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19362丛书名: 美国历史读本系列
编辑推荐
★美国历史读本系列:
1 世界史为近代史学研究的趋势,以整合各地区人类历史的既往与发展为撰述方向,国人近年来亦以世界历史为教材。
2 世界与地球不同,世界是一种主观体现,童话的世界、情人的世界、老人的世界皆有不同;地球则是客观存在,随着地理世界的改变,对历史世界的认识亦发生重大变化,希腊、罗马人之世界自不同于阿拉伯人世界,全球接触时代,西班牙、葡萄牙人的世界观与中国人、印度人的世界观,显然不同,如何整合彼此差异,各界瞩目。
内容简介
世界文明史就史实部分,循世界舞台的表演情状,可分为近东文明时代、古典文明时代、启示文明时代、世俗化时代、科学时代、启蒙时代、多元时代,但其演出精神及意义,依序为神权、王权、人权三个时期。
由于材料丰富,故以王权时代为分界,上册以17世纪之前的历史为内容,下册以17-18世纪欧洲无权时代的历史发展,以及19-20世纪的人权时代为主要铺陈。透过神学到科学的发展,描绘出人类文明的精神轨迹。
由于材料丰富,故以王权时代为分界,上册以17世纪之前的历史为内容,下册以17-18世纪欧洲无权时代的历史发展,以及19-20世纪的人权时代为主要铺陈。透过神学到科学的发展,描绘出人类文明的精神轨迹。
目 录
上编
卷首语
序
神权时代
源起
第1章 多神时期章(1)
近东文明
近东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
一、政治变迁
二、文物
三、思想及宗教
四、法律及日常生活
近东文明之二──古埃及
一、源起
二、政治变迁
三、神话与宗教
四、社会
五、金字塔及木乃伊
六、象形文字
近东文明之三──亚述
一、政治
二、文物
近东文明之四──希伯来
一、源起
二、政治变迁
三、宗教
四、社会
五、婚姻
六、生活
近东文明之五──腓尼基
近东文明之六──西台
近东文明之七──波斯
一、地理环境
二、崛起
三、政治
四、帝国
五、宗教
第2章 多神时期章(2)
南亚文明──印度文化
一、古印度文明
二、吠陀文明
三、政治发展
四、宗教改革
五、印度人思想
六、印度文学与科学
第3章 多神时期章(3)
古典文明
古典文明之一──希腊
一、地理环境
二、政治变迁
三、文学
四、史学
五、戏剧
六、哲学
七、艺术与建筑
八、生活
九、宗教与竞技
古典文明之二──希腊化文明
一、亚历山大大帝功业
二、后亚历山大时期
三、哲学
四、文学、史学与艺术
五、科学与医学
古典文明之三──罗马
一、地理环境
二、崛起
三、历史变迁
四、政治
五、法律
六、社会
七、经济
八、罗马生活
九、罗马文学与史学
十、罗马衰亡
第4章 一神时期章(1)
启示文明
启示文明之一──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时代背景
二、耶稣之出生
三、耶稣基督之门徒
四、教义
五、基督宗教合法化经过
六、教会及修会
七、异端与争议
八、传教
启示文明之二──日耳曼
一、部族
二、社会
启示文明之三──伊斯兰教
一、穆罕默德
二、教义
三、扩张
四、文化
启示文明之四──拜占庭帝国
一、帝国(ByzantineEmpire)的出现
二、政权
三、法律:《查士丁尼法典》
四、东正教会
五、艺术
六、文化
第5章 一神时期章(2)
欧洲中古时期
一、政治
二、社会
三、生活
四、教士、修道院与教会改革
五、政教冲突
六、大学(university)
七、思想
八、中古史学
九、艺术
十、外交:十字军东征
十一、黑死病(BlackDeath)
第6章 神权王权转型期章
世俗化文明
世俗化文明之一──文艺复兴
一、原因
二、特色:人文主义
三、成就
四、对社会影响
五、北方人文运动
世俗化文明之二──海路开通
一、欧洲人海外探险之起源
二、欧洲人海外探险之动机
三、欧洲人海外探险的条件
四、欧洲人海外探险经过
五、影响
世俗化文明之三──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源起
三、改革经过
世俗化文明之四──宗教战争
一、日耳曼
二、法国
三、荷兰独立
四、三十年战争(1618—1648)
结语
附录:通识教育中──西洋史理念与架构之重建
摘要
一、问题与困惑
二、理念之重建
三、架构之重整
四、教学与展望
下编
卷首语
序
王权时代
第7章 前理性时代章(17世纪)
政治变迁──王权政治
一、西欧专制王权
二、西欧宪政王权
三、东欧专制王权
社会与文艺
一、社会
二、文艺
思想──科学革命
一、科学思想的发展
二、科学革命的历史条件
三、科学革命思想的建构
四、科学革命的结果
第8章 理性时代章(18世纪)
政治变迁
一、美国:独立革命
二、法国:大革命
三、英国:王政
四、中欧与东欧的政治
思想与文化
一、启蒙运动
二、进步史学
三、文化表现
会社
一、贵族社会
二、农人社会
三、市民社会
济经
一、经济理论
二、经济活动
活生
一、天候与交通
二、寿命
三、人生历程
四、疾病
五、饮食
人权时代
第9章 反理性时代章(19世纪)
政治变迁──国家主义政治
一、19世纪上半叶欧洲政局
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局
工业革命
一、源起
二、经过
三、工业化的发展与影响
四、新生活
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Liberalism)
二、国家主义
三、乌托邦社会主义
四、马克思社会主义
文艺思想
一、文学
二、音乐
三、哲学
四、艺术
自然科学发展
一、生物学
二、心理学与社会学
史学──浪漫史学及历史主义
第10章 后理性时代章(20世纪)
政治变迁──国际政治
一、一次大战前的情势
二、国际情势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
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间歇期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七、二次大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八、冷战
九、冷战后期至后冷战时期(1975—2000)
十、非洲
十一、东北亚
十二、东南亚
十三、南亚
十四、中东
十五、拉丁美洲
济经
一、国际新经济架构
二、跨国经济体制出现
技术革新
一、二次大战前的科技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发展
社会生活
化文
一、思想方面
二、文学
三、史学
四、心理学
五、艺术
六、电影
七、音乐
八、次文化
九、新文化
展望21世纪
结论
附录:历史中的文化课题──对西方“文化”
概念的省思
摘要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的研究
三、当代的文化研究
四、结论
参考书目
卷首语
序
神权时代
源起
第1章 多神时期章(1)
近东文明
近东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
一、政治变迁
二、文物
三、思想及宗教
四、法律及日常生活
近东文明之二──古埃及
一、源起
二、政治变迁
三、神话与宗教
四、社会
五、金字塔及木乃伊
六、象形文字
近东文明之三──亚述
一、政治
二、文物
近东文明之四──希伯来
一、源起
二、政治变迁
三、宗教
四、社会
五、婚姻
六、生活
近东文明之五──腓尼基
近东文明之六──西台
近东文明之七──波斯
一、地理环境
二、崛起
三、政治
四、帝国
五、宗教
第2章 多神时期章(2)
南亚文明──印度文化
一、古印度文明
二、吠陀文明
三、政治发展
四、宗教改革
五、印度人思想
六、印度文学与科学
第3章 多神时期章(3)
古典文明
古典文明之一──希腊
一、地理环境
二、政治变迁
三、文学
四、史学
五、戏剧
六、哲学
七、艺术与建筑
八、生活
九、宗教与竞技
古典文明之二──希腊化文明
一、亚历山大大帝功业
二、后亚历山大时期
三、哲学
四、文学、史学与艺术
五、科学与医学
古典文明之三──罗马
一、地理环境
二、崛起
三、历史变迁
四、政治
五、法律
六、社会
七、经济
八、罗马生活
九、罗马文学与史学
十、罗马衰亡
第4章 一神时期章(1)
启示文明
启示文明之一──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时代背景
二、耶稣之出生
三、耶稣基督之门徒
四、教义
五、基督宗教合法化经过
六、教会及修会
七、异端与争议
八、传教
启示文明之二──日耳曼
一、部族
二、社会
启示文明之三──伊斯兰教
一、穆罕默德
二、教义
三、扩张
四、文化
启示文明之四──拜占庭帝国
一、帝国(ByzantineEmpire)的出现
二、政权
三、法律:《查士丁尼法典》
四、东正教会
五、艺术
六、文化
第5章 一神时期章(2)
欧洲中古时期
一、政治
二、社会
三、生活
四、教士、修道院与教会改革
五、政教冲突
六、大学(university)
七、思想
八、中古史学
九、艺术
十、外交:十字军东征
十一、黑死病(BlackDeath)
第6章 神权王权转型期章
世俗化文明
世俗化文明之一──文艺复兴
一、原因
二、特色:人文主义
三、成就
四、对社会影响
五、北方人文运动
世俗化文明之二──海路开通
一、欧洲人海外探险之起源
二、欧洲人海外探险之动机
三、欧洲人海外探险的条件
四、欧洲人海外探险经过
五、影响
世俗化文明之三──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源起
三、改革经过
世俗化文明之四──宗教战争
一、日耳曼
二、法国
三、荷兰独立
四、三十年战争(1618—1648)
结语
附录:通识教育中──西洋史理念与架构之重建
摘要
一、问题与困惑
二、理念之重建
三、架构之重整
四、教学与展望
下编
卷首语
序
王权时代
第7章 前理性时代章(17世纪)
政治变迁──王权政治
一、西欧专制王权
二、西欧宪政王权
三、东欧专制王权
社会与文艺
一、社会
二、文艺
思想──科学革命
一、科学思想的发展
二、科学革命的历史条件
三、科学革命思想的建构
四、科学革命的结果
第8章 理性时代章(18世纪)
政治变迁
一、美国:独立革命
二、法国:大革命
三、英国:王政
四、中欧与东欧的政治
思想与文化
一、启蒙运动
二、进步史学
三、文化表现
会社
一、贵族社会
二、农人社会
三、市民社会
济经
一、经济理论
二、经济活动
活生
一、天候与交通
二、寿命
三、人生历程
四、疾病
五、饮食
人权时代
第9章 反理性时代章(19世纪)
政治变迁──国家主义政治
一、19世纪上半叶欧洲政局
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局
工业革命
一、源起
二、经过
三、工业化的发展与影响
四、新生活
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Liberalism)
二、国家主义
三、乌托邦社会主义
四、马克思社会主义
文艺思想
一、文学
二、音乐
三、哲学
四、艺术
自然科学发展
一、生物学
二、心理学与社会学
史学──浪漫史学及历史主义
第10章 后理性时代章(20世纪)
政治变迁──国际政治
一、一次大战前的情势
二、国际情势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
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间歇期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七、二次大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八、冷战
九、冷战后期至后冷战时期(1975—2000)
十、非洲
十一、东北亚
十二、东南亚
十三、南亚
十四、中东
十五、拉丁美洲
济经
一、国际新经济架构
二、跨国经济体制出现
技术革新
一、二次大战前的科技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发展
社会生活
化文
一、思想方面
二、文学
三、史学
四、心理学
五、艺术
六、电影
七、音乐
八、次文化
九、新文化
展望21世纪
结论
附录:历史中的文化课题──对西方“文化”
概念的省思
摘要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的研究
三、当代的文化研究
四、结论
参考书目
在线试读
历史不外乎探讨人时地因果的关系与意义,其中又以人与地最重要。没有地,人无以生;没有人,一切将归于寂静。地由何而来,如何形成,人源于何处,始于何时,皆令人好奇。一般说来,对于人与地之了解有两途:一为神造说,一为进化论。综观人的理解过程可分为神学及科学两阶段,以17世纪为分水岭。神学时期,人对许多外界问题及现象无法解释,乃藉由“神明”来“立命”,使得生命得以续往。科学时期,人对外界问题及现象逐渐明白,藉由“知识”来“安身”,使得生活更富裕。而“安身”与“立命”即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轨迹。
地在古代称为大地,在今人则叫做地球。大地孕育了人的生活条件,但也局限了人的发展;地球扩大了人的视野,但也造成人类的危机。古代的大地可分为海与陆,神话中的神祇也是以大地之母为主,然后有海神、地神、天神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界的神灵,构成了古代文明的基础。其中以犹太教(Judaism)经文的记载最具影响力。根据《圣经》(Bible)记载,上帝六天造齐万物,第七天休息,其中第一天有了日,第二天有了天,第三天上帝说,“天下的水要汇于一处,使干涸土地显露”,于是就有了大地。《圣经》的权威主导了欧洲及其它许多地区人对大地的认知,16世纪基督教会势力式微,上帝的教条已无法圆融人类对各种现象的好奇,对地球的探索也有了新的发现。随着望远镜的问世,人类从此可以系统地探测宇宙的奥秘。经发现,地球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球,而银河系其实也是宇宙里数千个星系之一。20世纪的人认为宇宙是经由“大爆炸”而形成。大约在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其灼热而稠密的“点”引起爆炸,导致星球林立。牛顿认为宇宙呈静止状态,但是至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认为宇宙不是呈静止状态,而是相对动态。星体起源于宇宙空间的气体云,只要气体受到某一种扰动,使一球状小区域变得比它周围的气体略为稠密,引力就会稍强,吸引更多的物质,而结合为一天体。
至于人由何处来,更是古今的大悬案。尽管说法林林总总,但归纳起来仍不外乎神造说及进化说两种。18世纪以前,多数西方人接受上帝造人的说法。《旧约圣经?创世记》(OldTestamentBookofGenesis)说,“天主上帝以泥土造一男人,名为亚当(Adam),朝他鼻孔吹一口生气,他才有了生命……这时男人自己仍没有伴侣,于是,天主上帝使他昏睡,在他昏睡时,取他一条肋骨,然后愈合他的伤口。上帝以这人身上取出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名为夏娃(Eve)”。神造说启示了人的由来,却窄化了人的视野,也阻碍了人的进步,待启蒙运动(Enlightment)兴起,神造说已无法融通,19世纪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Darwin)提出“物种起源”及“物竞天择”学说后,有关人的来源有了不同的看法。人是由低等生物演化而来,影响考古学家前仆后继探寻人的祖先,并有了不同的看法。有人从一元角度认为人来自共同祖先,也有人从多元角度认为人类祖先不一。不过时序不一,早晚先后而已。
根据进化论(Evolution),人类发展依对脊椎及脑容量的了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猿人、直立猿人、真人、现代人,前两者以脊椎区分,后两者以脑容量分辨。猿人大约在距今300万年前于非洲坦桑尼亚附近活动;直立猿人大约在距今180万年前至20到30万年前在爪哇及中国北京一带活动;真人大约在距今20、30万年前到5万年前在中国及欧洲出现,包括海德堡人(HeidelbergMan)、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Man)、克鲁麦农人(Gro-MaguanMan)人;现代人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左右出现。从器物使用角度来说,史前人类属于旧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左右出现农业生活,人类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形态进步为安土重迁的定居形态。早期人类大半为穴居,社会处于蒙昧及野蛮状态,采群居生活。群居生活依血缘关系,由群婚制可以了解早期人类社会的结合是性,属母系社会。母亲生下子女后,男孩与别的男孩住在一起,女孩与别的女孩在一起,以后这群男孩与这群女孩成婚,当然就会出现兄妹或弟姐配的情形。一直到历史序幕掀起之后,才进入父系社会,有了配偶制、一夫一妻制,部落社会逐渐形成。
人类登上历史舞台,粉墨演出,除了舞台之外还得有台词,当然少不了唱腔,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与文字。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会说话?怎么说?颇令人好奇。基本上说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受手势影响,一种主张来自模仿,另一种表示是情感发抒,还有一种为劳动创造,近代则盛行由脑容量大小来说明使用语言的情形。这种一元的解释并没有办法说明事情的真相,至少无法回答,为什么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因此对语言的诞生迄今仍是推测性质。惟一可以说明的是,在全球200个国家及地区中,所使用的语言超过五千种,据统计,大约有5651种。学者根据个人所见,将之划分为七大或九大语系。其中以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使用人口最多。至于文字,大约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有人根据穴洞的壁画,认为在1万年前已经有文字符号使用。据研究,世界上的文字大约有3000多种,可以确定的有400多种,文字的发展依序为结绳记事、图画文字,其中以岩画文字出土最多,在北美、亚洲、西伯利亚都有发现。文字是人类由蒙昧进入文明的关键,迄今所了解,最早人类使用的文字有埃及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cuneiform)、中国的甲骨文及腓尼基(Phoenicia)的文字。除了地与人之外,历史的价值在其意义的彰显,一般多循因果律来探究意义,更以“前车之鉴”自许。因果律与果因律不同。因果是一种臆测,果因是一种归纳,臆测往往被视为不科学,归纳虽然科学,但是却有以偏概全之嫌。严格说来,历史既不能用因果也不能用果因论来解释,而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其发展的自然过程,不能因为某一种需求而牵强附会。能认同每一个存在的意义,历史才有其价值。
地在古代称为大地,在今人则叫做地球。大地孕育了人的生活条件,但也局限了人的发展;地球扩大了人的视野,但也造成人类的危机。古代的大地可分为海与陆,神话中的神祇也是以大地之母为主,然后有海神、地神、天神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界的神灵,构成了古代文明的基础。其中以犹太教(Judaism)经文的记载最具影响力。根据《圣经》(Bible)记载,上帝六天造齐万物,第七天休息,其中第一天有了日,第二天有了天,第三天上帝说,“天下的水要汇于一处,使干涸土地显露”,于是就有了大地。《圣经》的权威主导了欧洲及其它许多地区人对大地的认知,16世纪基督教会势力式微,上帝的教条已无法圆融人类对各种现象的好奇,对地球的探索也有了新的发现。随着望远镜的问世,人类从此可以系统地探测宇宙的奥秘。经发现,地球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球,而银河系其实也是宇宙里数千个星系之一。20世纪的人认为宇宙是经由“大爆炸”而形成。大约在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其灼热而稠密的“点”引起爆炸,导致星球林立。牛顿认为宇宙呈静止状态,但是至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认为宇宙不是呈静止状态,而是相对动态。星体起源于宇宙空间的气体云,只要气体受到某一种扰动,使一球状小区域变得比它周围的气体略为稠密,引力就会稍强,吸引更多的物质,而结合为一天体。
至于人由何处来,更是古今的大悬案。尽管说法林林总总,但归纳起来仍不外乎神造说及进化说两种。18世纪以前,多数西方人接受上帝造人的说法。《旧约圣经?创世记》(OldTestamentBookofGenesis)说,“天主上帝以泥土造一男人,名为亚当(Adam),朝他鼻孔吹一口生气,他才有了生命……这时男人自己仍没有伴侣,于是,天主上帝使他昏睡,在他昏睡时,取他一条肋骨,然后愈合他的伤口。上帝以这人身上取出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名为夏娃(Eve)”。神造说启示了人的由来,却窄化了人的视野,也阻碍了人的进步,待启蒙运动(Enlightment)兴起,神造说已无法融通,19世纪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Darwin)提出“物种起源”及“物竞天择”学说后,有关人的来源有了不同的看法。人是由低等生物演化而来,影响考古学家前仆后继探寻人的祖先,并有了不同的看法。有人从一元角度认为人来自共同祖先,也有人从多元角度认为人类祖先不一。不过时序不一,早晚先后而已。
根据进化论(Evolution),人类发展依对脊椎及脑容量的了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猿人、直立猿人、真人、现代人,前两者以脊椎区分,后两者以脑容量分辨。猿人大约在距今300万年前于非洲坦桑尼亚附近活动;直立猿人大约在距今180万年前至20到30万年前在爪哇及中国北京一带活动;真人大约在距今20、30万年前到5万年前在中国及欧洲出现,包括海德堡人(HeidelbergMan)、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Man)、克鲁麦农人(Gro-MaguanMan)人;现代人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左右出现。从器物使用角度来说,史前人类属于旧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左右出现农业生活,人类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形态进步为安土重迁的定居形态。早期人类大半为穴居,社会处于蒙昧及野蛮状态,采群居生活。群居生活依血缘关系,由群婚制可以了解早期人类社会的结合是性,属母系社会。母亲生下子女后,男孩与别的男孩住在一起,女孩与别的女孩在一起,以后这群男孩与这群女孩成婚,当然就会出现兄妹或弟姐配的情形。一直到历史序幕掀起之后,才进入父系社会,有了配偶制、一夫一妻制,部落社会逐渐形成。
人类登上历史舞台,粉墨演出,除了舞台之外还得有台词,当然少不了唱腔,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与文字。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会说话?怎么说?颇令人好奇。基本上说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受手势影响,一种主张来自模仿,另一种表示是情感发抒,还有一种为劳动创造,近代则盛行由脑容量大小来说明使用语言的情形。这种一元的解释并没有办法说明事情的真相,至少无法回答,为什么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因此对语言的诞生迄今仍是推测性质。惟一可以说明的是,在全球200个国家及地区中,所使用的语言超过五千种,据统计,大约有5651种。学者根据个人所见,将之划分为七大或九大语系。其中以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使用人口最多。至于文字,大约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有人根据穴洞的壁画,认为在1万年前已经有文字符号使用。据研究,世界上的文字大约有3000多种,可以确定的有400多种,文字的发展依序为结绳记事、图画文字,其中以岩画文字出土最多,在北美、亚洲、西伯利亚都有发现。文字是人类由蒙昧进入文明的关键,迄今所了解,最早人类使用的文字有埃及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cuneiform)、中国的甲骨文及腓尼基(Phoenicia)的文字。除了地与人之外,历史的价值在其意义的彰显,一般多循因果律来探究意义,更以“前车之鉴”自许。因果律与果因律不同。因果是一种臆测,果因是一种归纳,臆测往往被视为不科学,归纳虽然科学,但是却有以偏概全之嫌。严格说来,历史既不能用因果也不能用果因论来解释,而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其发展的自然过程,不能因为某一种需求而牵强附会。能认同每一个存在的意义,历史才有其价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