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24479丛书名: 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考前冲刺预测试卷综合应用能力(A类)》依据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新大纲综合管理类要求编写,由多位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研究院研发人员,在深剖析事业单位考试新大纲及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五套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并随书附赠2套真题,让考生能够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战训练,提高作答水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考前冲刺预测试卷综合应用能力(A类)》共包括2套真题、5套模拟试题,分别为: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二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三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五及参考答案。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二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三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及参考答案;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五及参考答案。
目 录
目录
【试卷部分】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二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三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五
【答案部分】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参考答案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
【试卷部分】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二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三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
2019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五
【答案部分】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参考答案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
在线试读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
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全部为主观题,题本由背景材料与试题两部分构成。
2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考试才可以开始答题。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背景材料
材料1:
G省A市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成立于2003年12月,是A市环境保护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监测站主要负责对全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例行监测,负责对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负责全市环境污染事件调查监测、环境执法监测以及各类技术服务监测等工作,分析、评价全市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全市环境监测工作,落实“测管协同”工作机制。目前,A市环境监测站已具备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泥、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辐射等方面的监测能力,能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A市环境监测站所承接的常规监测任务繁重,据不完全统计,监测站每年出具的数据量在10万以上。为适应环境监测新形势,A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监测设备。同时,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监测力量,近几年累计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20人,现有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85%。
张俊是个“85后”,是监测站2013年从某名牌大学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张俊是校级优秀毕业生,进站后师从王总工程师,目前已迅速成长为监测站的青年骨干。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环境监测评估服务市场化建设逐步成型,加上人员流失,站里的技术力量有限,虽然张俊主要负责的是环境应急监测和水质监测等,但基本上也成了“救火队员”,哪个工作岗位缺人,就去哪里。
材料2:
2015年,为了更好地落实《G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12369环保投诉响应机制的通知》精神,A市环境保护局决定让监测站加入全省环境保护投诉响应机制,按照“测管协同”的原则,监测站牵头负责环境质量异常情况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环境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凡是环境涉诉事件,两部门同时出现场,同时进行结果反馈。违法违规事件由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进行后续处理,其余事件由监测站牵头处理,做到接报必测、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2018年9月30日凌晨1时许,患有心脏病的A市高新区居民李先生因其住处附近一栋商务大楼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干扰休息不好,导致病情加重,遂向市长热线进行投诉。接到转来的投诉后,监测站立即安排监测人员去往现场,经监测,当时的噪声为49分贝,符合国家规定的夜间时段50分贝以下的标准。现场监测结果认定,涉诉企业没有违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由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处理,监测数据由环境监测站提供,因李先生不接受这个结果,质疑监测站数据造假,领导派张俊负责后续协调事宜。
张俊找到了李先生,沟通过程中李先生情绪很激动:“我每天生活在他们制造的噪音里,整夜不能睡,心脏病越来越严重,我有医院诊断证明!现在你们说他们的噪音符合标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那么大的嗡嗡声,你听不见?还敢说符合标准!我不信,我要求你们再检测!”张俊表示理解李先生的心情,耐心向李先生解释国家的噪音标准,并承诺进行复检。之后张俊多次进行实地查看,特别是在凌晨时段进行了两次现场监测,结果发现有个别时间点噪音达到51分贝,总体没有违反国家规定。为了想办法降低噪音,张俊仔细勘查了现场周围环境,发现部分设备具备加装降噪设施的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经过张俊的反复协调沟通,商务大楼运营方终同意加装降噪设备,但工期比较长,需要三个月。张俊向李先生反馈了结果,李先生却认为几次检测结果有出入,不可信,而且装个降噪设备要三个月时间,分明是在拖延敷衍。他表示如果不马上解决,将向更高一级部门投诉。
材料3:
2018年10月5日,峰石区大冲村居民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村子里的工厂夜间偷排废水、废气,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监测站接报后立即安排应急监测,正在休假的张俊被紧急叫了回来。当晚,张俊带着检查人员小王进入大冲村时,涉诉工厂正在进行生产。张俊发现生产车间地上摆着大量模具,散发出明显的氨气味和其他异味,车间地上有石蜡和积水,焙烧区上方的一根烟囱穿过屋顶,向外排放白色气体。通过走访厂区,张俊发现厂区的固体废弃物堆放不合规,存在污染土壤的可能,立即向厂方指出问题,并做了记录。
张俊按规定调取了该工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记录,发现在过去的监测记录中,厂区周边的大气监测点均未超标。张俊将结果告知围观的村民,村民们议论纷纷,“每次检测都说合格,合格能有这么难闻的味道?”“小伙子,环保监测是干啥的?凭什么你说合格就合格?”还有村民把张俊拉到一边说,“他们工厂经常晚上干活,有时还有洒水车过来洒水,这不是造假吗?”说着还给张俊看了手机里拍摄的照片。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张俊当场给大家讲解了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特别强调根据现有监测设备的技术性能,数据被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很小,村民们半信半疑。
村主任告诉张俊,这些投诉的村民中有的是被工厂解聘的工人;有的是听说市里原本打算整村征地,就是因为有这家工厂而搁置了,所以他们希望工厂赶紧搬走,好获得一些征地补偿。涉诉工厂负责人则表示,工厂从未向外直排工业废水。经过现场检查,张俊没有发现工厂直接对外排放工业废水,车间地板上确实有水渍,但地板做了防渗漏处理,虽然有细小裂缝,水并不会大面积渗出。但在车间围墙外涵洞处,确实可以看到有两个排水口正在往外排水。张俊和小王进行现场取样,他们按照流程分别在两个排水口取样。村民围着小王说:“这水这么脏,肯定有问题。”小王边取样边随口回应:“不排除这种可能。”听小王这么一说,村民们炸开了锅:“是吧,我们就说工厂有问题吧,你看专家都这么说。”张俊立刻纠正:“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现在没有做技术分析,我们还不能下结论。”村民却不理会:“上次那个人拿个那么小的机器来,估计没这个准!”张俊向村民表示环境监测都是由他们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监测仪器功能不一样,仪器设备的大小不会影响监测结果,请大家放心,然后张俊又穿上防水服,猫着腰钻进涵洞,在涵洞内的沉积处取了一次样。旁边有村民赞叹说:“这小伙子还像点样,能吃苦!”样品检测结果出来后,数据并未超标,但是村民们始终认为这么脏的水不可能达标,觉得监测站在给工厂打掩护,拒绝接受检测结果,说要继续投诉。
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全部为主观题,题本由背景材料与试题两部分构成。
2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考试才可以开始答题。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背景材料
材料1:
G省A市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成立于2003年12月,是A市环境保护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监测站主要负责对全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例行监测,负责对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负责全市环境污染事件调查监测、环境执法监测以及各类技术服务监测等工作,分析、评价全市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全市环境监测工作,落实“测管协同”工作机制。目前,A市环境监测站已具备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泥、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辐射等方面的监测能力,能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A市环境监测站所承接的常规监测任务繁重,据不完全统计,监测站每年出具的数据量在10万以上。为适应环境监测新形势,A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监测设备。同时,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监测力量,近几年累计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20人,现有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85%。
张俊是个“85后”,是监测站2013年从某名牌大学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张俊是校级优秀毕业生,进站后师从王总工程师,目前已迅速成长为监测站的青年骨干。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环境监测评估服务市场化建设逐步成型,加上人员流失,站里的技术力量有限,虽然张俊主要负责的是环境应急监测和水质监测等,但基本上也成了“救火队员”,哪个工作岗位缺人,就去哪里。
材料2:
2015年,为了更好地落实《G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12369环保投诉响应机制的通知》精神,A市环境保护局决定让监测站加入全省环境保护投诉响应机制,按照“测管协同”的原则,监测站牵头负责环境质量异常情况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环境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凡是环境涉诉事件,两部门同时出现场,同时进行结果反馈。违法违规事件由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进行后续处理,其余事件由监测站牵头处理,做到接报必测、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2018年9月30日凌晨1时许,患有心脏病的A市高新区居民李先生因其住处附近一栋商务大楼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干扰休息不好,导致病情加重,遂向市长热线进行投诉。接到转来的投诉后,监测站立即安排监测人员去往现场,经监测,当时的噪声为49分贝,符合国家规定的夜间时段50分贝以下的标准。现场监测结果认定,涉诉企业没有违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由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处理,监测数据由环境监测站提供,因李先生不接受这个结果,质疑监测站数据造假,领导派张俊负责后续协调事宜。
张俊找到了李先生,沟通过程中李先生情绪很激动:“我每天生活在他们制造的噪音里,整夜不能睡,心脏病越来越严重,我有医院诊断证明!现在你们说他们的噪音符合标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那么大的嗡嗡声,你听不见?还敢说符合标准!我不信,我要求你们再检测!”张俊表示理解李先生的心情,耐心向李先生解释国家的噪音标准,并承诺进行复检。之后张俊多次进行实地查看,特别是在凌晨时段进行了两次现场监测,结果发现有个别时间点噪音达到51分贝,总体没有违反国家规定。为了想办法降低噪音,张俊仔细勘查了现场周围环境,发现部分设备具备加装降噪设施的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经过张俊的反复协调沟通,商务大楼运营方终同意加装降噪设备,但工期比较长,需要三个月。张俊向李先生反馈了结果,李先生却认为几次检测结果有出入,不可信,而且装个降噪设备要三个月时间,分明是在拖延敷衍。他表示如果不马上解决,将向更高一级部门投诉。
材料3:
2018年10月5日,峰石区大冲村居民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村子里的工厂夜间偷排废水、废气,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监测站接报后立即安排应急监测,正在休假的张俊被紧急叫了回来。当晚,张俊带着检查人员小王进入大冲村时,涉诉工厂正在进行生产。张俊发现生产车间地上摆着大量模具,散发出明显的氨气味和其他异味,车间地上有石蜡和积水,焙烧区上方的一根烟囱穿过屋顶,向外排放白色气体。通过走访厂区,张俊发现厂区的固体废弃物堆放不合规,存在污染土壤的可能,立即向厂方指出问题,并做了记录。
张俊按规定调取了该工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记录,发现在过去的监测记录中,厂区周边的大气监测点均未超标。张俊将结果告知围观的村民,村民们议论纷纷,“每次检测都说合格,合格能有这么难闻的味道?”“小伙子,环保监测是干啥的?凭什么你说合格就合格?”还有村民把张俊拉到一边说,“他们工厂经常晚上干活,有时还有洒水车过来洒水,这不是造假吗?”说着还给张俊看了手机里拍摄的照片。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张俊当场给大家讲解了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特别强调根据现有监测设备的技术性能,数据被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很小,村民们半信半疑。
村主任告诉张俊,这些投诉的村民中有的是被工厂解聘的工人;有的是听说市里原本打算整村征地,就是因为有这家工厂而搁置了,所以他们希望工厂赶紧搬走,好获得一些征地补偿。涉诉工厂负责人则表示,工厂从未向外直排工业废水。经过现场检查,张俊没有发现工厂直接对外排放工业废水,车间地板上确实有水渍,但地板做了防渗漏处理,虽然有细小裂缝,水并不会大面积渗出。但在车间围墙外涵洞处,确实可以看到有两个排水口正在往外排水。张俊和小王进行现场取样,他们按照流程分别在两个排水口取样。村民围着小王说:“这水这么脏,肯定有问题。”小王边取样边随口回应:“不排除这种可能。”听小王这么一说,村民们炸开了锅:“是吧,我们就说工厂有问题吧,你看专家都这么说。”张俊立刻纠正:“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现在没有做技术分析,我们还不能下结论。”村民却不理会:“上次那个人拿个那么小的机器来,估计没这个准!”张俊向村民表示环境监测都是由他们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监测仪器功能不一样,仪器设备的大小不会影响监测结果,请大家放心,然后张俊又穿上防水服,猫着腰钻进涵洞,在涵洞内的沉积处取了一次样。旁边有村民赞叹说:“这小伙子还像点样,能吃苦!”样品检测结果出来后,数据并未超标,但是村民们始终认为这么脏的水不可能达标,觉得监测站在给工厂打掩护,拒绝接受检测结果,说要继续投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