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0723
“大家学术”*辑将目光投向蜀学,选择了七位四川地区卓有建树的学人:徐中舒、冯汉骥、刘咸炘、项楚、汤炳正、卿希泰、杨明照。他们大多著作等身,非短时间所能通览。本次的选本择出他们某一研究方向的数篇论文,加以师友介绍其成就的前言,相信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他们的学术概要。
刘咸炘的目录学研究贯通了从刘向、刘歆父子开始直至清末的目录学史研究,对《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重要的目录学文献及郑樵、章学诚等人对目录学、校雠学的观点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辨,从部次流别以辨体知类,归于以六艺统群书、以道统学。不但提出了很多不同于既往陈说的新观点,更对整个中国目录学史的发展、衍变做了爬梳和总结。
目录学
弁言
著录
存佚第二
真伪第三
名目第四
篇卷第五
部类第六
互著别裁第七
次第第八
题解第九
版本第十
校勘第十一
格式第十二
文字第十三
末论第十四
续《校雠通义》上册
通古今
治四部第二
外编第三
定体第四
《汉志》余义第五
溯郑荀王阮第六
明《隋志》第七
唐宋明《志》第八
纠郑第九
续《校雠通义》下册
《四库·经部》第十
《四库·史部》第十一
《四库·子部》第十二
《四库·集部》第十三
收俗书第十四
镕异域第十五
匡章第十六
序目第十七
旧书录
旧书录 庚申十二月
旧书附录
内景楼检书记(节选)
序论
经类
小学类
编后记
弁言
本课名目录学,一名古书校读法。此二名范围不同,不能相掩。所谓目录学者,古称校雠学,以部次书籍为职,而书本真伪及其名目篇卷亦归考定。古之为此者,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与西方所谓批评学者相当,中具原理。至于校勘异本,是正文字,虽亦相连,而为末务。其后任著录者,不能具批评之能,并部次之法,亦渐失传。至宋郑樵、近世章学诚乃明专家之说。而版本之重,始于明末;校勘之精,盛于乾、嘉。于是目录之中,有专重版本之一支焉。要之,目录学者,所以明书之体性与其历史者也。
至于古书读校之法,则谓通其文字,明其意旨。通文字则正讹补脱,必资多本,此关于目录学者也。而亦有不资版本者,其在一字,则资于文字学、声韵学,其在字群,则资于文法学、修辞学,皆不在目录学范围中矣。明意旨则定体达例,必知部次,此关于目录学者也。至于事关考证,则所资者广,群学分门,各有读法。普通读书之法,则为格言理论,皆不在目录范围中矣。
由上观之,目录学固古书校读法之一,而古书校读法则不止此。今之所讲,尽目录学范围所有,而于古书校读法之在范围外者,则惟略及通文字之法焉,以防滥也。
此学所究事类殊繁,昔人考辑,俱有专书,而总挈纲要之作,则尚未有。今之编述,似因实创,故糅合专门之书,整齐贯串,略其事证,而详其义例。益以此课本为读书门径,亦必如是,而后为目录之学也。俗间亦有目录学之称,乃以多记书名为尚,是号横通,仅同老贾,不足为学也。
本书凡十四篇,分为二编,其目如下。
上编:一著录、二存佚、三真伪、四名目、五篇卷、六部类、七互著别裁、八次第、九题解。
下编:十版本、十一校勘、十二格式、十三文字、十四末论。
诸篇之文,多裁旧说,己意造文,十不四五,志在传宣,不愿窃袭也。戊辰二月,匆匆始事,倩徒分抄,十日稿具,仅得成书。类例粗张,自知文词不洁,征引未周,修补化裁,以待他日。
目光四射,如珠走盘,目成一家。——张孟劬
余至成都,唯欲至诸葛武侯祠堂及鉴泉先生读书处。—— 梁漱溟
其识已骏骏度骅骝前,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邑。—— 蒙文通
独惜君从弟鉴泉年未四十,所著书数百卷,其于校雠考订之学,精核微至者,殆不可朽。——林思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