来请示粮草运往哪里;军医院院长来问伤员往哪里送;彼得堡来的信使送来了皇上的信,说不允许放弃莫斯科,于是总司令的竞争对手,即在暗中拆他的台的人(这样的人任何时候都是有的,而且不止一个,常常有好几个)便提出与转移到卡卢加大道的计划完全相反的方案;总司令体力消耗很大,需要睡眠和吃点东西;可是一位没有得到奖赏的可敬的将军前来向他发牢骚,居民则来寻求保护;派去观察地形的军官回来向他报告,说的与在他之前派去的军官所说的完全相反;而侦察员、俘虏和进行现地侦察的将军对敌军情况的描述也各不相同。那些习惯于不理解或忘记任何一个总司令的活动必然会遇到的这些条件的人,在向我们介绍,譬如说,军队在菲利的情况时,设想总司令在九月一日能够完全自由地解决关于放弃还是保卫莫斯科的问题,可是当俄国军队到了离莫斯科五俄里时,这个问题已不可能存在了。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决定的呢?是在德里萨附近,是在斯摩棱斯克城下,明显的是二十四日在舍瓦尔金诺,二十六日在波罗金诺附近,是在从波罗金诺撤退到菲利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决定的。
……
八月二十六日晚,库图佐夫和全体俄军将士都相信波罗金诺会战打赢了。库图佐夫就是这样报告皇上的。他下令作进行新的战斗的准备,以便彻底击溃敌人,他这样做并不是要欺骗任何人,而是因为他知道敌人已被战胜了,这个战役的每一个参加者也都知道这一点。
但是在那天晚上和第二天,接二连三地传来伤亡空前惨重、损失了一半军队的消息,这样再要进行战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了。
在情报还没有收集,伤员还没有送走,弹药未得到补充,阵亡的人数还没有统计,还没有派新的指挥官去代替战死的人,官兵还没有吃饱睡足时,是不能发起新的战斗的。
而与此同时,在会战后的第二天早晨,法国军队(以仿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冲力)自然而然地朝俄军推进。库图佐夫曾想在第二天发起进攻,全军也希望这样做。但是要发起进攻,只有这样做的愿望是不够的;需要有这样做的可能,但是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不能不后退一程,接着同样不能不再退第二程,第三程,后,到九月一日——这时军队已到了莫斯科——尽管部队士气十分高涨,但是实际情况要求这些部队退离莫斯科。于是部队又退了一程,退了后一程,放弃了莫斯科,使它落到敌人手里。
有的人习惯于认为,战争和战役的计划是统帅们用这样的方法制订的,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书房里看着地图考虑如何部署这次或那次战役一样;这些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库图佐夫在撤退时不这样做和那样做,为什么他没有立刻退向卡卢加大道,放弃莫斯科,等等。习惯于这样想的人忘记了或者不知道任何一个总司令的活动有其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统帅的活动完全不像我们自由自在地坐在书房里分析某次战役时所想象的那样,我们分析时看着地图,双方的兵力是知道的,地形也是知道的,而且是从某个已知的时刻开始考虑的。一个总司令在某个事件开始时,从来都不处于我们考察这事件时已知的条件之中。总司令总是处在一系列变动着的事件的中间,因此他任何时候,任何时刻都不能全面地考虑到所发生的事件的全部意义。事件不知不觉地、一刻不停地呈现出本身的意义,而在事件的这个接连不断的呈现过程的每一个时刻,总司令总是处于复杂的玩弄权术、阴谋、操心、各种依赖关系、权力、方案、建议、威胁、欺骗的中心,经常必须回答向他提出的无数通常是相互矛盾的问题。
军事学家非常严肃地对我们说,库图佐夫在到达菲利之前早就应该把军队调往卡卢加大道,甚至有人提过这样的方案。但是摆在总司令面前的,尤其是在困难时刻,常常不是一种方案,而总是同时有几十种。而这些根据战略和策略制订的方案,都是相互矛盾的。看来总司令应做的事只在于从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但是就连这一点他也做不到。事件和时间是不等待人的。假定说,有人向他建议二十八日转移到卡卢加大道,但是这时一个副官骑着马从米洛拉多维奇那里跑来问道,现在是向法国人开火还是撤退。他需要立刻就下命令。而命令撤退会使我们不再拐向卡卢加大道。在副官之后军需官紧接着前来请示粮草运往哪里;军医院院长来问伤员往哪里送;彼得堡来的信使送来了皇上的信,说不允许放弃莫斯科,于是总司令的竞争对手,即在暗中拆他的台的人(这样的人任何时候都是有的,而且不止一个,常常有好几个)便提出与转移到卡卢加大道的计划完全相反的方案;总司令体力消耗很大,需要睡眠和吃点东西;可是一位没有得到奖赏的可敬的将军前来向他发牢骚,居民则来寻求保护;派去观察地形的军官回来向他报告,说的与在他之前派去的军官所说的完全相反;而侦察员、俘虏和进行现地侦察的将军对敌军情况的描述也各不相同。那些习惯于不理解或忘记任何一个总司令的活动必然会遇到的这些条件的人,在向我们介绍,譬如说,军队在菲利的情况时,设想总司令在九月一日能够完全自由地解决关于放弃还是保卫莫斯科的问题,可是当俄国军队到了离莫斯科五俄里时,这个问题已不可能存在了。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决定的呢?是在德里萨附近,是在斯摩棱斯克城下,明显的是二十四日在舍瓦尔金诺,二十六日在波罗金诺附近,是在从波罗金诺撤退到菲利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决定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