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051671
编辑推荐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在通观英美文学整个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特征、思潮、流派、作家等统率各章节,系统地编撰成书。
本书内容丰富且普及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时间跨度大,体例结构合理、新颖,条理清晰,可供英美文学爱好者、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英美文学发展导论》以时间为线索,在通观英美文学整个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特征、思潮、流派、作家等统率各章节,系统地编撰成书。
《英美文学发展导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析英国文学,内容包括:英国文学的渊源与其发展掠影、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中世纪时期英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内战和王朝复辟时期的英国文学、启蒙时代的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文学、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文学。下篇分析美国文学,内容包括: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独立革命时期的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文学、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文学。
《英美文学发展导论》内容丰富且普及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时间跨度大,体例结构合理、新颖,条理清晰,可供英美文学爱好者、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参考使用。
《英美文学发展导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析英国文学,内容包括:英国文学的渊源与其发展掠影、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中世纪时期英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内战和王朝复辟时期的英国文学、启蒙时代的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文学、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文学。下篇分析美国文学,内容包括: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独立革命时期的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文学、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文学。
《英美文学发展导论》内容丰富且普及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时间跨度大,体例结构合理、新颖,条理清晰,可供英美文学爱好者、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参考使用。
目 录
前言
上篇 英国文学发展导论
章 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吟游诗歌与僧侣文学
第二节 散见各处的早期散文
第二章 中世纪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乔叟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骑士传奇——浪漫的冒险故事
第三节 英格兰和苏格兰民谣
第四节 建立在宗教仪式上的早期戏剧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空想主义之花——《乌托邦》
第二节 带着镣铐跳舞的十四行诗
第三节 散文小说的出现
第四节 莎士比亚的前驱——“大学才子派”
第五节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第四章 内战和王朝复辟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德莱顿时代”的古典主义
第二节 “及时行乐”的玄学派诗歌
第三节 清教徒资产阶级革命诗歌
第四节 英国正式散文的初创与政论散文的兴起
第五节 性格特写与“天路历程”
第六节 俏皮而轻佻的风俗喜剧
第五章 启蒙时代的英国文学
节 古典主义文学的巨人——蒲柏
第二节 寓教于乐的期刊文学
第三节 鲁滨逊和格列佛来到的新领域
第四节 书信体小说巨匠——理查逊
第五节 菲尔丁和喜剧散文史诗
第六节 斯特恩和“情感主义德行的困境”
第七节 哥特小说的出现
第八节 戏剧的衰微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追求自然的灵感的湖畔派诗歌
第二节 格调高昂、语言奔放的积极浪漫主义派诗歌
第三节 充满主观主义思想的散文创作
第四节 历史小说的宗师司各特
第五节 科幻小说的鼻祖——玛丽·雪莱
第六节 世纪的晨星——奥斯汀
第七章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
节 维多利亚诗人——丁尼生和布朗宁夫妇
第二节 唯美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散文创作
第三节 历史传奇和浪漫故事
第四节 批判现实主义的崛起
第五节 唯美主义戏剧的典范——王尔德
第八章 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文学
节 乔治时代和战时诗歌
第二节 现代主义诗歌的兴起
第三节 散文形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传统小说的延续
第五节 现代主义小说的兴起
第六节 战时社会讽刺小说的崛起
第七节 现实主义戏剧的辉煌
第八节 爱尔兰民族戏剧的崛起
第九章 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文学
节 多元思潮影响下的多变诗风
第二节 正式散文的延续与非正式散文的发展
第三节 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钟摆运动”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小说中的实践
第五节 移民运动与族裔小说的兴起
……
上篇 英国文学发展导论
章 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吟游诗歌与僧侣文学
第二节 散见各处的早期散文
第二章 中世纪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乔叟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骑士传奇——浪漫的冒险故事
第三节 英格兰和苏格兰民谣
第四节 建立在宗教仪式上的早期戏剧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空想主义之花——《乌托邦》
第二节 带着镣铐跳舞的十四行诗
第三节 散文小说的出现
第四节 莎士比亚的前驱——“大学才子派”
第五节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第四章 内战和王朝复辟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德莱顿时代”的古典主义
第二节 “及时行乐”的玄学派诗歌
第三节 清教徒资产阶级革命诗歌
第四节 英国正式散文的初创与政论散文的兴起
第五节 性格特写与“天路历程”
第六节 俏皮而轻佻的风俗喜剧
第五章 启蒙时代的英国文学
节 古典主义文学的巨人——蒲柏
第二节 寓教于乐的期刊文学
第三节 鲁滨逊和格列佛来到的新领域
第四节 书信体小说巨匠——理查逊
第五节 菲尔丁和喜剧散文史诗
第六节 斯特恩和“情感主义德行的困境”
第七节 哥特小说的出现
第八节 戏剧的衰微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节 追求自然的灵感的湖畔派诗歌
第二节 格调高昂、语言奔放的积极浪漫主义派诗歌
第三节 充满主观主义思想的散文创作
第四节 历史小说的宗师司各特
第五节 科幻小说的鼻祖——玛丽·雪莱
第六节 世纪的晨星——奥斯汀
第七章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
节 维多利亚诗人——丁尼生和布朗宁夫妇
第二节 唯美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散文创作
第三节 历史传奇和浪漫故事
第四节 批判现实主义的崛起
第五节 唯美主义戏剧的典范——王尔德
第八章 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文学
节 乔治时代和战时诗歌
第二节 现代主义诗歌的兴起
第三节 散文形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传统小说的延续
第五节 现代主义小说的兴起
第六节 战时社会讽刺小说的崛起
第七节 现实主义戏剧的辉煌
第八节 爱尔兰民族戏剧的崛起
第九章 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文学
节 多元思潮影响下的多变诗风
第二节 正式散文的延续与非正式散文的发展
第三节 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钟摆运动”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小说中的实践
第五节 移民运动与族裔小说的兴起
……
下篇 美国文学发展导论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英美文学发展导论》:
二、再次皈依基督教后的僧侣文学
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在传教士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生卒年不详)于6世纪末到来之前,原来基本上信奉异教的多个神祗。比如沃登是天父,索尔是风暴和力量之神,弗雷亚为和平与丰饶女神,而鲍勒德尔则是年轻与精力之神。这种信仰在人民心中扎根,和后来的基督教信仰并立了很长时间。英国的基督教化虽然发生在6世纪末,但是基督教在这很久以前就已经传人英国,那是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前。在英国个受到迫害的基督教殉道者是公元4世纪的圣奥尔本。后来到312年,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和其他信仰享受同等待遇,基督教才在英国开始发展。到5世纪罗马驻军撤离英国、日耳曼人入侵后,基督教神甫们再次受到迫害,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公元6世纪,英国再次皈依基督教。
597年,圣奥古斯丁和40名神甫奉教皇格雷戈里的派遣来到英国,传播基督教信仰。圣奥古斯丁和他的神甫们在肯特登陆,受到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礼遇。国王允许他们住在首都坎特伯雷,并可以自由传教。不久人们被新信仰所吸引,成群结队前来受洗,国王也皈依基督教。与此同时,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到达英国北部地区,独立于罗马教廷而进行传教活动,英国早的史学家比德(The Venerable Bede,约672-735)在他的《英国宗教史》对此也有详细记载。比德特别提到一个名为艾丹的主教,这个人洁身自好,不爱名利,慈善好施,经常步行到各地传播福音。在他的影响下,北部人们开始皈依基督教。南北两个传教团体后来在诺森伯里亚国的惠特比修道院相会,辩论庆祝复活节的日期,后决定改变英国北部在星期日庆祝复活节的传统。英国的皈依基督教对英国语言的发展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在提高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文明与文化水准方面发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在各地建立起的修道院成为文化与学术中心,那里的修道士们成为传播文明的杰出媒介。他们除在修身养性方面树立人们仿效的榜样外,还积累和传播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在修道院里,修道士们以懒惰为耻,定时进行体力劳动、读书、静思默想等,他们当中有一技之长者,可被允许进行工艺操作,但任何买卖都不可有损于修道院的利益和声誉。于是,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英国,修道院比比皆是,在雅训国民的趣味、熏陶他们的性情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性情在新环境中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喜爱和平与稳定,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文明程度。在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方面,修道院存在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现存的古英语文学作品,多是在修道院或教堂里保存下来的。道士们成为历史上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传人。比德在他的作品《韦亚莫斯与贾罗的神圣道长们的生平》里特别提到修道院对英国工艺发展所做的贡献。比德说到一位修道院长一一僧侣比斯科普对英国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此人朝拜罗马五次,次他带回大量书籍;第二次带回耶稣基督和圣徒们的多种圣物;第三次他把罗马的圣歌与教堂管理等传统介绍到英国,并把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师、修道院院长——约翰带到英国,口传面授给英国人以知识;第四次他从教皇那里取得信函,保证修道院不受任何外国入侵者的骚扰;第五次他带回圣人肖像,挂在他在英国修建的圣彼得教堂。这些都开阔了英国人的眼界,增加了他们的见识,缩短了英国和欧洲文明水平的距离。
不到一个世纪,基督教在整个英国广为传播,并取代了多神教。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替代过程中,多神教和基督教的宗教观念相互冲撞而义彼此交融。这种现象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学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僧侣们成为传播文明的杰出媒介,他们积极积累和传播知识,进行文学创作,这也就是僧侣文学。在僧侣文学中,代表性、负盛名的应推凯德蒙和基涅武甫这两位诗人。
凯德蒙(caedmon,生卒年不详)是英国基督教诗歌的位代表人物。他是约克郡惠特比寺院的一个仆人。据说,他的诗歌才华是神赐所得。他目不识丁,以前全然不懂吟诗作赋。一天晚上,他在马厩照料马时睡着了。他梦见了天使,并学会唱歌,从此就成了吟诗的能手。寺院里的僧侣慕名前去拜访他。由于他不识字,僧侣们把《圣经》内容读给他听,他用盎格鲁一撒克逊语言把《圣经》故事改编成了押头韵诗歌。这就是后人肯定出自凯德蒙之手的的作品《对造物主上帝的赞美诗》(以下简称《赞美诗》)。凯德蒙的其他作品包括五首宗教诗歌:《创世记》《出埃及记》《但以理书》《朱迪丝书》以及《基督与撒旦》,这些作品被后人称为“凯德蒙组诗”或“凯德蒙诗派”的作品。不过,人们现在普遍认为,在凯德蒙名下的许多诗歌并非都出自他的手笔,而是出自那些模仿他创作风格的姓名不详的诗人。因此,文学史家们经常用“凯德蒙组诗歌”来表示7世纪的教会僧侣文学。这些诗大约在1650年由弥尔顿的一位熟人付梓成书。以下重点说说《赞美诗》《创世记》《出埃及记》《朱迪丝书》。
《赞美诗》在比德的史书里,它只出现在某页的边缘或下部,似乎并非史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德也只是提供了该诗的拉丁文的意译文本。据比德记载,这首赞美诗一共9行。现存的手稿就不下17种之多,其中有诺森伯里亚和西撒克逊等文本。《赞美诗》开启了后来在世人中广为传布的“凯德蒙诗派”或“凯德蒙式诗歌”的先河。在这首赞美诗里,凯德蒙把古日耳曼颂歌式民谣的内容和形式改写成宗教诗歌。比如他运用“变换”手法在9行赞美诗里对上帝的称呼变更了8次——“天国的守护者”“鉴定者”“光荣上帝”“永恒的主”(先后用两次)“神圣的造物主”“人类的守护者…‘的主”;变换是古英语诗歌风格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段。同时也值得注意的是赞美诗的押头韵、排比手法和运用少量音节的简明特点。
《创世记》共2935行,是对《圣经·创世记》第1至22章的意译。经过多年的考证,评论界现在比较一致认为,此诗由两部分组成——《创世记A》和《创世记B》。《创世记B》包括235~851行,可能是9世纪某位诗人所作,而被插入诗里;诗歌的其余部分是《创世记A》,创作于8世纪左右。《创世记A》开篇叙述天使们造反和被打入地狱的故事。《创世记B》虽然重复叙述堕落段落的内容,但具有本身的突出特色,比如撒旦被描绘成一个英雄人物,以响亮的声音唤醒堕落在地狱里的天使们奋起而和上天一比高低(356~440行),等等。
……
二、再次皈依基督教后的僧侣文学
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在传教士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生卒年不详)于6世纪末到来之前,原来基本上信奉异教的多个神祗。比如沃登是天父,索尔是风暴和力量之神,弗雷亚为和平与丰饶女神,而鲍勒德尔则是年轻与精力之神。这种信仰在人民心中扎根,和后来的基督教信仰并立了很长时间。英国的基督教化虽然发生在6世纪末,但是基督教在这很久以前就已经传人英国,那是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前。在英国个受到迫害的基督教殉道者是公元4世纪的圣奥尔本。后来到312年,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和其他信仰享受同等待遇,基督教才在英国开始发展。到5世纪罗马驻军撤离英国、日耳曼人入侵后,基督教神甫们再次受到迫害,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公元6世纪,英国再次皈依基督教。
597年,圣奥古斯丁和40名神甫奉教皇格雷戈里的派遣来到英国,传播基督教信仰。圣奥古斯丁和他的神甫们在肯特登陆,受到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礼遇。国王允许他们住在首都坎特伯雷,并可以自由传教。不久人们被新信仰所吸引,成群结队前来受洗,国王也皈依基督教。与此同时,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到达英国北部地区,独立于罗马教廷而进行传教活动,英国早的史学家比德(The Venerable Bede,约672-735)在他的《英国宗教史》对此也有详细记载。比德特别提到一个名为艾丹的主教,这个人洁身自好,不爱名利,慈善好施,经常步行到各地传播福音。在他的影响下,北部人们开始皈依基督教。南北两个传教团体后来在诺森伯里亚国的惠特比修道院相会,辩论庆祝复活节的日期,后决定改变英国北部在星期日庆祝复活节的传统。英国的皈依基督教对英国语言的发展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在提高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文明与文化水准方面发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在各地建立起的修道院成为文化与学术中心,那里的修道士们成为传播文明的杰出媒介。他们除在修身养性方面树立人们仿效的榜样外,还积累和传播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在修道院里,修道士们以懒惰为耻,定时进行体力劳动、读书、静思默想等,他们当中有一技之长者,可被允许进行工艺操作,但任何买卖都不可有损于修道院的利益和声誉。于是,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英国,修道院比比皆是,在雅训国民的趣味、熏陶他们的性情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性情在新环境中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喜爱和平与稳定,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文明程度。在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方面,修道院存在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现存的古英语文学作品,多是在修道院或教堂里保存下来的。道士们成为历史上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传人。比德在他的作品《韦亚莫斯与贾罗的神圣道长们的生平》里特别提到修道院对英国工艺发展所做的贡献。比德说到一位修道院长一一僧侣比斯科普对英国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此人朝拜罗马五次,次他带回大量书籍;第二次带回耶稣基督和圣徒们的多种圣物;第三次他把罗马的圣歌与教堂管理等传统介绍到英国,并把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师、修道院院长——约翰带到英国,口传面授给英国人以知识;第四次他从教皇那里取得信函,保证修道院不受任何外国入侵者的骚扰;第五次他带回圣人肖像,挂在他在英国修建的圣彼得教堂。这些都开阔了英国人的眼界,增加了他们的见识,缩短了英国和欧洲文明水平的距离。
不到一个世纪,基督教在整个英国广为传播,并取代了多神教。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替代过程中,多神教和基督教的宗教观念相互冲撞而义彼此交融。这种现象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学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僧侣们成为传播文明的杰出媒介,他们积极积累和传播知识,进行文学创作,这也就是僧侣文学。在僧侣文学中,代表性、负盛名的应推凯德蒙和基涅武甫这两位诗人。
凯德蒙(caedmon,生卒年不详)是英国基督教诗歌的位代表人物。他是约克郡惠特比寺院的一个仆人。据说,他的诗歌才华是神赐所得。他目不识丁,以前全然不懂吟诗作赋。一天晚上,他在马厩照料马时睡着了。他梦见了天使,并学会唱歌,从此就成了吟诗的能手。寺院里的僧侣慕名前去拜访他。由于他不识字,僧侣们把《圣经》内容读给他听,他用盎格鲁一撒克逊语言把《圣经》故事改编成了押头韵诗歌。这就是后人肯定出自凯德蒙之手的的作品《对造物主上帝的赞美诗》(以下简称《赞美诗》)。凯德蒙的其他作品包括五首宗教诗歌:《创世记》《出埃及记》《但以理书》《朱迪丝书》以及《基督与撒旦》,这些作品被后人称为“凯德蒙组诗”或“凯德蒙诗派”的作品。不过,人们现在普遍认为,在凯德蒙名下的许多诗歌并非都出自他的手笔,而是出自那些模仿他创作风格的姓名不详的诗人。因此,文学史家们经常用“凯德蒙组诗歌”来表示7世纪的教会僧侣文学。这些诗大约在1650年由弥尔顿的一位熟人付梓成书。以下重点说说《赞美诗》《创世记》《出埃及记》《朱迪丝书》。
《赞美诗》在比德的史书里,它只出现在某页的边缘或下部,似乎并非史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德也只是提供了该诗的拉丁文的意译文本。据比德记载,这首赞美诗一共9行。现存的手稿就不下17种之多,其中有诺森伯里亚和西撒克逊等文本。《赞美诗》开启了后来在世人中广为传布的“凯德蒙诗派”或“凯德蒙式诗歌”的先河。在这首赞美诗里,凯德蒙把古日耳曼颂歌式民谣的内容和形式改写成宗教诗歌。比如他运用“变换”手法在9行赞美诗里对上帝的称呼变更了8次——“天国的守护者”“鉴定者”“光荣上帝”“永恒的主”(先后用两次)“神圣的造物主”“人类的守护者…‘的主”;变换是古英语诗歌风格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段。同时也值得注意的是赞美诗的押头韵、排比手法和运用少量音节的简明特点。
《创世记》共2935行,是对《圣经·创世记》第1至22章的意译。经过多年的考证,评论界现在比较一致认为,此诗由两部分组成——《创世记A》和《创世记B》。《创世记B》包括235~851行,可能是9世纪某位诗人所作,而被插入诗里;诗歌的其余部分是《创世记A》,创作于8世纪左右。《创世记A》开篇叙述天使们造反和被打入地狱的故事。《创世记B》虽然重复叙述堕落段落的内容,但具有本身的突出特色,比如撒旦被描绘成一个英雄人物,以响亮的声音唤醒堕落在地狱里的天使们奋起而和上天一比高低(356~440行),等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