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05256丛书名: 考研政治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考研政治:读图读表记考点》是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根据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本书的主要特色如下:
1.本书有针对每部分、每章考试内容的介绍与考试重点的说明,考生扫描二维码即可听课学习;
2.本书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考研政治中的每一部分知识点,力求让考生详细掌握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辅助考生,轻松记忆,做到精益求精。
3.为方便考生学习,我们创造性地提出考点群。每个考点群囊括了核心考点所包含的重要知识。帮助考生发散思维,把握考点和每个细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得记忆更深刻,不易忘记。
4.购书享有研究生考试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内含:备考资料轻松学,免费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考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自习。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在微信考友圈提出,我们的老师会在*时间去解答。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考研政治:读图读表记考点》是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根据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本书每章都有十年真题考点分布图,为考生标注了相关考点的考试年份和考试类型,并且列示了每章的考点逻辑框架图,供考生复习和对照自测。
本书主要内容以考点群的形式呈现,供考生从点到面,发散思维,掌握考点之间的逻辑,进而牢固记忆重要知识点。
目 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八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 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章 当代国际总格局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
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
第四章 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五章 当代世界中的发展中国家
第六章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战略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八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 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章 当代国际总格局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
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
第四章 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五章 当代世界中的发展中国家
第六章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战略
免费在线读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十年真题考点分布图
考点群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
马克思主义从创立主体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
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概括理解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中国共产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群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集中表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三)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学习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重要性习近平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
做法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十年真题考点分布图
考点群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
内容本体论问题
(第一性)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认识论问题
(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成为哲学基本
问题的原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考点群4哲学派别★
问题派别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方面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方面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世界怎样存在的
问题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群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历史形态观点缺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理论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续表)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相互区别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相互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时间与空间的含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时间与空间的特性客观性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有限性和无限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五)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自然存在
与社会存在区分
和统一的基础从实践出发理解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表现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六)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世界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中国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于物质
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八)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群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
原理的内容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十年真题考点分布图
考点群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
马克思主义从创立主体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
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概括理解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中国共产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群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集中表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三)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学习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重要性习近平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
做法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十年真题考点分布图
考点群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
内容本体论问题
(第一性)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认识论问题
(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成为哲学基本
问题的原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考点群4哲学派别★
问题派别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方面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方面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世界怎样存在的
问题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群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历史形态观点缺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理论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续表)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相互区别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相互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时间与空间的含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时间与空间的特性客观性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有限性和无限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五)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自然存在
与社会存在区分
和统一的基础从实践出发理解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表现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六)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世界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中国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于物质
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八)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群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
原理的内容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