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83056丛书名: 比较法文丛
本书选取美国1906~1938年这段特殊历史转型时期的食品法制作为考察目标,围绕食品安全涉及的三类主要伦理关系,即监管伦理、消费伦理、商业伦理,对美国这段历史时期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进行解读,并对其立法和伦理耦合的关系及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期为研究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研究视角和历史经验
导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结构安排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章食品安全法制与伦理理论
节近代西方法律伦理思想溯源
一、西方法律伦理思想嬗变及特征
二、近代西方法律伦理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第二节法律伦理学的提出与发展
一、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理论
二、法律伦理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食品法律伦理的兴起与运用
一、论食品法的法律属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理论内涵
三、消费伦理、企业伦理与行政伦理
四、食品安全伦理的原则与意义
第二章消费伦理与食品安全法制
节联邦立法之前的问题与措施
一、消费者保护领域里的争论
二、联邦—州两级政府的解决途径
三、消费欺诈的联邦立法意义
第二节1906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的消费者保护
一、错误标签或者伪标的法律规制
二、有害掺假食品的法律规制
三、法律保护的程序性规定
第三节1938年《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中的消费者保护
一、关于仿标行为的规定
二、关于掺假行为的规定
三、保护措施的强化
第四节立法变迁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评析
一、构成违法行为基本要素的变化
二、偏重纠正而非惩罚或预防违法行为
三、法律标准明确性问题
四、消费者团体合作执法问题
五、“普通消费者”的界定
第三章企业伦理与食品安全法制
节立法进程中企业参与性研究
一、企业参与之动力因素研究
二、企业参与之路径选择研究
第二节法案确立之企业伦理
一、基本原理反映企业诉求
二、实质条款与立法举措及其关系
第三节企业伦理运用机制评析
一、法律对道德、经济的自然融合
二、“食品是资本的主要形式”之认知
三、策略路径的正确选择
四、商业利益的法律确认
五、企业、消费者与政府的合作
第四章行政伦理与食品安全法制
节统一各州食品立法问题
一、统一各州食品立法原因
二、各州之食品监管权力与作用
三、州统一立法与联邦立法的关系
第二节政府监管与联邦立法
一、联邦政府食品监管权的变迁
二、食品监管权的法律规制
三、主要监管主体及其监管权
第五章食品安全法制之伦理耦合相关问题评析
节消费伦理与企业伦理从冲突到耦合
一、社会公共利益:合作的精神动力
二、联邦监管:合作的策略选取与运用
三、法案确立之利益及其影响分析
第二节政府行政监管中的伦理运用
一、监管主体对于平衡社会力量的伦理策略
二、监管主体对公共利益伦理策略的运用
三、伦理策略与商业利益俘获理论的争议
结论:食品安全有效之法如何可能
一、美国食品安全立法与伦理的耦合性
二、健全中国食品安全法制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然而,在上述众多的系列丛书中,真正冠以“比较法”字样的丛书还不是很多。的确,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我国也先后出版了诸如:茨威格特和克茨的《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勒内·达维德的《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梅利曼的《大陆法系》(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大木雅夫的《比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比较法方面的经典。但是,出版这些著作大多都是当时一种零星的、偶尔的出版行为,并非系统策划的比较法系列丛书。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中国已步入法治建设的攻坚阶段。今后,对于外国法的吸收、借鉴和移植将是我国一项大量的、经常性的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发达的比较法研究。而当下我国比较法著作缺乏出版途径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比较法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加强比较法方面的研究和出版,成为我国学界和出版界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鉴于此,法律出版社高瞻远瞩,勇挑重担,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同策划、出版一套《比较法文丛》,以期为我国比较法的研究和出版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本文丛以扶植中青年学者,尤其是法学博士、博士后,为这些法学新秀提供一个出版的平台为目的。为此,特选择一批国内且富有特色的比较法著作进行出版,同时,也可容纳部分纯粹的外国法方面的译著、专著。
本文丛的主要原则和特色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提下,坚持质量,宁缺毋滥,不定期出版的原则。具体将体现为以下三点特色:,本文丛的著作,应属国内学术界没有涉及的课题,具有填补法学研究空白的特色;第二,本文丛的著作,应是国内学术界都很感兴趣,但还没有系统研究或未及时挖掘的课题;第三,本文丛的著作,应具有比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能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我相信,《比较法文丛》的出版,一定会为我国比较法研究的进步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丛的出版,得到了法律出版社沈小英分社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的建设经费资助。在此,特表示诚挚的谢意。
于华政人可居
2010年9月19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