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504155
内容简介
《我就是为它而来(十年山川行记)》是*名摄影家颜长江近年创作的图文游记合集,主题聚焦于中国的山和水,所涉地域和路线有大运河、长江中下游、五台山、黄山、南岭古道、徐霞客之路、富春江等。作者文笔细腻,图片精美。感性而精炼的文字富于人文气质,配以风格独到的摄影作品,展示了作者对人本、自然、历史等多领域的哲学思考和艺术感悟。
目 录
前言:古典社会的后一代
剩下的山水——富春江行记
运河残游记
故园有雪——2008年初掠过华南
我的大河——从武昌到金陵
纸人·山海经
霞客行——浙闽游记
拯救之路——五台山行记
归山
在南岭上
后记:我看见龙在那田
剩下的山水——富春江行记
运河残游记
故园有雪——2008年初掠过华南
我的大河——从武昌到金陵
纸人·山海经
霞客行——浙闽游记
拯救之路——五台山行记
归山
在南岭上
后记:我看见龙在那田
在线试读
20日 济南 甫抵济南,与冯克力先生(《老照片》创办人)驾一电瓶船,泛大明湖近两小时。过历下亭,近荷观鸟。桨为荷叶所缠。渐脱。
傍晚,酒后,看湖旁小街,古渠规整,泉水涌流。冯先生说,近年泉水很旺,趵突泉也已复涌。居民坐岸饮酒,犹赛江南。于是,济南风致就在其中了。
运河,古称渠,此亦渠。此趟行程,一言以蔽之:· 问渠那得清如许。
只是那源头活水何处? 21日 济宁市南旺分水口 下午,在雨雾中,我见到了破烂的分水龙王庙。
是一个建筑群,省保单位。比较二十年前的画片,又毁了不少。只有小学尚存在古建。校传达室刘某勤老人引我一观。依次为:禹王殿,完整;观音阁,今年塌顶;文公祠,墙塌,柱梁犹在;宋公祠,全塌,余残墙。古梁刺天。又引我看校墙外古运河分水口。大片白杨林。有两条凹处,分别为小汶河和运河。分水之处,已无河无水,成一平地。
雨暗草青,林木萧深。老人立在林问,林外逆有亮色。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仿佛林地上有水汽在细微蒸出。一种气氛,一种恐怖的宁静,或耳边似有喧嚣的宁静。1970年代的地图上尚有它,而今已无。画上地图的,是1958年在西边的新运河。我祖宗当年赶考就在这里行过。我又踏上他们的旅行线路。我难以想象他们在这土地下行舟。我只能隐约看见他们踽踽步行。
便又去看新运河。宽了许多。雨越发大了。立在一座大桥上,南看,北看。笔直,端庄,水的公路,在雨雾中,通向远处的虚无。虚无。很美,然而只见岸边系一小木舟,无他船。渔栏横在河面上。
当代,正向更好的时代狂奔而去,过去五十年静躺在这里。伟大的静穆。新老运河,提醒我历史无情,一切没有意义。因此我想到要珍惜,当下的活着的意义。因为此前此后没有意义。
22日 微山县 见过济宁煤港的热闹大场景,到了上方一里的新老运河交界处,只见一片萧条,只有一艘手牵之渡。
于是很大反差。运河安静地向北伸去。伸到昨天那里,一个人都不见。
据济宁编的运河论著说,1958年梁(山)济(宁)运河建成以来,几乎未通航过。那么,是在航运黄金时代之末期,一次追悼式的行为艺术? 此处相邻的老运河,比起市中心的,较好保存了死亡后的原生态。浮萍满地,岸树浓郁,绿得一塌糊涂。
中午投向微山方向。现今行船不走运河,取道微山、昭阳二湖,近年湖泊以二级间隔开控水闸控航。
我在欢城镇下车,租了三轮电摩托车奔去湖边。地图显示,此处湖东之老运河与湖仅一堤之隔。湖泊很暧昧,芦苇、荷花使两岸湖泊更像沼泽。只有老运河边的人,才知道,这儿有条老运河。
于是见到乡村里犹有水的老运河。浮萍、水草、笔直的河道,一种恬静的美。运河成了各家后院的池塘。捕鱼,养鸭。有高张的比河还宽的大鱼网,这张大网是今天看到的奇特的东西。我小时爱捉鱼。大了也做夜梦或白日梦,梦想涸泽而捉大鱼。梦中那个高兴啊!我想不仅是因为这很英雄,有“大鱼”原形毕露让我手到擒来的快感和得意,而且因为我对平素看不透的神秘现象有揭露的兴趣。比如水。这张大网就有类似的疯狂。当然它的目的很功利。它在运河上下的绿色中像,一块玻璃,恍惚着你,一场白日梦。
那南旺的运河,不仅“涸泽”了,而且成为笃实的土地。然而更神秘更有想象的无尽余地。运河,不管它多么偏僻粗朴,它总让我看到金玉无数繁华无尽。从百年千年的时间往上看,一切结果都消失。运河提醒我什么是过程。
近晚,站在微山县城,当年繁华的夏镇港口边。
只有肮脏的河道,遗弃的码头。没有任何能让你回到二十年前之前的“文物”。听老人言,来到下游的泰山庙。庙为复建,殿亭高耸,初看也无趣。出得庙来看运河,吃了一惊,这庙正在运河的九十度转弯的内侧。
好一个座落!于是这破烂肮脏的岸,满是污水浮萍和杂物的死河,因为一座恢复了的古庙,在暮色中开始有了些光彩,越来越闪亮了——在过去的年代,这就是一幅画卷。
试想当年,船行至此,首先见到敦厚劲拔的山门,前进十多丈,左边是通向微山湖的闸门,往右前进,可见右岸泰山庙华丽重檐,有宫殿庄严之气象,左岸是素朴的青云庵,很朴素的情境。然后运河直入杨柳深处。民间修复泰山庙的行为,让我感到,运河不死。
当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就从这里驶向乾隆皇上的北京。使团的画家留下了大批素描,他的手法不像中国画家那么轻盈。他的笔下,庙身肿胀,大门如怒张的大嘴,飞檐如狂抓的手臂。总之有种狞厉之美,像极了几十年前小人书里的“旧社会”。
夜幕下了。眼前这个山门就很像。它有勾人的魅力。街市、居民,在满是浮泥的桥上路上,桥和路又在满是浮萍的河上,浮萍又在灰黑的污水上。浮水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不甘心它死水的身份。想起一个成语:垂死挣扎。又想起一个:死水微澜。还有闻一多那首名诗。
P19-20
傍晚,酒后,看湖旁小街,古渠规整,泉水涌流。冯先生说,近年泉水很旺,趵突泉也已复涌。居民坐岸饮酒,犹赛江南。于是,济南风致就在其中了。
运河,古称渠,此亦渠。此趟行程,一言以蔽之:· 问渠那得清如许。
只是那源头活水何处? 21日 济宁市南旺分水口 下午,在雨雾中,我见到了破烂的分水龙王庙。
是一个建筑群,省保单位。比较二十年前的画片,又毁了不少。只有小学尚存在古建。校传达室刘某勤老人引我一观。依次为:禹王殿,完整;观音阁,今年塌顶;文公祠,墙塌,柱梁犹在;宋公祠,全塌,余残墙。古梁刺天。又引我看校墙外古运河分水口。大片白杨林。有两条凹处,分别为小汶河和运河。分水之处,已无河无水,成一平地。
雨暗草青,林木萧深。老人立在林问,林外逆有亮色。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仿佛林地上有水汽在细微蒸出。一种气氛,一种恐怖的宁静,或耳边似有喧嚣的宁静。1970年代的地图上尚有它,而今已无。画上地图的,是1958年在西边的新运河。我祖宗当年赶考就在这里行过。我又踏上他们的旅行线路。我难以想象他们在这土地下行舟。我只能隐约看见他们踽踽步行。
便又去看新运河。宽了许多。雨越发大了。立在一座大桥上,南看,北看。笔直,端庄,水的公路,在雨雾中,通向远处的虚无。虚无。很美,然而只见岸边系一小木舟,无他船。渔栏横在河面上。
当代,正向更好的时代狂奔而去,过去五十年静躺在这里。伟大的静穆。新老运河,提醒我历史无情,一切没有意义。因此我想到要珍惜,当下的活着的意义。因为此前此后没有意义。
22日 微山县 见过济宁煤港的热闹大场景,到了上方一里的新老运河交界处,只见一片萧条,只有一艘手牵之渡。
于是很大反差。运河安静地向北伸去。伸到昨天那里,一个人都不见。
据济宁编的运河论著说,1958年梁(山)济(宁)运河建成以来,几乎未通航过。那么,是在航运黄金时代之末期,一次追悼式的行为艺术? 此处相邻的老运河,比起市中心的,较好保存了死亡后的原生态。浮萍满地,岸树浓郁,绿得一塌糊涂。
中午投向微山方向。现今行船不走运河,取道微山、昭阳二湖,近年湖泊以二级间隔开控水闸控航。
我在欢城镇下车,租了三轮电摩托车奔去湖边。地图显示,此处湖东之老运河与湖仅一堤之隔。湖泊很暧昧,芦苇、荷花使两岸湖泊更像沼泽。只有老运河边的人,才知道,这儿有条老运河。
于是见到乡村里犹有水的老运河。浮萍、水草、笔直的河道,一种恬静的美。运河成了各家后院的池塘。捕鱼,养鸭。有高张的比河还宽的大鱼网,这张大网是今天看到的奇特的东西。我小时爱捉鱼。大了也做夜梦或白日梦,梦想涸泽而捉大鱼。梦中那个高兴啊!我想不仅是因为这很英雄,有“大鱼”原形毕露让我手到擒来的快感和得意,而且因为我对平素看不透的神秘现象有揭露的兴趣。比如水。这张大网就有类似的疯狂。当然它的目的很功利。它在运河上下的绿色中像,一块玻璃,恍惚着你,一场白日梦。
那南旺的运河,不仅“涸泽”了,而且成为笃实的土地。然而更神秘更有想象的无尽余地。运河,不管它多么偏僻粗朴,它总让我看到金玉无数繁华无尽。从百年千年的时间往上看,一切结果都消失。运河提醒我什么是过程。
近晚,站在微山县城,当年繁华的夏镇港口边。
只有肮脏的河道,遗弃的码头。没有任何能让你回到二十年前之前的“文物”。听老人言,来到下游的泰山庙。庙为复建,殿亭高耸,初看也无趣。出得庙来看运河,吃了一惊,这庙正在运河的九十度转弯的内侧。
好一个座落!于是这破烂肮脏的岸,满是污水浮萍和杂物的死河,因为一座恢复了的古庙,在暮色中开始有了些光彩,越来越闪亮了——在过去的年代,这就是一幅画卷。
试想当年,船行至此,首先见到敦厚劲拔的山门,前进十多丈,左边是通向微山湖的闸门,往右前进,可见右岸泰山庙华丽重檐,有宫殿庄严之气象,左岸是素朴的青云庵,很朴素的情境。然后运河直入杨柳深处。民间修复泰山庙的行为,让我感到,运河不死。
当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就从这里驶向乾隆皇上的北京。使团的画家留下了大批素描,他的手法不像中国画家那么轻盈。他的笔下,庙身肿胀,大门如怒张的大嘴,飞檐如狂抓的手臂。总之有种狞厉之美,像极了几十年前小人书里的“旧社会”。
夜幕下了。眼前这个山门就很像。它有勾人的魅力。街市、居民,在满是浮泥的桥上路上,桥和路又在满是浮萍的河上,浮萍又在灰黑的污水上。浮水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不甘心它死水的身份。想起一个成语:垂死挣扎。又想起一个:死水微澜。还有闻一多那首名诗。
P19-2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