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378055
★本书既是关于墨的文化美学之书,又是写给新晋藏墨人的入门读本。
★每一锭墨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制墨世家都有一段传奇。作为“墨的故事”系列第二本,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制墨者的世界,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行当以及其中佼佼者。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墨的历史书,更是一部关于墨的文化书、关于制墨艺术的美学之书。通过讲述制墨者之间的故事,带领读者领略流传千百年的匠心之道。
★作者本身也是藏墨大家,从鉴赏不同种类的墨开始说起,让你真正认识墨,从零开始成为墨的专家。
★图文并茂、全彩印刷,收集百余幅世界各地博物馆、私人珍藏珍贵墨宝图片,颇具收藏价值。
★著名书画家侯吉谅、“薪传奖”手工制墨大师陈嘉德好评力荐。
笔墨纸砚,墨居其二,一研一磨之间,流转出岁月的颜色。墨不仅享有“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美誉,更是历代文人骚客的挚爱,在他们心里,墨不单可拿来写字,还有超越书写的意念和专情。
如今虽然用墨的人越来越少,但对古墨的珍视,却与日俱增,从收藏市场频频出现的天价名墨可见一斑。
墨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制墨的技艺也是我国传统工艺之一,传承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制墨历史中,有独到创新的制墨家,何止百千。你能想象,从不起眼的原材料到通体润泽的墨锭,需要经历怎样的蜕变?
想要了解墨,除了读懂名墨背后的故事,还要进入制墨者的世界,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的行业以及其中的佼佼者:明朝制墨双霸天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本应古色古香、中国味十足的墨跟西洋风有何关联?皇帝的御用墨是用什么珍贵的原料、以如何复杂的程序制成的?还有星宿墨、像公民课本一般的墨等各式各样的奇特墨……
继《墨客列传》之后,我们将跟随制墨名家的步伐,领略流传千百年的匠心之道。
目 录
自序 007
章 我是骚人,我玩墨——风雅 001
写字练书法 002
著书立说记事 003
作诗填词联吟 010
写奏章给皇帝 012
考古和宗教 014
书画 017
第二章 遵古法,好——循规 021
韦仲将 :松烟、好胶加鸡蛋,捣三万次 023
易水法 :建立制墨 SOP,捣十万次 026
李廷珪 :造型墨、中药入墨、大量生产 028
张遇 :桐油烟制墨 031
程君房入木三分,方于鲁灿烂缤纷 033
墨守成规? 036
第三章 制墨双霸天的恩怨情仇——爱恨 037
制墨大跃进,诗画上墨身 038
皇帝代言宣传 044
恩人反目成仇 049
有子传承 051
第四章 凡我出品,必挂保证——自豪 055
非烟 :似烟非烟,不只是烟 056
寥天一 :寂寥状态下进入天人合一 058
太玄 :高深又莫测 058
苍璧 :可以祭天的墨 061
天琛 :天然的宝贝 063
天膏 :似药非药 065
神品 :靠它考取功名 065
良玉精金 :珍贵如玉似金 068
比金子还贵的墨 070
第五章 只给皇上用的墨——御制 071
皇上用墨,七十七人服务 072
大内制墨也有 SOP 075
因循制墨,缺乏变化 079
徽墨进京,大内制墨出新意 082
落日无余晖 085
第六章 好产品不怕被模仿——思齐 089
曹素功 :墨中闪耀紫玉光
胡开文 :锋头崭露国际化 090
曹素文 :用心的学习者 094
曹圣文 :精致有规矩 096
胡开明 :产品线多元 096
胡秀文 :以规模见长 099
胡学文 :质量、设计大有可观 099
胡萃文 :懂得投市场喜好 102
胡同文 :有模有样的老店 104
胡咏文 :沾了光,还是不起眼 104
胡正文 :太平天国战后应运而生 107
谁来振臂高呼 107
第七章 带点西洋味——时髦 111
当程君房遇上利玛窦 112
地中海建筑现身婆罗髓墨 117
十二生肖时辰墨上的西洋钟 118
搭配西番莲纹的古龙香剂墨 121
地球造型墨 123
世界博览会上谁评审? 128
第八章 星星知我心——占星 131
天上星辰与人间英雄 133
天文星宿,墨业新产品 134
天文垂曜,拍皇帝马屁 140
魁星墨,许一个金榜题名的未来 142
日月合璧五星连珠,是吉是凶说不准 145
礼亲王送给慈禧太后的礼物 148
天地异象救了汤若望 150
第九章 当黄白红蓝遇见黑——融合 153
旗皮汉骨的墨 156
奴才送给王爷的墨 158
写上满文的墨 161
以满人身份为傲的墨 163
学汉人的满人墨 165
死于安乐 168
第十章 来上“公民课”——品格 169
不谈大道理,做好生活小事 170
早的儿童启蒙书——千字文 171
兄弟友爱,读书争气 175
悠游书海,自得其乐 177
悬崖急勒马 179
为人处世金句 181
西式教育进逼,中式教育式微 183
第十一章 云在墨上飘——遄飞 187
顺时针漩涡云纹 :流畅如旋转陀螺 188
逆时针漩涡云纹 :好像许多小眼睛 190
长尾漩涡云纹 :优游的小蝌蚪 192
流线云纹 :多几分自在 192
狂疾流线云纹 :释放力与美 197
灵芝祥云纹 :连皇帝也想攀附 197
钩串浮云纹 :似灵芝,又像太湖石
如老藤,又像炊烟 200
锦绣祥云纹 :云串成的金龙 202
飞翔在云端 204
第十二章 看不懂的古文字——遥想 205
早的文字——仓颉造字的墨 207
西周的文字——籀文的墨 210
比大篆还老的文字——金文的墨 213
猜白了头的古字墨 215
唤起汉字的创意基因 218
第十三章 与名琴套关系——赏乐 221
音乐入诗中 223
孔子念旧人 225
把墨做成名琴的形状 227
师徒互动教学 230
是墨?是琴? 233
古琴复苏,墨默无言 235
第十四章 数字风情——趋吉 237
一品元霜 239
两笏 239
三泖渔庄 242
光被四表 244
五瑞联辉 244
超超六法显精神 247
七叶衍祥 247
八吉祥 250
九贡 252
十年养气 252
流芳百世 255
千岁芝 255
万寿无疆 258
第十五章 看图说故事——教化 261
怀念勤政爱民的好官 262
山石现出桃花纹 264
阴阳阻隔莫强求 266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268
诗仙的白日梦 271
墨名当考题 273
故事是好题材 276
| 第二章 |
遵古法,好——循规
翻开任何词典,“墨守成规”这个成语都给人不好的印象,因为它指的是 :凡事照旧的方法来做,不需改变,也不去考虑外在环境是否已与从前不同。于是当我们说某人墨守成规时,通常意味着这个人不是太固执,就是太懒太笨,甚至是迂腐不知变通,再不改的话,就该换人了。
但把这句成语用到墨的制作上,可就再正确不过。这是因为墨的历史虽然超过两千年,但直到晚清,在许多墨上却还可看到“仿某某法造”的字样,反而没看过标榜新制法或新配方的。换句话说,即使墨肆在制作方法上有所改变创新,他们却只强调那没变的古法部分。
在悠久的制墨历史里,有独到创新的制墨家,何止百千。但就像许多秘方已失传一样,现在看得到的古早制墨法并不多。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其实不大。因为他们的制程大致相同,所用的原材料也大同小异。那么现存的制墨古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先看所用的材料。构成墨的首要不可或缺的原料,是称为“烟”或“烟炱(音 tái)”的黑色粉尘,它是燃烧松树干后所得的“松烟”,或是燃烧油脂后得到的“油烟”。另一必要的原料,是用来黏合这些烟的胶。胶通常是熬煮动物的皮骨所得,古早时有过鹿角胶、鱼膘胶、牛皮胶等。
有了烟和胶,就可以黏合制成墨。但两者的比例如何?怎样让它们黏合?这可是各家的营业机密。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墨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能让墨好闻的香料、更坚挺并发亮的物质和能防蛀防腐的药材等就不断被发掘出来。随着各家研发不同配方的逐渐优化,制墨法也百花齐放。现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是标榜按照某某古法制造的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制墨的成规。
韦仲将 :松烟、好胶加鸡蛋,捣三万次
根据秦朝墓的考古发现,当时已有用烟和胶糅合的人工墨。而从东汉墓出土的一锭松塔形墨,更证明了当时已用简单墨模来规范墨的造型。另外据东汉时的文献记载 :负责文书的官员,每个月都配发有墨。从这些事实可推知制墨业在当时已有规模。只是当时的从业者,大致是工匠之流,社会地位不高,因此没人想到把他们的制墨法记下来。
这种情况,一直到曹操的孙子曹叡(魏明帝,公元 206—219 年间在位)时,才有所改变。先来看这锭“见真吾斋书画之墨”(图一),墨背面篆书的后几个字“按魏韦仲将十万杵法制”,清楚表明这锭墨是按照魏朝时候的韦仲将的制墨法,并且经过十万杵的捶打后制出。
韦仲将是谁?他的制墨法有什么特别?
没听过他的大名?不意外,但你听过或引用过他的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可是他首先说出,而被后人认为经典,从此广泛引用。
从多方面来看,韦仲将非常杰出。他名诞,仲将是他的字,在魏明帝时官至光禄大夫,是皇帝的顾问近臣。他擅长书法及制作笔墨,魏明帝很欣赏他的字,有回在为新建的宫殿题字时,特别要他来写。没想到他对朝廷准备的笔墨纸张看不上眼,回奏说,必须是好的笔墨纸才能写出他好的字。“……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这句话里提到的张芝和左伯,分别是当时的制笔和造纸高手。显然韦仲将对自己的书法和所制的墨非常自负。而“工欲善其事”这句名言,也因此流传千古。
就是这种在皇帝面前也敢表态的自负,再加上他显赫高官的身份和超群的技艺,才终于有人正视制墨,并把他的制墨方法记录下来。
北宋状元苏易简写的《文房四谱》里,叙述了韦仲将的墨法,重点如下 :
1. 取上好纯净的松烟,捣细并筛去杂质。
2. 每一斤松烟配以好胶五两,而胶得先用梣皮汁浸过,好化解干胶。
3. 再取五个鸡蛋的蛋清,外加捣细滤筛过的珍珠和麝香各一两。
4. 把所有材料调和在铁臼里,用力捣三万杵,多多益善。
配料里的珍珠,能使墨色光亮,于是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但是,“见真吾斋书画之墨”的背面说它是捣过十万杵,超过韦仲将墨法所要求的三万杵很多。这是什么原因?请看下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