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102282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指定选修课,内容讲授先秦到近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系统讲授与训练,使学生获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总体印象,了解各历史时段主要文论家及文论著作的概况与要义,掌握代表性的观念范畴、理念命题和批评形态,增加审美鉴赏与分析评判的感性知识,提高理论思维与论文写作的实践能力。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高校课堂的教材,要比作为研究者的学术论著有更高的或者说不同的要求。它要求有比较全面、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随研究者的专业所长或兴趣爱好而偏重一隅、录阙欠当;它要求有比较精审、比较新颖的结构框架,不能单调平板、千部一腔;它要求有比较鲜明的理论观点和比较简洁的表述语言,不能连篇累牍而旨趣难觅;它要求有繁简适中的文本阐释,不能一味高论而忽略对原始资料的导析;它要求有必要的课时意识与篇幅意识,由博返约,不能旁征博引而下笔不休;它要求有合乎当代社会理论背景的指导思想——如理论界倡导建的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哲学和人学统一”(赖大仁《文学批评形态论》)为理论基点的文学批评思想原则,而不能观念陈旧、观点老化。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高校课堂的教材,要比作为研究者的学术论著有更高的或者说不同的要求。它要求有比较全面、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随研究者的专业所长或兴趣爱好而偏重一隅、录阙欠当;它要求有比较精审、比较新颖的结构框架,不能单调平板、千部一腔;它要求有比较鲜明的理论观点和比较简洁的表述语言,不能连篇累牍而旨趣难觅;它要求有繁简适中的文本阐释,不能一味高论而忽略对原始资料的导析;它要求有必要的课时意识与篇幅意识,由博返约,不能旁征博引而下笔不休;它要求有合乎当代社会理论背景的指导思想——如理论界倡导建的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哲学和人学统一”(赖大仁《文学批评形态论》)为理论基点的文学批评思想原则,而不能观念陈旧、观点老化。
目 录
序
导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使命
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西周春秋的诗乐观念
第二节 孔子的《诗》说《易》论
第三节 孟子荀子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道墨杂家的批评命题
第五节 屈宋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两汉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诗大序》《诗谱序》的诗学理论
第二节 两汉学者的屈骚批评
第三节 两汉学者的文论精义
第四节 王充《论衡》的文学主张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曹氏兄弟的文论创获
第二节 陆机《文斌》的创作理论
第三节 南朝学者的文论建树
第四节 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成就
第五节 钟嵘《诗品》的审美批评
第六节 北朝的文学批评
复习思考题
第四昌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隋及初唐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反思性批评
第二节 盛唐对齐梁华艳文风的最后澄清和辩证看待
第三节 初唐至盛唐诗艺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中唐诗歌批评的两大倾向
第五节 以韩愈、柳宗元为主体的唐代古文理论
第六节 晚唐五代的文学批评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两宋金元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北宋的诗文理论
第二节 江西诗派与南宋金元的诗论
第三节 宋金元的词论
第四节 宋金元的戏曲、小说批评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
第七章 清代文学批评
第八章 近代文学批评
后记
导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使命
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西周春秋的诗乐观念
第二节 孔子的《诗》说《易》论
第三节 孟子荀子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道墨杂家的批评命题
第五节 屈宋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两汉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诗大序》《诗谱序》的诗学理论
第二节 两汉学者的屈骚批评
第三节 两汉学者的文论精义
第四节 王充《论衡》的文学主张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曹氏兄弟的文论创获
第二节 陆机《文斌》的创作理论
第三节 南朝学者的文论建树
第四节 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成就
第五节 钟嵘《诗品》的审美批评
第六节 北朝的文学批评
复习思考题
第四昌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隋及初唐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反思性批评
第二节 盛唐对齐梁华艳文风的最后澄清和辩证看待
第三节 初唐至盛唐诗艺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中唐诗歌批评的两大倾向
第五节 以韩愈、柳宗元为主体的唐代古文理论
第六节 晚唐五代的文学批评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两宋金元文学批评
概说
第一节 北宋的诗文理论
第二节 江西诗派与南宋金元的诗论
第三节 宋金元的词论
第四节 宋金元的戏曲、小说批评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
第七章 清代文学批评
第八章 近代文学批评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