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63531
1、 再现二战经典战役,想要了解二战的读者,会被这里的真相震撼到难以入眠。
1944年是二战进程至关重要的一年。西线战场纳粹德国濒临崩溃,希特勒投入90%精锐绝地反击,结果“守卫莱茵”作战没有挽回西线战势,反而加快了盟军进攻柏林的日程。
2、 全新视野解读真实二战,二战不是冰冷的死亡游戏,而是又燃又让人痛心的历史记忆。
看点一:德国仅存的军事将领对阵盟军三大军事将才,战争谋略与军事才能激烈交锋;
看点二:防守薄弱的美军新兵遭遇德军精锐重兵突袭,处处是绝境,普通士兵如何找到生存下去的转机?
看点三:德军新式武器重装投入,铁与血的激烈碰撞,点燃冰雪覆盖的阿登高地。
3、 军事写作终身成就奖得主、650万读者认可的二战史畅销作家,继《保卫斯大林格勒》《攻克柏林》《诺曼底登陆》之后又一力作,已被提名法国四大文学奖之一美第奇奖。
4、 国内阿登战役资深研究者担纲翻译,一一核查作战图、战斗序列表、德美英军衔列表
5、 亲历者口述,战场实地考察,集结一手档案资料,无一人无出处的真实二战。
1944年,自诺曼底登陆以后,纳粹德军在西线战场遭受了一连串重创。到了1944年末,德军与盟军战势发生了微妙转机。盟军节节进逼但是已呈疲态,德军步步后退但是精锐尚存。希特勒犹如困兽,急于摆脱困境扭转西线态势。他坚信“进攻是*好的防御”,如果集中全部兵力发动一次大胆突袭,拿下安特卫普,就可以撕裂英军和美军的分界线,制造一次新的“敦刻尔克”危机。
大部分德军将领质疑这个计划。在缺少装备、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如此“豪赌式”投入能否一战取胜?他们似乎已经绝望地看到苏联红军从东线挺进柏林家园。另外一部分忠诚于希特勒的纳粹党卫军,则期待这场绝地反击能够使德意志帝国“涅槃重生”。大量新式武器、先进坦克被派上战场,铁与血的激烈碰撞,点燃了被冰雪覆盖的阿登高地。遭到突袭的盟军深陷德军2个集团军的围攻,担心被德军报复的比利时平民匆忙逃离家园,甚至连巴黎都感受到了恐慌。
中译本序言 V
第1 章 胜利的狂热 1
第2 章 安特卫普和德国边境 20
第3 章 亚琛之战 34
第4 章 冬季战争来临 48
第5 章 许特根森林 68
第6 章 德军的战役准备 99
第7 章 情报工作的失误 123
第8 章 12 月16 日星期六 140
第9 章 12 月17 日星期日 168
第10 章 12 月18 日星期一 198
第11 章 斯科尔策尼和海特 219
第12 章 12 月19 日星期二 229
第13 章 12 月20 日星期三 254
第14 章 12 月21 日星期四 277
第15 章 12 月22 日星期五 290
第16 章 12 月23 日星期六 305
第17 章 12 月24 日星期日 326
第18 章 圣诞节 347
第19 章 12 月26 日星期二 360
第20 章 盟军的反攻准备 373
第21 章 双重意外 393
第22 章 反 攻 412
第23 章 推平突出部 432
第24 章 总 结 447
致 谢 455
附录A 军衔列表 458
附录B 阿登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462
附录C 缩略语 487
注 释 489
如果有什么特征能够将安东尼·比弗与其他的历史学家区分开来——撇开他天生擅长讲故事这一点——那一定是,他并不畏惧直视那些令人不适甚至恐惧的话题,他的讲述方式不会吓退我们。比弗的作品很少带有主观评论,他就像维吉尔一样带着你穿过地狱:不用担心深陷可怕的困境里,比弗会带领你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经历了这段旅程,你会变得更加豁达。
——基思•罗威,《野蛮大陆》作者
混乱的战斗场景、可怕的人员伤亡,这些在安东尼·比弗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只要读过比弗所描述的这场激战,我们肯定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年轻生命相互厮杀。弗洛伊德已经警示过我们,文明与原始本能之间只有一层薄薄的界线。《1944阿登战役》则让我们再次重新审视现代世界。
——《华尔街日报》
第1章
胜利的狂热
盟军因胜利感到欢欣鼓舞。7月发生的刺杀希特勒事件让盟军确信了德军内部开始瓦解,就像1918年一样,但实际上失败的刺杀行动反而无限强化了纳粹党的统治。盟军统帅部情报主任(G-2)肯尼思·威廉·多布森·斯特朗少将轻率地宣称:“8月份的战斗结束了,西线的敌人已经被消灭了”。在伦敦,战时内阁相信战争会在圣诞节结束,并将12月31日作为战争结束的那一天来计划,只有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仍然担忧德国人会决心继续战斗下去。在华盛顿,美国人做出了相似的预测,他们希望将注意力转移到仍然在和日军苦战的太平洋战场。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开始取消军事合同,包括生产炮弹的合同。
连许多德国人也认为一切都快结束了,在荷兰乌得勒支休整、时任第1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伞兵装甲团团长的弗里茨·富尔里德上校在日记中写道:“西线完蛋了,敌军已经杀到了比利时境内和德国边境;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芬兰正在向苏联恳求和平,这和1918年时一模一样。”
在柏林火车站,抗议者们居然敢打出这样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我们愿不惜一切代价换来和平”。在东线,苏联红军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摧毁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将战线往西推进了300公里,一直到了华沙城下和维斯瓦河畔。在3个月内,德军在东线损失了589 425人,在西线损失了156 726人。
苏联红军冲到维斯瓦河畔,鼓舞了波兰国家军在华沙举行英勇但注定失败的起义,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不希望出现一个独立的波兰,无情地坐视起义者被德国人镇压。希特勒位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附近的“狼穴”受到了苏军的威胁,而德军在巴尔干地区也开始崩溃。就在巴黎解放的前两天,罗马尼亚在苏联军队冲进边境时背叛了轴心国。8月30日,苏联红军进入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并且占领了重要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冲向匈牙利平原和多瑙河的道路已经打开,从这里可以直逼奥地利和德国本土。
在8月中旬,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从诺曼底冲向塞纳河,与此同时,在戛纳和土伦之间进行的“龙骑兵”行动(Operation
Dragoon,指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在地中海沿岸也获得了成功。大量德军部队由于害怕被切断后路开始撤退,那些深知落到抵抗组织手中会有何等命运的维希法国成员也出发穿过这片充满敌意的土地,在某些情况下要走上千公里路到达德国,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一支由德国陆军、空军、海军人员以及在大西洋沿岸驻防部队的非战斗人员临时组成的“行军集群”奉命向东逃亡,一路上还要试图躲避法国抵抗组织的袭击。德军开始加强第戎突出部周边的实力,增援兵力达到25万人。此外还有51 000名官兵被困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的港口里,那些主要港口被希特勒定义为“要塞”,尽管它们根本没有获得解救的希望。这种无视现实的做法,被德国空军大将库尔特·阿图尔·本诺·斯图登特形容为一名天主教神父在耶稣受难日对着一盘猪肉一边洒圣水一边说“你是鱼肉”。
希特勒的偏执狂在“7·20”刺杀事件后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东普鲁士的狼穴大本营,他说总参谋部只是个“知识分子的俱乐部”,其刻薄的嘲弄远超昔日。“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来我设计的针对苏联的伟大计划都失败了!”希特勒说,“这都是因为背叛!如果不是那些叛徒作祟,我们早就赢了。”希特勒痛恨“7·20”事件的密谋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背叛行为,还由于他们使人们印象中的德国人的团结性大打折扣,以及对盟军和中立国所造成的影响。
在8月31日的形势汇报会上,希特勒宣称:“这将是盟军内部的关系愈发紧张以至于终破裂的时刻,世界历史上的联盟总是在某些时候会破裂。”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迅速跟上了元首的思维,随后在柏林召开的重要会议中讲道:“我敢肯定政治冲突会在盟军走向胜利的过程中逐步增加,有一天终将出现无法修复的裂痕。”
德国空军总参谋长维尔纳·克赖珀航空兵上将在8月份后几天的日记中写道:“晚间形势汇报时,我们获知西线崩溃了。”
夜里的大部分时间中,诸如“命令、指示和打电话”这样的事情仍然在频繁进行。第二天早晨,国防军统帅部长官威廉·凯特尔元帅要求空军再抽出5万人组建地面部队。9月2日,克赖珀写道:“很显然,西线德军有瓦解的迹象,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大将却出奇地镇静。芬兰人也脱离轴心国了。”
在当天的会议中,希特勒开始用言语攻击芬兰领导人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他还对帝国元帅赫尔曼·威廉·戈林非常不满,因为后者在如此重要的时候居然不出席会议,甚至还建议解散德国空军,将机组人员转移到高炮部队。
当时苏联红军已经抵达东普鲁士边境,希特勒害怕苏军会以空降行动来生擒他,于是“狼穴”被改造成了一座要塞。希特勒的秘书特劳德·容格写道:“现在这里被修成了一个巨大的防御设施,到处都是障碍物、新设的哨位、、多股铁丝网和瞭望塔。”
希特勒希望让一个他信赖的卫队指挥官来负责他的安全,奥托·恩斯特·雷默上校在7月20日指挥大德意志卫戍营粉碎了密谋者们在柏林的叛乱,他理所应当成了人选。当听闻雷默要求回到前线指挥部队时,希特勒让他组建1个旅来保卫“狼穴”,雷默的这个旅初是以柏林的大德意志卫戍营和赫尔曼·戈林高炮团的8个炮兵连为骨干组建的,然后逐渐壮大。元首卫队旅在1944年9月份正式成立,并做好了保卫“狼穴”的准备——能对付“2~3个空降师的空降行动”。据雷默本人回忆,这支由不同兵种混合而成的“非常规部队”有着挑选武器装备和“有经验的前线士兵”(绝大多数来自大德意志师)的优先权。
“狼穴”的气氛非常压抑,希特勒无精打采地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其间他的秘书们“打印出大量东线和西线的损失报告”。与此同时,戈林则待在他所霸占的建于霍亨索伦时代的罗明滕狩猎庄园里生闷气,这个庄园位于东普鲁士。当他的空军在诺曼底遭受失败后,他知道他的对手们在元首心目中的分量超过了自己,尤其是那个终成为他的敌人、善于操控一切的马丁·鲍曼。他的另一个对手,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卢伊特波尔德·希姆莱掌握了德国的预备军,密谋分子当初就是在预备军总部策划了刺杀行动。戈培尔似乎完全控制了国内,他被任命为第三帝国总体战事务(全民战争募捐活动)的全权代表,但鲍曼和纳粹党的大区领袖仍然大权在握,任何企图对他们的地盘施加影响的行为几乎都会受到阻挠。
大部分德国人都被刺杀希特勒的行动震惊了,苏军挺进东普鲁士边境更加剧了士气的低落。女人们想结束这场战争,党卫队帝国保安总局汇报说许多人对元首失去了信心。然而,头脑更清醒的人意识到,只要希特勒没死,这场战争就会持续下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