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12980
目 录
| 第一编 |
中国经验与世界意义 / 001
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 / 003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 / 011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哲学 / 022
人民中心、战略定力和稳中求进——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 030
对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042
从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049
十八大以来就业优先战略的丰富和发展 / 057
打破了脱贫的“边际效果递减律” / 067
“稳中求进”导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070
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 079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由衰至盛的转折点 / 083
| 第二编 |
宏伟目标与战略部署 / 08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递进 / 091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096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108
按照更高要求推进学有所教 / 117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 124
我国就业优先战略的新内涵 / 134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及其新内涵 / 144
认识和用足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 156
强化人力资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源与径 / 160
转向高质量发展“三谈” / 168
以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 178
| 第三编 |
经济研究与政策建议 / 187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于市场出清 / 189
温故知新——从改革开放经验看东北再振兴 / 197
如何让城镇化走得更远? / 204
新型城镇化需要合理分担改革成本 / 212
不能仅靠改变行政区划来推进城镇化 / 215
如何培育中等收入群体? / 219
如何认识和提高增长质量? / 231
用改革把增长潜力释放出来 / 240
如何实现“L”形长期中高速增长? / 244
中国奇迹岂是“意外结果”——剖析国外经济学家对中国奇迹的三种误读 / 250
如何再次打破“克鲁格曼—扬诅咒”? / 256
如何开启老龄人口红利? / 264
“陷阱”之说亦有意义 / 271
知己知彼的思维方法——“一报还一报”的博弈论解释 / 275
学习孙冶方的探索精神 / 281
把向机器人乞讨变成对它们征税 / 286
前 言
作为一个经济理论研究者,我以写作和演讲为主要工作内容,产生的成果不仅表现为专著和学术性论文,还常常以学术短论的方式发表,以期使自己的研究结论更为广泛地传播。本文集收录的文章,便可归类为这种学术短论。这些文章分别以报刊发表和论坛演讲形式与读者见过面,虽然在不同场合就不尽相同的题目阐述各种问题,但各篇之间或多或少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一致性。本文集收入的文章主要撰写于2017年和2018年,而这两个年份的意义本身,赋予了这些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以特殊的重要性。2017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判断,指出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成功的改革发展实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我以两种身份,即作为参与十九大报告起草和宣讲的工作人员以及作为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阐述性和宣传性文章。这两种身份一方面要求我尽可能准确地理解十九大精神,另一方面要求我从较为专业的角度阐释十九大精神。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年份。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性的起点,我国迄今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和共享成就。也是在1978年,我本人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农业经济学,以后又一直从事经济学研究,成为改革开放发展共享整个过程的直接观察者和亲身参与者。从某种程度说,我的研究工作的主题就是讲述中国故事。孔子说:四十不惑。这句话在今天的含义是,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们不仅应该对所走道路具有足够的信心,而且应该对这个事业及其过程有更加深刻的总结和领会。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改革开放的研究者来说,把中国故事从普遍意义上提升为中国智慧,是义不容辞的专业责任。
这两个年份的重要性,既在于时机本身对研究和思考的激励作用,也在于主题对研究内容的导向性,理论正是在回应特定问题的挑战中得以发展。我希望本文集收录的这些文章,能够反映我在面对这个崇高使命时所做的个人努力。在周溯源同志的建议下,由于四川人民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努力,形成了读者面前的这本文集。同时,我不揣冒昧地把文集命名为《中国故事到中国智慧》,并将文章分别归类在“中国经验与世界意义”、“宏伟目标与战略部署”,以及“经济研究与政策建议”三编的框架中。
我在自己的研究生涯中写作这种学术短论,始终抱有一个事先设定的暗含前提,即得出的结论都是基于严肃的理论逻辑和经验研究,甚至有些文章干脆就是研究论文的简写版。对自己的要求是,即便是寥寥数语,也不凭感觉泛泛而论,更不做小儿辩日般的空洞陈词。不过,研究性论文与学术短论毕竟是两种文章体裁,写作风格不尽相同,服务于各自独有的目的。因此,我总是希望如果有希望与我进行商榷的读者,不以这种短论为据,而是找到对应的学术性论文。至于文章中不可避免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我当然是应该承担责任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