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考试学历考试MBA管理类联考用书中公202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MBA、MPA、MPAcc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真题精讲系列写作范文100篇

MBA管理类联考用书中公202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MBA、MPA、MPAcc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真题精讲系列写作范文100篇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系列2020·书内含码-码上有课·购书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详见图书封底

作者:管理类专业硕士联考命题研究中心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ISBN: 978751007661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18.99

类别: 考研, 学历考试 SKU:5d8437e25f9849104540d0bb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76619丛书名: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系列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MBA、MPA、MPAcc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真题精讲系列:写作范文100篇》一、书内含码,码上有课
本书部分真题,包括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配有二维码,考生扫码即可听课,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写作技巧,课程生动直接,让考生告别无声读书时代。

二、真题范文,洞悉规律
本书精选65篇历年真题范文,旨在帮助考生准确把握综合能力考试中写作题型的命题规律,并洞悉其命题趋势,通过大量的训练形成良好的应试写作能力。

三、分类模拟,预测热点
本书精选常考热点话题,为考生奉上35篇精彩模拟范文,其难度、风格、特点均与真题保持高度一致,预测性强。

四、纵深剖析,速递方法
本书对每道题均进行了深度剖析,从思维角度传递论证的方法;不仅告知考生范文“是什么”,更要让考生了解范文“如何写”。

五、移动自习,随时随地
购书享有研究生考试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内含:备考资料轻松学,免费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MBA、MPA、MPAcc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真题精讲系列:写作范文100篇》是一本全面覆盖综合能力考试中写作真题的书籍,共收录100篇优秀的写作范文。全书根据写作试题的题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共45篇范文,包括2003~2018年写作真题的27篇范文以及18篇模拟范文。下篇为论说文,共55篇范文,包括1997~2017年写作真题的38篇范文以及17篇模拟范文。
目  录
目录
第一章历年真题
2018年12月真题:选择与痛苦
2017年12月真题: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2016年12月真题:国家治理问题
2015年12月真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014年12月真题: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生产过剩现象
2014年1月真题: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能否确保企业的成功
2013年10月真题:勤俭节约的利弊
2013年1月真题:文化软实力
2012年10月真题:县长的“四不”承诺
2012年1月真题:人类是否要干预自然问题
2011年10月真题: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否对穷人不利
2011年1月真题:股价的高低与股票赚钱的关系
2010年10月真题:市场营销和企业变革是否需要自上而下
2010年1月真题:全球化的影响
2009年10月真题:民主与集中
2009年1月真题:知识是否是力量
2008年10月真题:“孝”是否应当作为官员选拔标准
2008年1月真题: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
2007年10月真题:终身制是否可行
2007年1月真题:中国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
2006年10月真题: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否杜绝企业丑闻
2006年1月真题:中国参与空客飞机制造
2005年10月真题: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2005年1月真题:MBA是否徒有其表
2004年10月真题:跑赢老虎与跑赢对手
2004年1月真题:本土公关公司的前景
2003年1月真题:蜜蜂与苍蝇
第二章模拟题
1.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
2.企业诚信与消费者权益
3.高薪能否留住人才
4.蝶蛹蜕变与企业创新
5.小企业与大企业
6.投资医院和老人护理院是否可行
7.小学生是否应该减负
8.垃圾场是否会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9.保安公司服务满意度
10.如何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11.企业发展问题
12.低价与电商竞争
13.超市是否应重点吸引中年人
14.资格证书是否等于能力证书
15.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是否可以解决“看病难”
16.选址是否关乎经营成败
17.细微之处是否要忽视
18.居家养老是否是养老最优选择
第一章历年真题
2018年12月真题:论辩出真知
2017年12月真题:人工智能大势所趋
2016年12月真题:单线思维有害而无利
2015年12月真题:坚持和而不同
2014年12月真题:“为富”与“为仁”
2014年1月真题:选择与发展的博弈
2013年10月真题: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
2013年1月真题:竞争与合作
2012年10月真题:创新与发展
2012年1月真题:盲目跟风
2011年10月真题:奉献精神
2011年1月真题:人才“拔尖”与“冒尖”
2010年10月真题:感恩回报
2010年1月真题:真正的学者
2009年10月真题:团队合作精神
2009年1月真题:从“三鹿奶粉”事件所想到的
2008年10月真题:逆境出人才
2008年1月真题:原则性与灵活性
2007年10月真题:给“眼高手低”正名
2007年1月真题:争先与冒险
2006年10月真题:遇到困难要善于变通
2006年1月真题:企业管理要敢于创新
2005年10月真题:大事与小事
2005年1月真题:评价丘吉尔的决策
2004年10月真题:滑铁卢之败,源于缺乏沟通
2004年1月真题:人要有理想
2003年10月真题:读经不如读史
2002年10月真题:穷则变,变则通
2002年1月真题:如何应对压力
2001年10月真题:相马与赛马
2001年1月真题:成功与坚持
2000年10月真题:从小养成好习惯
2000年1月真题:失败与成功
1999年10月真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
1999年1月真题:画画与卖画
1998年10月真题:细节的重要性
1998年1月真题:儿童高消费
1997年10月真题:喜欢的格言
第二章模拟题
一、材料作文
1.名与利
2.鲁迅《立论》的启示
3.谦虚与怀疑
4.论“照镜子”
5.借力而行
6.学会舍得
7.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二、话题作文
爱国奉献
改革创新
包容和谐
厚德诚信
敬老尊贤
恒心毅力
尊师重教
竞争双赢
惜时勤俭
免费在线读
上篇
  论证有效性分析
  有人认为选择越多越快乐,其理由是:人的选择越多就越自由,其自主性就越高,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所以就越快乐。其实,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
  常言道:“知足常乐。”一个人知足了才会感到快乐。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而追求无穷的选择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者就不会感到快乐,那就只会感到痛苦。
  再说,在做出每一项选择时,首先需要我们对各个选项进行考察分析,然后再进行判断决策。选择越多,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精力,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在做考卷中的选择题时,选项越多选择起来就越麻烦,也就越感到痛苦。
  还有,选择越多,选择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越高。由于选择失误而产生的后悔就越多,因而产生的痛苦也就越多。有人因为飞机晚点而后悔没选坐高铁,就是因为可选交通工具多样而造成的。如果没有高铁可选,就不会有这种后悔和痛苦。
  退一步说,即使其他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也肯定有优劣之分。人们做出某一选择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并非最优而产生懊悔。从这种意义上说,选择越多,懊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本文的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供参考:
  (1)类比不当。文中提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但客观事物的无穷并不意味着个人主观选择的无穷。
  (2)绝对化。文中提到“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这句话过于绝对,这句话的前提虽说是“选择多”,但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不是只有选择。
  (3)非黑即白。不会感到快乐推不出就只会感到痛苦。快乐和痛苦不是仅有的两种情感形式,还有平常的心态。
  (4)做选择时不一定先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再决策。当目标非常明确时,纵使有很多其余选择可能也无须一一分析,可以直接做出选择。
  (5)自相矛盾。文中第四段提到“选择越多,选择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越高”,而最后一段又提到“即使其他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材料一方面肯定了选择会造成失误,另一方面又肯定了选择可能不会有错误。
  (6)选择越多失误的概率不一定会越高,失误的概率是否增加不仅是看选择量的多少,还需要看错误选项是否难以区分。
  (7)懊悔的概率大不代表就越痛苦。概率是一种可能性,但痛苦是一个确定结果,由一个不知道是否会发生的事情如何能确定人是否痛苦呢?
  (8)另有他因。文章最后提到“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材料中认为股民懊悔的原因一定是因为可选购的股票太多,但忽略了也可能存在购入、卖出股票的时机不对等原因。
  选择越多真的会越痛苦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的结论,论证看似严谨,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文章指出“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这个推理类比不当。事实上,客观事物的无穷并不意味着个人主观选择的无穷,一个人在没有确定选择对象的情况下无法得知什么是他的选择,也得不到“选择是无穷的”这一结论。
  其次,文中提到“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这个论断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这句话的前提虽说是“选择多”,但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不是只有选择,选择之外的其他事物也会让人感到快乐,比如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关照等。
  再次,文中还提到“选择越多,选择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越高”,而最后一段又提到“即使其他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文章一方面肯定了选择会造成失误,另一方面又肯定了选择可能不会有错误,故不确定选择过多到底会不会造成失误。前后自相矛盾。
  最后,文章还说“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材料中认为股民懊悔的原因一定是可选购的股票太多,但忽略了真正原因可能是自己决策错误、买卖股票的时机不对等。这里犯了另有他因的逻辑错误。
  总而言之,鉴于以上论证中的种种错漏,我们有理由相信文中得出的结论“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的结论不够严谨,是值得商榷的。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I.Schwartz)在二十世纪末指出,开始席卷一切的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
  还有,最近一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人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只有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总之,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本文的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供参考:
  (1)偷换概念。文中将“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中的“物质主义潮流”概念偷换为“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中的“物质”概念。
  (2)绝对化。文中提到“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但实际上,物质丰富并非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并非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此外,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也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3)主观臆断。文章中以“后物质主义理论”质疑本杰明教授的理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的人往往精神生活也丰富,但事实并非如此。
  (4)以偏概全。文中仅以大学生抽样调查来质疑本杰明教授的观点,论据并不充分,得出的调查结论不具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物质生活的丰富真的不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论据,得出“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的结论,该论证看似严谨,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文章指出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的看法“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有待商榷,并按照唯物主义原理,指出“物质决定精神”。这里的“物质主义潮流”指的是物欲的横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因此,文中将“物质主义潮流”与唯物主义的“物质”混为一谈,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其次,文中提到“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但实际上,物质并非只是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并非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同时,文中指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但实际上,有些生活富裕的人也会不思进取,也会贪图物质的享受,忽略精神上的追求,因此这里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再次,文中以“后物质主义理论”质疑本杰明教授的理论,至少需要预设“后物质主义理论”是正确的并为大众所接受的,但文中并没有论据证明“后物质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
  最后,文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得出结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精神生活的人占69%,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的人占22%,认为物质生活丰富会降低精神追求的人仅占9%。文中仅用来自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质疑本杰明教授的观点,但人口构成不仅仅包括大学生,因此这里的调查结论不具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鉴于以上论证中的种种漏洞,我们有理由相信“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既然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这样,以权谋私的罪恶行为就无法藏身,就是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了。

抢先评论了 “MBA管理类联考用书中公202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MBA、MPA、MPAcc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真题精讲系列写作范文100篇”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便携版

EUR €18.99
评分 4.75 / 5
阅读更多
缺货

2019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

EUR €2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2019张宇考研数学最后4套卷(数学二)

EUR €18.99
阅读更多
缺货

新东方 (2019)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

EUR €2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