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5153831
内容简介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跨境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但由于瑶族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所以,民族文化传承的渠道较少,困难较多。同时,因为瑶族多聚居在老少山边穷地区,林密山高,山路崎岖,生活贫困,加上语言交流的困难,研究成果的获得相对于其他学科更为艰难。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瑶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瑶族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对瑶族科学技术的研究相对薄弱。
2002年初,当时的广西民族学院党委书记梁颖教授与广西民族学院院长何龙群教授动员我回广西民族学院工作。同年底,经当时的******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的协调,我从广西社会科学院调回广西民族学院工作。2004年,我们申报的“瑶学丛书”课题在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的帮助下,获得自治区政府资助300万元科研经费,并在广西民族学院成立瑶学研究中心。2006年5月9日,广西民族学院瑶学研究中心又被批准为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时,毛汉领教授是广西民族学院的副院长,又是瑶族高级知识分子,我作为瑶学研究中心主任和学校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曾与他有过一些接触,感觉到他对本民族的情结还是挺重的,很想为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弘扬做点事。后来他虽然调离了广西民族大学,但因为在广西民族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点当硕士研究生导师,又在瑶学丛书申报了“平地瑶科技史研究”的子课题,我们之间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他从小生活在瑶族地区,对瑶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都有较深的体会,特别是对瑶族科学技术史的感受更深。正如毛教授所说,他本人是理工男,特别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发展的作用、影响。但就当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从科技进步、科技史角度来研究瑶族的成果较少,所以他就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到瑶族地区去调查,从科技进步的视角,对瑶族的生活燃料、生产生计方式、粮食储藏加工、民族特色饮食、建筑材料等方面探索科学技术进步对瑶族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他们从事田野调查的瑶族村寨地处偏僻山乡,交通闭塞,生活条件艰苦,团队中的年轻人都是来自城市,语言不通,亦不习惯当地瑶族村民的生活习俗,在田野调查期间,他们不仅与瑶族村民同吃同住,而且每天往返于山间小道逐家逐户地进行调查,有时还要到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做些农活,其中的困苦艰辛不在其境很难体会。没有一定的耐心、毅力和事业心,没有一定的民族感情和责任感,是没有办法完成田野调查研究的。
历史上,从事瑶学研究的学者都是其他民族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瑶族的本民族学者逐渐成长,打破了瑶学研究没有瑶族学者的困境。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许多瑶族出身的领导、知识分子、群众积极参加到瑶族传统文化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中,并通过对参加瑶族传统文化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毛教授作为瑶族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带领一批年轻学者参加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瑶族科学技术及少数民族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和带动,能有更多的瑶族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能参加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推进瑶学研究,薪火相承,实现民族“文化自觉”。也希望毛教授今后在瑶学研究的领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相关成果。
2002年初,当时的广西民族学院党委书记梁颖教授与广西民族学院院长何龙群教授动员我回广西民族学院工作。同年底,经当时的******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的协调,我从广西社会科学院调回广西民族学院工作。2004年,我们申报的“瑶学丛书”课题在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的帮助下,获得自治区政府资助300万元科研经费,并在广西民族学院成立瑶学研究中心。2006年5月9日,广西民族学院瑶学研究中心又被批准为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时,毛汉领教授是广西民族学院的副院长,又是瑶族高级知识分子,我作为瑶学研究中心主任和学校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曾与他有过一些接触,感觉到他对本民族的情结还是挺重的,很想为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弘扬做点事。后来他虽然调离了广西民族大学,但因为在广西民族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点当硕士研究生导师,又在瑶学丛书申报了“平地瑶科技史研究”的子课题,我们之间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他从小生活在瑶族地区,对瑶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都有较深的体会,特别是对瑶族科学技术史的感受更深。正如毛教授所说,他本人是理工男,特别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发展的作用、影响。但就当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从科技进步、科技史角度来研究瑶族的成果较少,所以他就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到瑶族地区去调查,从科技进步的视角,对瑶族的生活燃料、生产生计方式、粮食储藏加工、民族特色饮食、建筑材料等方面探索科学技术进步对瑶族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他们从事田野调查的瑶族村寨地处偏僻山乡,交通闭塞,生活条件艰苦,团队中的年轻人都是来自城市,语言不通,亦不习惯当地瑶族村民的生活习俗,在田野调查期间,他们不仅与瑶族村民同吃同住,而且每天往返于山间小道逐家逐户地进行调查,有时还要到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做些农活,其中的困苦艰辛不在其境很难体会。没有一定的耐心、毅力和事业心,没有一定的民族感情和责任感,是没有办法完成田野调查研究的。
历史上,从事瑶学研究的学者都是其他民族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瑶族的本民族学者逐渐成长,打破了瑶学研究没有瑶族学者的困境。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许多瑶族出身的领导、知识分子、群众积极参加到瑶族传统文化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中,并通过对参加瑶族传统文化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毛教授作为瑶族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带领一批年轻学者参加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瑶族科学技术及少数民族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和带动,能有更多的瑶族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能参加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推进瑶学研究,薪火相承,实现民族“文化自觉”。也希望毛教授今后在瑶学研究的领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相关成果。
目 录
章 绪论
节 关于生活燃料研究的综述
第二节 关于生计研究的综述
第三节 关于粮食储藏与加工研究的综述
第四节 关于特色饮食恭城油茶研究的综述
第五节 关于建筑材料研究的综述
节 关于生活燃料研究的综述
第二节 关于生计研究的综述
第三节 关于粮食储藏与加工研究的综述
第四节 关于特色饮食恭城油茶研究的综述
第五节 关于建筑材料研究的综述
第二章 田野点选择
节 田野调查方法概述
第二节 恭城瑶族自治县田野点概述
第三节 南丹县怀里村蛮降屯田野点概述
第三章 生活燃料
节 薪柴燃料的使用
第二节 看不见火的燃料——电力应用
第三节 生物质新能源——沼气的应用
第四节 燃料与火塘文化
第五节 新合村瑶族燃料变迁
第四章 生计方式
节 明代的刀耕火种
第二节 清代种植水稻和山地作物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耕种状况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新合瑶人的农耕状况
第五节 农耕生计变迁对生活的影响
第六节 生计方式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五章 粮食储藏与加工
节 粮食储藏载体——粮仓
第二节 粮食加工典型方法
第三节 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
第四节 变迁的分析与思考
第六章 特色饮食恭城油茶
节 中国茶文化发展与恭城油茶的历史起源
第二节 恭城油茶制作的科技与历史文化进步
第三节 恭城油茶在营养学方面的科学内涵
第七章 建筑材料
节 平地瑶民居建筑材料
第二节 平地瑶的传统民居建筑材料变迁原因
第三节 建筑材料变迁对平地瑶民居建筑习俗的影响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科技进步视角下瑶族生活的历史变迁》:
一、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法概述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是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Work。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其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田野调查是民族学家获取手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①民族学田野调查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在民族学实地调查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基本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个案研究、民族志及跟踪访谈与观察。
从工作的程序看,调查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是准备工作阶段,包括明确目的、拟定提纲或问卷、选择田野调查点、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组织分工、建立工作机制。二是实地调查阶段,包括开调查会、个别访问、发放回收问卷及时搜集实物。三是整理分析阶段,包括分类整理、分析问题、数理统计及综合意见。②
阶段需要做一些案头工作。根据调查内容的要求,搜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寻找他人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自己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从中找出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诸种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如果做得扎实深入,将有利于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阶段三项工作做不好,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就会深受影响。
实地调查阶段,要站在被调查者的立场上去工作,成为他们的朋友,还要腿勤(联系)、眼勤(观察)、口勤(提问)、脑勤(开动脑筋)和手勤(做好访问记录等)。、第二两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第三阶段就会水到渠成。
在田野调查中,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存在着差异,我们依凭于不同的理论预设,占领新的观察位置,置身于新的观察场所,把目光转向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上面,在理论预设的视野上有一个开拓,才能根据已经掌握的各种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见解。现实对象与认识对象的差异清楚地表明,人类知识的生产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认识方法,凭借理论架构所提供的观念和范畴来把握现实对象的。
田野调查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田野调查方法也是多样性的。对于田野工作的参与观察,作为研究中搜集手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传统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征之一。通过参与观察,调查者可以了解到被调查社会的结构以及社会文化中各因素间的功能联系。但参与观察方法有其不足之处,如投入时间多、工作效率不高、不断提问可能引起当地人反感、影响当地人的行为,难以证明观察者的结论是否正确,等等。所以,在参与观察中,通常还要采用统计学、家谱学、问卷法等方法。
……
一、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法概述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是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Work。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其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田野调查是民族学家获取手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①民族学田野调查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在民族学实地调查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基本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个案研究、民族志及跟踪访谈与观察。
从工作的程序看,调查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是准备工作阶段,包括明确目的、拟定提纲或问卷、选择田野调查点、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组织分工、建立工作机制。二是实地调查阶段,包括开调查会、个别访问、发放回收问卷及时搜集实物。三是整理分析阶段,包括分类整理、分析问题、数理统计及综合意见。②
阶段需要做一些案头工作。根据调查内容的要求,搜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寻找他人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自己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从中找出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诸种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如果做得扎实深入,将有利于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阶段三项工作做不好,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就会深受影响。
实地调查阶段,要站在被调查者的立场上去工作,成为他们的朋友,还要腿勤(联系)、眼勤(观察)、口勤(提问)、脑勤(开动脑筋)和手勤(做好访问记录等)。、第二两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第三阶段就会水到渠成。
在田野调查中,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存在着差异,我们依凭于不同的理论预设,占领新的观察位置,置身于新的观察场所,把目光转向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上面,在理论预设的视野上有一个开拓,才能根据已经掌握的各种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见解。现实对象与认识对象的差异清楚地表明,人类知识的生产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认识方法,凭借理论架构所提供的观念和范畴来把握现实对象的。
田野调查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田野调查方法也是多样性的。对于田野工作的参与观察,作为研究中搜集手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传统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征之一。通过参与观察,调查者可以了解到被调查社会的结构以及社会文化中各因素间的功能联系。但参与观察方法有其不足之处,如投入时间多、工作效率不高、不断提问可能引起当地人反感、影响当地人的行为,难以证明观察者的结论是否正确,等等。所以,在参与观察中,通常还要采用统计学、家谱学、问卷法等方法。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