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43536
共和至玉树公路路段穿越大片连续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基本在—1.5 ~—0.3℃,属于多年冻土中的高温不稳定、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而且项目穿越国内享有生态屏障之称的三江源地区,高原生态脆弱,要求具有“无痕化施工、重生态环境保护、冻土保护与工程治理”等为核心的施工技术及理念。《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施工关键技术》以该项目为依托,总结了工程施工创新技术,尤其在多年冻土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环境保护等施工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后期的青藏高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较大的应用参考价值。
本书紧密联系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以多年冻土区公路施工技术为主题,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共和至玉树公路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及难点问题,结合“无痕化施工、重生态环境保护、冻土保护与工程治理”等为核心的施工理念,对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环保等相关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深入研究了共玉公路草原沼泽湿地的特点,提出了基底处理冲碾、换填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关键点;对XPS板路基、片块石路基、热棒路基、通风管路基、片块石 通风板路基、强制弥散式通风路基等特殊路基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施工工艺及控制指标;基于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的的公路边坡与绿化要求,提出了适应高寒地区的边坡防护施工技术;针对多年冻土区排水工程抗冻耐久及减少路面径流污染物指标的需求,提出了铺草皮排水沟施工关键技术;对负温混凝土强度的形成机理、桩周土体的回冻规律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桥梁施工关键技术;对多年冻土区涵洞的病害机理、腐蚀机理及受力规律等开展了研究,提出大孔径钢波纹管涵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洞口段热融滑塌防控技术,并建立了多年冻土隧道热微扰动的动态信息反馈施工控制技术。
第1章
绪论 / 1
第2章
一般路基施工技术 / 5
2.1 一般技术要求 / 6
2.2 路堤施工技术 / 7
2.2.1 施工季节的选择 / 7
2.2.2 路堤填料 / 7
2.2.3 施工工艺 / 7
2.2.4 施工要点 / 8
2.3 路堑施工技术 / 9
2.3.1 施工季节的选择 / 10
2.3.2 施工工艺 / 10
2.3.3 路堑弃土 / 11
2.3.4 路堑边坡保温层的施工 / 12
2.4 低填浅挖路基施工技术 /
12
2.5 陡坡路基施工技术 / 14
2.6 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 /
14
2.7 路基其他施工技术 / 17
第3章
特殊结构及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技术 / 21
3.1 共玉公路多年冻土综合因素分区 / 22
3.1.1 共玉公路冻土分布状况及特征 / 22
3.1.2 冻土地温与公路病害类型对比分析 / 23
3.1.3 冻土地温与冻土类型对比分析 / 24
3.1.4 冻土地温与土质对比分析 / 25
3.1.5 冻土地温综合因素分区 / 27
3.2 多年冻土区路基基底施工技术
/ 29
3.2.1 典型路基填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 29
3.2.2 多年冻土区路基清表与不清表对地温影响分析
/ 42
3.2.3 路基重型碾压与冲击碾压对比试验 / 47
3.2.4 多年冻土区路基基底处理方案 / 56
3.2.5 基底不清表、砂砾(石渣)冲击碾压施工技术
/ 57
3.2.6
基底换填石渣(砂砾)施工技术 / 58
3.3 多年冻土区特殊结构路基施工技术 / 60
3.3.1 片块石路基施工技术 / 60
3.3.2 XPS板路基施工技术 / 67
3.3.3 热棒路基施工技术 / 83
3.3.4 通风管路基施工技术 / 90
3.3.5 片块石 通风板路基施工技术 /
96
3.3.6 强制弥散式通风路基施工技术 / 101
3.4 不良地质施工技术 /
104
3.4.1 水塘、积水坑路基施工技术 / 104
3.4.2 水草沼泽地路基施工技术 / 106
3.4.3 风积沙路基施工技术 / 107
3.4.4 冰雪害路基施工技术 / 108
3.4.5 涎流冰路基施工技术 / 108
第4章
沥青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 111
4.1 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保障措施
/ 112
4.2 水泥稳定碎石层质量保障措施
/ 113
4.3 高寒高海拔区沥青路面施工条件特殊性 / 114
4.4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 115
4.5 级配碎石层施工技术 /
117
4.6 沥青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
117
4.7 沥青面层施工技术 /
118
4.8 单向导热路面施工技术 /
120
4.8.1 单向导热路面简介 / 120
4.8.2 单向导热路面施工工艺 / 122
4.9 高寒高海拔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多层次控制体系 / 128
4.9.1 MeDAC技术服务体系概况 / 128
4.9.2 沥青路面施工复杂性与技术服务必要性 /
128
4.9.3 沥青路面施工MeDAC技术服务体系特点 /
129
4.9.4 沥青路面施工MeDAC技术服务模式及主要内容 /
131
4.9.5 沥青路面施工MeDAC技术服务体系支撑条件 /
137
第5章
多年冻土区桥涵施工关键技术 / 141
5.1 多年冻土区桥梁施工规律与关键技术 / 142
5.1.1 低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形成规律与养生技术 /
143
5.1.2 多年冻土区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法 / 149
5.1.3 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回冻规律 / 151
5.1.4 高温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施工方法 / 156
5.2 高温多年冻土区涵洞施工关键技术 / 161
5.2.1 冻土区涵洞的病害机理分析 / 161
5.2.2 涵洞施工的基本要求及对策 / 169
5.2.3 冻土区涵洞施工工艺研究 / 170
第6章
高海拔高寒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 179
6.1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 / 180
6.1.1 喷射混凝土的配比选择 / 180
6.1.2 喷射混凝土材料防冻保温 / 182
6.1.3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 183
6.2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模筑混凝土施工 / 186
6.2.1 模筑混凝土的外加剂选择 / 187
6.2.2 模筑混凝土的运输 / 189
6.2.3 泵送混凝土的施工 / 190
6.2.4 模筑混凝土的养护 / 190
6.2.5 鄂拉山隧道低温混凝土施工方案 / 191
6.3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机械化施工
/ 197
6.3.1 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下施工设备适应性研究 /
197
6.3.2 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施工机械选型配套原则及建议 / 199
6.3.3 鄂拉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 / 200
6.4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保温层施工
/ 202
6.4.1 保温层铺设在二衬内表面 / 202
6.4.2 保温层铺设在初衬与二衬之间 / 204
6.4.3 保温层离壁铺设 / 206
6.5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防排水施工
/ 207
6.5.1 中心深埋水沟施工 / 207
6.5.2 防寒泄水洞施工 / 209
6.5.3 保温水沟施工技术 / 209
6.5.4 “前截后挡”型路基边坡防排水结构施工 /
209
6.6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施工通风
/ 211
6.6.1 施工通风设计标准 / 211
6.6.2 通风设计原则 / 211
6.6.3 通风计算方法 / 212
6.6.4 施工通风安全措施 / 213
6.6.5 鄂拉山隧道施工通风方案 / 214
6.7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 220
6.7.1 施工监控量测 / 220
6.7.2 地质超前预报 / 231
6.8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施工人员健康保障 / 235
6.8.1 高海拔地区施工健康保障难点 / 235
6.8.2 高海拔地区施工健康保障措施 / 236
第7章
多年冻土及不良地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 241
7.1 多年冻土隧道洞口边仰坡热融滑塌防治 / 242
7.1.1 多年冻土边仰坡热融滑塌机理 / 242
7.1.2 多年冻土边仰坡热融滑塌防治措施 / 249
7.2 多年冻土隧道洞口超前预支护
/ 255
7.2.1 多年冻土地层超前支护适应性分析 / 255
7.2.2 多年冻土地层超前支护施工工艺 / 261
7.3 多年冻土隧道施工热扰动与控制 / 265
7.3.1 多年冻土隧道施工热扰动分析 / 265
7.3.2 多年冻土隧道施工冻融圈控制措施 / 274
7.4 多年冻土区隧道动态信息反馈与预警 / 276
7.4.1 多年冻土区隧道动态信息反馈 / 276
7.4.2 多年冻土区隧道监控量测方法与控制指标 /
278
7.4.3 姜路岭隧道施工动态信息采集与分析 /
280
7.4.4 姜路岭隧道施工动态信息反馈与预警 /
293
7.5 不良地质施工技术 /
297
7.5.1 超浅埋公路隧道粉沙层垂直旋喷桩施工技术 /
297
7.5.2 拱脚小矮墙处理浅埋段软弱大变形围岩施工技术
/ 302
第8章
高寒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施工技术 / 307
8.1 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
308
8.2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要求 /
311
8.2.1 环境污染 / 311
8.2.2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 313
8.2.3 水土流失 / 315
8.2.4 野生动物保护 / 315
8.2.5 社会环境 / 316
8.3 环境保护施工技术 /
317
8.3.1 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施工技术 / 317
8.3.2 植被恢复技术 / 330
8.3.3 水土保持施工技术 / 346
8.3.4 施工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 / 352
8.3.5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 358
参考文献 / 371
共和至玉树公路是青海省境内的重要路段,是玉树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中的“一纵一横两联”生命线通道公路中的“一纵”。为了支持青海省等地区发展,保证抗震救灾物资能顺利运入玉树,确保玉树重建工作能顺利实施,国家计划把共玉公路建设成为具有青海特色的高速化公路。该路段穿越大片连续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基本在—1.5~—0.3℃,属于多年冻土中的高温不稳定、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而且项目穿越国内享有生态屏障之称的三江源地区,高原生态脆弱,要求具有“无痕化施工、重生态环境保护、冻土保护与工程治理”等为核心的施工技术及理念,这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上是史无前例的。共玉公路沿途翻越河卡山、巴颜喀拉山、雁口山等,跨越黄河、通天河等自然环境恶劣的特殊地理环境,穿越冻土区路线长度占总长的1/3,全线平均海拔在4 100 m以上,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雨雪频繁,每年有效施工期只有5个多月。
在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各参建单位克服艰难险阻,扎根高原。在项目建设期间,注重施工技术创新,在多年冻土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环境保护等施工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充分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及工程质量,同时也为后期青藏高速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经验。
交通运输部领导及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的领导多次亲临科研现场一线关心、指导科研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亲自抓项目的组织协调,多年如一日深入科研一线,为项目研究提供指导、咨询,并积极参与攻克了施工技术研究过程中的难题,为本项目的推进花费了大量心血,对项目的成果创新与突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项目参研人员殚精竭虑、精诚合作、刻苦攻关,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付出了艰辛和努力;项目试验工程依托单位、施工单位、相关协作单位以及其他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人员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无私帮助。谨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谢意。
我们不会忘记长期以来为我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研究付出毕生精力甚至奉献生命的科学工作者,感谢前人为我们铺路,感谢领导专家为我们指路。感谢为本项目成果取得付出努力的人们,感谢所有关心本项目研究的人们。谢谢大家!
作
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