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31411丛书名: 康复治疗技术系列丛书
第二章 脊髓损伤基础知识
节 脊柱脊髓解剖
第二节 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通路
第三节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估
第四节 常见脊髓损伤综合征
第五节 脊髓损伤的预后
第六节 脊髓损伤的相关问题
第七节 心理健康
第八节 脊髓损伤和颅脑外伤
第九节 脊髓损伤老龄化问题
第三章 脊髓损伤物理治疗的管理体系
节 评估疾病损伤、活动障碍及参与受限情况
第二节 物理治疗目标设定
第三节 鉴别关键问题
第四节 康复治疗方案修订
第五节 康复疗效评估
第四章 四肢瘫患者的呼吸功能训练
节 概述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估
第三节 呼吸功能康复治疗
第四节 未来研究方向
第五章 四肢瘫患者手功能训练
节 手功能治疗原则
第二节 腱式抓握
第三节 手术功能重建和功能性电刺激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 截瘫患者转移和垫上活动
节 无支撑坐位
第二节 垫上翻身
第三节 卧坐转移
第四节 垂直撑起
第五节 转移
第六节 影响患者运动能力的其他因素
第七章 截瘫患者站立与行走
节 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预期
第二节 站立训练
第三节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实现
第四节 下肢不全瘫患者的步行策略
第五节 功能性电刺激在脊髓损伤步行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第六节 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步行功
能康复中的应用
第八章 脊髓损伤运动训练策略
节 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理论
第二节 运动训练原则
第三节 运动相关因素分析
第四节 动作分解
第五节 特殊技能训练
第六节 运动训练的实施与强化
第九章 肌力训练
节 肌力评估
第二节 肌力训练
第三节 慢性期提高肌力表现的方法
第十章 心血管功能训练
节 心功能评估
第二节 脊髓损伤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运动反应
第三节 运动处方
第四节 社区康复锻炼
第十一章 疼痛治疗
节 疼痛定义
第二节 对疼痛认识的现状
第三节 脊髓损伤相关疼痛的分类
第四节 脊髓损伤后的疼痛评估
第五节 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应对策略
第六节 疼痛治疗策略
第七节 心理社会因素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 关节挛缩的防治
节 关节挛缩发生的机制
第二节 关节挛缩的影响
第三节 关节挛缩的评估
第四节 关节挛缩的预防和治疗
第五节 关节挛缩的常见因素及预防策略
第六节 预防和治疗挛缩需权衡利弊
第七节 挛缩治疗应以改善功能为目标
第十三章 轮椅坐垫、轮椅及附件
节 轮椅坐垫
第二节 手动轮椅
第三节 电动轮椅
第十四章 轮椅操控与汽车驾驶
节 手动轮椅操控
第二节 电动轮椅的选择与操控
第三节 脊髓损伤患者驾驶汽车
第十五章 脊髓损伤研究和康复治疗进展
附录
附录 A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附录 B 下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参考文献
索引
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府部门的工作,要完善治疗—康复—长期照护服务链,要大力发展康复医疗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不仅要把健康作为事业,也要把它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我国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重要契机。“康复治疗技术系列丛书”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诞生的。
本套丛书不仅可作为从事康复医疗的治疗师及与此相关的康复医师以及护士的参考书,而且还可以作为临床专业人员进行康复医疗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核心教材。丛书各个分册的主编均来自康复治疗的线,并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专著编写的经验,是我国各个康复治
疗领域的杰出代表,确保了丛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套丛书以实用治疗技术为纲,不仅强调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而且强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酌情纳入的技术发展概况。丛书内容涵盖康复治疗的各个领域,旨在形成中国康复医疗技术全书,引领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批出版的 19 个分册,包括:《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器治疗技术》?《吞咽障碍康复技术》《神经康复技术》《骨科康复技术》《脊柱康复技术》《脊髓损伤物理治疗学》《儿童康复治疗技术》《社区康复技术》《功能性贴扎技术》《康复科常用注射技术》《实用康复护理技术》《精神运动疗法》《肠道菌群康复技术》《康复与营养》《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以后将逐年出版新的分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大力支持本套丛书的编写和出版,同时也将康复医学作为其重点出版方向,相信此举会促进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当然,作为国内康复治疗技术方面的系列参考书,有数以百计的专家参与编写,在写作风格、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缺陷和问题。期待各位读者和同道可以指出本套丛书存在的问题,不断帮助我们完善和提升丛书的品质,为打造精品参考书,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做出我们这代人的贡献,让人人享有合理的康复服务和健康人生不再是梦。
序一
我们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而医学界已经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也就是说,一旦患病或受伤,要求尽早应用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功能评定的各种方法以做到精确诊断,并尽快按照病(伤)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以实现精准治疗已成为可能。脊髓损伤正是如此。虽然脊髓损伤不是一种高发疾病,其发病率为每 100 万人15 ~ 40 例,但在我国目前已有百万计的患者,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脊髓是传递大脑运动信息至外周,并将感觉信息传至大脑,是上下相连、内外相依,中枢和外周神经相互通达的、控制全身各种功能的“必经之路”,因此脊髓需要有充分的保护。解剖结构上脊髓有脊椎骨和硬膜、蛛网膜、软膜以及韧带和强有力的肌群等提供的保护,所以一般不易受损;而一旦损伤,特别是完全性损伤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影响至深。患者与家属均希望了解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确切信息,以期盼有良好的恢复。有若干指标可以大致预测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例如,没有颈椎骨折的中央束综合征多见有神经功能的恢复;磁共振无异常信号增强改变的脊髓损伤恢复可能性较大;膀胱和肠道自主功能恢复在损伤后 72h 评估较 24h 有更好的预测性;另外,还可以结合Frankel 及 AIS 评估结果对运动功能恢复进行更准确的预测。遗憾的是,由于对完全性损伤的脊髓神经再生问题尚存争议,至今也没有充分的功能恢复循证依据,故一旦脊髓完全损伤即成终身遗憾。为了降低脊髓损伤的高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或减轻并发症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影响,脊髓损伤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重点工作对象之一。
脊髓损伤的原因很多,且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种族人群的损伤原因也各异。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病因有车祸、高处跌落、暴力、运动意外和其他,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病因有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脊髓血管病变、椎间盘病变等。创伤性脊髓损伤重在预防,而一旦发生,急救期科学搬运也是重要环节,不当搬运常可加重脊髓损伤。作为康复医学工作者必须要广泛宣传如何正确搬运可能存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方法,且责无旁贷!这也是康复预防的主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可促进损伤肢体的功能提高;而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在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同时,还可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保持良好体型,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如挛缩、压疮、肺部感染、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外周血管栓塞、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的减退等,既有一般的临床处理原则,又有专门的康复技术,这些都是提供良好康复治疗的体现和保障。精准治疗还要求我们每一位参与康复的医务人员都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包括既具有丰富的康复治疗技术,又具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在治疗手段中还要突出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要做到“患者至上”,一切以患者为主,突出康复治疗的趣味性,以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这些工作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精髓,都要给予重视和宣传。本书就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出版的。
本书编者都是从事康复医学多年的专业工作者,特别是对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有极其丰富的经验。他们经常参与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和举办学习班,出国访问,坚持科研,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和技能,并毫不吝啬地分享给有志从事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事业的同仁。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治疗技能解说清楚;不仅能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参考资料,同样也能给患者和家属提供照护方法,促进从医院到社区和家庭的无缝转介,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和照护质量,为他们创造自由生活的蓝天。
敢问路在何方?就在脚下!我诚挚地期望着。这些都依赖于大家的努力。让我们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圆”完美的、理想的“康复梦”而共同努力吧!
以此为序。
序二
写序不同于审稿。前者偏重于宏观评论,后者则侧重于微观处理。根据这一理解,我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对脊髓损伤医治非常有经验的英国医生 Frankel 教授说过,处理脊髓损伤很难、很费钱,其方法有三种:
种是不予处理,等待死亡。如果认为这种方法是人道的、可接受的,那么你可以这么做 ( 语带讥讽 )。这种方法省钱。第二种是如果要正确处理,则会很费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经过正确的抢救、护理和康复治疗,这些患者中的绝大多数能自立、成家、就业、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成为纳税人。这种大投入是值得的。后一种方法是三心二意地进行处理。这样,患者就半死不活,并发症不断,因此,大量财力和人力被无谓地消耗。这是昂贵的做法。遗憾的是,很多较贫穷、资源较缺乏的国家却偏偏采用这一方法。
很多人认为第二种只是空谈,是做不到的。可是就在 1980 年代,在我国已故骨科教授袁福镛的领导下,西安截瘫康复医疗中心就做到了。他因此受到了国际脊髓学会的高度赞扬和肯定。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发展脊髓损伤康复,目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脊髓损伤康复体系,患者经过康复后大多都可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需要良好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近年来,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很多脊髓损伤患者可以接受较好的康复治疗,但总体上还有很多地区卫生投入不足,缺乏相关康复医学知识和技术,这还有待相关政策的改进来解决;同时,致力于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在励建安教授和许光旭教授的主持下,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为核心的同仁们撰写了此部《脊髓损伤物理治疗学》,适逢其时。这是我国目前比较全面的实用型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技术专著。该书对技术操作描写较细致,这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对一线工作人员 ( 包括家属和护理人员 ) 做好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它是献给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师、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一份美好的礼物。
前言
脊髓损伤所导致的躯体功能与心理障碍是人类残疾的典型代表。2014 年世界卫生组织启动“The?Disability?Action?Plan”,选择脊髓损伤作为典型病例,会同国际脊髓学会开始实施“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on?Spinal?Cord?Injury”, 励建安教授和我代表中国参加了这项意义重大的活动。
1994 年初涉康复医学领域时,美国 Mayo?Clinic 的 J.B.Closson教授带领我走进了脊髓损伤的医学世界。1995 年当我通过函调方式通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手术过的患者接受康复知识的免费宣教的过程中,发现在南京走访的几十位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状态令人难以想象:巨大的压疮、膀胱感染、肢体萎缩等并发症比比皆是。即便进入 21 世纪后接触的大量的脊髓损伤患者,他们的生活状态也令我吃惊。国际脊髓学会会员、脊髓损伤患者文军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数以百万计的脊髓损伤患者生活在黑暗之中,他们没有欢笑,他们孤独无助,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彻底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角落……”。
2012 年我在英国 The?Midlands?Centre?for?Spinal?Injuries、The?Robert?&?Agnes?Hunt?Orthopedic?Hospital 做访问学者时,与留英前辈王大觉教授和国际脊髓学会前任主席 El?Masry 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交往甚多,获益匪浅;也从该中心全方位、多学科的服务体系中看到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向。另外,近 10 年脊髓再生干细胞移植如火如荼的现象所折射的医学、社会问题也成为我们首先要思辨的问题。王大觉教授从哲学层面、进化论角度论述神经再生问题,认为“我们应该在重塑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康复,而不是幻想奇迹的发生”。
对于脊髓损伤康复训练与物理治疗如何进行,本书从脊髓的基础知识、运动康复策略、转移方法、坐 – 站 – 行训练措施、并发症的管理、轮椅与辅助具应用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是研究脊髓损伤康复的医务人员,尤其是物理治疗师不可多得的实用型参考书籍。同时,本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