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盒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115697丛书名: 礼品装家庭必读书
本书从“二十四史”中撷取精彩篇目,删繁就简。书中包括“史书名人”、“史籍典故”、“成书过程”、“读史指南”、“本经快读”等版块,将史书编纂的相关背景、成书过程、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一一呈现。
节译 / 411
第十七章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 ◎李向晖
节译 / 445
第十八章
旧五代史
北宋·薛居正等 ◎高远 节译 / 475
第十九章
新五代史
北宋·欧阳修等 ◎ 节译 / 485
第二十章
宋史
元·脱脱等◎刘昌硕 节译 / 505
第二十一章
辽史
元·脱脱等◎叶更新 节译 / 543
第二十二章
金史
元·脱脱等◎张继伟 节译 / 557
第二十三章
元史
明·宋濂等◎谢国庆 节译 / 573
第二十四章
明史
清·张廷玉等◎王敬文 节译 / 587
《史记》的诞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史记》不但是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而且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
《史记》对我国史学的贡献,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点。
一、首创“纪传体”史书体例,成王朝“正史”规范。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编纂方法,这是司马迁的首创。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史传文学便已粗具规模,记言如《尚书》,记事如《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司马迁以纪传体修成《史记》之后,这种体例为历代史家沿用,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史学体例之一。南宋史家郑樵在《通志》中称赞《史记》的影响时说:“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唯有此作。”
二、使史学脱离经学,奠定独立学术地位。
《史记》之前,史学一般含在经学之内,没有独立的地位。在我国早的目录学著作《七略》(西汉刘歆著)和《艺文志》(东汉班固著)中,史部之书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史记》修成之后,为后人纷纷效仿,一时间史家辈出,专门的史学著作层出不穷。到了西晋,学者荀勖顺应潮流,把历代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此,史学在我国学术领域中正式取得独立地位。这一功绩,首先应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融汇古今,涉猎百科,开启通史修撰先例。
《史记》堪称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其内容丰富而全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无所不包。书中立传描写的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而且也包括医生、学者、商贾、游侠、农民领袖等等,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历史动态。以经济为例,司马迁在《平准书》中记载了地方经济情况,而《货殖列传》则记载了一些平民发财致富的事迹。可以说,中国史学重视经济活动的传统,是司马迁开创的。很显然,司马迁是在竭尽所能地勾画古今的社会原貌。在这一点上,司马迁显然已经超越了整个时代,因为这一时期世界上的史学著作,往往只重视政治军事或只集中于某场战争,而没有像《史记》那样,建立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历史哲学体系。正如司马迁本人所言,他修撰《史记》的理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通史体裁,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四、不虚美,不隐恶,为后世史家树立榜样。
《史记》取材丰富,采摘了《左传》、《国语》、《战国策》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内容,又利用了国家和民间的藏书,并增添了亲身采访所得的古老传闻。司马迁在广泛取材的同时,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不虚美,不隐恶”,在撰写过程中力求实事求是。全书以叙事为主,是非褒贬一般都寓于叙事之间,而不轻下断语,表现了审慎而务实的科学态度,为我国史学树立了良好风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