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607757
内容简介
《计算机电子电路技术:电路与模拟电子部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按电子工业部的《1996–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编审出版规划》,由全国大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审、推荐出版。
《计算机电子电路技术:电路与模拟电子部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两篇:*篇为电路分析基础,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和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第二篇为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放大器件、放大器分析基础、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电路、功率放大器和直流电源。
编写时力求精选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便于阅读。每章均配有适量的例题和习题。本书可与《计算机电子电路技术——数字电子部分》配套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其它电子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目 录
第一篇 电路分析基础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
1.1 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及其功能
1.1.2 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2.1 电流
1.2.2 电压
1.2.3 能量和功率
1.3 电阻元件
1.3.1 线性电阻
1.3.2 欧姆定律
1.3.3 电阻元件的吸收功率
1.4 电源元件
1.4.1 电压源
1.4.2 电流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6.1 电阻的串联
1.6.2 电阻的并联
1.7 实际电源模型
习题1
第2章 电阻电路分析
2.1 支路电流法
2.2 节点电压法
2.3 网孔电流法
2.4 叠加定理
2.5 等效电源定理
2.5.1 戴维南定理
2.5.2 诺顿定理
2.5.3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2.6 受控源
2.7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计算
习题2
第3章 动态电路分析
3.1 动态元件
3.1.1 电容元件
3.1.2 电感元件
3.1.3 电容、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3.2 电路变量初始值的计算
3.2.1 换路定律
3.2.2 变量初始值的计算
3.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1 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4.1 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4.2 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5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习题3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4.1 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
4.1.1 正弦信号的三要素
4.1.2 相位差
4.1.3 有效值
4.2 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
4.2.1 复数及其运算
……
第二篇 模拟电子技术
前 言
本教材系按电子工业部的《1996—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编审出版规划》,由全国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审、推荐出版。本教材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晓安教授担任主编,上海理工大学杨有瑾副教授担任副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徐甲同教授担任主审,责任编委顾藏知。
本教材的参考教学时数为80学时左右。全书共分两篇。
第一篇为电路分析基础,主要讲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电阻电路、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分析。本篇的学习将为学习电子技术及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篇为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内容为放大器、放大器分析基础、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原理及其应用、波形产生电路、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源。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精选内容,突出集成电路的应用,编写时力求思路清晰,深入浅出,文字通顺,便于阅读。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专业和电子类的相关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教材的第1、2、3章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生潭负责编写;第4、7、8章由曹华民负责编写;第5、6章由杨有瑾负责编写;第9、10、11章由江晓安负责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查看全部
本教材的参考教学时数为80学时左右。全书共分两篇。
第一篇为电路分析基础,主要讲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电阻电路、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分析。本篇的学习将为学习电子技术及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篇为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内容为放大器、放大器分析基础、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原理及其应用、波形产生电路、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源。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精选内容,突出集成电路的应用,编写时力求思路清晰,深入浅出,文字通顺,便于阅读。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专业和电子类的相关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教材的第1、2、3章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生潭负责编写;第4、7、8章由曹华民负责编写;第5、6章由杨有瑾负责编写;第9、10、11章由江晓安负责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查看全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