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615866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成就**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完成。书成后,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其成就可见一斑。
《资治通鉴》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先河,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史事,大大扩展了纪传体史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容量。其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全书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流畅,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岳麓书社出版的《资治通鉴》(图文珍藏本)(全五册)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选本权威经典。采用清代胡可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删去胡注,详加校勘,保证了版本的权威性与经典性。
二、以图辅文,以图证史,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本着忠实于历史的原则,结合原书内容选配了大量富含历史文化价值的图片。读者在轻松阅读本书的时候,既可以从全局上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又能欣赏到大量难得一见的珍贵图片,从而加深对历史原典的理解。
三、本书精装全四册,共四百零二万字,是无删减的全本《资治通鉴》。装帧典雅大方、装订精美、用纸考究、印刷清晰。本书在兼具学术价值与普及意义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中国古代史部书籍,以编年体而言,卷轶最为浩繁,对社会影响最为长远者,当数宋代司马光修纂的《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官宦之家,据说为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其父司马池以进士起家,官至三司副使、天章阁待制。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司马池任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知县期间,夫人浦氏生下第二个儿子,因此将其取名为司马光。司马光幼承庭训,勤奋好学。二十岁时,便考中进士。不久,父母先后亡故,他服丧数年。除服之后,人京为官。仁宗(1023-1063年在位)末年,官至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英宗(1064-1067年在位)时,进位龙图阁直学士。神宗(1068-1085年在位)即位后,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在王安石推行变法时,司马光极力反对,政治上一时失意,退居洛阳,六任冗官,长达十五年之久。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哲宗以冲龄即位后,太皇太后高氏听政,起用司马光为门下侍郎,旋任尚书左仆射,大力废除新法,达到仕途的最*。在他去世后,太皇太后与皇帝亲临其丧,追赠他为太师、温国公,所以后人又称司马光为司马温公。司马光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才登上仕途的*,而真正使他名扬青史的,不在于他的政治活动,而在于他后半生所修纂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第一册:
资治通鉴序(御制)
进书表
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二 周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三 周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四 周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五 周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六 秦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七 秦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 秦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九 汉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十 汉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十一 汉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十二 汉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十三 汉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十四 汉纪六
资治通鉴卷第十五 汉纪七
资治通鉴卷第十六 汉纪八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资治通鉴卷第十八 汉纪十
资治通鉴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 汉纪二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八 汉纪三十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 汉纪二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二 汉纪二十五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