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1831

“大纵深战役理论”是广大军事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然而其内涵到底是什么,其外延又包含哪些战役,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阐述清楚的。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相关书籍,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战役理论》一书之外,就只有极少量国内作者撰写的研究著作了。对希望深入了解苏军战略战术(以及战役法)的读者而言,这可以说是一件憾事。
《从失败到胜利:1944年夏季东线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战役》无疑是一本能满足读者对苏军战法的好奇心的书。虽然本书的核心内容是1944年夏季的战事,但是作者的眼光并没有局限于此。书中探寻了“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来龙去脉,讲述了苏军如何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成熟、有效的战役法,并且在它的指导下浴火重生,进而锁定胜局。阅读本书之后,您会对二战中苏军如何发起一场方面军级进攻战役有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
另外,这还是一本颇具历史视野的著作。除了研究苏军战役法之外,从“巴巴罗萨”到俄乌冲突,从消灭纳粹到对抗*主义,从“闪电战”到“超限战”,二战前后到21世纪初的形势都在作者的考量范围之内。以回顾苏军的成长为契机,作者点明了与时俱进地发展战争理论对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读之发人深省。
1944年夏季,欧洲战事已进行到关键时刻,西方盟国和苏联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对纳粹德国发起了战略性进攻。在东线,战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长度超过2400千米(盟军的仅为不足1000千米)。从规模上看,苏军及其从事的交战令西线盟军相形见绌。更重要的是,苏军秉持着一种与西线盟军截然不同的作战理念,他们擅于达成欺骗和突然性,这个概念称作“马斯基罗夫卡”,在每一场军事行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苏军致力于发起高机动性的快速进攻,他们大量集中部队以期达成突破,从而为决定性战役机动创造条件;他们以坚强的意志歼灭敌有生力量,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书中的分析告诉我们,给盟军造成严重制约的诸多问题,基本上未对苏军造成影响,因而后者得以发展出更为激进的战役理念并坚决地予以贯彻。另外,本书还强调了持续不断地探寻、发展、实施战役和战术学说的重要性,当然,这种学说应当既适用于现代技术条件,又符合当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
中译本序
序 言
鸣 谢
前 言
序 章 苏联军事术语和编制指南
章 苏军 1944 年前的学说和实践
战前苏军学说的发展
从灾难走向胜利:1941年至1943年的战争进程
不可思议的火凤凰:红军的重生
战役法的发展
第三个冬季和春季:科尔孙—舍普琴科夫斯基进攻战役
总结
第二章 1944 年夏季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统帅部大本营的战略决策
白俄罗斯战略性进攻战役,7月23日至7月31日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略性进攻战役,7月13日至8月29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略性进攻战役,8月20日至9月25日
附录:苏军1944年的战役后勤
第三章 1944年夏季,成熟的战役法
学说的发展
白俄罗斯战役中的战役法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中的战役法
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中的战役法
对1944年战役法发展的总结
附录:策划一场方面军攻势
第四章 一些结论
联合作战
东线和西线的战役法
贯彻战役法
第五章 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这是C.J.迪克对同盟国1944年夏季,在东欧和西欧对纳粹德国军队展开军事行动采用的不同方法所做的比较批评,重点分析了苏联的陆战方式,并且指出这种方式不仅和西方盟国的做法存在显著不同,而且更加有效。
本书的标题是《从失败到胜利:1944年夏季东线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战役》,审视苏联红军1944年6月下旬至9月如何在东欧遂行军事行动。红军从1941年和1942年令人尴尬且代价高昂的失败中崛起,1942年年底夺得战略主动权,1943年巩固胜利,1944年转入战略进攻,一举打断德国军队的脊梁并为1945年的全面胜利铺平了道路。迪克设问道: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标志其成功的特点又是什么?他认为,答案可以从红军这一时期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攻势中找到。他对这些攻势的研究,以红军1942年与1943年间发生的理论和机制变革为背景,发现了红军军事行动的一些显著特征,这些特征提供了上述问题的答案。简言之,虽然红军在战争头两年面临严重困难,但他们终学会了如何在战役层面从事战争,这一点反过来又造就了战略性胜利。
本书和C.J.迪克的另一部著作——《从胜利到僵局:1944年夏季西线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战役》一起,为对比同盟国军队在整个战争期间的不同打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为此,迪克探讨了不同的历史经验(不仅仅涉及战争的类型和规模)如何导致东西线战事沿不同的概念路径发展。他的分析结论是,苏联的路径更适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陆战性质。简单地说,苏联人严谨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更深刻、更惨痛且代价高昂的经验的熟练运用,使他们发展出了卓越的战役概念和技术,方法和结果的对比分析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抛开西方盟国与苏联的文化和政治分歧,迪克认为,苏联人对“战役法”的表述、接受和实践,使红军在1944年夏季的表现异于西线盟军。从军事艺术角度看,这一点铸就了红军相对而言的成功。
展望未来,尽管西方国家的军队,特别是美军,在20世纪80年代末认真对待战役法学说,但迪克认为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他发出警告:若西方国家及其领导者当下和未来不承认、不理解战役层面的重要性,即便有可能成功从事战争,也会面临重重困难。我赞同这个结论。
戴维·M.格兰茨
1944年的苏军战役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人已发展起自己的军事理论,该理论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得益于军事革命,战役法是战争的一个独特方面,与战术和能力存在本质不同,若运用得当,就能获得决定性战果。正如1936年的红军野战条令(PU-36)第9段指出的那样:
战斗的现代技术手段,允许同时实现突破敌部署全纵深并歼灭敌人。迅速变更集团部署、突如其来的合围、夺取敌后方地域、切断敌后撤路线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进攻中,必须彻底包围并歼灭敌人。
经历了大清洗后,1941年至1942年的苏联红军中,合格的指挥人员所剩无几,加之随后对相关理论的抹黑,各层级都对德国的入侵猝不及防,无力从事领导和管理,因此蒙受了可怕的损失,当然也就无法执行该理论。重建红军的设计师们面临一项真正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因为他们不像英国人和美国人,在竭力打造赢得战争的工具时能得到海洋的保护。相反,他们一直在同德军作战力量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进行战斗,若将质量因素和轴心国仆从军纳入考虑,这个比例会更高。除少数例外,他们取得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德国人所犯的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经济和政治体制因素,以及苏联人民的韧性。重建红军的任务严重依赖一份合理的、符合当代条件的蓝图。
战前学说稳健的基本思想得到发展,一些地方用失败期和恢复初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加以必要的修改,1944年野战条令应运而生。它的一个独特优点是,清楚地阐明了应怎样在更高的兵团层面从事战争。另外,它含蓄地承认,战役法的要求给战术家们造成限制。理论上讲,规模较小的兵团和部队只实施粗略的战术,人员(特别是指挥员)的高周转率妨碍到复杂战术方法的发展仅仅是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苏联人认识到各个军及其下属兵团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大型战役机器上的齿轮。要想让这部机器遵照严格的时间表在限定地带有效运作、移动、集中并展开进攻,其组成部分必须表现得犹如机器般精准。当然,依靠压倒性炮火和航空火力,以及粗糙的大规模冲击突破敌人精心构筑的防御,必然导致严重伤亡。为承受这些损失,大批士兵投入其中。红军认为,为赢得时间而付出兵力兵器的损失是值得的。在除突破外的其他战斗情况下,简单的战术可能是一种积极的手段。在敌纵深展开战斗期间,战斗结果往往依赖于交战双方集中战斗力量的相对速度。遭遇战斗和交战中,胜利通常取决于制定、下达、执行决定的速度。盟军实施的那种复杂、独特的策划与速度格格不入。
进入战争第三阶段后,红军关于如何从事战斗的学说发展良好,符合实际,可能具有决定性。在贯彻这些学说的过程中,红军各兵团不断得到锻炼。为突破并粉碎敌人的防御,艰巨、代价高昂的战斗无可避免,但战斗本身并不是目的。战斗仅仅是一项更宏大计划的组成部分。学说的重点是迅速、深入突破敌军防线,不仅仅要突破防御战术地幅(大纵深战斗),终还要达到数百千米的突破深度(大纵深战役)。胜利将通过快速战术和战役机动实现,其目标始终是分割并(或)包围、尔后歼灭一个敌主要集团。欲取得决定性战果,就必须对其加以大规模实施,通常涉及12—16个步兵、坦克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兵集群。战略性胜利是一系列精心策划、同时和连续实施的方面军及集团军战役的累积结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