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69539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总报告(2015~2016)
曾小燕 吴应辉 袁萍 郭晶 梁宇 李东伟/1
一 国内外在国家层面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推进状况/2
二 孔子学院/课堂发展状况及其特点/6
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及其特点/12
四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状况及其特点/18
五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状况及其特点/20
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新技术应用状况/23
七 思考与建议/25
八 结语/26
汉语国际教育新出台政策与国家领导人讲话(2015~2016) 路义旭/28
一 新出台政策/29
二 国家领导人讲话/32
三 从政策与国家领导人讲话看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41
四 结语/44
孔子学院发展量化研究(2015~2017) 郭晶 吴应辉/46
一 2015~ 2017年孔子学院增长及分布状况/47
二 2015~2017年全球孔子学院办学状况/52
三 2015~2017年孔子学院开展文化活动情况/59
四 几点思考/61
五 结语/63
国际汉语教师人才培养状况报告(2015~2016) 李东伟 吴应辉/65
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院校数量激增,硕士学位点增速放缓/66
二 汉语国际教育相关专业博士生人才培养初具规模/67
三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特色模式初步形成/70
四 考试认证、外派培训、专硕评估合力提高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质量/71
五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73
六 结语/77
孔子学院外派汉语教师与志愿者发展报告(2015~2016) 邵滨/79
一 总体概况/80
二 孔子学院外派汉语教师国家增多,人数呈下降趋势/80
三 孔子学院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国家增多,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81
四 孔子学院对外国本土汉语教师培养进行多种探索,培训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83
五 志愿者外派工作进一步改进优化/85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发展报告(2015~2016) 梁宇/87
一 引言/88
二 发展概况/89
三 主要特点/98
四 思考与建议/104
五 结语/106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新技术应用发展报告(2015~2016)
宋飞 王亚丹 蓝青青 史捷/108
一 网络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109
二 虚拟现实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114
三 人工智能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117
四 结语与展望/119
全球高校开设汉语专业情况报告(2015~2016) 张海威 江宇豪/121
一 引言/122
二 亚洲高校开设汉语专业现状/123
三 欧洲高校开设汉语专业现状/132
四 美洲高校开设汉语专业现状/139
五 大洋洲高校开设汉语专业现状/140
六 非洲高校开设汉语专业现状/141
七 全球高校开设汉语专业的特征分析/141
八 总结/148
汉语教学进入多国国民教育体系及国家培训项目典型案例(2015~2016) 郝雷/156
一 汉语进入多国国民教育体系和国家培训课程体系/157
二 汉语教学大纲的制定日益受到重视/160
三 多国政府部门相继开办汉语培训课程/161
四 汉语教学渠道不断拓宽/164
五 结语/167
汉语国际教育大事记(2015~2016) 邵滨/168
2015年/168
2016年/178
附录/189
第三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189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名单/191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基地名单/195
前言
受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委托,我们组织团队撰写了《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6)》。该报告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新出台政策、孔子学院发展、人才培养、外派汉语教师与志愿者、新技术应用、汉语专业开设、典型案例及大事记等方面,对2015~2016年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扎实的研究。
本研究项目于我们团队而言,既是新任务也是团队一直坚守的研究领域。早在2011年,我们受张西平教授委托开始《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0)》的撰写,该文收录于张西平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2012卷)》(大象出版社,2012)。2015年,我们推出了《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1~2014)》,该文发表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也收录于张西平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201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并编入《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新动态:汉语国际传播文献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团队日益壮大,研究能力逐步提升。本发展报告的核心撰写成员为在职教师、在站博士后和在读博士生,各篇文章均已标明相关作者信息。各部分虽经多次修改,但由于资料来源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有的观点难免偏颇。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博士后曾小燕、袁萍为本报告的统稿、编辑、总报告的撰写及其他出版相关事宜付出了辛勤劳动,我谨代表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创新团队及本研究报告的每位作者向她们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对团队的信任,感谢责任编辑付出的辛劳。
吴应辉
2018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