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40622丛书名: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笔试全真题库(D类)》本书具有以下四大亮点:
一、优化体例,科学性强
全书内容共分为了两篇,上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下篇为综合应用能力。每篇分别以考点直击—真题再现—实战模拟的体例呈现,帮助考生由理论到实践,全面把握事业单位D类考试,达到科学备考,提升学习效率的目标。
二、紧扣大纲,针对性强
在考点直击部分,编者从考查目的、大纲表述、试卷特点等方面对考情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严格依据事业单位分类考试大纲对两门笔试科目中的各种题型进行了点拨与总结,帮助考生了解答题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详解真题,实用性强
每篇第二章为真题再现。历年真题充分体现了考试特点和规律,表达了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意图。考生可以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把握命题方向,掌握答题技巧,有效提升实战能力。
四、稳抓考点,代表性强
每篇第三章为实战模拟。在精心研究陕西省事业单位分类考试命题规律的基础上,编者精选了大量符合考试特点、契合考试真题的模拟试题,编写了多套模拟试题,让考生进行充足的实战训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笔试全真题库(D类)》依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D类)大纲编写,全书共分为两篇,上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下篇为综合应用能力,每篇*章为考点直击,第二章为真题再现,第三章为实战模拟。
在考点直击部分,对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和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查要点进行了总结,帮助考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在真题再现部分,选取了近几次考试的真题,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把握命题特点。
在实战模拟部分,精选了符合考试特点、契合真题的模拟试题,使考生有充足的实战训练,为考生备考助力。
在考点直击部分,对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和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查要点进行了总结,帮助考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在真题再现部分,选取了近几次考试的真题,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把握命题特点。
在实战模拟部分,精选了符合考试特点、契合真题的模拟试题,使考生有充足的实战训练,为考生备考助力。
目 录
上篇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
第一章考点直击(2)
第一节考试政策分析(2)
一、考查目的(2)
二、大纲表述(2)
三、试卷特点(2)
四、命题趋势(3)
五、备考指南(3)
第二节常识判断(3)
一、教育概述(3)
二、教育思想汇编(4)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7)
四、知识学习的类型(8)
五、学生学习指导(9)
六、学生心理发展(13)
七、德育(14)
八、教学(15)
九、班主任工作(16)
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6)
十一、国情与地理(17)
十二、人文与历史(19)
十三、科技与生活(21)
十四、法律(22)
十五、政治(24)
十六、经济(25)
第三节言语理解与表达(26)
一、选词填空(26)
二、片段阅读(27)
三、语句表达(29)
第四节判断推理(29)
一、定义判断(29)
二、类比推理(31)
三、逻辑判断(33)
第五节数量分析(35)
一、数学运算(35)
二、资料分析(40)
第六节策略选择(43)
一、教育组织与管理(43)
二、教育机智的运用(46)
三、教师的沟通与合作(49)
第二章真题再现(52)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52)
2018年5月26日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84)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115)
第三章实战模拟(144)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模拟卷一(144)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模拟卷二(171)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模拟卷三(198)
下篇综合应用能力(D类)
第一章考点直击(226)
第一节考试政策分析(226)
一、考查目的(226)
二、大纲表述(226)
三、试卷特点(226)
四、命题趋势(227)
五、备考指南(227)
第二节辨析题(229)
一、题型简介(229)
二、考点分析(229)
三、答题策略(230)
第三节案例分析(234)
一、题型简介(234)
二、考点分析(234)
三、答题策略(235)
第四节教育方案设计(238)
一、题型简介(238)
二、考点分析(239)
三、答题策略(239)
第二章真题再现(243)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卷(243)
2018年5月26日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卷(247)
2017年6月3日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卷(252)
2016年10月29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卷(257)
第三章实战模拟(26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一(26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266)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三(271)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四(275)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五(280)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六(284)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七(288)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八(29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九(296)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300)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一(305)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二(309)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三(313)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四(317)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五(32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六(326)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七(331)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八(335)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九(339)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343)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一(347)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二(35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三(356)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四(360)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五(364)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68)
第一章考点直击(2)
第一节考试政策分析(2)
一、考查目的(2)
二、大纲表述(2)
三、试卷特点(2)
四、命题趋势(3)
五、备考指南(3)
第二节常识判断(3)
一、教育概述(3)
二、教育思想汇编(4)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7)
四、知识学习的类型(8)
五、学生学习指导(9)
六、学生心理发展(13)
七、德育(14)
八、教学(15)
九、班主任工作(16)
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6)
十一、国情与地理(17)
十二、人文与历史(19)
十三、科技与生活(21)
十四、法律(22)
十五、政治(24)
十六、经济(25)
第三节言语理解与表达(26)
一、选词填空(26)
二、片段阅读(27)
三、语句表达(29)
第四节判断推理(29)
一、定义判断(29)
二、类比推理(31)
三、逻辑判断(33)
第五节数量分析(35)
一、数学运算(35)
二、资料分析(40)
第六节策略选择(43)
一、教育组织与管理(43)
二、教育机智的运用(46)
三、教师的沟通与合作(49)
第二章真题再现(52)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52)
2018年5月26日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84)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115)
第三章实战模拟(144)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模拟卷一(144)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模拟卷二(171)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模拟卷三(198)
下篇综合应用能力(D类)
第一章考点直击(226)
第一节考试政策分析(226)
一、考查目的(226)
二、大纲表述(226)
三、试卷特点(226)
四、命题趋势(227)
五、备考指南(227)
第二节辨析题(229)
一、题型简介(229)
二、考点分析(229)
三、答题策略(230)
第三节案例分析(234)
一、题型简介(234)
二、考点分析(234)
三、答题策略(235)
第四节教育方案设计(238)
一、题型简介(238)
二、考点分析(239)
三、答题策略(239)
第二章真题再现(243)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卷(243)
2018年5月26日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卷(247)
2017年6月3日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卷(252)
2016年10月29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卷(257)
第三章实战模拟(26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一(26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266)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三(271)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四(275)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五(280)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六(284)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七(288)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八(29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九(296)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300)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一(305)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二(309)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三(313)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四(317)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五(32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六(326)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七(331)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八(335)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十九(339)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343)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一(347)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二(352)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三(356)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四(360)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模拟卷二十五(364)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68)
免费在线读
第一节考试政策分析
自2015年人社部颁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起,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联考的队伍。2016年,陕西省开始参加事业单位联考。基于对专业素养以及岗位职能需要的不同,事业单位考试遵循人岗匹配的原则,不同岗位考查不同的内容。
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笔试的公共科目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针对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科目,我们将从考查目的、大纲表述、试卷特点、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南五个方面来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考查目的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
二、大纲表述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五大题型。大纲关于五大题型的表述如下所示。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给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数量分析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策略选择主要测查考生在面对教育情境时,感知理解、分析判别、权衡并恰当选择策略的能力。这部分题目的题干一般会陈述一个教育情景,主要测查考生面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采取恰当措施进行管理组织的能力、根据情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
三、试卷特点
通过分析2016—2018年的笔试真题,我们发现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与岗位要求相关。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故其试卷考查的内容包括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其中,基本素养主要考查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数量分析,专业素养主要考查策略选择。
二是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短。试卷共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和策略选择五大题型,总题量为100道,考试时间为90分钟。这就要求考生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所有题目。
三是涉及知识面广泛。试卷考查的知识点繁多,不仅包括政治、历史、科技、人文、法律、语文、数学、逻辑等基础知识,还包括教师岗位的专业知识,对考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
四、命题趋势
在事业单位实施分类考试的大背景下,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科目严格依照大纲要求进行命题,据此可以判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包含五大题型的结构不会变,但在具体考点的设置上可能会灵活处理,使试卷的考点更为丰富,同时试题的材料除了与专业岗位相关外,在时效性上也会与时俱进,多与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相关。
五、备考指南
根据陕西省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的命题趋势可知,参加D类考试的考生首先要熟悉试卷的五大题型及其包含的小题型、小考点;其次要充分学习教材中关于五大题型的理论讲解;然后要多做真题与模拟题,以进行实战训练,提升解题能力;最后还要通过报纸、网站、电视新闻等方式多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
本节后面的内容,我们将围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的五大题型进行介绍,为考生提供速解方法,并剖析考点。
第二节常识判断
一、教育概述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的起源学说
教育学界在对教育起源的研究中,提出了多种观点,以下三种为主流学说。
3.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内容与生活需要相适应;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①古代中国的教育
中国早在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西汉时期在教育内容上独尊儒术。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固定为八股文,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
②古代国外的教育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被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希腊:古代雅典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他们的学习内容主要为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他们的学习内容为“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和掷铁饼。
中世纪的欧洲: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
③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第一,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被不断强化。
第四,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3)近现代教育
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
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二、教育思想汇编
1.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平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的由来)、“性相近,习相远也”(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因材施教”等。
2.孟子
孟子的教育思想收录在《孟子》中。他主张“性善论”(教育作用的出发点);“明人伦”(教育目的),人伦主要指“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人格。
3.《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学记》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与任务,教学制度、原则与方法等,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出“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教学原则,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等。
4.墨子(墨翟)
墨子的教育思想以“兼爱”和“非攻”为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苏格拉底教学法认为问答分讽刺、定义和助产术三步。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
6.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寓学习于游戏”(教育观)、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的最高目标)、“回忆说”(学习观)等。
7.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和自由教育(文雅教育),并且把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之一。
8.昆体良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9.培根
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为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2015年人社部颁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起,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联考的队伍。2016年,陕西省开始参加事业单位联考。基于对专业素养以及岗位职能需要的不同,事业单位考试遵循人岗匹配的原则,不同岗位考查不同的内容。
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笔试的公共科目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针对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科目,我们将从考查目的、大纲表述、试卷特点、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南五个方面来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考查目的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
二、大纲表述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五大题型。大纲关于五大题型的表述如下所示。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给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数量分析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策略选择主要测查考生在面对教育情境时,感知理解、分析判别、权衡并恰当选择策略的能力。这部分题目的题干一般会陈述一个教育情景,主要测查考生面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采取恰当措施进行管理组织的能力、根据情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
三、试卷特点
通过分析2016—2018年的笔试真题,我们发现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与岗位要求相关。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故其试卷考查的内容包括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其中,基本素养主要考查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数量分析,专业素养主要考查策略选择。
二是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短。试卷共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和策略选择五大题型,总题量为100道,考试时间为90分钟。这就要求考生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所有题目。
三是涉及知识面广泛。试卷考查的知识点繁多,不仅包括政治、历史、科技、人文、法律、语文、数学、逻辑等基础知识,还包括教师岗位的专业知识,对考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
四、命题趋势
在事业单位实施分类考试的大背景下,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科目严格依照大纲要求进行命题,据此可以判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包含五大题型的结构不会变,但在具体考点的设置上可能会灵活处理,使试卷的考点更为丰富,同时试题的材料除了与专业岗位相关外,在时效性上也会与时俱进,多与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相关。
五、备考指南
根据陕西省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的命题趋势可知,参加D类考试的考生首先要熟悉试卷的五大题型及其包含的小题型、小考点;其次要充分学习教材中关于五大题型的理论讲解;然后要多做真题与模拟题,以进行实战训练,提升解题能力;最后还要通过报纸、网站、电视新闻等方式多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
本节后面的内容,我们将围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卷的五大题型进行介绍,为考生提供速解方法,并剖析考点。
第二节常识判断
一、教育概述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的起源学说
教育学界在对教育起源的研究中,提出了多种观点,以下三种为主流学说。
3.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内容与生活需要相适应;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①古代中国的教育
中国早在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西汉时期在教育内容上独尊儒术。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固定为八股文,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
②古代国外的教育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被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希腊:古代雅典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他们的学习内容主要为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他们的学习内容为“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和掷铁饼。
中世纪的欧洲: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
③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第一,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被不断强化。
第四,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3)近现代教育
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
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二、教育思想汇编
1.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平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的由来)、“性相近,习相远也”(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因材施教”等。
2.孟子
孟子的教育思想收录在《孟子》中。他主张“性善论”(教育作用的出发点);“明人伦”(教育目的),人伦主要指“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人格。
3.《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学记》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与任务,教学制度、原则与方法等,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出“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教学原则,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等。
4.墨子(墨翟)
墨子的教育思想以“兼爱”和“非攻”为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苏格拉底教学法认为问答分讽刺、定义和助产术三步。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
6.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寓学习于游戏”(教育观)、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的最高目标)、“回忆说”(学习观)等。
7.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和自由教育(文雅教育),并且把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之一。
8.昆体良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9.培根
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为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