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57482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围绕三点展开:一是尽量保持鳖适应的生态环境,生态养鳖主要养殖阶段是在室外池塘,书中详细阐述了养鳖池塘的生态环境,温室养殖也是生态养鳖不可缺少的阶段,介绍了温室及其室内鳖池的设计与建造;二是逐步恢复和提高鳖的免疫力与抗病力,书中多个章节介绍有逐步提纯复壮、优生优育的措施,倡导中草药的使用,推广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做到科学精准用药;三是尽可能多地投喂天然鲜活饵料,介绍了主要的7种生物饵料的培养技术及灯光诱蛾作饵料技术。书中还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生态养鳖模式,有鳖鱼混养技术、鳖虾混养技术、稻田养鳖技术、莲藕田养鳖技术。
本书是作者亲身工作实践的总结,是生态养鳖的全新模式。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对养殖环境污染也愈发关注的形势下,提倡推广生态养鳖新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希望这本书对养殖户改进生产,提高养殖效益能够有所帮助。
本书是作者亲身工作实践的总结,是生态养鳖的全新模式。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对养殖环境污染也愈发关注的形势下,提倡推广生态养鳖新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希望这本书对养殖户改进生产,提高养殖效益能够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作者多年养殖的经验教训出发,着重说明尽量保持与鳖相适应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由此展开,系统介绍了养殖池塘水生生物间食物链和水体物质循环之间良性运转的关系,这也是科学进行水质调控技术的理论基础。
介绍了养鳖温室及其室内鳖池的设计与建造,包括养殖废水的处理与净化。在恢复和提高鳖免疫力抗病力方面,介绍有逐步提纯复壮、优生优育的措施,倡导中草药的使用,尽可能多地投喂鲜活饵料以及推广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做到科学精准用药等方面内容。
在多元化生态养鳖模式上,介绍了鳖鱼混养模式、鳖虾混养模式、稻田养鳖技术、莲藕田养鳖技术等。
本书无论是对水产养殖企业、养殖户,还是相关水产科研人员、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有益的帮助。
介绍了养鳖温室及其室内鳖池的设计与建造,包括养殖废水的处理与净化。在恢复和提高鳖免疫力抗病力方面,介绍有逐步提纯复壮、优生优育的措施,倡导中草药的使用,尽可能多地投喂鲜活饵料以及推广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做到科学精准用药等方面内容。
在多元化生态养鳖模式上,介绍了鳖鱼混养模式、鳖虾混养模式、稻田养鳖技术、莲藕田养鳖技术等。
本书无论是对水产养殖企业、养殖户,还是相关水产科研人员、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有益的帮助。
目 录
**章概述1
**节我国养鳖业的历史和发展前景1
一、我国养鳖业的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1
二、我国养鳖业发展的出路和前景4
第二节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8
一、营养价值8
二、药用价值9
第二章鳖的生物学特性11
**节形态特征与构造11
一、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11
二、外部形态12
三、内部结构14
第二节生态习性17
一、生活习性17
二、食性20
三、生长特性21
四、繁殖习性22
第三章生态养鳖场的规划和设计27
**节生态养鳖场的规划27
一、场址选择27
二、生态养鳖场的规划原则29
第二节室外养鳖池的设计与建造32
一、室外养鳖池的基本要求32
二、亲鳖池34
三、商品鳖池36
四、稚幼鳖池36
第三节加热温室及室内鳖池的设计与建造37
一、塑料阳光保温大棚37
二、加热温室38
三、温室养殖池42
四、养殖用水的处理与净化43
第四章鳖的人工繁殖49
**节亲鳖的选育及主要品系49
一、性成熟与雌雄鉴别49
二、亲鳖的选择和培育49
三、鳖的几种主要品系51
第二节产卵与人工孵化53
一、产卵53
二、鳖卵的孵化54
第五章稚幼鳖的饲养65
**节稚鳖饲养65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66
二、饲养管理67
第二节幼鳖饲养70
一、幼鳖加热温室养殖70
二、幼鳖室外养殖73
第六章鳖的生态养殖技术77
**节池塘养殖的生态环境77
一、池塘生态环境中生物链与物质循环77
二、池塘生态环境两大代谢机能79
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pH值的关系81
四、水质管理83
第二节鳖鱼混养技术90
一、鳖鱼混养的生态学基础90
二、鳖鱼混养的技术要点92
第三节鳖虾混养技术97
一、鳖虾混养的优点97
二、鳖虾混养的技术要点98
第四节稻田养鳖技术100
一、稻田条件和改建工作101
二、水稻栽培和鳖种放养102
三、种养管理103
第五节莲藕田养鳖技术104
一、莲鳖种养田块的基本条件和改建工作105
二、莲藕栽培和鳖种投放107
三、种养管理109
第七章鳖的病害防治113
**节鳖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特点113
一、鳖病发生的影响因素113
二、鳖病发生的特点119
第二节预防鳖病的生态学措施122
一、尽量保持鳖适应的生态环境122
二、逐步恢复和提高鳖的免疫力与抗病力128
三、尽可能多地投喂天然鲜活饵料130
第三节推广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做到科学精准用药132
一、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目的和意义132
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134
第四节中草药在鳖病防治中的作用137
一、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138
二、中草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39
三、常用中草药及其功效144
第八章鳖的营养需求与饲料153
**节鳖的营养需求153
一、蛋白质153
二、脂类155
三、碳水化合物156
四、维生素157
五、矿物质158
第二节鳖的人工配合饵料158
一、人工配合饲料的优点158
二、人工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159
三、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161
第三节鲜活生物饵料的培育164
一、轮虫的捕捞与培养164
二、枝角类的培养技术170
三、水蚯蚓的培养技术176
四、蚯蚓的培养技术179
五、黄粉虫的培养技术190
六、田螺的培养技术195
七、福寿螺的养殖技术199
八、灯光诱蛾技术204
参考文献208
**节我国养鳖业的历史和发展前景1
一、我国养鳖业的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1
二、我国养鳖业发展的出路和前景4
第二节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8
一、营养价值8
二、药用价值9
第二章鳖的生物学特性11
**节形态特征与构造11
一、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11
二、外部形态12
三、内部结构14
第二节生态习性17
一、生活习性17
二、食性20
三、生长特性21
四、繁殖习性22
第三章生态养鳖场的规划和设计27
**节生态养鳖场的规划27
一、场址选择27
二、生态养鳖场的规划原则29
第二节室外养鳖池的设计与建造32
一、室外养鳖池的基本要求32
二、亲鳖池34
三、商品鳖池36
四、稚幼鳖池36
第三节加热温室及室内鳖池的设计与建造37
一、塑料阳光保温大棚37
二、加热温室38
三、温室养殖池42
四、养殖用水的处理与净化43
第四章鳖的人工繁殖49
**节亲鳖的选育及主要品系49
一、性成熟与雌雄鉴别49
二、亲鳖的选择和培育49
三、鳖的几种主要品系51
第二节产卵与人工孵化53
一、产卵53
二、鳖卵的孵化54
第五章稚幼鳖的饲养65
**节稚鳖饲养65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66
二、饲养管理67
第二节幼鳖饲养70
一、幼鳖加热温室养殖70
二、幼鳖室外养殖73
第六章鳖的生态养殖技术77
**节池塘养殖的生态环境77
一、池塘生态环境中生物链与物质循环77
二、池塘生态环境两大代谢机能79
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pH值的关系81
四、水质管理83
第二节鳖鱼混养技术90
一、鳖鱼混养的生态学基础90
二、鳖鱼混养的技术要点92
第三节鳖虾混养技术97
一、鳖虾混养的优点97
二、鳖虾混养的技术要点98
第四节稻田养鳖技术100
一、稻田条件和改建工作101
二、水稻栽培和鳖种放养102
三、种养管理103
第五节莲藕田养鳖技术104
一、莲鳖种养田块的基本条件和改建工作105
二、莲藕栽培和鳖种投放107
三、种养管理109
第七章鳖的病害防治113
**节鳖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特点113
一、鳖病发生的影响因素113
二、鳖病发生的特点119
第二节预防鳖病的生态学措施122
一、尽量保持鳖适应的生态环境122
二、逐步恢复和提高鳖的免疫力与抗病力128
三、尽可能多地投喂天然鲜活饵料130
第三节推广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做到科学精准用药132
一、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目的和意义132
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134
第四节中草药在鳖病防治中的作用137
一、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138
二、中草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39
三、常用中草药及其功效144
第八章鳖的营养需求与饲料153
**节鳖的营养需求153
一、蛋白质153
二、脂类155
三、碳水化合物156
四、维生素157
五、矿物质158
第二节鳖的人工配合饵料158
一、人工配合饲料的优点158
二、人工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159
三、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161
第三节鲜活生物饵料的培育164
一、轮虫的捕捞与培养164
二、枝角类的培养技术170
三、水蚯蚓的培养技术176
四、蚯蚓的培养技术179
五、黄粉虫的培养技术190
六、田螺的培养技术195
七、福寿螺的养殖技术199
八、灯光诱蛾技术204
参考文献208
前 言
鳖,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滋补功效和药用价值,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高档滋补品。
二十多年来,我国养鳖业取得了很大进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处在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之中,养鳖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人工养鳖发展的热潮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普遍存在忽略养鳖的生态环境,忽视鳖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性,不注重恢复与提高鳖体免疫力、抗病力,导致滥用药物(特别是滥用抗生素)、病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商品鳖品质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我国养鳖业发展的方向应从单纯追求数量扩张、一味追求生长速度向注重提高养鳖的品质、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养殖发展的道路。
书中详细分析了池塘生态水质环境中其水生生物间食物链和水体物质循环之间良性运转的关系,揭示了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方方面面的关系,指出水质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维持和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池塘水体自净能力的两个重要环节就是细菌和藻类的作用。而频繁施用水体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药物,杀菌杀藻杀灭底栖动物,就是人为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破坏水体环境。从生态学角度来管理,可以大大减少药物的使用,维持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在鳖的病害防控方面,过于注重抑制或杀灭病原体这一个环节,而忽视其他两个环节。本书观点认为营造和改善鳖的生态环境应放到重要的位置,第二是维持和提高鳖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第三才是抑制或杀灭病原体。因为在鳖与病害病原体抗争过程中,认为鳖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才是主力军,对症使用抗生素等治疗药物只是起着协助支持作用,假如鳖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垮掉了,仅仅依靠药物,不论浸泡、内服还是注射,大多时候都是无济于事的。
本书没有针对鳖病提出有效治疗药物等方面的内容,一是鉴于上述原因,二是由于对鳖病病原鉴定分析、病理研究以及鳖病诊断和治疗用药机理等方面研究都有所欠缺。鳖病名称大多以外观症状而命名,而且病名混乱模糊,如鳖脖子红肿粗大,被称为“大脖子病”“肿脖子病”或“红脖子病”,有时还会称为“腮腺炎”或“鳃腺炎”。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解剖及颈部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鳖并没有类似高等动物的唾液腺,更没有腮腺,所以鳖腮(鳃)腺炎名称是错误的。再比如鳖白底板病,出现“白底板症状”原因有药源性肝病引起的,也有胃肠出血病引起的,甚至经过长期冬眠,新陈代谢微弱,鳖体自身血液少也会出现“白底板症状”。针对上述不同原因引起的“白底板症状”而采取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措施,肯定大不相同。
本书重点阐述了预防鳖病的生态学措施及其相关措施,包括有逐步提纯复壮、优生优育的措施,倡导中草药的使用,尽可能多地投喂鲜活饵料以及推广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做到科学精准用药等方面的措施。
在养鳖温室及其室内鳖池的设计与建造方面,重点附加了养殖废水的处理与净化,做到养殖废水零排放,不仅杜绝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而且做到节约水资源、变废为宝、废物循环再利用。
本书编著过程中,有关生态养鳖的调研工作得到了河南省康源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大力协助和支持。河南教育学院王文林教授对本书的编著和出版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在此均表示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二十多年来,我国养鳖业取得了很大进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处在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之中,养鳖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人工养鳖发展的热潮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普遍存在忽略养鳖的生态环境,忽视鳖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性,不注重恢复与提高鳖体免疫力、抗病力,导致滥用药物(特别是滥用抗生素)、病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商品鳖品质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我国养鳖业发展的方向应从单纯追求数量扩张、一味追求生长速度向注重提高养鳖的品质、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养殖发展的道路。
书中详细分析了池塘生态水质环境中其水生生物间食物链和水体物质循环之间良性运转的关系,揭示了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方方面面的关系,指出水质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维持和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池塘水体自净能力的两个重要环节就是细菌和藻类的作用。而频繁施用水体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药物,杀菌杀藻杀灭底栖动物,就是人为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破坏水体环境。从生态学角度来管理,可以大大减少药物的使用,维持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在鳖的病害防控方面,过于注重抑制或杀灭病原体这一个环节,而忽视其他两个环节。本书观点认为营造和改善鳖的生态环境应放到重要的位置,第二是维持和提高鳖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第三才是抑制或杀灭病原体。因为在鳖与病害病原体抗争过程中,认为鳖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才是主力军,对症使用抗生素等治疗药物只是起着协助支持作用,假如鳖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垮掉了,仅仅依靠药物,不论浸泡、内服还是注射,大多时候都是无济于事的。
本书没有针对鳖病提出有效治疗药物等方面的内容,一是鉴于上述原因,二是由于对鳖病病原鉴定分析、病理研究以及鳖病诊断和治疗用药机理等方面研究都有所欠缺。鳖病名称大多以外观症状而命名,而且病名混乱模糊,如鳖脖子红肿粗大,被称为“大脖子病”“肿脖子病”或“红脖子病”,有时还会称为“腮腺炎”或“鳃腺炎”。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解剖及颈部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鳖并没有类似高等动物的唾液腺,更没有腮腺,所以鳖腮(鳃)腺炎名称是错误的。再比如鳖白底板病,出现“白底板症状”原因有药源性肝病引起的,也有胃肠出血病引起的,甚至经过长期冬眠,新陈代谢微弱,鳖体自身血液少也会出现“白底板症状”。针对上述不同原因引起的“白底板症状”而采取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措施,肯定大不相同。
本书重点阐述了预防鳖病的生态学措施及其相关措施,包括有逐步提纯复壮、优生优育的措施,倡导中草药的使用,尽可能多地投喂鲜活饵料以及推广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做到科学精准用药等方面的措施。
在养鳖温室及其室内鳖池的设计与建造方面,重点附加了养殖废水的处理与净化,做到养殖废水零排放,不仅杜绝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而且做到节约水资源、变废为宝、废物循环再利用。
本书编著过程中,有关生态养鳖的调研工作得到了河南省康源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大力协助和支持。河南教育学院王文林教授对本书的编著和出版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在此均表示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蒋发俊
2015年12月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