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19430
第1章.精神检查评估 1
第1节.精神检查及精神症状 2
第2节.诊断 13
第3节.问诊策略 17
第2章.医患沟通的应知应会 20
第1节.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的职业特点 21
第2节.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的行为准则 22
第3节.医患双方的心理行为特征 24
第4节.医患沟通技巧应用举例 28
第3章.常用心理测评量表 30
第1节.焦虑自评量表 32
第2节.抑郁自评量表 33
第3节.症状自评量表 34
第4节.躁狂状态评定量表 35
第5节.艾森克人格问卷 36
第6节.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37
第7节.汉密顿焦虑量表 41
第8节.汉密顿抑郁量表 42
第9节.韦氏成人智力测验 44
第10节.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49
第4章.常见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52
第1节.总论 53
第2节.认知行为疗法 61
第3节.家谱图 67
第4节.无抽搐电休克 70
第5节.重复经颅磁刺激 71
第5章.精神卫生与多学科协作诊疗 73
第6章.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职责 86
第7章.常见精神药物及不良反应 101
第8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111
第1节.痴呆 113
第2节.谵妄状态 122
第3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27
第9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32
第1节.酒依赖 133
第2节.苯二氮.类药物依赖 140
第10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43
第1节.精神分裂症 144
第2节.偏执性精神病 153
第3节.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156
第11章.精神发育迟滞 160
第12章.抑郁障碍 165
第1节.首发抑郁障碍 166
第2节.复发性抑郁障碍 171
第3节.抑郁障碍伴发精神病性症状 173
第4节.抑郁障碍合并躯体疾病 176
第13章.双相障碍 181
第14章.神经症性障碍 191
第1节.广泛性焦虑障碍 192
第2节.惊恐障碍 197
第3节.恐惧症 200
第4节.强迫障碍 202
第5节.分离性障碍 205
第6节.躯体形式障碍 209
第15章.应激相关障碍 213
第1节.急性应激障碍 214
第2节.创伤后应激障碍 217
第3节.适应障碍 220
第16章.进食障碍 223
第1节.神经性厌食 224
第2节.神经性贪食 228
第3节.神经性呕吐 230
第17章.睡眠障碍 233
参考文献 240
据2017年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达17.5%,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3.59%,焦虑障碍患病率4.98%,各病种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仅有27 733人,心理治疗师5000余人,总计只有3万多人,远远满足不了我国人民的心理健康需求。心理健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专业医师的数量不足、质量的参差不齐,已经成为我国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工作安排,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组建了山西省精神科专科联盟,精神科专科联盟的工作就是针对全省精神卫生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状况,为适应全省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需要,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版)》等文件的支持下开展的。在精神疾病专科联盟建立之初,为大力推进发展精神卫生事业,本书编者立足山西省,编写了本书。
众所周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被大众所认可,人们对心理社会层级的健康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虽然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17.5%,但其中重型精神障碍只约占1%,更多的人是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压力无法疏解等原因就诊。如何识别、判断、诊治精神疾病患者的各种情况,需要临床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和专科护士等的多方合作。所以,进行精神卫生的观念更新、基础巩固、技能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旨在为进入精神心理领域的相关人员提供基本的精神医学观念,奠定专业基础,希望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也为其他专业的学生乃至民众提供一个窥探神秘繁杂的精神医学的窗口,改变他们对精神心理的传统认识。
全书共有17个章节,第1、2、6章从精神学基本知识开始,汇总了精神检查及精神症状、医患沟通、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职责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3、4、7章分别介绍了常用心理测评量表、常见心理治疗方法、常见精神药物,实用性很强,使读者对心理测评的常用量表有所认识,学会用其进行辅助诊断。值得一提的是在第5章中,介绍了精神卫生与多学科协作诊疗,既体现了精神卫生科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时代性,在新的医学背景下,精神卫生科已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科室,它与众多科室都有所联系,身心医学、系统方法、整体观念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第8~17章每章围绕各类精神障碍进行编写,每一章以相关主题概述的形式开篇,病因紧跟其后。本书的特色,是将问诊策略、诊断要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案、中医处理方案归纳总结,紧凑组织、明确编排,有利于读者对繁杂的医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每一节附有至少一个病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以期帮助读者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层次。其中中医处理方案的编写,正是编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体现。故本书亦可供普通医科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从事临床和科研的医学工作者等参考。
当然,随着我们对临床大医学,精神医学的不断认识,本书会有不断地完善,当前难免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处。在此,我们恳请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和同仁、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编者及时修正。
李保 刘虎子 田峰
2018年10月
2
3
精神检查评估
第1章
第1节.精神检查及精神症状
【概述】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其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精神检查(Interview)是对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精神状况的检查。在精神检查中需要注意的是:①精神检查的发现很多都是主观的。②丰富的临床知识,宽容接纳的人文主义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医患关系是精神科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况缺乏自知力,而精神疾病的诊断缺乏可靠的客观指标,精神科医生就成为患者精神痛苦的间接感受者和行为异常的直接观察者。所以临床诊断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完整真实的病史和全面有效的精神检查,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精神检查也称为晤谈、会谈或面谈检查。精神科医生与患者交谈的目的:①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②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患者。③了解患者所处的环境。④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⑤向患者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精神科医生本身既是可靠的诊断工具,也是有效的治疗工具。
精神检查是一门实践技能,其技术性很强。在检查前对需要检查的步骤及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依靠家属提供的患者异常情况及可能的病因作为线索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患者当时的表现以及在交谈中发现的其他状况,避免受到某些资料及病史的限制而忽略进一步了解、询问和深挖。精神检查时,医生不仅要启发,而且要善于察言观色,观察患者的神态、姿势、情绪及行为,发现患者的细微变化。
【注意事项】
患者的精神症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能表现出来,症状也可能波动,精神状态也不一定是每个方面都有异常,要想全面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必须要花时间去观察辨认和发现,对于观察到的症状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仅仅根据短暂而片面的交谈和观察便得出结论,则很容易造成错误诊断,切忌在一次检查中就判断患者有或无某些精神症状,或否定其他医生已经发现的精神状况。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及症状】
包括四大方面:一般状态,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行为。
1. 一般状态(General Status)
(1)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Perception):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出现障碍。
1)环境意识障碍(Alienation of Environment):①意识清晰程度:嗜睡(Hypersomnia):意识的清晰度降低较轻微,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混乱(Chaos):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表现为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困难,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表现茫然不知所措。昏睡(Hypnody):意识清晰度较混浊更低,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不易唤醒,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唤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且很快又再入睡。昏迷(Lethargycoma):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对任何刺激均不能起反应。②范围:朦胧状态(Twilight State),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意识范围缩小,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情剧,除此范围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进行正确感知,表情呆板和茫然,联想困难。自动症(Automatism),假性幻觉、物理影响妄想和被控制体验、内心被揭露感及系统的被害妄想组成。突出特点是患者具有强烈的精神上的不自主感。③内容:谵妄状态(Delirium):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幻觉、错觉,这些幻觉和错觉,以形象鲜明,恐怖性幻视和错视为主,患者往往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反应。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可有片断的妄想。周围定向力障碍,部分患者甚至会丧失自我定向力。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精神错乱(Amentia):思维极不连贯,偶见片断性的幻觉和妄想观念。患者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患者的运动性兴奋通常是限制在病床范围以内,多表现为无规则地伸展、抖动或翻转身体,动作单调。起病急骤,持续数日甚至若干周。梦样状态(Oneiroid State):外表好像清醒,但患者完全沉湎于幻觉、幻想中,就像做梦一样,与外界失去联系。
2)自我意识障碍(Alienation of Self Consciousness):也称人格意识障碍,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躯体的独立存在、能动性、统一性和同一性的意识障碍。①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指患者对自己各种体验缺乏主观感觉。
②双重人格(Double Personality):指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两种人格。③自我界限障碍(Alienation of Self-boundary):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无法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能确保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④自知力缺乏(Lack of Insight):又称内省力缺乏,指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缺乏。A. 患者是否意识到别人认为他有异常的现象。B. 患者是否自己认识这些现象是异常的。
C. 患者是否认识到这些异常现象是自己的精神障碍所致。D. 患者是否意识到这些异常现象需要治疗。
(2)定向力障碍(Disorientation):是指对环境或自身状态认识能力的丧失或认知错误。
1)对周围环境的定向(Orientation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①时间定向能力(Temporal Orientation):分不清具体时间,如分不清上午、下午等。②地点定向能力(Spatial Orientation):分不清自己所在的具体地点,如把医院认为是自己的家,把工厂认为是学校。③人物定向能力(Character Orientation):分不清周围其他人的身份以及与自己的关系。
2)自我定向(Self Orientation):指对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是对自身状态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
(3)接触情况(Contact Situation):主动还是被动,合作程度,对周围环境的态度。
(4)日常生活(Daily Life):仪表、饮食、睡眠、大小便、卫生自理情况、与他人接触、参加病房集体活动、工娱情况。
2. 认识活动(Awareness Activities)
(1)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Aensory Disturbance):系指感觉功能因其传导途径发生病损而致的异常现象。①感觉减退(Hypesthesia):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反应减弱。可累及全部感觉或某一感觉。②感觉倒错(Paraesthesia):指患者对于刺激产生与正常人相反或性质异样的感觉。如对热刺激产生冰冷感,触及海绵时有针刺感或麻木感。常见于癔症。③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表现为给予轻微的刺激却引起强烈的感觉,如一个轻的刺激引起较强的疼痛感受,为检查时的刺激与传导路径上的兴奋性病灶所产生的刺激总和引起,是痛觉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④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体内产生不舒适的、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且难以描述。
2)知觉障碍(Perceptual Disturbance):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它倾向于反映事物的真实状态和属性。①错觉(Illusion):指患者或健康人对客观存在的刺激物歪曲和错误地感知。②幻觉(Hallucianation):在没有相应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A. 根据所涉及的感觉器官:a. 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声音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听觉体验。b. 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眼前出现各种各样虚幻的形象。c. 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患者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往往因此拒绝进食或饮水;有妄想的患者常联想到食物中被人放了毒药。d. 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患者在食物中或空气中嗅到一些特别的、多半是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如腐败气、烧焦气、药品味、粪便的臭气等。e. 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患者往往诉说皮肤有虫爬行或针刺感,或电流通过或其他异常感觉。f. 内脏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内脏性幻觉产生于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内部。患者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或有昆虫在游走。
B. 根据体验的来源:a.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指患者幻觉的内容与真实事物完全相同。幻觉来源于外在空间,直接通过本人的感官获得。患者通常叙述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故患者坚信不疑;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b. 假性幻觉(Pseudo Hallucination):指幻觉印象不投射于客观空间而来源于“主观空间”,可不通过感官获得,不像客观事物所引起的知觉印象那样鲜明。
C. 根据产生的条件
3)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能够正确认知事物的本质,但对它们的部分属性,如大小、形状、比例、色彩或空间、时间关系却产生了歪曲的知觉。它与错觉不同,因为在错觉中被歪曲的常为事物的整体及其基本性质而非部分属性。
①视物变形症(Metamorphopsia):系感知综合障碍的常见类型。患者感到某个外界事物的形象、大小、颜色及体积出现改变,如患者看到他兄长的脸变得很长,鼻子很大,眼睛很小,像两粒豆粒那样大,脸色像死人的脸色那样难看。可看到外界物体外形增大或变小。
②自身感知综合障碍(Self 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患者感到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大小、形状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③空间知觉障碍(Disturbance of Space Perception):患者对周围事物的距离、空间、位置等感知错误。
④时间知觉改变(Disturbance of Time Perception):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情感体验。
⑤非真实感(Derealization):又称“现实解体”,指患者对外界事物的属性感觉没有变化,但对事物的印象不生动、不明显、模糊不清,常如隔帷幔、虚无缥缈,缺乏真实感。
(2)思维障碍(Thought Disturbance):指思维失去正常思维应有的连贯性、逻辑性、目的性等,并失去了完整的对事物的效验能力为症状的精神障碍。
正常思维的特征: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
1)思维形式障碍(Disturbance in Form of Thinking):思维形式紊乱,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①思维迟缓(Inhibition or Retardation of Thought):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②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是一种兴奋性的联想障碍,即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患者联想加速,思潮澎湃,新的概念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涌现出来。此时患者思维进程虽然很快,但方向却不固定,易受环境影响而离开主题,转移到新接触的事物上去。③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ht):患者思维内容空洞,概念贫乏,词汇短缺;患者常寡言少语。④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inking):又称“思维松弛”“联想结构松弛”,指患者思维过程缺乏有机的联系。
⑤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患者的言语,单独就每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往往仅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⑥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表面上与破裂性思维十分相似,但产生的背景不同,它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的情况下产生的。⑦思维中断(Blocking of Thought):患者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顿,经过片刻后才又继续说下去,称为思维中断。⑧思维被夺(Thought Deprivation):是指思维中断,患者有当时的思维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⑨强制性思维(Forced Thinking):指思潮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且出于患者意料以外,有时甚至是被他所厌恶的。⑩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患者言语量明显增多,但枝节联想过多,整个联想过程迂回曲折,以致思想内容繁杂,主题不突出。患者思维过程的主题转换中带有黏滞性,除了谈到主要问题之外,还插入许多不重要的或无关的、细节的描述、补充和解释,以致这些繁琐的铺叙将基本内容也掩盖了,反映了他的联想过程是迂回曲折而杂乱的。k思
维化声(Audible Thinking):指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l语词新作(Neologism):患者自创新词或新字,或用图形和符号代替某些概念,其特殊意义只有他自己才能了解。
m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指患者将一事物的具体概念与抽象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以一种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抽象概念、词句或动作替换某一具体概念。此种关系除患者本人以外别人无法理解其所要代表的含义。
n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a Thinking):指思维联想过程的明显障碍,将一些事情进行病理性的逻辑推理,从而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依据,更突出的是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倒置。如一位患者说:“我伯伯早已死了,我去看了他的坟墓,他变活了,我已是个死人。”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狂及某些病态人格。o强迫思维(Obsessive Thinking):又称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是指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
2)思维内容障碍(Disturbance in Content of Thinking)
妄想(Delusion):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既不符合客观现实,又不符合所受的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A. 特征:a. 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疑。
b. 妄想内容涉及患者本人,且与个人利害有关。c. 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并非集体信念。d. 妄想内容与患者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且通常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B. 分类:a. 根据妄想的起源: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方向,内容不可理解,不能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等解释。继发性妄想(Secondary Delusion):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与某种经历、情景等有关的妄想。b. 按照妄想的结构:系统性妄想(Systematized Delusion):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的妄想。非系统性妄想(Unsystematized Delusion):片段、零散、内容不固定,结构不严密的妄想。c. 妄想的内容:关系妄想(Reference Delusion):认为周围环境中所发生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均与自己有关。被害妄想(Persecution Delusion):坚信自己被某些人或组织进行破坏,如投毒、跟踪、监视、诽谤等。夸大妄想(Exaggerated Delusion):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才能、智慧、权力、金钱、地位等。罪恶妄想(Guilty Delusion):毫无根据地相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或罪恶,认为自己是死有余辜,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 Delusion):毫无根据地相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者是不治之症,从而四处求医,各种详细的检查和反复医学验证也不能纠正。钟情妄想(Love Delusion):坚信自己被某一异性或许多异性钟情,对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对自己爱的表达。嫉妒妄想(Jealous Delusion):无中生有地相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其另有所爱。物理影响妄想(Physical Effects Delusion):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的控制而身不由己。内心被揭露感(Experience of Being Revealed):患者感到自己心里所想的事情,虽然没有说出来,也没有用文字书写出来,但是别人却都知道了。
3)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一般都是以某种事实作为基础,由于强烈情绪的存在,患者对某些事实做出超过寻常的评价,并坚持这种观念,因而影响其行为。
(3)注意力(Disturbance of Attention)
1)特征:①集中性(Concentricity):人的心理活动只集中于一定事物上,有一定的范围和广度。②稳定性(Stability):是心理活动能比较长时间集中于某一活动或客体的特性。③转移性(Metastatic):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现象。
2)分类:①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在病态心理的影响下,患者特别容易为某事物所吸引或特别注意某事物。②注意减退(Hypoprosexia):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都减退,常需要较强的外界刺激才能引起注意。③注意涣散(Divergence of Attention):为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即注意力不集中,患者的注意可以很快活跃起来,但难于集中和保持较长时间。④注意狭窄(Narrowing of Attention):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明显减弱。⑤注意转移(Transference of Attention):主要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但不能持久,极易为外界变化所吸引。
(4)记忆力障碍(Disorders of Memory):有关记忆功能的失调或失控,表现为识记和回忆发生困难,输入的信息不能贮存或难以检索。
1)记忆增强(Hypermnesia):似乎久已遗忘的事件和体验又重新回忆起来,甚至细节都能被清楚无遗地回忆起来,或者有些在他正常时已经完全丧失了的回忆,此时也能够重新恢复。
2)记忆减退(Hypomnesis):既往经验或重大事件难于回忆或一切新印象转瞬即逝,包括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临床上多为远、近记忆均减退,但以近记忆减退较多见。
3)遗忘(Amnesia):某一时期患者的经验或重大事件记忆的缺失,称为遗忘。①顺行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紧接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的经历。②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对疾病发生之前的一个时间段内的经历不能回忆。③界限性遗忘(Circumscribed Amnesia):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④进行性遗忘(Progressive Amnesia):主要见于老年性痴呆。其影响较大的不是直接的识记和保存,而是再认和回忆。
4)虚构(Confabulation):指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的事件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
5)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不自觉地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
(5)智能(Intelligence):是认识世界和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即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有目的行为和有效地处理周围事物的综合能力,也是各种才能的总和,是从受教育中获得的能力。
1)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又称精神发育障碍,指一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特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发育成熟以前。
2)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①全面性痴呆(Generalized Dementia):大脑的病变表现为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患者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影响,有时还会涉及精神活动的其他方面,可伴有人格的改变。②部分性痴呆(Partial Dementia):病变只侵犯某些限定的区域,因而智能仅产生部分的障碍如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③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由于强烈的精神创伤而引起的一些类似痴呆的表现,是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并非真正智能缺损。
A.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让人感觉是故意或开玩笑。
B. 童样痴呆(Puerilism):一种在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的、非器质因素引起的智力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那样稚气的样子,虽系成人却牙牙学语、活蹦乱跳、撒娇淘气、逢人便称叔叔阿姨。
3. 情感活动(Affective Activities)
是人们在改造客观现实的活动过程中,对现实事物往往采取各种不同的态度,产生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喜悦、悲哀、恐惧、愤怒等,这就是情感。
(1)情感高涨(Elation):患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
观,喜欢与人接近。对客观困难往往估计过低,而对自己的才智自视甚高。
(2)欣快(Euphoria):指患者出现快乐心情,但其面部表情给人以呆
傻、愚蠢的感觉。
(3)情感低落(Depression):以持续数周、数月或更长时间的情绪低落为特征。
(4)情感淡漠(Apathy):患者对于外界事物和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既缺乏内心体验,又没有面部表情,长期处于无情感状态。
(5)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做出过分严重估计而出现的内心不安。
(6)恐惧(Fear):指面临不利或危险的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7)易激惹(Irritability):一般刺激即可引起患者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或激怒。
(8)情感不稳(Labile Affect):指不恰当、过多地发笑或哭泣,或两者
并存。
(9)情感倒错(Parathymia):患者的情感反应与环境刺激的性质不符。例如,他们在悲哀时表现喜悦,遇到高兴的事反而痛哭流涕或显得无所谓的样子。
(10)情感矛盾(Affective Ambivalence):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体验到两种完全相反的情感,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情感的互相矛盾和对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