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5154579
内容简介
地处西北重镇兰州的兰州大学,拥有悠久的民族学和边政学研究传统。1949年前的兰州大学就立足区域与民族特色,在民族研究领域有了一定的探索与积累。一是以马鹤天、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边政学、边疆学研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中国边疆研究高潮中,马鹤天、顾颉刚、黄奋生等均为当时的代表人物,而这三位学者都与兰州大学有交集。1928年2月22日,甘肃省务会议决定在法政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合并中山学院成立大学,组建以教育厅长马鹤天为首的7人筹委会,4月1日正式成立“兰州中山大学”,马鹤天任首任校长(1928年2-11月在职)。马鹤天由此而成为兰州大学民族学学术系谱中的重要一环。他的《甘青藏边区考察记》堪称民国时期关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准民族志”作品。历史学家、边疆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的顾颉刚,一生有六次西北之行,其中为期长的两次,都是在甘肃。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他到甘肃、青海考察并著有《西北考察日记》。1948年6-12月,他应辛树帜校长之邀赴兰州大学任教并任历史系主任。二是“魁阁”团队成员之一谷苞先生在兰州大学任教并从事民族研究。谷苞出生于兰州,1935年赴清华大学求学,后转入社会学系,在陶云逵教授指导下学习人类学、民族学课程。1941年10月,他转到由吴文藻教授、费孝通教授主持的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合组的社会学研究室工作,度过了三年的“魁阁”调查时期。1944年,他到兰州大学任教,开设民族学相关课程并在洮河、白龙江流域及甘肃各地开展田野调查。1949年8月,谷苞随解放军西去新疆,开始了另一段学术生涯。三是国立兰州大学边疆语文系的设立。1946年,国民政府正式设立“国立兰州大学”,辛树帜校长首倡开设边疆语文学系,设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专业。藏学专家杨质夫先生受邀担任边疆语文系主任,先后任教的学者有吴均、程克星、关德栋、丹巴嘉措、王沂暖、李国香、胡斯振、马宏道等著名学者。1952年在新中国院系大调整当中,已改称少数民族语文系的原兰州大学边疆语文系,与原西北大学边政系一起,被划归到新成立的西北民族学院当中。此时,有一位民国时期边疆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西北大学边政系来到了西北民族学院任教,他就是黄奋生先生。黄奋生完成了我国*部藏族历史教材《藏族史略》,应兰州大学的邀请在历史系开设了“藏族史”课。在此时期,一位年轻的新疆学子进入兰州大学历史系求学,并逐渐走上了民族学研究的道路,他就是杨建新先生。1958年大学毕业的杨建新先生留校任教并参加甘肃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领导了对东乡族的首次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写出了《东乡族简史》。1959年底到1963年,杨建新先生受兰州大学派遣到中央民族学院进修,师承民族史大家翁独健教授,并得到蒙古史学家贾敬颜、藏学专家王辅仁诸教授的指导。
目 录
绪论
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田野工作
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田野工作
章 土族青苗会的成长空间
节 土族聚居区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多样的生计方式
第三节 多元的宗教信仰体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土族青苗会的历史演变
节 土族青苗会的缘起
第二节 近百年来土族青苗会的流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族青苗会的组织结构
节 组织结构与层次
第二节 会首制度与权力类型
第三节 青苗会运行经费的汲取、管理与分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族青苗会在仪式场景中的行动
节 时空坐标:土族青苗会的行动场域
第二节 仪式专家:仪式里的“行道”
第三节 互助的“背经转山”
第四节 民和的“纳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族青苗会在日常情境中的行动
节 农田管理:“人不在,庄稼在”
第二节 纠纷摆平术:“我们感”的存在
第三节 互助与自治:青苗会的功能解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青苗会与土族乡村社会组织
节 青苗会与青苗会之间
第二节 青苗会与嘛呢会之间
第三节 青苗会与村“两委”之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土族青苗会当代变迁的思考与发展趋势
节 转型期土族青苗会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土族青苗会的变迁
第三节 比较与前瞻:土族青苗会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结语
节 土族青苗会的特征
第二节 土族青苗会与乡村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附录一:民和县草滩村平面示意图
附录二:互助县东家村平面示意图
后记
在线试读
《土族传统民间组织青苗会研究》:
一、研究区域和个案的选择
2010年9月份,笔者次踏上了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以下或简称互助县)的大地,透过车窗,风吹大地掀起层层麦浪,当笔者在感叹庄稼丰收时节的美景时,未曾想过此后的数年与这个地方结下了浓厚的情谊。笔者在做硕士论文的田野调查中,就发现土族乡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传统民间组织,而且这种组织的作用渗透于土族家庭、社区乃至区域的诸多方面。在当时的田野调查中,我们就对其进行了关注并做了深入访谈。2011年5月,当得知可以再次开始新阶段的学习之时,笔者在欣喜之余,也开始彷徨。“我要做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于是,笔者又回到了曾经调研过的两个土族村落。这次的互助之行收获很多,重要的是让笔者对青苗会的了解又清晰了很多。
2011年9月,笔者确定了“土族青苗会研究”这样一个研究主题,并开始集中搜集关于土族青苗会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论著。在翻看土族人口、分布的相关资料时,笔者将关注点放到了湟水流域的土族聚居区内。就民族人口分布来看,湟水流域是土族的聚居区域,这里既有土族聚居的县份,例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或简称为民和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以下或简称为互助县)、大通回族土族白治县(以下或简称为大通县)等,又有分散居住的区域,例如乐都、平安等,对研究土族聚居区内的民间组织有一定代表性;就青苗会的组织形态来看,该组织呈现出了两种形态:牌会和青苗会,在同仁、民和和互助三大土族文化类型区内,互助和民和两大土族文化区的青苗会组织呈现出了完整、突出的特点;就具体的田野而言,互助土族自治县是笔者曾经进行田野调研的地方,相对的“熟人网络”将会为田野调研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因素,笔者将研究主题进一步具体到“湟水流域土族青苗会研究”①。
研究主题进一步确定以后,笔者于2012年7月奔赴互助和民和,从县一乡一村三级格局出发,历时三周多,对土族聚居的9个乡镇和22个村落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汉族村落、藏族村落、土汉杂居的村落也进行了辅助考察,从宏观层面了解了土族青苗会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仪式呈现等事项。终确定了互助的东家村和民和的草滩祁家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田野点,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这两个村子80%以上的村民为土族,是传统的土族聚居村落;二是民族特征明显,民族文化保留相对完整;三是村落中的青苗会组织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均能代表组织的不同形态;四是两个村落附近有回土、汉土等民族杂居的村庄,便于进行比较研究。与此同时,笔者又选取了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土族村落,距离县城较近)、菜子沟村(土汉杂居村落),丹麻镇的桦林村(藏传佛教影响较大),民和县中川乡金田行政村的杨家和美一行政村的文家等社区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土族青苗会的特征。
……
一、研究区域和个案的选择
2010年9月份,笔者次踏上了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以下或简称互助县)的大地,透过车窗,风吹大地掀起层层麦浪,当笔者在感叹庄稼丰收时节的美景时,未曾想过此后的数年与这个地方结下了浓厚的情谊。笔者在做硕士论文的田野调查中,就发现土族乡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传统民间组织,而且这种组织的作用渗透于土族家庭、社区乃至区域的诸多方面。在当时的田野调查中,我们就对其进行了关注并做了深入访谈。2011年5月,当得知可以再次开始新阶段的学习之时,笔者在欣喜之余,也开始彷徨。“我要做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于是,笔者又回到了曾经调研过的两个土族村落。这次的互助之行收获很多,重要的是让笔者对青苗会的了解又清晰了很多。
2011年9月,笔者确定了“土族青苗会研究”这样一个研究主题,并开始集中搜集关于土族青苗会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论著。在翻看土族人口、分布的相关资料时,笔者将关注点放到了湟水流域的土族聚居区内。就民族人口分布来看,湟水流域是土族的聚居区域,这里既有土族聚居的县份,例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或简称为民和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以下或简称为互助县)、大通回族土族白治县(以下或简称为大通县)等,又有分散居住的区域,例如乐都、平安等,对研究土族聚居区内的民间组织有一定代表性;就青苗会的组织形态来看,该组织呈现出了两种形态:牌会和青苗会,在同仁、民和和互助三大土族文化类型区内,互助和民和两大土族文化区的青苗会组织呈现出了完整、突出的特点;就具体的田野而言,互助土族自治县是笔者曾经进行田野调研的地方,相对的“熟人网络”将会为田野调研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因素,笔者将研究主题进一步具体到“湟水流域土族青苗会研究”①。
研究主题进一步确定以后,笔者于2012年7月奔赴互助和民和,从县一乡一村三级格局出发,历时三周多,对土族聚居的9个乡镇和22个村落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汉族村落、藏族村落、土汉杂居的村落也进行了辅助考察,从宏观层面了解了土族青苗会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仪式呈现等事项。终确定了互助的东家村和民和的草滩祁家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田野点,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这两个村子80%以上的村民为土族,是传统的土族聚居村落;二是民族特征明显,民族文化保留相对完整;三是村落中的青苗会组织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均能代表组织的不同形态;四是两个村落附近有回土、汉土等民族杂居的村庄,便于进行比较研究。与此同时,笔者又选取了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土族村落,距离县城较近)、菜子沟村(土汉杂居村落),丹麻镇的桦林村(藏传佛教影响较大),民和县中川乡金田行政村的杨家和美一行政村的文家等社区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土族青苗会的特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