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00478
编辑推荐
何东平、袁剑秋、崔瑞福编著的《中国制油史(精)》对我国芝麻起源、功效成分、形状特性、种质资源、分类检索、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油品抽取、生产质控、质量检测、掺假鉴别和预防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述。《中国制油史(精)》既是传统芝麻栽培和制油的经典集成,又糅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促进我国芝麻的种植和制油加工业的发展工具有重大意义。
目 录
篇 中国古代制油史
章 中国古代制油业的形成
节 中国古代油脂的起源
一、油脂名称的演变
二、油脂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油料和油脂
一、中国古代的油料作物
二、中国古代的油脂
第三节 中国古代制油业的产生与形成
一、中国古代制油业的产生
二、唐代制油业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中国古代油脂的应用
一、油脂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二、油脂在工业和军事方面的应用
三、油脂在照明和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制油业的发展
节 中国古代制油业的兴起
一、宋元时期制油业的社会背景
二、宋元时期制油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明代制油业的发展
一、明代制油业的社会背景
二、中国明代制油业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古代制油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一、《天工开物·膏液》卷主要内容
二、膏液(油脂)
三、油料作物和油脂
四、制油的方法和设备(榨具及用具)
五、桕树籽油制造蜡烛
第四节 中国清代制油业的发展
一、清代制油业的社会背景
二、中国清代制油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篇 中国近代制油史
章 1840—1894年中国制油业的发展
节 植物油料商业化生产的形成
第二节 榨油手工业在商品经济推动下的发展
一、榨油业从农副业自然经济母体中的分离
二、榨油业中手工业工场的出现
第三节 半机械化榨油工厂的产生
一、外国资本经营的半机械化油厂
二、民族资本经营的半机械化油厂
三、主要的榨油设备
第四节 近代机器榨油的优越性与状况
第二章 1895—1936年中国制油业的发展
节 主要油料作物商业化生产的上升
第二节 1895—1936年的榨油工业
一、东北地区的榨油业
二、山东地区的榨油业
三、江苏地区的榨油业
四、新式榨油业
五、手工榨油业
第三节 榨油手工业发展的历程
一、榨油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榨油手工工场向机器工业过渡
三、榨油手工业当时受到的各种盘剥
第四节 机械化榨油工厂的产生与成长
一、次世界大战前我国近代机械榨油工业的发展
二、抗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制油业的变化
三、东北地区的大豆制品统一混合保管制度
四、油脂包装容器的改进情况
第五节 榨油机械设备的引进与研制
第六节 榨油工人运动
第三章 1937—1949年中国制油业的发展
节 油料生产的衰落
一、日本在沦陷区对油料作物的垄断和掠夺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油料生产
第二节 1937—1949年我国的榨油手工业
一、日本对沦陷区榨油手工业的摧残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榨油手工业
三、解放区的榨油手工业
第三节 机械化油脂工业的发展
一、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近代油脂工业的变迁
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的油脂工业
第四节 我国榨油业的处境
一、制油工人劳动条件恶劣
二、制油工人生产安全无保障
第三篇 中国现代制油史
章 1950—1960年中国油脂工业
节 油脂工业的调整
第二节 推行“李川江先进榨油操作法”
一、“李川江先进榨油操作法”的主要内容
二、推行“李川江先进榨油操作法”的意义
三、学习“李川江先进榨油操作法”的做法
第三节 油脂工业的公私合营改造
第四节 1957—1960年全国各地油脂工业的发展
一、1957年的有关政策条例
二、1958年油脂工业的发展
三、1959年油脂工业的发展
四、1960年油脂工业的发展
第二章 1961—1970年中国油脂工业
节 淘汰土法榨油工具
第二节 油脂浸出器的应用
第三节 动力榨油机的应用
第三章 1971—1980年中国油脂工业
节 米糠浸出法取油技术
第二节 油脂增产技术
第三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油脂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 1981—1995年中国油脂工业
节 各地油脂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各地食油合同定购制度
第三节 各地油脂精炼技术的发展
第四篇 我国油脂工业民族品牌与民族企业
章 “崔”字牌小磨香油的发展史
节 技艺“崔氏水代法”
一、“崔氏水代法”的发明
二、“水代法”的技艺流程解读
三、水代法小磨香油的与众不同
四、“石嬷嬷”与小磨香油技艺
第二节 “崔”字牌小磨香油技艺的历史典故
一、郑板桥与小磨香油的故事
二、小磨香油成为皇家贡品的故事
第三节 “适度工业化”与“崔”字牌技艺创新
一、炒籽设备的保护性改进
二、磨籽设备改进
三、兑浆取油工艺改进
四、澄清过程的保护性改进
五、生产方式的改进
第二章 中国植物油料厂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史
节 “中植”组建的时代背景、经过及规划
一、“中植”组建的时代背景
二、“中植”组建的经过及规划
第二节 “中植”业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发展阶段(1936—1937年)
一、第二发展阶段(1938—1941年)
三、第三发展阶段(1942—1945年)
四、第四发展阶段(1946—1949年)
第三节 “中植”的经营管理
一、优越的外部条件
二、严密的内部管理机制
第四节 “中植”兴衰史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附表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油脂工业公立企业一览表(据不完全统计)
参考文献
章 中国古代制油业的形成
节 中国古代油脂的起源
一、油脂名称的演变
二、油脂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油料和油脂
一、中国古代的油料作物
二、中国古代的油脂
第三节 中国古代制油业的产生与形成
一、中国古代制油业的产生
二、唐代制油业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中国古代油脂的应用
一、油脂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二、油脂在工业和军事方面的应用
三、油脂在照明和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制油业的发展
节 中国古代制油业的兴起
一、宋元时期制油业的社会背景
二、宋元时期制油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明代制油业的发展
一、明代制油业的社会背景
二、中国明代制油业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古代制油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一、《天工开物·膏液》卷主要内容
二、膏液(油脂)
三、油料作物和油脂
四、制油的方法和设备(榨具及用具)
五、桕树籽油制造蜡烛
第四节 中国清代制油业的发展
一、清代制油业的社会背景
二、中国清代制油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篇 中国近代制油史
章 1840—1894年中国制油业的发展
节 植物油料商业化生产的形成
第二节 榨油手工业在商品经济推动下的发展
一、榨油业从农副业自然经济母体中的分离
二、榨油业中手工业工场的出现
第三节 半机械化榨油工厂的产生
一、外国资本经营的半机械化油厂
二、民族资本经营的半机械化油厂
三、主要的榨油设备
第四节 近代机器榨油的优越性与状况
第二章 1895—1936年中国制油业的发展
节 主要油料作物商业化生产的上升
第二节 1895—1936年的榨油工业
一、东北地区的榨油业
二、山东地区的榨油业
三、江苏地区的榨油业
四、新式榨油业
五、手工榨油业
第三节 榨油手工业发展的历程
一、榨油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榨油手工工场向机器工业过渡
三、榨油手工业当时受到的各种盘剥
第四节 机械化榨油工厂的产生与成长
一、次世界大战前我国近代机械榨油工业的发展
二、抗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制油业的变化
三、东北地区的大豆制品统一混合保管制度
四、油脂包装容器的改进情况
第五节 榨油机械设备的引进与研制
第六节 榨油工人运动
第三章 1937—1949年中国制油业的发展
节 油料生产的衰落
一、日本在沦陷区对油料作物的垄断和掠夺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油料生产
第二节 1937—1949年我国的榨油手工业
一、日本对沦陷区榨油手工业的摧残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榨油手工业
三、解放区的榨油手工业
第三节 机械化油脂工业的发展
一、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近代油脂工业的变迁
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的油脂工业
第四节 我国榨油业的处境
一、制油工人劳动条件恶劣
二、制油工人生产安全无保障
第三篇 中国现代制油史
章 1950—1960年中国油脂工业
节 油脂工业的调整
第二节 推行“李川江先进榨油操作法”
一、“李川江先进榨油操作法”的主要内容
二、推行“李川江先进榨油操作法”的意义
三、学习“李川江先进榨油操作法”的做法
第三节 油脂工业的公私合营改造
第四节 1957—1960年全国各地油脂工业的发展
一、1957年的有关政策条例
二、1958年油脂工业的发展
三、1959年油脂工业的发展
四、1960年油脂工业的发展
第二章 1961—1970年中国油脂工业
节 淘汰土法榨油工具
第二节 油脂浸出器的应用
第三节 动力榨油机的应用
第三章 1971—1980年中国油脂工业
节 米糠浸出法取油技术
第二节 油脂增产技术
第三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油脂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 1981—1995年中国油脂工业
节 各地油脂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各地食油合同定购制度
第三节 各地油脂精炼技术的发展
第四篇 我国油脂工业民族品牌与民族企业
章 “崔”字牌小磨香油的发展史
节 技艺“崔氏水代法”
一、“崔氏水代法”的发明
二、“水代法”的技艺流程解读
三、水代法小磨香油的与众不同
四、“石嬷嬷”与小磨香油技艺
第二节 “崔”字牌小磨香油技艺的历史典故
一、郑板桥与小磨香油的故事
二、小磨香油成为皇家贡品的故事
第三节 “适度工业化”与“崔”字牌技艺创新
一、炒籽设备的保护性改进
二、磨籽设备改进
三、兑浆取油工艺改进
四、澄清过程的保护性改进
五、生产方式的改进
第二章 中国植物油料厂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史
节 “中植”组建的时代背景、经过及规划
一、“中植”组建的时代背景
二、“中植”组建的经过及规划
第二节 “中植”业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发展阶段(1936—1937年)
一、第二发展阶段(1938—1941年)
三、第三发展阶段(1942—1945年)
四、第四发展阶段(1946—1949年)
第三节 “中植”的经营管理
一、优越的外部条件
二、严密的内部管理机制
第四节 “中植”兴衰史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附表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油脂工业公立企业一览表(据不完全统计)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