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52578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人生思想精华首度集结
谨以本书献给砥砺前行的中国青年看平民梁晓声如何用文字匕首为病态的社会刮骨疗毒
内容简介
《梁晓声人生感悟——我初的故乡是书籍》分为品味读书、时评论道和漫谈教育三个篇章,内容以梁晓声撰写的关于读书、时评、教育的经典文章为主,是他人生思想精华的首度集结。
目 录
品味读书
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读书与人生
读是一种幸福
读的烙印
时间即“上帝”
关于《好人书卷》
藏书的断想
阅读一颗心
唐诗宋词的背面
论雨果
时评论道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
论民间
贵贱论
家与坟
我看知青
文明的尺度
当交管撞上人文
人生和它的意义
指证中国文化之摇篮
中国的文化需要补课吗
论人心冷暖与世态炎凉
漫谈教育
论大学
关于情感教育
关于好人、坏人
关于真理与道理
纸篓该由谁倒空
学中文有什么用
论中文之中国意义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电影是一个国家的明信片
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读书与人生
读是一种幸福
读的烙印
时间即“上帝”
关于《好人书卷》
藏书的断想
阅读一颗心
唐诗宋词的背面
论雨果
时评论道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
论民间
贵贱论
家与坟
我看知青
文明的尺度
当交管撞上人文
人生和它的意义
指证中国文化之摇篮
中国的文化需要补课吗
论人心冷暖与世态炎凉
漫谈教育
论大学
关于情感教育
关于好人、坏人
关于真理与道理
纸篓该由谁倒空
学中文有什么用
论中文之中国意义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电影是一个国家的明信片
媒体评论
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青年是不一样的。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
——习*寄语梁晓声
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故乡,让更多的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的精神故乡,是作家肩负的时代责任。
——梁晓声论两个故乡
——习*寄语梁晓声
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故乡,让更多的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的精神故乡,是作家肩负的时代责任。
——梁晓声论两个故乡
与共和国同龄,梁晓声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钟情八零年代,他以知青文学奠定底蕴。当现实冲击理想,他拒绝浮躁喧嚣,关注现实民生,悲悯底层命运,直指官僚权贵,秉持社会正义,辛辣依旧,苍劲有力。
——凤凰网
生活中的梁晓声低调、充满温情,但在争取公权力上,作为政协委员的梁晓声是个斗士,声色俱厉、直言上书。
——《南方人物周刊》
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
——著名作家 龙应台
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我们仍然可以从梁晓声这里得到一种真正的满足,梁晓声仍然能够给他的读者想要的东西。
——北京大学教授 著名评论家 张颐武
在线试读
读书与人生
谈到读书,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多读一些娱乐性的、快乐的、好玩的、富有想象力的书,不应该让孩子们看卡通时仅仅觉着好玩。儿童卡通书一定要有想象力。西方儿童读物有想象的魅力,但是这种想象的魅力并不是孩子们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感觉到的,一定要有成年人在和他们共同讨论中来点拨一下。
未来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一个区别恐怕就在想象力上,科技的成果就和想象力有关。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低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而且不只是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文艺创作者的想象力也是低于西方人的。如果人家在想象力方面的智商是“十”,那么我们的想象力恐怕只有“三”或“四”,这是由于整个科技的成果决定了想象力。
我希望青年们读一点历史书籍,不一定从源头开始读起,但至少要把近现代史读一读,至少要“了解”一些。这个了解非常重要!我刚调到大学时曾经想在学期不给学生讲中文课,也不讲创作和欣赏,只讲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状况, 怎样过日子,怎样生活。当年一个学徒工中专毕业之后分到工厂里,一个月十八元的工资仅相当于今天的两美元多一点,三年之后才涨到二十四元。结婚时,他们的房子怎么样?当年的幸福概念是什么?
我在那个年代非常盼望长大,我的幸福概念说来极为可笑。当时我们家住的房子本来已经非常破旧,是哈尔滨市大杂院里边窗子已经沉下去的那种旧式苏联房,屋顶也是沉下去的。但是一对年轻人就在那个院子里结婚了,他们接着我家的山墙边上盖起了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北方叫做偏厦子,就是一面坡的房顶,自己脱坯做点砖,抹一点黄泥。那个年代还找不到水泥,水泥是紧缺物资,想看都看不到。用黄泥抹一抹窗台,找一点石灰来刷白了四壁就可以了。然后男人要用攒了很长时间的木板自己动手打一张小双人床和一张桌子。没有电视,也买不起收音机。那时的男人们都是能工巧匠,自己居然能组装出一台收音机,而且自己做收音机壳子。我们家里没有收音机,我就跑到他们家里,坐在门槛上听那个自己组装、自己做壳子的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和相声。丈夫一边听着一边吸着卷烟,妻子靠在丈夫的怀里织着毛活,那个年代要搞到一点毛线也是不容易的。
那就给我造成一种幸福的感觉,我想自己什么时候长到和这个男人一样的年龄,然后娶一个媳妇,有这样一个小屋子,等等。今天 对年轻人讲这些,不是说我们的幸福就应该是那样的,而是希望他们知道这个国家是从什么样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至少要了解自己的父兄辈是怎样过来的。应该让他们知道能够走进大学的校门,父母付出了很多。现在年轻人所谓的人生意义,就是怎么使我活得更快乐,很少有孩子想过,爸妈的人生要义是什么?如果许多父母都仅仅考虑自己人生的意义、人生的得失,那么可能就没有今天许多坐在大学里的孩子,或者这些孩子根本就不可能坐在大学里。我们的孩子如果连这一点也不懂的话,那是令人遗憾的,所以要读一点历史。
中年人要读一点诗呀、散文呀,因为我们要理解这样的事情,就是孩子们今天活得也不容易,竞争如此激烈。我们总让他们读一些课本以外的书,但如果一个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读了太多课外书,他可能就在求学这条路上失策了,能进入大学校门证明你没读什么课本以外的书。孩子们的全部头脑现在仅仅启动了一点,就是记忆的头脑、应试的头脑,对此,要理解他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现在是以极为功利的方式来读书,因为只能那样。但对于中年人,从前“四十而不惑”,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应该读一点性情读物。我不喜欢看所谓王朝影视,因为有太多的权谋,我从来不看权谋类的书。
我建议,首先女人们不看这类书,男人们也可以不看。我们的人生真得时时刻刻与权谋有那么紧密的关系吗?到六十岁的时候,哪怕你就是权谋场上的人,也可以不看了吧!可以看一些性情读物,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而且要看那种淡泊名利的。你能留给自己的人生还有多少时光呢?建议老年人要看一些青少年的读物,了解青少年在看什么书,用他们的书来跟他们交谈。老同志不妨读一点儿童读物,也要看一点卡通,同时要回忆自己孩提时读过哪些书。格林兄弟的、安徒生的童话中是不是还有值得讲给今天孩子们听听的。我感觉下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是特别孤独的,他们很寂寞。
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玩伴,他们工作非常紧张。孩子到了幼儿园,老师和阿姨们如何管理呢?听话,第二老实。然后呢,多讲讲有礼貌、讲卫生、唱点儿歌,如此而已。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学龄前阶段是拘谨的,孩子在一起玩也是不放松的。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如果家庭环境是上有哥哥下有弟妹,并能够和街坊四邻的孩子一起任性地玩耍,那是符合孩子天性的。
现在的孩子非常孤单,非常寂寞。孩子身上有总体的幽闭和内向的倾向。爷爷、奶奶读书之后和他们做隔代的交流、做隔代的朋友,而孩子读书时不和他们交流,书就会白读。有些书的内容、书的智慧一定是在交流过程中才产生出来的。
谈到读书,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多读一些娱乐性的、快乐的、好玩的、富有想象力的书,不应该让孩子们看卡通时仅仅觉着好玩。儿童卡通书一定要有想象力。西方儿童读物有想象的魅力,但是这种想象的魅力并不是孩子们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感觉到的,一定要有成年人在和他们共同讨论中来点拨一下。
未来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一个区别恐怕就在想象力上,科技的成果就和想象力有关。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低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而且不只是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文艺创作者的想象力也是低于西方人的。如果人家在想象力方面的智商是“十”,那么我们的想象力恐怕只有“三”或“四”,这是由于整个科技的成果决定了想象力。
我希望青年们读一点历史书籍,不一定从源头开始读起,但至少要把近现代史读一读,至少要“了解”一些。这个了解非常重要!我刚调到大学时曾经想在学期不给学生讲中文课,也不讲创作和欣赏,只讲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状况, 怎样过日子,怎样生活。当年一个学徒工中专毕业之后分到工厂里,一个月十八元的工资仅相当于今天的两美元多一点,三年之后才涨到二十四元。结婚时,他们的房子怎么样?当年的幸福概念是什么?
我在那个年代非常盼望长大,我的幸福概念说来极为可笑。当时我们家住的房子本来已经非常破旧,是哈尔滨市大杂院里边窗子已经沉下去的那种旧式苏联房,屋顶也是沉下去的。但是一对年轻人就在那个院子里结婚了,他们接着我家的山墙边上盖起了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北方叫做偏厦子,就是一面坡的房顶,自己脱坯做点砖,抹一点黄泥。那个年代还找不到水泥,水泥是紧缺物资,想看都看不到。用黄泥抹一抹窗台,找一点石灰来刷白了四壁就可以了。然后男人要用攒了很长时间的木板自己动手打一张小双人床和一张桌子。没有电视,也买不起收音机。那时的男人们都是能工巧匠,自己居然能组装出一台收音机,而且自己做收音机壳子。我们家里没有收音机,我就跑到他们家里,坐在门槛上听那个自己组装、自己做壳子的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和相声。丈夫一边听着一边吸着卷烟,妻子靠在丈夫的怀里织着毛活,那个年代要搞到一点毛线也是不容易的。
那就给我造成一种幸福的感觉,我想自己什么时候长到和这个男人一样的年龄,然后娶一个媳妇,有这样一个小屋子,等等。今天 对年轻人讲这些,不是说我们的幸福就应该是那样的,而是希望他们知道这个国家是从什么样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至少要了解自己的父兄辈是怎样过来的。应该让他们知道能够走进大学的校门,父母付出了很多。现在年轻人所谓的人生意义,就是怎么使我活得更快乐,很少有孩子想过,爸妈的人生要义是什么?如果许多父母都仅仅考虑自己人生的意义、人生的得失,那么可能就没有今天许多坐在大学里的孩子,或者这些孩子根本就不可能坐在大学里。我们的孩子如果连这一点也不懂的话,那是令人遗憾的,所以要读一点历史。
中年人要读一点诗呀、散文呀,因为我们要理解这样的事情,就是孩子们今天活得也不容易,竞争如此激烈。我们总让他们读一些课本以外的书,但如果一个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读了太多课外书,他可能就在求学这条路上失策了,能进入大学校门证明你没读什么课本以外的书。孩子们的全部头脑现在仅仅启动了一点,就是记忆的头脑、应试的头脑,对此,要理解他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现在是以极为功利的方式来读书,因为只能那样。但对于中年人,从前“四十而不惑”,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应该读一点性情读物。我不喜欢看所谓王朝影视,因为有太多的权谋,我从来不看权谋类的书。
我建议,首先女人们不看这类书,男人们也可以不看。我们的人生真得时时刻刻与权谋有那么紧密的关系吗?到六十岁的时候,哪怕你就是权谋场上的人,也可以不看了吧!可以看一些性情读物,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而且要看那种淡泊名利的。你能留给自己的人生还有多少时光呢?建议老年人要看一些青少年的读物,了解青少年在看什么书,用他们的书来跟他们交谈。老同志不妨读一点儿童读物,也要看一点卡通,同时要回忆自己孩提时读过哪些书。格林兄弟的、安徒生的童话中是不是还有值得讲给今天孩子们听听的。我感觉下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是特别孤独的,他们很寂寞。
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玩伴,他们工作非常紧张。孩子到了幼儿园,老师和阿姨们如何管理呢?听话,第二老实。然后呢,多讲讲有礼貌、讲卫生、唱点儿歌,如此而已。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学龄前阶段是拘谨的,孩子在一起玩也是不放松的。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如果家庭环境是上有哥哥下有弟妹,并能够和街坊四邻的孩子一起任性地玩耍,那是符合孩子天性的。
现在的孩子非常孤单,非常寂寞。孩子身上有总体的幽闭和内向的倾向。爷爷、奶奶读书之后和他们做隔代的交流、做隔代的朋友,而孩子读书时不和他们交流,书就会白读。有些书的内容、书的智慧一定是在交流过程中才产生出来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