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58007
u 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得主*作品
u 《收获》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榜、《北京文学》优秀作品
u 鲁奖得主葛水平插画,印刷精美。
《水岸云庐》是一部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作家蒋韵荣获《北京文学》2017年优秀作品的中篇小说《水岸云庐》、2014年老舍文学奖作品《朗霞的西街》、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作品《行走的年代》、《北京文学》奖作品《晚祷》、鲁迅文学奖作品《心爱的树》,充分展现作家的创作实力和创作脉络。
《水岸云庐》或许就是一部寓意式的小说。一个叫陈雀替的女人和一个叫秦继红的女人,两次人生的交集与相遇,就是人性真实的袒露与厮杀。作品让我们感到,在历史之中发生的善与恶的冲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弥平,在今天黄河之滨的“云庐”,善者与恶者都一如既往。作品通过一系列平淡的细节,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描写,“让善与恶、罪与罚,让拯救与赦免、历史和今天,在凛冽的冰冻三尺的黄河上搏斗”。而作品的结尾处,小莜麦的棒棒糖,些许让我们看到了某种温暖的曙光。
——汪守德
每一个人的内心,总会生长幽暗与荒芜,无论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人生的关键一刻,它或者被阳光照射,或者被仇恨遮掩;或者重生,或者就此永远地沉沦。
陈雀替重生了,她的重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也折射了人生的混浊。而这一切,在历史的进程中并非无足轻重,它的合力或将引领生活前进的方向。也许,这正是作品让人深思的地方。
——杜卫东
《水岸云庐》以一种超越性的姿态回望历史创伤,用隐忍和平静包裹深刻的痛。小说以民宿“水岸云庐”为媒介,激活了主人公与母亲受伤害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当年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再次相遇。某些“恶”的元素蔓延到了今天,力量对比依然悬殊,该如何对待?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当然,小说没有完全陷在社会伦理之中,而更多地将“历史”置换为“记忆”,与民间曲艺、传说故事相应和,与生命的展开过程相交织。
——张柠
蒋韵说:黄河是她热爱的河流,对河流的热爱远胜于大海。这篇小说让“云庐”在水岸诞生,小说中的各种人物在黄河边悉数登场,让人性在这里厮杀,让善与恶、罪与罚,让拯救与赦免、历史和今天,在凛冽的冰冻三尺的黄河上搏斗。这也让小说中多了设计感和戏剧性,但显然蒋韵的初衷并非如此,多年来,她始终在思考、寻找和追问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是那些一直在和历史较量的生生死死,这看起来的确像个寓言。
——张艳梅
来海南过冬,这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这一次,我们选择的落脚地,是陵水清水湾。牛岭以南,北纬十八度。
此刻,就是坐在清水湾某座高层建筑的阳台上,写下这篇小文。前方几百米处,就是波光粼粼的大海。楼下,则是一个游艇码头。我几乎一有空闲,就坐在这里,泡一杯茶,看海。看游艇缓缓驶出,驶入,看他们静静停泊在船位上,有种安逸之美,资产阶级之美。
其实,我并不迷恋大海。小时候,年轻时,人人都以为自己是爱大海的。那是一种极其概念化、人云亦云的爱。而现在,我则可以诚实地告诫自己:我不爱海。我爱河流。也许,是我没有能力去爱这片太浩瀚的大水。
可我仍然喜欢几小时,几小时凝望它。
喜欢,却不伤筋动骨。而河流则不同,河流像是我灵魂上的伤口。
我的小说里,几乎都有一条河流穿行其间。他们大多是北方的河。有的有名字,有的则无名无姓。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我小说的血液。当它们汩汩地怀了千古的忧伤,慈悲地流过我小说的字里行间时,我的故事,无论残忍的还是温情的、血腥的或是悲悯的,就有了一个不灭的老灵魂。
所以,在我离海最近的时候,我心里感念的,是数千里之外的北方的河。
《水岸云庐》是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这条河,是伟大的黄河。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屡屡与它相逢相遇,却从来没有见识过它在寒冬中的样貌。而肃杀的、千里冰封的长河,恰恰特别适合这个关于罪与罚、关于灵魂的自我拷问与救赎的故事,这也是我晚近以来几乎所有小说的共同主题。
我不幸活在一个特别轻易特别善于遗忘的时代。我不说“我们”,我说“我”。因为这确实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所以,我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也不会毫无负担地“与时俱进”,更不会在时光的滔滔巨流中千方百计地去洗白自己。他们只能背负着血泪和永恒的罪孽,和历史一起,沉入黑夜。而与他们一起经受煎熬与折磨,既是我这个写作者的选择,似乎更是我无从逃避的宿命。
我不是个高产的作家。这些年陆陆续续地也出了十几本小说集。而这本集子与以往集子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插图。那是出自好友葛水平的不凡手笔。我极羡慕水平的天分,她笔下的那个水墨世界,那些人、兽、生灵、万物,如自由的精魂,天然去雕饰,却千姿百态、恣情肆意,朴拙而至美。这些天才般的画作,对我而言,亦是类似于河流的滋养与馈赠。
谢谢,一切。鞠躬。
评论
还没有评论。