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25711丛书名: 考研政治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考点精讲》是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根据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书的主要特色如下:
1.书内含码 码上有课
本书中2010年—2019年真题都含有二维码,主要介绍对应真题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面对面帮助考生答疑解惑。
2.解析详细 简明易懂
本书融合理论及其配套真题,使考生深入透彻理解知识点,并掌握其考查方式和命题点。本书涵盖2010年—2019年考研政治近10年真题,解析严谨且详尽,依据大纲相应知识点,推出正确答案。
3.依据大纲 突出重点
本书根据2019年考研政治考试大纲,梳理出重要知识点,总结框架图,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4.移动自习 随时随地
购书享有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内含:备考资料轻松学,免费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让考生可以搬着“自习室”,随时随地学习。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考点精讲》本书严格按照2019年考研政治大纲编写,共分为五部分。*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部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每一部分的每一章均包括内容提要、知识框架、考点精讲,并在章节后面附有2010年—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
目 录
目录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免费在线读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本章共分为两部分,从总体上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总论。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中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其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集中表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常其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其人民性是指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常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发展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习近平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3.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单项选择题
(2019年第1题)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B.正义者同盟
C.社会主义工人国际D.国际工人协会
单项选择题
【答案】A
【考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故A项正确。正义者同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但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是1923年至1940年间主张改良主义的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国际联合组织,由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所属政党组成。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是于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本章共分为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章。
第一部分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两原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以及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其逻辑顺序是:规律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以及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部分重点阐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以及四种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第一,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第二,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第三,哲学除了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中。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其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其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其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本章共分为两部分,从总体上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总论。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中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其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集中表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常其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其人民性是指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常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发展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习近平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3.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单项选择题
(2019年第1题)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B.正义者同盟
C.社会主义工人国际D.国际工人协会
单项选择题
【答案】A
【考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故A项正确。正义者同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但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是1923年至1940年间主张改良主义的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国际联合组织,由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所属政党组成。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是于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本章共分为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章。
第一部分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两原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以及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其逻辑顺序是:规律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以及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部分重点阐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以及四种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第一,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第二,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第三,哲学除了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中。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其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其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其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