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237408
前言/骆承烈
凡例
第一卷 汉晋隋唐卷 1
古文孝经序/孔安国 3
孝经类小序/班固 5
敦煌本孝经序/郑玄 6
孝经序/郑玄 7
孝经传序/晋元帝 8
孝德传序/梁元帝 8
孝经述议序/刘炫 9
孝经类小序/魏徵 12
孝经图后跋(一)/孙承泽 13
孝经图后跋(二)/孙承泽 13
孝经/陆德明 14
注解传述人?孝经/陆德明 15
孝经老子注易传议/司马贞 16
孝经序/唐玄宗 17
御注孝经序/元行冲 18
进御注孝经表/李齐古 19
重刊孝经注序/傅注 20
御注孝经跋/王世贞 21
进女孝经表/侯莫陈邈妻郑氏 22
女孝经序/佚名 22
书女孝经后/佚名 23
第二卷 两宋卷 25
孝经正义序/邢 27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司马光 28
进孝经指解子/司马光 29
古文孝经指解序/司马光 29
古文孝经说序/范祖禹 31
进古文孝经说子/范祖禹 31
古文孝经说/杨士奇 32
进尚书孝经解/文彦博 32
宋句中正三字孝经序/朱长文 34
孝论叙/释契嵩 35
孝经图自述/李公麟 36
孝经图跋/范冲 36
石刻孝经序/李师德 37
迩英阁无逸孝经图后序/慕容彦逢 38
御书真草孝经题识/宋高宗 40
跋宋高宗御书孝经赐秦桧墨刻/郑真 41
宋高宗书、马和之绘图孝经跋/宋逢丑 42
宋高宗书、马和之绘图孝经跋/滕天骥 42
宋高宗书、马和之绘图孝经跋/金应桂 42
宋高宗书、马和之绘图孝经跋/崔晋 43
宋高宗书、马和之绘图孝经跋/赵孟 43
孝经解自序/唐仲友 44
孝经刊误跋尾/朱熹 45
孝经刊误跋记/朱熹 46
朱子孝经刊误后序/陆秀夫 46
孝经刊误书后/姚鼐 47
孝经说引/项安世 48
古文孝经指解详说序/楼钥 49
跋蔡武伯家藏尹和靖所书孝经/陈造 51
跋高金紫所书孝经/曹彦约 52
孝经本旨序/陈宓 52
郑居士手写古文孝经跋/真德秀 54
杨慈湖手书孔壁孝经跋/真德秀 55
孝经集义序/真德秀 55
题史绳祖孝经/魏了翁 56
跋高特进手书孝经/徐元杰 57
孝经解序/黄震 58
孝经说后序/戴表元 59
题线县尹孝经古画图/何梦桂 60
第三卷 金元卷 61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王若虚 63
孝经大义序/熊禾 64
孝经大义引/董鼎 65
孝经大义跋/徐贯 66
跋孝经大义/董真卿 66
孝经序/徐伯龄 67
题李龙眠画班昭女孝经图后/王恽 69
跋李龙眠女孝经图/吴宽 69
题孝经首章图/张伯淳 70
孝经叙录/吴澄 71
孝经章句后序/张恒 72
吴文正公考定孝经/杨士奇 73
孝经吴文正公校定/杨士奇 74
孝经直解序/程文海 74
孝经经传直解/杨士奇 75
程松谷孝经衍义跋/陈栎 76
手书孝经序/赵孟 77
古今文孝经集注序/陆文圭 78
新刊全相成斋孝经直解序/贯云石 79
孝经直解序/王沂 80
孝经旁训序/陈继儒 81
孝经□序/危素 82
孝经管见序/钓沧子 83
孝经管见后序/钓沧子 84
孝经管见题识/朱鸿 85
孝经集说序/王祎 86
跋古文孝经/王祎 87
第四卷 明之卷(一) 89
孝经集善序/宋濂 91
跋新刻孝经集注后/宋濂 92
孝经述注序/黄昭 93
孝经述注引/项 94
孝经述注跋/项 95
孝经述解序/曹端 95
孝经述解序/沈佳 96
女孝经图跋/李东阳 96
考定古今孝经节文/朱鸿 97
孝经正误/朱鸿 98
跋李龙眠孝经相/文徵明 99
孝节录叙/盛端明 100
孝经序/张邦奇 101
刻孝经序/胡松 102
孝经叙录/归有光 103
刻孝经全书序/邓以诰 105
说孝经记/蔡汝楠 106
第五卷 明之卷(二) 107
孝经集义序/余时英 109
孝经集义后序/赵镗 110
孝经宗旨题识/杨起元 111
孝经会通序/沈淮 112
孝经会通后序/陈师 113
孝经解意后语/朱鸿 114
孝经疏义后序/张维枢 116
刻孝经引/葛昕 116
刻孝经跋/葛昕 117
孝经注解题识/胡时化 118
重刊孝经注解跋/陈宏谟 118
孝经二家章句序/郭子章 119
孝经疑问序/姚舜牧 120
孝经疑问引/姚舜牧 121
国子监奉旨刊十三经注疏先进孝经跋语/焦竑 122
国子监奉旨刊十三经注疏先进孝经跋/陶望龄 123
孝经序/陈继儒 124
古文孝经序/王佐 124
孝经序/杨起元 126
孝经序/邹元标 127
刻孝经跋/施达 129
孝经后识/董其昌 130
孝经跋/葛寅亮 131
孝经别传/李 132
孝经别传题识/朱鸿 133
重刻孝经序/张瀚 134
孝经序/陶承学 135
孝经序/温纯 135
孝经序/吴自新 136
孝经序/苏 137
孝经广序/袁福徵 138
孝经总序/沈淮 139
刻石台孝经跋/金钟 140
孝经跋/郭子章 141
重刻朱文公定古文孝经原本/朱鸿 141
孝经后序/虞淳熙 142
古文羽翼孝经姓氏/朱鸿 143
古文羽翼孝经姓氏跋/虞淳熙 143
刻孝经序/陈善 144
家塾孝经序/褚相 145
重刻孝经序/赵应元 146
家塾孝经题辞/朱鸿 147
家塾孝经跋/朱鸿 148
家塾孝经后序/钱正志 148
第六卷 明之卷(三) 149
孝经古文直解序/沈淮 151
古文孝经直解引/朱鸿 152
孝经古文直解后语/朱鸿 152
纂辑孝经记/朱鸿 153
刻孝经跋/郭孝 153
今文孝经直解跋/朱鸿 154
经书孝语叙/沈诏 155
题经书孝语后/朱鸿 155
曾子孝实序/沈淮 156
曾子孝实叙/朱鸿 157
进古文孝经注表/蔡毅中 158
书刻汪子手持孝经赞/邹元标 159
孝经迩言跋/朱鸿 160
刻孝经跋/闵洪学 161
刻孝经跋/陈于廷 161
孝经本义序/吕维祺 163
孝经本义引/吕维祺 165
孝经本义题识/吕维祺 165
孝经大全序/王昊 166
孝经大全序/计东 167
孝经大全自序/吕维祺 168
刻孝经大全后跋/吕兆琳 170
孝经或问引言/吕维祺 171
孝经翼叙/陈仁锡 172
孝经忠经合刻引/郑二阳 173
孝经集传原序/黄道周 174
孝经集传题识/林有柏 175
孝经集传题识/陈有度 175
孝经集传题识/陈允元 176
孝经集传题识/朱垣 176
孝经集传钞序/沈大成 177
孝经集传序/魏源 178
孝经赞义题识/黄道周 179
书孝经别本后/黄道周 180
黄忠端公书古文孝经后/黄道周 181
孝经跋/黄道周 181
孝经跋/顾莼 182
孝经跋/罗嘉杰 183
书孝经颂后/黄道周 184
书圣世颁孝经颂后/黄道周 184
孝经题识/黄道周 185
孝经跋/周易 185
洪尊光易洪图孝经洪图序/黄道周 186
进孝经考异表/江旭奇 187
孝经衍义序/蔡景默 188
血书孝经题辞/方以智 189
第七卷 清之卷(一) 191
孝经玄宗御制序并注及书/顾炎武 193
孝经集注序/魏裔介 194
孝经注义自序/魏裔介 195
御制孝经序/清世祖 196
世祖章皇帝御注孝经跋/清高宗 197
孝经注训序/王永命 198
孝经广训序/毛奇龄 199
孝经易知序/汤斌 200
跋孝经易知/汪琬 202
孝经要解跋/陆陇其 203
孝经刊误浅解自序/史尊朱 203
孝经刊误浅解序/贾声槐 205
御定孝经衍义序/清圣祖 206
衍经之序/韩菼 207
孝史序/张永铨 208
读孝经叙/陈象枢 209
读孝经编次附记/佚名 210
孝经天子五章衍义序/韩菼 212
张秋绍孝经小学口义序/张玉书 213
孝经类解序/吴之 214
孝经详说序/胡世藻 216
孝经详说自序/冉觐祖 217
孝经详说题识/冉觐祖 218
孝经集解序/谢于道 219
孝经集解叙/沈佳 219
孝经集解序/章抚功 220
孝经集解引/赵起蛟 221
孝经集解后跋/佚名 222
孝经解/李光地 223
孝经本义序/姜兆锡 224
孝经本义引/姜兆锡 225
孝经内外传序/邹士璁 226
孝经内外传序/王思训 227
孝经内外传序/冯咏 228
孝经内外传序/俞鸿图 229
孝经内外传跋/吴雯炯 230
孝经内外传跋/王御政 231
孝经内外传序/李之素 232
孝经内外传跋/李焕 233
第八卷 清之卷(二) 235
孝经注序/梁份 237
孝经注序/朱轼 238
孝经题辞/殷元福 239
孝经疑问序/胡煦 241
刻三种孝经总序/徐昂发 242
李孝廉二十四孝图诗序/倪蜕 243
文昌孝经序/方苞 244
重刻文昌孝经序/周广业 245
孝经纂注序/张大受 246
自跋仿苏体书孝经/汪由敦 247
自跋楷书孝经/汪由敦 247
跋手书孝经/汪由敦 247
跋手书小楷孝经/汪由敦 248
跋手临唐贤草体孝经/汪由敦 248
自跋石刻孝经/汪由敦 249
孝经章句序/汪绂 249
孔子文昌孝经合刻序/李凤彩 251
续刻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序/周福山 252
孝弟忠信引证题识/周福山 253
御纂孝经集注序/清世宗 254
孝经章句序/任启运 255
孝经精义序/宋恺亭 257
孝经精义序/张叙 258
孝经精义引/张叙 258
孝经后录引/张叙 259
孝经刊误注序/刘应麟 260
孝经通释例说/曹庭栋 261
孝经约义序/汪师韩 263
孝经约义自序/汪师韩 263
清汉文孝经序/清高宗 264
孝经类序/纪昀 265
石台孝经跋/卢文 266
第九卷 清之卷(三) 269
新刻古文孝经孔氏传序/卢文 271
新雕古文孝经序/吴骞 272
古文孝经序/郑辰 274
古文孝经孔氏传跋/鲍廷博 275
孝经郑注跋/鲍廷博 276
中文孝经自序/周春 277
中文孝经序/齐召南 278
唐补右军孝经跋/爱新觉罗?永 279
集孝经郑注序/陈 280
孝经郑注跋/蒋光煦 281
宋本孝经注跋/陈 282
文昌孝经序/佚名 283
文昌孝经叙/王德瑛 283
书黄石斋夫人蔡氏玉卿孝经墨迹卷子后/杨凤苞 284
跋黄忠烈公妻蔡夫人书孝经后/张鉴 285
孝经集注自序/周寅亮 286
孝经郑注叙/严可均 287
孝经郑注后叙/严可均 289
孝经注疏校勘记序/阮元 292
石刻孝经论语记/阮元 292
孝经郑注补证引/洪颐煊 294
孝经郑氏解辑本题辞/阮元 294
孝经遗章引/王朝璩 295
孝经汇纂序/孙念劬 296
孝经汇纂引/孙念劬 296
孝经直解叙/刘沅 297
孝经直解引/刘沅 298
孝经述序/胡廷桢 299
孝经述叙/傅寿彤 300
重刻孝经辑注序/翁同书 300
重刻孝经辑注序/尹良琨 301
重刻孝经辑注序/傅寿彤 302
孝经述原叙/贺长龄 303
孝经述注叙/丁晏 304
孝经述注跋/陶镶 305
孝经征文自序/丁晏 305
孝经征文序/盛大士 306
第十卷 清之卷(四)民国 309
孝经传/马国翰 311
孝经后氏说/马国翰 312
孝经安昌侯说/马国翰 312
孝经长孙氏说/马国翰 312
孝经王氏解/马国翰 313
孝经解赞/马国翰 313
孝经殷氏注/马国翰 313
孝经集解/马国翰 314
齐永明诸王孝经讲义/马国翰 314
孝经刘氏说/马国翰 314
孝经义疏/马国翰 315
孝经严氏注/马国翰 315
孝经皇氏义疏/马国翰 315
古文孝经述义/马国翰 316
御注孝经疏/马国翰 316
孝经训注/马国翰 317
孝经集证题识/王欣夫 318
孝经义疏补序/阮福 319
孝经章句序/吴敏树 320
孝经纪事引/陈澧 321
孝经章义/方宗诚 322
重刊古文孝经说/尤炳奎 324
南宋闽刊十行本孝经跋/佚名 325
孝经章句跋/孙葆田 326
孝经郑注附音跋/孙葆田 327
黄道周夫妇所书孝经卷册/吴庆坻 329
重刊孝经注释后序/彭其仁 330
孝经存解序/赵长庚 331
孝经存解引/赵长庚 333
读孝经刊误问答序/赵长庚 333
三字孝经序/廉泉景额 335
孝经郑注疏序/皮锡瑞 336
孝经古微题词/叶绳翥 337
百孝图说序/李时品 338
孝经集注述疏序/简朝亮 339
孝经正解序/徐世昌 341
孝经通论自序/邬庆时 342
孝经通考序/张西堂 343
孝经通考自序/蔡汝堃 344
附录 345
附录一 日本传本孝经序跋 347
重刻古文孝经序/太宰纯 347
题古文孝经孔传后/林衡 349
古文孝经孔传参疏序/葛山寿 349
孝经参疏跋/萩原万世 350
刻孝经郑注序/藤益根 350
郑注孝经序/冈田挺之 351
覆卷子本唐开元御注孝经跋/源弘贤 352
古文孝经私记序/山本信有 353
附录二
正史中关于《孝经》及其注、疏、解、说、论的记录/骆明 整理 354
附录三
《补后汉书艺文志?孝经类》中有关《孝经》的记录/顾三 362
附录四
《补后汉书艺文志?孝经类》中有关《孝经》的记录/姚振宗 369
附录五
《补三国志艺文志?孝经类》中有关《孝经》的记录/姚振宗 372
附录六
《十三经西学通义?孝经论》/李元音 376
附录七
《孝经》注疏序表引跋题录/骆明 整理 380
后记 39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亚洲的一半,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大关。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养老问题成为政府
与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伦
理道德与“孝”密切相关。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
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说,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教育应
当从孝开始;一个人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更好地爱国家、爱人民。因此,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当从孝开始。我国的养老格局是:
“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目前,我国城镇
98%以上的老年人在家中养老,农村则几乎百分之百。试想,如果子女不孝,
老年人如何能安享晚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大批孔孟之道、
市场经济下一些人重利轻义和“四二一”家庭对子女的娇惯等原因,我国孝道
的传承出了问题。一些人不懂得孝道和感恩,家庭中不敬老、不养老甚至虐待
老人的现象屡有发生。孝道,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除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之
外,必不可少的道德保障。
近年来,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在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
和大力支持下,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
金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孝道,编辑孝道书籍,创作孝道戏
剧歌曲,举办世界华人孝道论坛,评选“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和“孝亲敬老之
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很多中小学校
把孝文化引入课堂;很多企业把孝道作为企业文化;很多学术研究单位把传统
孝道和时代特点的结合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弘扬传统美德孝道,在中华大地上
渐成风气。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著名儒学专家骆承烈教授,
带领一批年轻人,不辞辛苦,经过七年认真细致的工作,从古代经、史、子、集
中,收集了近千万字的资料,本着“去粗存精”的原则,编成了这部《中华孝文
化研究集成》的大书。这批从古籍中广泛撷取的孝文化资料,按照《历代〈孝
经〉序跋题识》《历代孝亲敬老诏令律例辑释》《历代孝论辑释》《历代孝
行辑释》《历代养老文献辑释》《历代童蒙、家训、学规中的孝亲敬老资料》
的序列进行编排,并以《天经地义论孝道》的今人文章为开篇,共十二册,约
三百六十万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此书的编成,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件盛事,为学习、研究、传承中华孝
道,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在这些资料中,难免有一些过时的、今天不再适
用的内容,但那正是当年历史的真实写照。人们通过这些历史资料,可以看到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秀传统是怎样传承的,许多具体事例对今人
也会有启发和借鉴。总之,通过批判地继承,沙里淘金,从传统文化中找出孝
文化的合理内容,我想,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定会
起到积极作用。
李宝库
2013年4月10日
西汉?孔安国
《孝经》者何也?孝者,人之高行;经,常也。自有天地人民以来,而孝道著矣。上有明王,则大化滂流,充塞六合;若其无也,则斯道灭息。当吾先君孔子之世,周失其柄,诸侯力争,道德既隐,礼谊又废,至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乱逆无纪,莫之能正。是以夫子每于闲居而叹述古之孝道也。
夫子敷先王之教于鲁之洙泗,门徒三千,而达者七十有二也。贯首弟子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性也至孝之自然,皆不待谕而寤者也。其余则悱悱愤愤,若存若亡。唯曾参躬行匹夫之孝,而未达天子、诸侯以下扬名显亲之事,因侍坐而谘问焉,故夫子告其谊。于是曾子喟然知孝之大也,遂集而录之,名曰《孝经》,与《五经》并行于世。
逮乎六国,学校衰废。及秦始皇焚书坑儒,《孝经》由是绝而不传也。至汉兴,建元之初,河间王得而献之,凡十八章,文字多误,博士颇以教授。后鲁共王使人坏夫子讲堂,于壁中石函得《古文孝经》二十二章,载在竹牒,其长尺有二寸,字科斗形。鲁三老孔子惠抱诣京师,献之天子。天子使金马门待诏学士与博士群儒从隶字写之,还子惠一通,以一通赐所幸侍中霍光。光甚好之,言为口实。时王公贵人咸神秘焉,比于禁方,天下竞欲求学,莫能得者。每使者至鲁,辄以人事请索。或好事者募以钱帛,用相问遗。鲁吏有至帝都者,无不赍持以为行路之资。故《古文孝经》初出于孔氏。而今文十八章,诸儒各任意巧说,分为数家之谊。浅学者以当六经,其大,车载不胜,反云孔氏无《古文孝经》,欲曚时人。度其为说,诬亦甚矣!吾愍其如此,发愤精思,为之训传,悉载本文,万有余言,朱以发经,墨以起传,庶后学者睹正谊之有在也。今中秘书皆以鲁三老所献古文为正,河间王所上虽多误,然以先出之故,诸国往往有之。汉先帝发诏称其辞者,皆言“传曰”,其实《今文孝经》也。
昔吾逮从伏生论《古文尚书》谊,时学士会,云出叔孙氏之门,自道知《孝经》有师法。其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谓为天子用乐,省万邦之风,以知其盛衰。衰则移之以贞盛之教,淫则移之以贞固之风,皆以乐声知之。知则移之,故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又师旷云,“吾骤歌南风,多死声,楚必无功”,即其类也。且曰:“庶民之愚,安能识音,而可以乐移之乎?”当时众人佥以为善。吾嫌其说迂,然无以难之。后推寻其意,殊不得尔也。子游为武城宰,作弦歌以化民,武城之下邑,而犹化之以乐,故《传》曰:“夫乐,以关山川之风,以曜德于广远。风德以广之,风物以听之,修诗以咏之,修礼以节之。”又曰:“用之邦国焉,用之乡人焉”,此非唯天子用乐明矣!夫云集而龙兴,虎啸而风起,物之相感,有自然者,不可谓毋也。胡笳吟动,马蹀而悲;黄老之弹,婴儿起舞。庶民之愚,愈于胡马与婴儿也,何为不可以乐化之?
《经》又云:“敬其父则子说,敬其君则臣说”,而说者以为各自敬其为君父之道,臣子乃说也。余谓不然,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虽不父,子不可以不子。若君父不敬,其为君父之道,则臣子便可以忿之邪?此说不通矣。吾为《传》,皆弗之从焉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